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各个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2.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3.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体征:
1. 肺部体征
早期-患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音减低
中期-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后期-湿啰音
2. 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3其它体征
诊断:
症状
体征
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胸片: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病情发展,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角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 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片状区域吸收快,呈现“假空洞”。
病原学
临床表现:
症状:
1. 全身症状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
2.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或咯血、胸痛等
3. 结核血行播散时可有高热
体征:
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
肺结核分型:
I 型 原发肺结核
II 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III 型 继发性肺结核
IV 型 结核性胸膜炎
V 型 肺外结核
(一) 原发型肺结核
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胸内淋巴结结核
纵隔淋巴结:气管旁、气管前和腔静脉后淋巴结增大
肺门淋巴结:单侧或双侧淋巴结增大
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均增大
增大的淋巴结边缘光滑或毛糙,少有融合现象,密度较均匀,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新老病灶重叠
细小结节影
同时见结节样增生性病灶或钙化灶
也可有渗出性小病灶
还可有小的空洞性病变
(三)继发型肺结核
多位于两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
渗出性病变
呈小斑片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不清,或为毛玻璃样渗出,周边有小的播散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局部肺小叶间隔的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支气管管壁增厚
增生性病变
病变可为一个或几个,密度增高,清楚
多数与肺内渗出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同时存在
干酪样肺炎
大或小的斑片状阴影,可占据一个肺大叶,其内密度不均,有多发的虫蚀样空洞或小的不规则空洞 病变周围、一侧或两侧肺内可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呈小结节状或密度不均的斑片状影像,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和病程较长
1、咳嗽:慢性、长期、反复
2、咳痰:以白色粘痰为主,可有脓痰
3、喘息:部分病人出现
体征:
早期无阳性体征,并发感染时干湿啰音,并发肺气肿时有相应体征
临床表现 :
症状:
1、痰、咳或/和喘
2、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或胸闷、气短
体征:
1、早期不明显
2、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等
临床表现:
症状:
1.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2. 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
3. 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4. 咳嗽变应性哮喘患者可无喘息
体征:
1. 广泛呼气性哮鸣音
3. 轻度或非常严重时可不出现
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可闻哮鸣音
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 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临床表现:
原发疾病的表现 :因病而异
肺动脉高压表现:
1、P2亢进
2、辅助检查:如胸片肺动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干扩张等
右心室肥厚表现:
1、剑突下心脏搏动或心音增强
2、活动后心悸
3、辅助检查:如胸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右心室扩大衰竭表现:
1、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2、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充盈(?)
3、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肿大(?)、下肢水肿、腹水
呼吸衰竭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包括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肥厚的表现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肺淤血: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急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咯血
2. 心输出量减小: 疲劳、乏力、神志异常
3. 少尿、肾功能损害
体征:
1. 原心脏病体征
2.HR 增加
3. 奔马律
4.P2 增加
、哮鸣音
症状:
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
体征:
1. 颈静脉充盈
3.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4. 水肿:下肢、全身、胸水、腹水
临床表现:
症状:
1. 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2. 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
3. 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4. 约1/5患者在测量血压和发生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征:
1. 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
2. 听诊时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 收缩期杂音
临床表现:
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臂内侧、左肩放射
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持续时间:3~5min ,不少于1min 、不超过15min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
体征: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心电图:心肌缺血——相邻2个以上导联
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发作间歇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先兆: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
症状:
1. 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无效
2.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
3.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4. 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
5. 低血压和休克: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20%,主要为心肌广泛坏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6.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32%~48%。严重者可发 生肺水肿
体征:
心脏体征:
1. 心界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可减慢;
2. 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收缩期杂音
血压:一般都降低,且可能不再恢复
其他: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心电图表现:特征性改变:
(一)有Q 波心肌梗死者
1. 病理性Q 波
2.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
