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探索

编辑推荐 迈入新世纪以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命题,对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治理结构完善的新型学校,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代学校制度为什么要建立,怎样建立,对学校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曰益引起教育同仁的关心和思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正渐入佳境。

内容简介 立足区域发展,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在区域教育事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从2005年至2008年,着眼学校内部关系和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探索,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围绕“科学的制度、民主的管理、开放的校园”三个维度收录了来自基层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研究成果,尝试从学校实践者的角度,来回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了什么,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意在以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对现代学校制度作出自己的诠释。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留下探索的轨迹,也希望为今后的探索提供借鉴与指导。

书摘与插图 科学制度篇 1.“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若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二、课题核心概念释义 现代学校制度之“现代”有两种释义。一种指比照过去之时代的当今之时代,那么历史长河中任一点皆可为“现代”。此种理解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中强调的是历史时代背景对学校制度的影响、学校制度与时代背景的契合。一种特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所形成的社会风貌,这种理解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中多数强调社会经济、科技因素对学校制度的影响。 “学校制度”又称“学校教育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简称“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广义指的是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的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广义的“学校制度”包含了狭义的“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目前理论界有这样一些观点: 其一,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二,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

学校法入制度为基础,能够规范政府与学校的新型关系,政校分离,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由教育管理专家负责日常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三,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 „„

目录

前言科学制度篇 1.“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若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2.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学校科学制度 3.组织变革促进学校主动和谐发展 4.学校主动和谐发展的三维组织结构 5.学校后勤从管理走向服务 6.现代学校制度的机制架构探索 7.构建现代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8.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刍议 9.打造学习型团队走向现代学校制度 10.学习型团队有效行动方式的探索 11.扁平化交叉式学校管理结构的研究 12.推进管理结构改革破解教学衔接难题 13.围绕学校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 14.构建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思考 15.提高对生对话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16.创建“一日巡检制”导控学校教学质量 17.构建“过程、导向、多环节”的教学质量导控制度 18.学校“一日巡检制”初探 19.教师自主发展与高质量教学的行动研究 20.发展性教师评价与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

21.发展性评价助我专业发展 22.发展性教师评价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23.发展性课堂评价促教师专业成长 24.系统思考整合资源构建现代学校组织文化 25.小学“人文化”管理机制的建构研究 26.唤起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27.建设自主研究的教研团队 28.完善学校内部干部任用与培养机制民主管理篇

29.坚持以校为本实施民主管理 30.基层党政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加强优化教代会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 32.发挥教代会中心组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3.规范教代会运作方式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34.从三个维度构建学院民主管理体系 35.构建民主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36.关于学校民主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开放校园篇 37.家校合作互动建设开放校园 38.现代学校制度中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39.建立学校“家长议事会”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40.家校合作促进“两纲”教育 41.学校与家庭联动机制的研究 42.“家长一日校长制”初探 43.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带来的启迪 44.立足社区实施学校家庭教育 45.家园合作互动“循环操作模型”的探究 46.幼儿小班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家园互动 47.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准备

学校变革:对学校发展困境的回应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4]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而且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要突破制度性障碍的时候了。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实现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转型,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更新与发展的关键。通过上面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分析,我们知道,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三个层面,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推动学校变革,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1.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重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自主办学的激活。传统学校制度在政府与学校角色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即政府在职能上将学校应该具有的职能全部包揽过去,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从而使学校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出现学校成为政府

附属机构的现象。在学校产权制度上,学校投资一般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政府无偿拨款,政府与学校的投资行为混为一体,导致了学校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和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在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学校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辖学校的人、财、物,使学校缺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机制,形成了封闭办学,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的问题。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这种关系主要是一种“纵向关系”,不适合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在办学市场上独立作为。

作为公共教育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的政府,在现代学校制度下,需要主动调整与学校的关系,实现政校分离和自身的职能的转变,给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要由过去单纯的隶属关系,转变为自主权和行政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新型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突出责任和服务功能。政府应主动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将上下级的被动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将对学校的具体指令性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以服务为主,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管理。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可以通过三种手段来达成: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通过下拨经费支持学校的发展;通过督导机构的督导和中介机构的评估对学校进行监督引导。另一方面,政府在下放权利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校的法人地位,给学校充分授权,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在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对学校内部结构进行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最关键的是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学校领导制度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的分离,强调政府将本该属于学校的权利还给学校。政府权利的下放标志着学校具备了实施校本管理的条件,校本管理的特征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学校成为日常事务的决策主体。校本管理是通过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的新型关系的。[5]学校建立了校本管理的机制,也就等于学校改变了职能,即由原来的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学校在享有更多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为权力的使用及其结果承担更多的责任。建立校本管理机制,需要倡导共同决策,需要将教师、学生、社区、家庭吸引到学校决策中来。建立校本管理机制,还需要改革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组织功能。传统科层式的学校组织结构需要变革,适应校本管理开展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需要建立,学校要削减不需要的部门或者合并功能类似的部门;减少学校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层次;改变传统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沟通方式,增加横向联系与沟通;并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

