中国智库,迎来春天(深聚焦·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

本报记者 赵婀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17 版)

制图:张芳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7月8日举行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可以说,将智库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的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本期开始,文教周刊和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推出“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系列报道,梳理当前中国智库现状,厘清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编 者

已经连续几年,“中国智库”都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为社会普遍关注。

“中国智库,开启繁荣思想市场”“中国智库,提升国家软实力”……类似提法频频见诸媒体报道、进入学术视野。

“中国智库”尽管还在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尽管还处于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国际化与影响力的探索期,人们依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中国智库发展正在加速。

7月1日,一场集纳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智库实体与智库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讨论的焦点。

中国智库,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智库:

国家头脑与思想营地

如果你觉得“智库”距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如果你还觉得“智库”只是一小部分人做的小众的事情,那么,你就“OUT”了。

过去20多年,诸如“文明冲突论”“金砖国家”“G20”等流行于国际舆论界的政治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由大国智库或通过智库的路径发明,进行全球传播,引领各国思想大讨论,主导国际话语尤其是政治话语的议程设置,推动国际交往的发展进程,最终服务于大国的国际政治战略。

智库的发展以及各个智库之间在思想市场中的博弈,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际进程,渗透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介绍,“智库”(Think tank)一词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是个军事术语,指参谋人员和国防科学家策划军事战略和行动计划的保密室。本意“思想坦克”蕴藏着思想的进攻力和干预力的含义。

一般来说,智库具有两方面社会功能:政策研究与咨询、意识形态宣传与倡导。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政策研究的“智库大军”也主要承担着上述两方面的社会功能。

中国智库:

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视为中国智库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现代化事业的开展,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政策研究咨询的社会需求不断出现和增长,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政策研究咨询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房宁介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介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民间智库相继成立。随后,经历了大学智库蓬勃兴起、社科院系统明确功能转型、民间智库大量涌现等阶段。总体上,中国智库从“幕后”走向“幕前”,从稚嫩走向成熟。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从以党政军智库为主,到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据了解,目前我国智库的几路大军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逾30万,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10余万,专职研究人员约3万。

“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及外交与国际战略的各个领域,我国智库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言资政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介绍。

特色新型:

致力于专业性、影响力与国际化的提升

历史的时针指向2013年。一场有关如何加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讨论风生水起。“特色”与“新型”成为新时期我国智库发展的关键词与着力点。

对此,上海社科院前院长、SASS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表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视野来看,这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治理体系发展的潮流。因此智库不仅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服务,而且还将新的“理念”和新的“愿景”带入到公共政策,增强国家治理的大智慧。

2013年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首度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显示,30多年来,中国基本形成了多种智库类型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各类智库对政策形成的影响力愈加显现,专业知识与决策机制的结合更为紧密,中国特色决策咨询体制和公共政策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印证了这个结论。李国强回忆,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最高领导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的最为明确、内涵最为丰富的一次重要批示。

2013年4月21日,旨在培养全球最顶尖人才智库计划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正式启动;6月底,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8月,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G20)智库论坛,为G20首脑峰会献计献策;10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脱离过往学院的架构,成为单独建制的智库;12月5日,“南方防务智库”在广州成立,致力于打造“中国兰德”;12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中国发展模式”命名的智库。

进入2014年,中国智库朝科学、专业方向发展的势头更加喜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建院之初成功募集2亿的启动资金之后,再次募集2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院去行政化、不吃财政经费,全部运用学校及传统高校体制之外的人员,充分运用国际智慧,聘用前国际政要的“新锐”做法,也都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老牌”智库开始大胆革新,积极探索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和网络化。

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为代表的民间智库更是不可小视,提出“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的宏大目标,不仅致力于用思想与智慧影响中国,还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玉红介绍。

“但是,现在许多智库还被当作‘养老院’与‘收容院’。”王荣华指出,我国智库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一,国内智库在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方面与国际一流智库尚存有较大差距;其二,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其三,智库创新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性,公众利益表达渠道不够通畅;其四,一些智库小、散、弱,研究成果标签化、无实质内容。”

“我们的智库解读政策多、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前期介入多,后期实践过程介入的少;追求利益的多,追求成效的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

正视问题才能寻找差距、加速前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逐步优化的大背景,党中央的决策都已经对我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寻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和谐统一,寻求实用性与独立性的齐头并进,寻求影响力与国家化的共同进步,中国智库,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本报记者 赵婀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17 版)

制图:张芳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7月8日举行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可以说,将智库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的智库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本期开始,文教周刊和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推出“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系列报道,梳理当前中国智库现状,厘清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编 者

已经连续几年,“中国智库”都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为社会普遍关注。

“中国智库,开启繁荣思想市场”“中国智库,提升国家软实力”……类似提法频频见诸媒体报道、进入学术视野。

“中国智库”尽管还在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尽管还处于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国际化与影响力的探索期,人们依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中国智库发展正在加速。

7月1日,一场集纳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智库实体与智库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讨论的焦点。

中国智库,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智库:

国家头脑与思想营地

如果你觉得“智库”距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如果你还觉得“智库”只是一小部分人做的小众的事情,那么,你就“OUT”了。

过去20多年,诸如“文明冲突论”“金砖国家”“G20”等流行于国际舆论界的政治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由大国智库或通过智库的路径发明,进行全球传播,引领各国思想大讨论,主导国际话语尤其是政治话语的议程设置,推动国际交往的发展进程,最终服务于大国的国际政治战略。

智库的发展以及各个智库之间在思想市场中的博弈,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际进程,渗透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介绍,“智库”(Think tank)一词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是个军事术语,指参谋人员和国防科学家策划军事战略和行动计划的保密室。本意“思想坦克”蕴藏着思想的进攻力和干预力的含义。