(二)无Q 波心肌梗死者
1. 无病理性Q 波
段压低≥0.1mV
临床表现:
症状:
1.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2. 咯血: ①突然大量咯血(重度二狭);②血性痰或痰中带血丝;③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急性肺水肿);④肺梗死伴咯血
3. 咳嗽
4. 声嘶:扩大的左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
体征 :“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
(一)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
1. 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
2. 舒张期震颤
3. 心尖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提示前叶柔顺、活动度好
4. 心尖区有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
(二)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心脏体征
P2亢进或分裂、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Graham Steel 杂音
SM ,吸气时增强
内镜下表现: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形成
内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覆盖有白色或灰白色苔膜,边缘整齐,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分活动期(A1、A2)、愈合期(H1、H2)和疤痕期(S1、S2)
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二种抗生素
铋剂+二种抗生素
如Losec40mg/d+克拉霉素500mg/d +甲硝唑800mg/d
枸橼酸铋钾480mg/d+阿莫西林1.0/d+甲硝唑 800mg/d
疗程为1~2周
临床表现:
症状:
1.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2. 进展期胃癌:上腹痛,伴纳差、腹胀、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
3. 并发症或转移症状:咽下困难、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转移受累器官症状(肝、肺)
体征:
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淋巴结肿大,腹水
早期胃癌内镜分类法:
Ⅰ型(息肉样型):广基无蒂,常>2cm
Ⅱ型(浅表型):本型最常见,又分三个亚型
Ⅱa 型(浅表隆起型):病变稍高出黏膜,
Ⅱb 型(浅表平坦型):病变表面粗糙呈颗粒状
Ⅱc 型(浅表凹陷型):凹陷
Ⅲ型(溃疡型):黏膜糜烂比Ⅱc 型深,但不超过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常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可发展成肝硬化
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 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间断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
肝轻度肿大,质地坚硬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中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
2. 失代偿期:
肝功能减退症状
门脉高压表现
全身多系统表现
1. 全身症状:营养差、消瘦乏力、皮肤干枯、肝病面容,可有不规则低热、夜盲、浮肿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纳差、腹胀、腹泻、黄疸等
3. 出血倾向和贫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
a. 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脾功能亢进
c.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 内分泌紊乱:主要有雌激素↑、雄激素↓-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
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
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肤色素沉着
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有促进作用
发生机制:门脉阻力增加
门脉血流量增多
临床表现:
1.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 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PVP>200mmH2O
3. 食管静脉曲张:胃冠状V-食管V 、肋间V 、奇V
4. 腹壁静脉曲张:脐V-副脐V 、腹壁V
5. 痔静脉扩张:直肠上V-直肠中、下V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破裂出血,产生急腹症
2. 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3. 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4肝硬化征象
5.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6. 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起病缓慢、隐匿
2.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3. 肾功能减退
4. 有急性发作倾向
5. 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60%、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
白细胞尿,血尿30%,偶有肉眼血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
二、急性肾盂肾炎:
1.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等
2. 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脊肋点角压痛,输尿管、膀胱区压痛
3. 尿液变化:浑浊,脓尿、血尿
4. 少数:发热中毒症状,胃肠紊乱,血尿,隐匿
5. 肾浓缩功能可下降
三、无症状细菌尿
隐匿尿感、60岁以上老年妇女可达
10%。孕妇约占7%
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钠、水平衡失调
2、钾的平衡失调
3、酸中毒
4、钙和磷的平衡失调
5、高镁血症
二、心血管和肺症状
1. 高血压
2. 心力衰竭
3. 心包炎 可分为尿毒症性或透析相关性
4. 动脉粥样硬化
5. 呼吸系统症状
三、血液系统表现
1. 贫血:正常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
2. 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淤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3. 白细胞异常:WBC 可减少,白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
四、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1. 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2. 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错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如肌肉颤动、痉挛和嗝逆等
3. 尿毒症时精神异常、惊厥、昏迷等
五、胃肠道症状
1. 食欲不振(常见的最早期表现)
2. 恶心、呕吐
4. 消化道出血
5. 病毒性肝炎(透析患者发病率较高)
六、皮肤症状
1. 皮肤搔痒(常见症状)
2. 面部肤色常较深并萎黄,有轻度浮肿感(尿毒症面容)
3. 下肢浮肿或皮肤粗糙、弹性差
七、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为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常表现为:
1. 纤维性骨炎
2. 肾性软化症(小儿为肾性佝偻病)
3. 骨质疏松症
4. 肾性骨硬化症
八、内分泌失调
1. 胰岛素、胰升糖素及甲状旁腺素作用延长
2. 小儿性成熟延迟
3. 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欲缺乏
九、代谢失调及其他
1. 体温过低
2. 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CRF 时原有的糖尿病需胰岛素量会减少)
3. 高尿酸血症
4. 脂代谢异常(透析亦不能纠正)
十、易于并发感染
1. 肺部,尿路,皮肤感染
2. 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感染
临床表现:
1. 重型再障: 快速进展的贫血
感染、发热
广泛出血 ,颅内出血危险
2. 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诊断标准:
1. 全血细胞减少
2.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3. 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4. 骨髓多部位增生↓