学校领导制度的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还需要配合学校法人制度,依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制度。为此需要健全由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在传统领导体制中,校委会、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责权模糊,混淆,存在不能很好的行使各自权力,甚至越位的现象。而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各个领导职能机构应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学校党组织是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机构和保障监督机构,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委会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决策的执行

机构,教代会是民主决策和监督机构。),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学校领导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校长传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学校领导制度中,校长既代表学校,又代表政府,不能合理、有效地行使权力,校长只不过是上级指示的传达者和贯彻者。而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的角色具有多样性,他不仅是学校目标的开发者和领导者,而且还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启动者和协调者,学校理念的塑造者、学校权利的分享者以及学校与外界的沟通者,因此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快校长的专业化建设。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的因素在组织绩效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人力资源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知识性、智力型、教育性。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质量的提高应着眼于开发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上,尤其是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从战略角度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学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学校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二是学校教职工的聘用。教职工的聘用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聘用高素质的,有潜能的人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根据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教师资格标准聘用教师。三是学校人力资源培训。教师培训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四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激励。学校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不同层次人力资源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教职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为学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学校与社区、家庭关系的重新建设

学校是开放的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对学校发展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构建学校、社区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变革的重要方面。传统学校制度缺少一种开放的机制,学校基本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环境很少接触,而且很大程度上将社区和家长隔离在外,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也严重缺位。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组织的开放性,强调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交换和互动。根据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管理的框架之中,并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有效、互动机制。

教育民主化是一直以来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不断探讨的一个话题。教育民主化不仅是要把更多的教育给予更多的人,而且还要使更多的人参与教育管理。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发展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拓展社区和家庭的服务功能,争取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协调的运行机制,是学校需要大力开发的一项职能。同时,家长和社区也要从建议者的角色向决策参与者转变,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学校要引入社区、家庭的参与和监督,必须要主动地公开校务,定期及时地向社区和家长报告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校政务、财务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并随时接受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为了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学校要善于在社会与市场中发现需求,谋求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从而整合各种资源,获得主动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人士、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加入学校领导决策机构,参与管理学校的发展,拓宽学校发展的决策视野;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学校还可以吸纳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技能

的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力量;学校还可以运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学校还要定期接受教育中介机构对学校的评估。教育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具有双向服务、双向沟通特点的中观管理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沟通、公证、监督和评价功能的机构。如教育决策咨询机构、教育信息管理机构、教育拨款审议机构、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设置中介组织的目的在于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使政府对教育的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三、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学校变革策略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的一种的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以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才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推向高潮。圣吉在其著作中首倡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组织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来完成。台湾学者杨硕英先生对此评论到:“圣吉所希望建立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造,持续蜕变。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在学习型组织研究热浪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为核心,探索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价值,就学校组织的层面而言,一方面除了能有效适应环境变迁,让学校组织学得更快、更好,增加生存的竞争力以外;另一个更深远而根本的价值,则是让学校组织内的个人可以活得更有意义。这两个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内涵,涉及的是一种组织理论的典范转移,而学习型学校之所以值得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它能够以人为主体,及以系统的角度思考,来处理学校中人的意义感以及提升组织的运作绩效,是一种值得加以发展与追求的学校组织型态。[6]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学校可视作学校变革的一种策略。罗伯特·欧文斯和卡尔·斯坦霍夫在分析学校组织时,将学校组织内部结构分为人的子系统、结构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任务子系统四个要素。建设学习型学校也可以从这四个要素入手。[7]组织结构中人的因素的变化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彼得·圣吉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组织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校组织成员在建设学习型学校时要从这五方面对自己不断地加以完善。(1)突破外在施压,实现自我超越。传统学校组织过分强调对成员的外在的要求,把成员看作具有依赖性的个体而忽视了学校成员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动机与需要。为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校组织成员要实现自我超越,理清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将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愿望加以合理的整合,从而突破外在要求、完成自我实现。

(2)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心智模式是一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长期以来我们个人已经习惯了局部或静态思考为主的心智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时,学校组织成员要检查和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候要了解整个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向以注重互动关系与动态变化的系统思考为主的共同心智模式转换。(3)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学习。现代组织的工作单

位是工作团体,所以学习的单位也应由个人变为团体。长期以来学校成员一直采取“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忽略了团队学习的价值,也忽略了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整合优势。因此,学校成员要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加以统整,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4)转变目标设置的狭隘做法,协调个人与组织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学校组织成员在设置目标时,要打破以个人为中心的目标设置倾向,将个人愿景与组织的共同愿景加以整合,并以共同愿景统帅个人愿景,从而在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理想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科层制和等级制的组织模式,它强调横向联系与沟通,强调授权,同时还表现出富有弹性,反应灵活的特点。因而在建设学习型学校时要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改造和重构学校组织。学校要削减不需要的部门或者合并功能类似的部门;减少学校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层次;改变传统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沟通方式,增加横向联系与沟通;并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让基层单位或成员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从而形成以“基层为主”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通过重构学校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学校组织转型为一个相互学习,系统思考,协调合作的更具适应功能的单位实体。在其中学校组织成可以通过畅通的信息管道,自由的交换意见,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共享。同时在学校权力下移的情况下,基层的学校组织成员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个体更好的发展。

