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_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本文着重梳理梳理这些理论的演变历程,以飨读者。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经济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一、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西方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描写到:地区称作是对专门劳动的需求与供给促进了企业在空间上的集群。这种集群既降低了工人的失业概率,也确保了厂商无论是在起作用的区位因子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因子及集聚、分散因子。所谓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而分散因子则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韦伯认为,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大规模经营相对于明显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可以说是一种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 要付出的费用;(3)交易双方由于取消交易协议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机会损失。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80)分析了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组织或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市场与企业间的转换关系②。杨小凯(XiaoKai Yang, 1991)则从劳动交易和中间产品交易角度区分了企业和市场,认为企业是以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用市场组织替代市场组织。后来,杨小凯(YaoKai Yang, 1995)又进一步研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边际替代关系取决于劳动力交易效率和中间产品交易效率的比较③。按照科斯和威廉姆森及杨小凯的这些观点,从交易角度看,市场和企业只不过是两种可选择的交易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在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多种其它中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就是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

以上分析表明,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客观要求,经济效率的提高可以表现为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需要成本这一事实意味着企业要出现。但是企业规模发展是有界限的,其限度在于:利用企业方式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这个限度决定了企业的购买、生产和销售。而产业集群这种规制结构恰好弥补了企业组织规模有边界的缺陷,它的规模越大,越可以得到外部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其生产产品的高度相关性,使其交易成本降至极低,从而使产业集群变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可以无限发展的式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国民收入中的制造业份额③。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和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这一运输成本是广义的,它包括看得见的运输网络形成的有形运输成本,也包括地方保护引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经济一体化的反义)。从直观上看,制造业之间有上下游联系的产业如果能集聚在一起,则能减少中间投入品的在途损耗、缩小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因此厂商有内在的冲动集聚在一起共同分工协作,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的力量称作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的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工作实际上为主流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下研究产业空间集聚形态的多样性开辟了空间,证明了经济发展中,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如收益递增、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证明了低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但是,他比较强调大型公司的内部增长和组织间能量化的市场联系,而忽视了公司活动所产生的难以量化的非物质联系(如信息、技术联系)和非正式联系(如人际关系间基于信任的联系)。他认为产业集聚空间格局的形成及锁定效应,是经济活动收益递增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的产物。他虽然也承认制度、文化、社会因素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认为这些因素难于捉摸,并很难模型化,因而应把对它们的分析留给社会学家。

五、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首先出现于迈克·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迈克尔?波特( M.E.Porter)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国家只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府的目标是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

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业,需要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以上理论为我们揭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竞争优势理论非常强调产业集群对于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高度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费用等,能够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强化集群区域的竞争优势。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并不断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政策和管制思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演变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是很难出现的。相反,在那些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利的可能性高,投资的企业会很多,分工也就可以比较细,新的相关或者支持性企业将不断出现,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2]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Cambridge[M], MA: MIT Prcs,1991.

[3]Porter.M.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4]Krueman P: Increasine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5]Williams,H and A G Wilson. :Some comments on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M],Sistemi Urbani,1980.

[6]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

[7]XiaoKai Yang and Ng Y. K :Theory of the Firm and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 Journal of Economy Be-haviour and rgannisation,1995.

[8]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Economica,vol. 4,1937.

[9]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

[10]M·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年。

[11]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12]张 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13]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

[14]佘明龙:《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6]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卷。

[17]苗长虹、崔立华:《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J],《人

文地理》2003年第3期。

[18]赵 强、王春辉:《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

[19]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刘斌:《产业集聚竞争力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21]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年第14期。

[22]戴卫明、陈晓红、肖光华:《产业集群的起源:基于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Evolution about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Theories

Chen Liu-qin

(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west industry clusters theories, to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analysis, most famous theories have the Marshall's external economy theory, the Krueman '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and the Porter 's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combs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these theories, presents to the readers.

[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External economy theor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集群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05BJL066)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模式研究》(项目号:2005DGQ4D148)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县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①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②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③ 转引自刘斌:《产业集聚竞争力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①转引自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第24页。

③转引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第23页。

①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50-92.

②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50-92.

①转引自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30页。

①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vol. 4,1937:P368-405.

②Williams,H and A G Wilson.,Some comments on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Sistemi Urbani,1980:203一242

③XiaoKai Yang and Ng Y. K;Theory of the Firm and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ournal of Economy Be-haviour and rgannisation,1995:107一128.

①经

济学中的聚,产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采用哪些共同的技术,大企业、大研究中心等核心主体的作用,企业网络或企业合作在集群中的紧密程度。

①Porter.M.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

??

??