一般来说,智库具有两方面社会功能:政策研究与咨询、意识形态宣传与倡导。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政策研究的“智库大军”也主要承担着上述两方面的社会功能。

中国智库:

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视为中国智库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现代化事业的开展,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政策研究咨询的社会需求不断出现和增长,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政策研究咨询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房宁介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介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民间智库相继成立。随后,经历了大学智库蓬勃兴起、社科院系统明确功能转型、民间智库大量涌现等阶段。总体上,中国智库从“幕后”走向“幕前”,从稚嫩走向成熟。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从以党政军智库为主,到党政军智库和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据了解,目前我国智库的几路大军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逾30万,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10余万,专职研究人员约3万。

“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及外交与国际战略的各个领域,我国智库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言资政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介绍。

特色新型:

致力于专业性、影响力与国际化的提升

历史的时针指向2013年。一场有关如何加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讨论风生水起。“特色”与“新型”成为新时期我国智库发展的关键词与着力点。

对此,上海社科院前院长、SASS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表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视野来看,这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治理体系发展的潮流。因此智库不仅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服务,而且还将新的“理念”和新的“愿景”带入到公共政策,增强国家治理的大智慧。

2013年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首度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显示,30多年来,中国基本形成了多种智库类型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各类智库对政策形成的影响力愈加显现,专业知识与决策机制的结合更为紧密,中国特色决策咨询体制和公共政策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印证了这个结论。李国强回忆,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最高领导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的最为明确、内涵最为丰富的一次重要批示。

2013年4月21日,旨在培养全球最顶尖人才智库计划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正式启动;6月底,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8月,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G20)智库论坛,为G20首脑峰会献计献策;10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脱离过往学院的架构,成为单独建制的智库;12月5日,“南方防务智库”在广州成立,致力于打造“中国兰德”;12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中国发展模式”命名的智库。

进入2014年,中国智库朝科学、专业方向发展的势头更加喜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建院之初成功募集2亿的启动资金之后,再次募集2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院去行政化、不吃财政经费,全部运用学校及传统高校体制之外的人员,充分运用国际智慧,聘用前国际政要的“新锐”做法,也都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老牌”智库开始大胆革新,积极探索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和网络化。

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为代表的民间智库更是不可小视,提出“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的宏大目标,不仅致力于用思想与智慧影响中国,还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玉红介绍。

“但是,现在许多智库还被当作‘养老院’与‘收容院’。”王荣华指出,我国智库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一,国内智库在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方面与国际一流智库尚存有较大差距;其二,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其三,智库创新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性,公众利益表达渠道不够通畅;其四,一些智库小、散、弱,研究成果标签化、无实质内容。”

“我们的智库解读政策多、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前期介入多,后期实践过程介入的少;追求利益的多,追求成效的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

正视问题才能寻找差距、加速前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逐步优化的大背景,党中央的决策都已经对我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寻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和谐统一,寻求实用性与独立性的齐头并进,寻求影响力与国家化的共同进步,中国智库,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关文章

  • 认识.适应.引领.推动文化新常态
  • 游客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杨国勇 摄 丰宁剪纸展销人员同其他参展商交流. 杨国勇 摄 承德市隆化县文化馆表演民间水族灯舞<八大怪>. 周美芹 摄 京津辽蒙非遗展示区场景. 杨国勇 摄 河北省非遗优秀衍生品创意设计 ...查看


  • 西安商圈介绍1
  • 西安,13朝历史古都,文化积淀深厚,商业渊源流长.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关天经济区"龙头城市,西安的商业发展正经历着整体升级.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化.时尚化水平日新月异.西安商圈,在传统的钟楼.小寨.解放路和 ...查看


  • 阅兵式有感
  • 阅兵式有感 摘要: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 ...查看


  • 聚焦2015农产论坛,农管家成耀眼明星
  • 聚焦2015农产论坛,农管家成耀眼明星 今天的北京告别了近期的连绵多雨,迎来了一个好天气.虽是周六,小编却一改往日的贪睡姿态,不到五点就激动的起床去参加2015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了.这可是一场国家级的论坛,作为新农人的小编,在今天都亮 ...查看


  • 运营模式创新 养老产业迎来春天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养老的问题也愈加受到关注.巨大的市场未来加上政府对行业的财政支持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一产业中.业内人士表示,养老行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传统经营"只谈业务不谈业绩" 随着我国人口 ...查看


  • 中国智库的春天来了,如何避免"大跃进"?[[千人智库推荐]
  • 中国智库的春天来了,如何避免"大跃进"? 来源:澎湃新闻 提要:我觉得中国智库的发展,目前最忌讳的是雷同,它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够有延续性. 中国智库的春天来了吗? 阳光是否充足?温度是否适宜?雨露是否丰沛?土壤是否肥 ...查看


  •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支持"双一流"建设!
  • 来源:   教育部 关键词: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发展理念与主要目标. 6 (一)发展理念. 6 (二)主要目标. 6 三.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 7 (一)大力加强需求引导 ...查看


  • _甘肃省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解读
  • 政策聚焦 甘肃农业 GANSU AGRICULTURE "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解读<甘肃省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DOI:10.15979/j.cnki.cn62-1104/f.2016.14.001 甘肃 ...查看


  • 聚焦党的十八大
  • 旗帜引领,勇往直前,谱写华章 1 一艘航船,有灯塔的照耀,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一个民族,有旗帜的引领,方可闯险克难,谱写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高擎一面怎样的大旗,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世界瞩目,万众期待. 结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