学校组织任务是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和愿景的载体,目标和愿景的完成最终都要通过学校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于学习型学校而言,构建学校组织全体成员普遍认可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是学校组织任务变革的关键。因此在制定学校任务时要将学校的任务与学校的共同愿景有机统一,同时处理好两者的辨证关系。共同愿景与任务的辨证关系在学校中的体现是:共同愿景统摄学校的所有具体任务,所有具体任务的完成是为了实现共同愿景。可以这样说,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则会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的共同愿景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和目标,它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是在客观分析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并沟通探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学校领导者强加于学校组织的。学校共同愿景是有关学校远景规划和宏大目标的,因此它直接来源于学校全体成员个人追求的目标而又高于个人追求,它能够凝聚不同个性的人朝着学校组织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前进,从而达成学校组织目标,实现学校组织愿景。学校组织技术系统是指学校将输入转为产出过程中学校运转所赖以活动的工具,它包括诸如课程教材、物质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资讯与科技、教育教学工作程序以及其他一些为解决妨碍学校组织目标达成的程序发明等软件设施。学校组织技术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学校组织的“经营工具”,也是学校是否能够发挥效能的重要变量。为了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学校的技术系统也要同时加以改革。在改革学校组织技术系统时要以学习型学校的理念为核心,并围绕着组建更具活力的学习型学校为目的。学校技术的变革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教育教学工作流程的变革,教育教学操作程序的改变,教育信息系统的变革以及有利于学校组织达成目标的发明程序的更新,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带动学校教育的网络化以便构建更加开放的学校组织系统。文化是组织的粘合剂。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型学校建设创造深层次条件。为了配套学校四个子系统的变革,组织文化也要进行改造。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应该是开放和民主的,在这个前提下,营造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时应着眼于学校组织价值观念的转换,重造学校组织的使命。在改造学校组织文化时首先要更新学校的学习观念,推崇共同学习的信念,引导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其次要支持并奖励学校成员的学习和创新,提倡组织成员探索、交流和试验;再次要为建立各

种团队学习创造条件,创建信任和共同理解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为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共享、使用和创造提供保障,激发组织成员的学习潜力从而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从学校外部来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学校内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效能的发挥,阻碍了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从学校宏观、微观环境来看,实现学校的转型,打造学校成为新型学校,已是当务之急。

【潍坊高新区】深化学校评价制度。在学校发展性评价方面,文教局要求学校必须有

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办学规模、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服务、校园安全、办学环境、社会形象、升学指标、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目标。在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以家长社会的满意为准,邀请企业、社区(村居)、学生家长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对学校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教师发展目标包括职级发展与职业声望发展两个方面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采用教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专家领导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对教师成长进行追踪统计,建立成绩数据库。在学生发展性评价方面,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学科水平发展等六个方面。全区各学校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对学生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即从思想道德、学业成长、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突出个性化教育。在学科和班级评价方面,学科教学目标包括学生满意率、后进生进步转化率、零失败率、优生率、合格率。班级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巩固率、满意率、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五个一”、个性发展率、零失败率、后进生转化率、优生率、合格率等 阎良区关山中学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校务动态 加入时间:2010-9-18 22:01:42 来源:admin 点击:178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兴领域。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包含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目标之内。教育部在2004年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九部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新要求。目前,虽然有关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会围绕建立和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这一主题展开。我校必须从全面提升学校竞争能力着眼,创新学校管理,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从而使学校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短短几年中,我们已从80多万圆固定资产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圆,师生近3000名。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我校构建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

我校要把管理的切入点放在办学目标的设计上。制订学校阶段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其中又分为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包含:办学规模、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服务、校园安全、办学环境、社会形象、升学指标、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包括职级发展与职业声望发展两个方面的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学科水平发展的目标。学期工作目标分为学科教学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包括学生满意率、后进生进步转化率、零失败率、优生率、合格率。班级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巩固率、满意率、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每人一个管理岗位,参加一项活动,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个研究课题,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据此学校要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处

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各处室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二、构建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为了保证学校目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必须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全面采取措施。为此,我校必须建立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理系统。

所谓学校全面管理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师培、行政、后勤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并全面进行质量控制。紧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将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努力达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评。并通过建立集中决策,分头把关,快速反应,迅速落实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构建由责任制度体系督导评价体系、反思、反馈体系构成的运行机制,达到民主、开放、科学地管理学校。

所谓学校全程管理,就是实施对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时段,管理流程的每一阶段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达到学生每天都有好感觉,每天都有发展和进步;对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进行全程管理,达到胸有三年全局,管有阶段重点;对教育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充分发挥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核查诊断,事后的及时反思纠正,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

我校所追求的全员管理就是紧紧抓住教师和学生两支队伍,实施全员优化。教师的全员管理要保证教师的整体优化,不出现弱师、弱班、弱科,并通过平衡搭配教师,教师帮带和集体备课、课堂评价等措施来实现教师的全员优化。学生全员管理就是要实现“一个