5.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
临床表现:
(一)甲状腺毒症表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1. 高代谢症状群:产热和散热增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加速
2. 神经精神系统兴奋表现
3.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脉压增大,心脏病
4. 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增快;肝功能异常
5. 肌肉骨骼系统:周期性麻痹,急慢性甲亢肌病,骨质疏松
(二)甲状腺肿:弥漫性、质软、无压痛;动脉杂音
(三)突眼(25%~50%)包括:
1. 非浸润性(单纯性、良性突眼):(1)上睑挛缩 (2)上睑迟滞(von Graefer征)(3)瞬目减少(Stellwag 征)(4)双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Joffroy 征) (5)辐辏不良(Mobius 征)(6)一般突眼度≤18mm
2. 浸润性(恶性突眼):
是Graves 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在眼眶的表现
可单侧突眼
和甲亢的发生不同步, 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眼局部症状和体征明显
需要免疫抑制治疗
(四)其他表现
1. 局限性黏液性水肿(胫前黏液性水肿)
见于Graves 病,病因不明
好发于胫前区,亦可见于足背、趾、踝
局部皮肤增厚,突出表面
无压痛,淡红色或淡紫色
毛孔粗,内陷明显,压之无凹陷切迹
2. 指端粗厚
诊断标准:
(一)功能诊断
1. 确定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
(1)高代谢临床表现
(2)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的依据
TT4,FT4(或TT3、FT3) 增高及TSH 降低(必须测定)
2. 反映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异常(多用于病因鉴别诊断)
(1)TRH 兴奋试验, 已经被高敏感的TSH 测定所替代
(2)T3抑制试验
(二) 病因诊断
GD 的诊断
1.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2. 浸润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指端粗厚
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
1型 症状明显 首发症状可为DKA
2型 隐匿 缓慢
除三多一少外,视力下降、皮肤瘙痒均可为首发症状
围手术期或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二、急性并发症或伴发症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 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
肺结核
肾乳头坏死 (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
三、慢性并发症
(一) 大血管病变
1. 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人群
2. 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3. 高血糖引起血管壁胶原蛋白和血浆中脂蛋白的非酶糖化
4. 大血管壁的非酶糖基化使其通透性增加,致血管壁中层脂质积聚
5.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二) 微血管病变
典型改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2) 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排汗异常
(四)眼的其他病变
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
(五)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
内科学各个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2.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3.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体征:
1. 肺部体征
早期-患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音减低
中期-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后期-湿啰音
2. 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3其它体征
诊断:
症状
体征
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胸片: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病情发展,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角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 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片状区域吸收快,呈现“假空洞”。
病原学
临床表现:
症状:
1. 全身症状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
2.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或咯血、胸痛等
3. 结核血行播散时可有高热
体征:
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
肺结核分型:
I 型 原发肺结核
II 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III 型 继发性肺结核
IV 型 结核性胸膜炎
V 型 肺外结核
(一) 原发型肺结核
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胸内淋巴结结核
纵隔淋巴结:气管旁、气管前和腔静脉后淋巴结增大
肺门淋巴结:单侧或双侧淋巴结增大
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均增大
增大的淋巴结边缘光滑或毛糙,少有融合现象,密度较均匀,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新老病灶重叠
细小结节影
同时见结节样增生性病灶或钙化灶
也可有渗出性小病灶
还可有小的空洞性病变
(三)继发型肺结核
多位于两肺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
渗出性病变
呈小斑片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不清,或为毛玻璃样渗出,周边有小的播散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局部肺小叶间隔的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支气管管壁增厚
增生性病变
病变可为一个或几个,密度增高,清楚
多数与肺内渗出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同时存在
干酪样肺炎
大或小的斑片状阴影,可占据一个肺大叶,其内密度不均,有多发的虫蚀样空洞或小的不规则空洞 病变周围、一侧或两侧肺内可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呈小结节状或密度不均的斑片状影像,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和病程较长
1、咳嗽:慢性、长期、反复
2、咳痰:以白色粘痰为主,可有脓痰
3、喘息:部分病人出现
体征:
早期无阳性体征,并发感染时干湿啰音,并发肺气肿时有相应体征
临床表现 :
症状:
1、痰、咳或/和喘
2、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或胸闷、气短
体征:
1、早期不明显
2、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等
临床表现:
症状:
1.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2. 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
3. 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4. 咳嗽变应性哮喘患者可无喘息
体征:
1. 广泛呼气性哮鸣音
3. 轻度或非常严重时可不出现
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可闻哮鸣音
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 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临床表现:
原发疾病的表现 :因病而异
肺动脉高压表现:
1、P2亢进
2、辅助检查:如胸片肺动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干扩张等
右心室肥厚表现:
1、剑突下心脏搏动或心音增强
2、活动后心悸
3、辅助检查:如胸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右心室扩大衰竭表现:
1、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2、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充盈(?)
