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案
夹河学校许雪梅娄彩凤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教学中应运用看注释、观插图、查字典、找资料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刻、剑、舷、催、捞、掏;掌握“刻舟求剑、掏出、船舷、捞上来、准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语言所蕴涵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呢?
2、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3、小结: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往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精练、生动的故事里。(设计意图: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学生提到《刻舟求剑》就让学生讲述其大意,有利于本节学习课文)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5.简介《吕氏春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古文的要求:
2、师范读,生注意听,特别是朗读的停顿。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
要求:把文中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提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4.出示学古文的方法:
看译文
观插图
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了解字词的含义
找资料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释,思考: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看图讲故事,讲出韵味。
请同学讲故事,教师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老师的范读,学生互读,小组展示等,加强对文本的了解。)
四、全课总结,揭示道理。
1、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为什么?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可千万不要拘泥守旧,不知变通。
小结: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设计意图:学习这则寓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并警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
五、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循表夜涉》和《引婴投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郑人买履》,说说读懂了什么。
3.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跟你的弟弟妹妹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在生活中别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好吗?
七、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船
> 移动 >捞不到剑—————静止 记号
刻舟求剑》教案
夹河学校许雪梅娄彩凤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教学中应运用看注释、观插图、查字典、找资料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刻、剑、舷、催、捞、掏;掌握“刻舟求剑、掏出、船舷、捞上来、准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语言所蕴涵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呢?
2、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3、小结: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往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精练、生动的故事里。(设计意图: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学生提到《刻舟求剑》就让学生讲述其大意,有利于本节学习课文)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5.简介《吕氏春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古文的要求:
2、师范读,生注意听,特别是朗读的停顿。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
要求:把文中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提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4.出示学古文的方法:
看译文
观插图
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了解字词的含义
找资料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释,思考: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看图讲故事,讲出韵味。
请同学讲故事,教师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老师的范读,学生互读,小组展示等,加强对文本的了解。)
四、全课总结,揭示道理。
1、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为什么?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可千万不要拘泥守旧,不知变通。
小结: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设计意图:学习这则寓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并警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
五、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循表夜涉》和《引婴投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郑人买履》,说说读懂了什么。
3.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跟你的弟弟妹妹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在生活中别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好吗?
七、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船
> 移动 >捞不到剑—————静止 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