不丢下”的育人目标,主要通过科任教师对学生个体学科发展设计的实施,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整体发展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全员育人责任制、质量验收制、补偿教育制、教育会诊制等措施来保证每个学生实现最佳发展。

我校要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将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可以规范我们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全面强提高。

我校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我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我校必须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管理职责必须明确,流程必须清晰,规范必须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要建立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

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工作规范。新入校的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校要充分发挥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学生的安全。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保障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保障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以密切家校关系。

三、构建以全员考评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不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校必须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全员业绩考评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全员业绩考评体系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环节。

1. 建立考评体系结构。从对象上分为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两类。团队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各处室考核,促进处室职责的全面履行和处室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班级、年级组、教研组、质量检查组的考核促进教师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个人考核分干部、教师、职工三类。考核要素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业责任和道德以及工作态度等综合因素。目的是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事业价值的增值,并形成个人、团队、学校的利益共同体。

2. 建立全员业绩考评的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公开与开放原则,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还要体现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用量化体现准确。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让每个职工在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反馈与修改原则,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允许申诉和复议。

3. 建立激励体系。一方面建立全员全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努力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使考核的结果成为评奖、晋级、评职、聘任、进修、评优、福利分配和聘任的基本依据。

四、构建以现代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现代育人模式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工作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育制度系统,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为此,我们对学校管理制度要进行全新的系统设计。

首先是创新办学理念。要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质量立校、管理兴校、教科研强校”。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要确立德育理念,我校的德育理念是建立以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基本模式,建立亲情化、互动式、人文化的校园人际关系,德育理念明确了德育的模式思路和特色。我校的教学理念是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奇迹,用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我校力图引导教师超越传统,实施科研兴教,科技兴教。我校的学习理念是用生命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激发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追求一流发展,从而拥有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其次是创新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到来,中国教育随着她的母体中华民族一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中华文明将受到严峻的挑战,西方文化价值观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这些素质弱点都将严重影响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因此,我校必须为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国家持续发展考虑,努力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需要,具有中国灵魂,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具有国际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使他们在观念、语言、文化、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都能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使学成为能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最后是创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整合、交融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精髓,达到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把课程、德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型和创新作为新育人模式的四根支柱。在课程制度上,努力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拓展欣赏课、研究课、活动课、休闲课六部分构成。课程的分工是,必修课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形成基础性能力;其它课程建立学生广阔的知识背景,形成发展性、创造性能力。在德育制度上,我校把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树立学生的精神支柱,提高人格品位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努力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着力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

间,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继承传统学习方法的同时学会自主式学习、发展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

这仅仅是我校的构想、计划,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平和心态的事业,也是必须注重教育规律的事业,遵循教育规律,讲究科学管理,学校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可能实现。我们应该树立长远眼光,以推行ISO9000 作为我校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起点,作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石,使我校在不断追求教育“增值”和“创值”的过程中,成为高效能的一流名校。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

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二、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我们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重大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1)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

(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3)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

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5)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新入校的干部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6)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如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又如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既保障了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又保障了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密切了家校关系。

(7)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方法、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建立体系后申请认证,外部检查机构必须对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通过认证后每个学期来学校进行评审,若评审不合格,将被取消认证资格。这种外部驱动机制解决了“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问题。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三、全员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们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该体系与传统的考核制度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1)用系统的方法使人与事复合。传统的考核管人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管事的权力则分散于各学部领导身上,致使考核资讯相互脱节,学部和人事部门均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资讯,导致考核结果往往片面、主观。

(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个人à团队à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

(3)用评价链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

(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

(6)用整合的思维,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奖金、升降、培训、评优、福利分配、去留的基本依据。

(7)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并允许申诉复议。

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探索

编辑推荐 迈入新世纪以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命题,对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建立治理结构完善的新型学校,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代学校制度为什么要建立,怎样建立,对学校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曰益引起教育同仁的关心和思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正渐入佳境。

内容简介 立足区域发展,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在区域教育事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从2005年至2008年,着眼学校内部关系和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探索,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围绕“科学的制度、民主的管理、开放的校园”三个维度收录了来自基层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研究成果,尝试从学校实践者的角度,来回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了什么,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意在以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对现代学校制度作出自己的诠释。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留下探索的轨迹,也希望为今后的探索提供借鉴与指导。

书摘与插图 科学制度篇 1.“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若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二、课题核心概念释义 现代学校制度之“现代”有两种释义。一种指比照过去之时代的当今之时代,那么历史长河中任一点皆可为“现代”。此种理解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中强调的是历史时代背景对学校制度的影响、学校制度与时代背景的契合。一种特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所形成的社会风貌,这种理解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中多数强调社会经济、科技因素对学校制度的影响。 “学校制度”又称“学校教育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简称“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广义指的是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的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广义的“学校制度”包含了狭义的“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目前理论界有这样一些观点: 其一,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二,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