3、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肿大(?)、下肢水肿、腹水
呼吸衰竭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包括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肥厚的表现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肺淤血: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急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咯血
2. 心输出量减小: 疲劳、乏力、神志异常
3. 少尿、肾功能损害
体征:
1. 原心脏病体征
2.HR 增加
3. 奔马律
4.P2 增加
、哮鸣音
症状:
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
体征:
1. 颈静脉充盈
3.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4. 水肿:下肢、全身、胸水、腹水
临床表现:
症状:
1. 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2. 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
3. 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4. 约1/5患者在测量血压和发生并发症时才发现
体征:
1. 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
2. 听诊时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 收缩期杂音
临床表现:
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臂内侧、左肩放射
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持续时间:3~5min ,不少于1min 、不超过15min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
体征: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心电图:心肌缺血——相邻2个以上导联
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发作间歇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先兆: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
症状:
1. 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无效
2.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
3.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4. 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
5. 低血压和休克: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20%,主要为心肌广泛坏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6.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32%~48%。严重者可发 生肺水肿
体征:
心脏体征:
1. 心界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可减慢;
2. 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收缩期杂音
血压:一般都降低,且可能不再恢复
其他: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心电图表现:特征性改变:
(一)有Q 波心肌梗死者
1. 病理性Q 波
2.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
(二)无Q 波心肌梗死者
1. 无病理性Q 波
段压低≥0.1mV
临床表现:
症状:
1.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2. 咯血: ①突然大量咯血(重度二狭);②血性痰或痰中带血丝;③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急性肺水肿);④肺梗死伴咯血
3. 咳嗽
4. 声嘶:扩大的左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
体征 :“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
(一)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
1. 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
2. 舒张期震颤
3. 心尖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提示前叶柔顺、活动度好
4. 心尖区有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
(二)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心脏体征
P2亢进或分裂、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Graham Steel 杂音
SM ,吸气时增强
内镜下表现: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形成
内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覆盖有白色或灰白色苔膜,边缘整齐,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分活动期(A1、A2)、愈合期(H1、H2)和疤痕期(S1、S2)
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二种抗生素
铋剂+二种抗生素
如Losec40mg/d+克拉霉素500mg/d +甲硝唑800mg/d
枸橼酸铋钾480mg/d+阿莫西林1.0/d+甲硝唑 800mg/d
疗程为1~2周
临床表现:
症状:
1.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2. 进展期胃癌:上腹痛,伴纳差、腹胀、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
3. 并发症或转移症状:咽下困难、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转移受累器官症状(肝、肺)
体征:
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淋巴结肿大,腹水
早期胃癌内镜分类法:
Ⅰ型(息肉样型):广基无蒂,常>2cm
Ⅱ型(浅表型):本型最常见,又分三个亚型
Ⅱa 型(浅表隆起型):病变稍高出黏膜,
Ⅱb 型(浅表平坦型):病变表面粗糙呈颗粒状
Ⅱc 型(浅表凹陷型):凹陷
Ⅲ型(溃疡型):黏膜糜烂比Ⅱc 型深,但不超过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常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可发展成肝硬化
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 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间断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
肝轻度肿大,质地坚硬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中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
2. 失代偿期:
肝功能减退症状
门脉高压表现
全身多系统表现
1. 全身症状:营养差、消瘦乏力、皮肤干枯、肝病面容,可有不规则低热、夜盲、浮肿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纳差、腹胀、腹泻、黄疸等
3. 出血倾向和贫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
a. 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脾功能亢进
c.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 内分泌紊乱:主要有雌激素↑、雄激素↓-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
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
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肤色素沉着
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有促进作用
发生机制:门脉阻力增加
门脉血流量增多
临床表现:
1.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 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PVP>200mmH2O
3. 食管静脉曲张:胃冠状V-食管V 、肋间V 、奇V
4. 腹壁静脉曲张:脐V-副脐V 、腹壁V
5. 痔静脉扩张:直肠上V-直肠中、下V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1. 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破裂出血,产生急腹症
2. 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3. 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4肝硬化征象
5.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6. 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起病缓慢、隐匿
2.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3. 肾功能减退
4. 有急性发作倾向
5. 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60%、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
白细胞尿,血尿30%,偶有肉眼血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
二、急性肾盂肾炎:
1.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等
2. 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脊肋点角压痛,输尿管、膀胱区压痛
3. 尿液变化:浑浊,脓尿、血尿
4. 少数:发热中毒症状,胃肠紊乱,血尿,隐匿
5. 肾浓缩功能可下降
三、无症状细菌尿
隐匿尿感、60岁以上老年妇女可达
10%。孕妇约占7%
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钠、水平衡失调
2、钾的平衡失调
3、酸中毒
4、钙和磷的平衡失调
5、高镁血症
二、心血管和肺症状
1. 高血压
2. 心力衰竭
3. 心包炎 可分为尿毒症性或透析相关性
4. 动脉粥样硬化
5. 呼吸系统症状
三、血液系统表现
1. 贫血:正常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
2. 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淤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3. 白细胞异常:WBC 可减少,白细胞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
四、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1. 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2. 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错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如肌肉颤动、痉挛和嗝逆等
3. 尿毒症时精神异常、惊厥、昏迷等
五、胃肠道症状
1. 食欲不振(常见的最早期表现)
2. 恶心、呕吐
4. 消化道出血
5. 病毒性肝炎(透析患者发病率较高)
六、皮肤症状
1. 皮肤搔痒(常见症状)
2. 面部肤色常较深并萎黄,有轻度浮肿感(尿毒症面容)
3. 下肢浮肿或皮肤粗糙、弹性差
七、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为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常表现为:
1. 纤维性骨炎
2. 肾性软化症(小儿为肾性佝偻病)
3. 骨质疏松症
4. 肾性骨硬化症
八、内分泌失调
1. 胰岛素、胰升糖素及甲状旁腺素作用延长
2. 小儿性成熟延迟
3. 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欲缺乏
九、代谢失调及其他
1. 体温过低
2. 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CRF 时原有的糖尿病需胰岛素量会减少)
3. 高尿酸血症
4. 脂代谢异常(透析亦不能纠正)
十、易于并发感染
1. 肺部,尿路,皮肤感染
2. 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感染
临床表现:
1. 重型再障: 快速进展的贫血
感染、发热
广泛出血 ,颅内出血危险
2. 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诊断标准:
1. 全血细胞减少
2.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3. 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4. 骨髓多部位增生↓
5.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
临床表现:
(一)甲状腺毒症表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1. 高代谢症状群:产热和散热增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加速
2. 神经精神系统兴奋表现
3.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脉压增大,心脏病
4. 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增快;肝功能异常
5. 肌肉骨骼系统:周期性麻痹,急慢性甲亢肌病,骨质疏松
(二)甲状腺肿:弥漫性、质软、无压痛;动脉杂音
(三)突眼(25%~50%)包括:
1. 非浸润性(单纯性、良性突眼):(1)上睑挛缩 (2)上睑迟滞(von Graefer征)(3)瞬目减少(Stellwag 征)(4)双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Joffroy 征) (5)辐辏不良(Mobius 征)(6)一般突眼度≤18mm
2. 浸润性(恶性突眼):
是Graves 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在眼眶的表现
可单侧突眼
和甲亢的发生不同步, 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眼局部症状和体征明显
需要免疫抑制治疗
(四)其他表现
1. 局限性黏液性水肿(胫前黏液性水肿)
见于Graves 病,病因不明
好发于胫前区,亦可见于足背、趾、踝
局部皮肤增厚,突出表面
无压痛,淡红色或淡紫色
毛孔粗,内陷明显,压之无凹陷切迹
2. 指端粗厚
诊断标准:
(一)功能诊断
1. 确定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
(1)高代谢临床表现
(2)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的依据
TT4,FT4(或TT3、FT3) 增高及TSH 降低(必须测定)
2. 反映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异常(多用于病因鉴别诊断)
(1)TRH 兴奋试验, 已经被高敏感的TSH 测定所替代
(2)T3抑制试验
(二) 病因诊断
GD 的诊断
1.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2. 浸润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指端粗厚
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
1型 症状明显 首发症状可为DKA
2型 隐匿 缓慢
除三多一少外,视力下降、皮肤瘙痒均可为首发症状
围手术期或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二、急性并发症或伴发症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 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
肺结核
肾乳头坏死 (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
三、慢性并发症
(一) 大血管病变
1. 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人群
2. 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3. 高血糖引起血管壁胶原蛋白和血浆中脂蛋白的非酶糖化
4. 大血管壁的非酶糖基化使其通透性增加,致血管壁中层脂质积聚
5.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二) 微血管病变
典型改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2) 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排汗异常
(四)眼的其他病变
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
(五)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