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先学后教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初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 能力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

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重点看直尺。

想一想:

1.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自己的直尺上有哪些刻度?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认识厘米。

(1)告诉学生: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还有那些刻度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也可以用“cm ”表示。

(2) 你知道生活中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提醒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图钉)学生用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

(3)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

(4)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2)生活中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3)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请别的同学来回答。

(4)拓展练习

六、全课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你又想到了与此相关的其它知识?

七、练一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认识几厘米

(1)从0刻度到2刻度是几厘米呢?从3到5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长度的?

(2)让学生说出直尺上各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

2、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将手指用力伸直,大拇指指尖对齐尺子的0刻度,中指的指尖对齐哪个数字,一拃的长多少厘米?

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

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 量跳远距离。

第四课时 长度单位——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

第三、四、五题

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七、八题

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

第十题

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先学后教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初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 能力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

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重点看直尺。

想一想:

1.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 说一说自己的直尺上有哪些刻度?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认识厘米。

(1)告诉学生: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还有那些刻度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也可以用“cm ”表示。

(2) 你知道生活中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提醒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图钉)学生用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

(3)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

(4)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2)生活中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3)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请别的同学来回答。

(4)拓展练习

六、全课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你又想到了与此相关的其它知识?

七、练一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认识几厘米

(1)从0刻度到2刻度是几厘米呢?从3到5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长度的?

(2)让学生说出直尺上各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

2、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将手指用力伸直,大拇指指尖对齐尺子的0刻度,中指的指尖对齐哪个数字,一拃的长多少厘米?

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

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 量跳远距离。

第四课时 长度单位——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

第三、四、五题

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七、八题

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

第十题

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11


相关文章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2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以前对"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确立1厘米和1米的长 ...查看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 ...查看


  • 二上:[长度单位]课标解读
  •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还原长度单位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查看


  •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测量
  • 第三单元 <测量>教学计划 个人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q ...查看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案
  •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介绍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 ...查看


  •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一)视频(见百度传课)
  •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一) 班别: 姓名: 分数:__ __ 一.直接写结果(20分) 11-9= 45-20= 23+6= 12-8= 20+65= 19+8= 13-7= 65-9= 22-8= 48+50= 42+8= ...查看


  •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
  • SAP2000钢结构设计手册 (中文资料) 2003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1.2本书的组织 第二章 设计方法 2.1设计荷载组合 2.2设计和校核位置 2.3 P-△效应 2.4单元无支撑长度 2.5有效长度系数 2.6 ...查看


  • 长度单位的教案
  •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查看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知识点 1.问:常用的长度单位 答:厘米.米 2.问:厘米有多长?米有多长?比划出来 答:厘米相当于手指宽度,米相当于双臂张开 3.问:如何用直尺测量长度? 答:①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 ...查看


  • 测量长度单元练习题
  • 测量长度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开心填一填. 1.厘米和分米是两个长度不同的长度单位,它们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dm=( )cm. 2.2dm=( )cm 5dm=( )cm 30cm=( )dm 100cm=( )dm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