学校法入制度为基础,能够规范政府与学校的新型关系,政校分离,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由教育管理专家负责日常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三,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 „„

目录

前言科学制度篇 1.“普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若干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2.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学校科学制度 3.组织变革促进学校主动和谐发展 4.学校主动和谐发展的三维组织结构 5.学校后勤从管理走向服务 6.现代学校制度的机制架构探索 7.构建现代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8.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刍议 9.打造学习型团队走向现代学校制度 10.学习型团队有效行动方式的探索 11.扁平化交叉式学校管理结构的研究 12.推进管理结构改革破解教学衔接难题 13.围绕学校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 14.构建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思考 15.提高对生对话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16.创建“一日巡检制”导控学校教学质量 17.构建“过程、导向、多环节”的教学质量导控制度 18.学校“一日巡检制”初探 19.教师自主发展与高质量教学的行动研究 20.发展性教师评价与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

21.发展性评价助我专业发展 22.发展性教师评价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23.发展性课堂评价促教师专业成长 24.系统思考整合资源构建现代学校组织文化 25.小学“人文化”管理机制的建构研究 26.唤起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27.建设自主研究的教研团队 28.完善学校内部干部任用与培养机制民主管理篇

29.坚持以校为本实施民主管理 30.基层党政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加强优化教代会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 32.发挥教代会中心组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3.规范教代会运作方式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34.从三个维度构建学院民主管理体系 35.构建民主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36.关于学校民主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开放校园篇 37.家校合作互动建设开放校园 38.现代学校制度中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39.建立学校“家长议事会”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40.家校合作促进“两纲”教育 41.学校与家庭联动机制的研究 42.“家长一日校长制”初探 43.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带来的启迪 44.立足社区实施学校家庭教育 45.家园合作互动“循环操作模型”的探究 46.幼儿小班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家园互动 47.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准备

学校变革:对学校发展困境的回应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4]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而且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要突破制度性障碍的时候了。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实现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转型,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更新与发展的关键。通过上面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分析,我们知道,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三个层面,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推动学校变革,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1.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重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自主办学的激活。传统学校制度在政府与学校角色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即政府在职能上将学校应该具有的职能全部包揽过去,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从而使学校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出现学校成为政府

附属机构的现象。在学校产权制度上,学校投资一般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政府无偿拨款,政府与学校的投资行为混为一体,导致了学校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和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在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学校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辖学校的人、财、物,使学校缺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机制,形成了封闭办学,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的问题。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这种关系主要是一种“纵向关系”,不适合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在办学市场上独立作为。

作为公共教育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的政府,在现代学校制度下,需要主动调整与学校的关系,实现政校分离和自身的职能的转变,给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要由过去单纯的隶属关系,转变为自主权和行政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新型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突出责任和服务功能。政府应主动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将上下级的被动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将对学校的具体指令性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以服务为主,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管理。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可以通过三种手段来达成: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通过下拨经费支持学校的发展;通过督导机构的督导和中介机构的评估对学校进行监督引导。另一方面,政府在下放权利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校的法人地位,给学校充分授权,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在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对学校内部结构进行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最关键的是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学校领导制度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的分离,强调政府将本该属于学校的权利还给学校。政府权利的下放标志着学校具备了实施校本管理的条件,校本管理的特征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学校成为日常事务的决策主体。校本管理是通过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的新型关系的。[5]学校建立了校本管理的机制,也就等于学校改变了职能,即由原来的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学校在享有更多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为权力的使用及其结果承担更多的责任。建立校本管理机制,需要倡导共同决策,需要将教师、学生、社区、家庭吸引到学校决策中来。建立校本管理机制,还需要改革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组织功能。传统科层式的学校组织结构需要变革,适应校本管理开展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需要建立,学校要削减不需要的部门或者合并功能类似的部门;减少学校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层次;改变传统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沟通方式,增加横向联系与沟通;并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

学校领导制度的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还需要配合学校法人制度,依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制度。为此需要健全由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在传统领导体制中,校委会、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责权模糊,混淆,存在不能很好的行使各自权力,甚至越位的现象。而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各个领导职能机构应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学校党组织是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机构和保障监督机构,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委会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决策的执行

机构,教代会是民主决策和监督机构。),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学校领导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校长传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学校领导制度中,校长既代表学校,又代表政府,不能合理、有效地行使权力,校长只不过是上级指示的传达者和贯彻者。而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的角色具有多样性,他不仅是学校目标的开发者和领导者,而且还是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启动者和协调者,学校理念的塑造者、学校权利的分享者以及学校与外界的沟通者,因此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快校长的专业化建设。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的因素在组织绩效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人力资源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知识性、智力型、教育性。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质量的提高应着眼于开发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上,尤其是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从战略角度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学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学校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二是学校教职工的聘用。教职工的聘用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聘用高素质的,有潜能的人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根据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教师资格标准聘用教师。三是学校人力资源培训。教师培训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四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激励。学校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不同层次人力资源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教职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为学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学校与社区、家庭关系的重新建设