??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本文着重梳理梳理这些理论的演变历程,以飨读者。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经济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一、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西方关于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描写到:地区称作是对专门劳动的需求与供给促进了企业在空间上的集群。这种集群既降低了工人的失业概率,也确保了厂商无论是在起作用的区位因子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因子及集聚、分散因子。所谓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而分散因子则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韦伯认为,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大规模经营相对于明显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可以说是一种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 要付出的费用;(3)交易双方由于取消交易协议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机会损失。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80)分析了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组织或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市场与企业间的转换关系②。杨小凯(XiaoKai Yang, 1991)则从劳动交易和中间产品交易角度区分了企业和市场,认为企业是以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用市场组织替代市场组织。后来,杨小凯(YaoKai Yang, 1995)又进一步研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边际替代关系取决于劳动力交易效率和中间产品交易效率的比较③。按照科斯和威廉姆森及杨小凯的这些观点,从交易角度看,市场和企业只不过是两种可选择的交易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在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多种其它中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就是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

以上分析表明,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客观要求,经济效率的提高可以表现为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需要成本这一事实意味着企业要出现。但是企业规模发展是有界限的,其限度在于:利用企业方式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这个限度决定了企业的购买、生产和销售。而产业集群这种规制结构恰好弥补了企业组织规模有边界的缺陷,它的规模越大,越可以得到外部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其生产产品的高度相关性,使其交易成本降至极低,从而使产业集群变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可以无限发展的式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国民收入中的制造业份额③。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和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这一运输成本是广义的,它包括看得见的运输网络形成的有形运输成本,也包括地方保护引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经济一体化的反义)。从直观上看,制造业之间有上下游联系的产业如果能集聚在一起,则能减少中间投入品的在途损耗、缩小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因此厂商有内在的冲动集聚在一起共同分工协作,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的力量称作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的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工作实际上为主流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下研究产业空间集聚形态的多样性开辟了空间,证明了经济发展中,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如收益递增、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证明了低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但是,他比较强调大型公司的内部增长和组织间能量化的市场联系,而忽视了公司活动所产生的难以量化的非物质联系(如信息、技术联系)和非正式联系(如人际关系间基于信任的联系)。他认为产业集聚空间格局的形成及锁定效应,是经济活动收益递增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的产物。他虽然也承认制度、文化、社会因素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认为这些因素难于捉摸,并很难模型化,因而应把对它们的分析留给社会学家。

五、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首先出现于迈克·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迈克尔?波特( M.E.Porter)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国家只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府的目标是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

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业,需要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以上理论为我们揭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竞争优势理论非常强调产业集群对于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高度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费用等,能够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强化集群区域的竞争优势。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并不断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政策和管制思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演变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是很难出现的。相反,在那些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利的可能性高,投资的企业会很多,分工也就可以比较细,新的相关或者支持性企业将不断出现,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2]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Cambridge[M], MA: MIT Prcs,1991.

[3]Porter.M.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4]Krueman P: Increasine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5]Williams,H and A G Wilson. :Some comments on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M],Sistemi Urbani,1980.

[6]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

[7]XiaoKai Yang and Ng Y. K :Theory of the Firm and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 Journal of Economy Be-haviour and rgannisation,1995.

[8]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Economica,vol. 4,1937.

[9]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

[10]M·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年。

[11]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12]张 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13]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

[14]佘明龙:《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6]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卷。

[17]苗长虹、崔立华:《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J],《人

文地理》2003年第3期。

[18]赵 强、王春辉:《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

[19]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刘斌:《产业集聚竞争力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21]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年第14期。

[22]戴卫明、陈晓红、肖光华:《产业集群的起源:基于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Evolution about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Theories

Chen Liu-qin

(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west industry clusters theories, to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analysis, most famous theories have the Marshall's external economy theory, the Krueman '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and the Porter 's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combs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these theories, presents to the readers.

[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External economy theor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集群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05BJL066)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模式研究》(项目号:2005DGQ4D148)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县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①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②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③ 转引自刘斌:《产业集聚竞争力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①转引自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第24页。

③转引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第23页。

①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50-92.

②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29:50-92.

①转引自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30页。

①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vol. 4,1937:P368-405.

②Williams,H and A G Wilson.,Some comments on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egional models,Sistemi Urbani,1980:203一242

③XiaoKai Yang and Ng Y. K;Theory of the Firm and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ournal of Economy Be-haviour and rgannisation,1995:107一128.

①经

济学中的聚,产业部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采用哪些共同的技术,大企业、大研究中心等核心主体的作用,企业网络或企业合作在集群中的紧密程度。

①Porter.M.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

??

??

??


相关文章

  • 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 作者:魏守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 2008年05期 一.引言 根据Furman等人(2002)的界定,国家创新能力用来衡量一个国家长期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的高低.国家创新能力不仅对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查看


  •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口向世聪 摘要:作为一种空问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并引起了经济学.经 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广迁兴趣.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八手,全面系统地回顾恶鲒了不同理论渊海的产 业 ...查看


  •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申请书非常不错
  • 原件 □投送一级学科: 二 级 学 科: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复制件 □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金 申 请 表申请人姓名 编 号邬爱其 50877 浙江大学 工商管理设站单位 流动站名称 (一级学科) 进站日期 通讯地址20 ...查看


  • 经济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辨析题 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1)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导致的生产条件不同.(2) ...查看


  •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汽车行业集中度
  • 中国汽车产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视野看,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水平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可以说,汽车产业在支撑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也将关系到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未来的整体发展.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 ...查看


  • "凤凰涅槃"VS"鸾凤和鸣"
  • 老工业基地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形成网络化.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有力地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孟韬在最新一期<经济管理>杂志刊发的一项研 ...查看


  • 经济地理学考试重点
  • 二.名词解释(4'X5) 1.名词解释:区位.区为主体.区位理论.区位因子. 答:(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为主体: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 ...查看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20卷第2期 2007年3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Vol 120 No 12Mar 12007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黄抒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工商管理系, ...查看


  •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综述_赵小平
  • 2014年第12期(总第2572期) 参考文献 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 [1]Woolcock M.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关键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