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的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这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成,以免他太胆怯。
(1)
文中两处加粗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
(2)
对第①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
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
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
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
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5)
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________;又要________。
(6)
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的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这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成,以免他太胆怯。
(1)
文中两处加粗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
(2)
对第①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
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
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
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
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5)
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________;又要________。
(6)
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