学校是开放的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对学校发展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构建学校、社区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变革的重要方面。传统学校制度缺少一种开放的机制,学校基本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环境很少接触,而且很大程度上将社区和家长隔离在外,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也严重缺位。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组织的开放性,强调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交换和互动。根据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管理的框架之中,并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有效、互动机制。

教育民主化是一直以来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不断探讨的一个话题。教育民主化不仅是要把更多的教育给予更多的人,而且还要使更多的人参与教育管理。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发展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拓展社区和家庭的服务功能,争取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协调的运行机制,是学校需要大力开发的一项职能。同时,家长和社区也要从建议者的角色向决策参与者转变,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学校要引入社区、家庭的参与和监督,必须要主动地公开校务,定期及时地向社区和家长报告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校政务、财务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并随时接受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为了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学校要善于在社会与市场中发现需求,谋求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从而整合各种资源,获得主动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人士、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加入学校领导决策机构,参与管理学校的发展,拓宽学校发展的决策视野;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学校还可以吸纳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技能

的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力量;学校还可以运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在现代学校制度下,学校还要定期接受教育中介机构对学校的评估。教育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具有双向服务、双向沟通特点的中观管理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沟通、公证、监督和评价功能的机构。如教育决策咨询机构、教育信息管理机构、教育拨款审议机构、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设置中介组织的目的在于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使政府对教育的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三、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学校变革策略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的一种的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以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才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推向高潮。圣吉在其著作中首倡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组织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来完成。台湾学者杨硕英先生对此评论到:“圣吉所希望建立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造,持续蜕变。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在学习型组织研究热浪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为核心,探索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价值,就学校组织的层面而言,一方面除了能有效适应环境变迁,让学校组织学得更快、更好,增加生存的竞争力以外;另一个更深远而根本的价值,则是让学校组织内的个人可以活得更有意义。这两个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内涵,涉及的是一种组织理论的典范转移,而学习型学校之所以值得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它能够以人为主体,及以系统的角度思考,来处理学校中人的意义感以及提升组织的运作绩效,是一种值得加以发展与追求的学校组织型态。[6]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学校可视作学校变革的一种策略。罗伯特·欧文斯和卡尔·斯坦霍夫在分析学校组织时,将学校组织内部结构分为人的子系统、结构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任务子系统四个要素。建设学习型学校也可以从这四个要素入手。[7]组织结构中人的因素的变化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彼得·圣吉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构建组织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校组织成员在建设学习型学校时要从这五方面对自己不断地加以完善。(1)突破外在施压,实现自我超越。传统学校组织过分强调对成员的外在的要求,把成员看作具有依赖性的个体而忽视了学校成员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动机与需要。为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校组织成员要实现自我超越,理清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将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愿望加以合理的整合,从而突破外在要求、完成自我实现。

(2)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心智模式是一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长期以来我们个人已经习惯了局部或静态思考为主的心智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时,学校组织成员要检查和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候要了解整个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向以注重互动关系与动态变化的系统思考为主的共同心智模式转换。(3)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学习。现代组织的工作单

位是工作团体,所以学习的单位也应由个人变为团体。长期以来学校成员一直采取“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忽略了团队学习的价值,也忽略了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整合优势。因此,学校成员要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加以统整,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4)转变目标设置的狭隘做法,协调个人与组织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学校组织成员在设置目标时,要打破以个人为中心的目标设置倾向,将个人愿景与组织的共同愿景加以整合,并以共同愿景统帅个人愿景,从而在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理想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科层制和等级制的组织模式,它强调横向联系与沟通,强调授权,同时还表现出富有弹性,反应灵活的特点。因而在建设学习型学校时要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改造和重构学校组织。学校要削减不需要的部门或者合并功能类似的部门;减少学校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间隔层次;改变传统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沟通方式,增加横向联系与沟通;并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让基层单位或成员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从而形成以“基层为主”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通过重构学校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学校组织转型为一个相互学习,系统思考,协调合作的更具适应功能的单位实体。在其中学校组织成可以通过畅通的信息管道,自由的交换意见,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共享。同时在学校权力下移的情况下,基层的学校组织成员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个体更好的发展。

