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前詹中心小学(谢惠兰)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 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式计算)
109+278= 298+176= 407+198=
238+498= 569+287= 139+659=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校长让我们带借书卡来学校,准备开始借书了,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幻灯片出示贫困山区的图片) ,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引出课题)我市某小学他们献爱心给他们捐了一些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捐书现场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大家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数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 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的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应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2、符号写准确;3、从各位算起,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练习题:
727+124+86= 397+304+125= 475+265+149= 292+254+127=
教学反思: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个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
前詹中心小学(谢惠兰)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 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式计算)
109+278= 298+176= 407+198=
238+498= 569+287= 139+659=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校长让我们带借书卡来学校,准备开始借书了,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幻灯片出示贫困山区的图片) ,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引出课题)我市某小学他们献爱心给他们捐了一些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捐书现场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大家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数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 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的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应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2、符号写准确;3、从各位算起,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练习题:
727+124+86= 397+304+125= 475+265+149= 292+254+127=
教学反思: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个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