学校组织任务是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和愿景的载体,目标和愿景的完成最终都要通过学校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于学习型学校而言,构建学校组织全体成员普遍认可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是学校组织任务变革的关键。因此在制定学校任务时要将学校的任务与学校的共同愿景有机统一,同时处理好两者的辨证关系。共同愿景与任务的辨证关系在学校中的体现是:共同愿景统摄学校的所有具体任务,所有具体任务的完成是为了实现共同愿景。可以这样说,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则会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的共同愿景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和目标,它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是在客观分析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并沟通探讨决定的结果,而不是学校领导者强加于学校组织的。学校共同愿景是有关学校远景规划和宏大目标的,因此它直接来源于学校全体成员个人追求的目标而又高于个人追求,它能够凝聚不同个性的人朝着学校组织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前进,从而达成学校组织目标,实现学校组织愿景。学校组织技术系统是指学校将输入转为产出过程中学校运转所赖以活动的工具,它包括诸如课程教材、物质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资讯与科技、教育教学工作程序以及其他一些为解决妨碍学校组织目标达成的程序发明等软件设施。学校组织技术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学校组织的“经营工具”,也是学校是否能够发挥效能的重要变量。为了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学校的技术系统也要同时加以改革。在改革学校组织技术系统时要以学习型学校的理念为核心,并围绕着组建更具活力的学习型学校为目的。学校技术的变革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教育教学工作流程的变革,教育教学操作程序的改变,教育信息系统的变革以及有利于学校组织达成目标的发明程序的更新,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带动学校教育的网络化以便构建更加开放的学校组织系统。文化是组织的粘合剂。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型学校建设创造深层次条件。为了配套学校四个子系统的变革,组织文化也要进行改造。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应该是开放和民主的,在这个前提下,营造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时应着眼于学校组织价值观念的转换,重造学校组织的使命。在改造学校组织文化时首先要更新学校的学习观念,推崇共同学习的信念,引导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其次要支持并奖励学校成员的学习和创新,提倡组织成员探索、交流和试验;再次要为建立各

种团队学习创造条件,创建信任和共同理解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为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共享、使用和创造提供保障,激发组织成员的学习潜力从而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从学校外部来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学校内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效能的发挥,阻碍了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从学校宏观、微观环境来看,实现学校的转型,打造学校成为新型学校,已是当务之急。

【潍坊高新区】深化学校评价制度。在学校发展性评价方面,文教局要求学校必须有

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办学规模、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服务、校园安全、办学环境、社会形象、升学指标、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目标。在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以家长社会的满意为准,邀请企业、社区(村居)、学生家长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对学校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教师发展目标包括职级发展与职业声望发展两个方面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采用教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专家领导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对教师成长进行追踪统计,建立成绩数据库。在学生发展性评价方面,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学科水平发展等六个方面。全区各学校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对学生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即从思想道德、学业成长、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突出个性化教育。在学科和班级评价方面,学科教学目标包括学生满意率、后进生进步转化率、零失败率、优生率、合格率。班级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巩固率、满意率、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五个一”、个性发展率、零失败率、后进生转化率、优生率、合格率等 阎良区关山中学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校务动态 加入时间:2010-9-18 22:01:42 来源:admin 点击:178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兴领域。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包含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目标之内。教育部在2004年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九部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新要求。目前,虽然有关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会围绕建立和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这一主题展开。我校必须从全面提升学校竞争能力着眼,创新学校管理,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从而使学校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短短几年中,我们已从80多万圆固定资产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圆,师生近3000名。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我校构建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

我校要把管理的切入点放在办学目标的设计上。制订学校阶段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其中又分为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包含:办学规模、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服务、校园安全、办学环境、社会形象、升学指标、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包括职级发展与职业声望发展两个方面的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学科水平发展的目标。学期工作目标分为学科教学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包括学生满意率、后进生进步转化率、零失败率、优生率、合格率。班级学生发展目标包括巩固率、满意率、行为规范合格率。学生每人一个管理岗位,参加一项活动,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个研究课题,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据此学校要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处

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各处室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二、构建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为了保证学校目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必须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全面采取措施。为此,我校必须建立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理系统。

所谓学校全面管理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师培、行政、后勤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并全面进行质量控制。紧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将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努力达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评。并通过建立集中决策,分头把关,快速反应,迅速落实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构建由责任制度体系督导评价体系、反思、反馈体系构成的运行机制,达到民主、开放、科学地管理学校。

所谓学校全程管理,就是实施对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时段,管理流程的每一阶段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达到学生每天都有好感觉,每天都有发展和进步;对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进行全程管理,达到胸有三年全局,管有阶段重点;对教育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充分发挥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核查诊断,事后的及时反思纠正,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

我校所追求的全员管理就是紧紧抓住教师和学生两支队伍,实施全员优化。教师的全员管理要保证教师的整体优化,不出现弱师、弱班、弱科,并通过平衡搭配教师,教师帮带和集体备课、课堂评价等措施来实现教师的全员优化。学生全员管理就是要实现“一个

不丢下”的育人目标,主要通过科任教师对学生个体学科发展设计的实施,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整体发展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全员育人责任制、质量验收制、补偿教育制、教育会诊制等措施来保证每个学生实现最佳发展。

我校要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将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可以规范我们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全面强提高。

我校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我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我校必须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管理职责必须明确,流程必须清晰,规范必须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要建立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

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工作规范。新入校的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校要充分发挥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学生的安全。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保障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保障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以密切家校关系。

三、构建以全员考评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不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校必须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全员业绩考评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全员业绩考评体系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环节。

1. 建立考评体系结构。从对象上分为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两类。团队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各处室考核,促进处室职责的全面履行和处室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班级、年级组、教研组、质量检查组的考核促进教师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个人考核分干部、教师、职工三类。考核要素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业责任和道德以及工作态度等综合因素。目的是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事业价值的增值,并形成个人、团队、学校的利益共同体。

2. 建立全员业绩考评的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公开与开放原则,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还要体现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用量化体现准确。在定量的基础上定性,让每个职工在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反馈与修改原则,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允许申诉和复议。

3. 建立激励体系。一方面建立全员全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努力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使考核的结果成为评奖、晋级、评职、聘任、进修、评优、福利分配和聘任的基本依据。

四、构建以现代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现代育人模式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工作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育制度系统,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为此,我们对学校管理制度要进行全新的系统设计。

首先是创新办学理念。要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质量立校、管理兴校、教科研强校”。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要确立德育理念,我校的德育理念是建立以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基本模式,建立亲情化、互动式、人文化的校园人际关系,德育理念明确了德育的模式思路和特色。我校的教学理念是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奇迹,用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我校力图引导教师超越传统,实施科研兴教,科技兴教。我校的学习理念是用生命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激发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追求一流发展,从而拥有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其次是创新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到来,中国教育随着她的母体中华民族一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中华文明将受到严峻的挑战,西方文化价值观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这些素质弱点都将严重影响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因此,我校必须为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国家持续发展考虑,努力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需要,具有中国灵魂,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具有国际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使他们在观念、语言、文化、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都能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使学成为能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最后是创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整合、交融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精髓,达到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把课程、德育、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型和创新作为新育人模式的四根支柱。在课程制度上,努力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拓展欣赏课、研究课、活动课、休闲课六部分构成。课程的分工是,必修课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形成基础性能力;其它课程建立学生广阔的知识背景,形成发展性、创造性能力。在德育制度上,我校把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树立学生的精神支柱,提高人格品位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努力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着力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

间,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继承传统学习方法的同时学会自主式学习、发展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

这仅仅是我校的构想、计划,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平和心态的事业,也是必须注重教育规律的事业,遵循教育规律,讲究科学管理,学校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可能实现。我们应该树立长远眼光,以推行ISO9000 作为我校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起点,作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石,使我校在不断追求教育“增值”和“创值”的过程中,成为高效能的一流名校。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

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二、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

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我们借鉴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建立起了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重大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1)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

(2)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在全面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并使其确保得到落实的同时,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全员创新、创造性工作,不断超越体系的要求,只有做得更好,而没有最好。

(3)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一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

监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二是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做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抓好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4)规范了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制、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5)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人员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新入校的干部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能在短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6)充分发挥了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学校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如通过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护导措施、安全教育措施、防火防爆防中毒措施、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又如通过家校的沟通管理,既保障了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发展状况,又保障了家长的意见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得到及时解决,密切了家校关系。

(7)强化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原则、方法、步骤等,体现了检查的客观性。平时抽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加强了对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建立体系后申请认证,外部检查机构必须对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通过认证后每个学期来学校进行评审,若评审不合格,将被取消认证资格。这种外部驱动机制解决了“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问题。既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又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三、全员业绩考核体系

学校两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质量的过程管理,从过程上保障了质量,但没能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第一要素“人”的科学管理、评价与激励,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我们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创建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TIP考核体系)。从对象上分,其包括团队考核、个人考核。从考核模块上分,包括过程质量、业绩、职能素质与表现考核。

该体系与传统的考核制度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1)用系统的方法使人与事复合。传统的考核管人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管事的权力则分散于各学部领导身上,致使考核资讯相互脱节,学部和人事部门均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资讯,导致考核结果往往片面、主观。

(2)用联系的方法使团队、个人、业绩成为整体。形成个人à团队à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效益的价值、利益导向,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意识。

(3)用评价链贯通目标à过程à结果,保障目标的实现。

(4)用工作行为的过程,职能素质、能力表现,业绩的统一,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增值、创值,使学校目标的可持续性提升更具保障。

(5)用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

(6)用整合的思维,使考核的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考核的结果成为教职工奖金、升降、培训、评优、福利分配、去留的基本依据。

(7)用开放考核资讯的办法,创造公开、公平的考核环境。上至校长下至教职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考核的结果强调证据,考核的结论与被考核人见面,并允许申诉复议。


相关文章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年3月 根据讷教发„2016‟8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 ...查看


  •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施方案
  •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施方案 近年,我校教育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融共进.随着新校区建设的重大项目的实施,市教育局.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学校下步发展倾注了更高的期望值.如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争创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 ...查看


  • 集团化办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新探索
  • [摘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体制创新,核心是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学校并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 ...查看


  •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涌向学校,并迅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尤其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作为学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学校管理在信息技术面前则显得无 ...查看


  •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兴宁完小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交流材料 两年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致力于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开展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和自主创新学习的课 ...查看


  •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旧堡小学 2011年11月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06人,教师58人,具有小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 ...查看


  • 浅谈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时代特点
  • 浅谈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时代特点 夕阳民族中学--聂春友 2010年11月20日 浅议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时代特点 夕阳民族中学--聂春友 [提要]:明确现代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时代特点,充实人员,改善办公条 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查看


  • 学校资源管理实施方案
  • 学校资源管理实施方案 我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办学.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办学.高标准育人"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教师是 ...查看


  •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笔记整理
  •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笔 记整理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核心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