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的规范化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程秀永
背景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
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
Lori et al.PLOS,2013,10:1-10
Lori et al.PLOS,2013,10:1-10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年代梅毒在我国新出现1999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背景
高危人群梅毒染率高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2009年监测哨点结果:年测哨点结果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6%,平均为
2.4%
吸毒人群最高达27.9%,平均为3.4%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为0.5%%
背景
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
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万活产数
发病率年均增长492%发病率年均增长49.2%
梅毒
1905年,德国学者Schaudinn和hoffmann年,德国学者和
首先在梅毒患者初疮中发现了苍白螺旋体
传染源及感染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及胎儿的各器管系统
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结果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
高危因素
(1)孕期的早晚: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1)孕期的早晚:一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若孕期梅毒能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
(2)孕母梅毒所处的阶段:当孕母为早期梅毒时,经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机会较晚期梅毒更大;
高危因素
(3)孕母治疗情况: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几乎100%引起不良妊娠后果,且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达起良娠先性梅毒的发生率
以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60%以上。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若梅毒孕妇从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d 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间少于30 d,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
(4)循环在孕母血中螺旋体的数量: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愈高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愈高
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和晚期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是指生后2岁以内发病者
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约30%的活产梅毒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胎儿出现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胎儿期就可出现肝脾大,转氨酶升高,胎儿水肿,非溶血性贫血,宫内生长迟缓等,严重者可致流产、死胎和死产。死胎和死产
先天性梅毒-出生后表现
(1)早产和生长发育迟缓
(2)黏膜损害梅毒性鼻炎(2)黏膜损害:梅毒性鼻炎
(3)皮肤损害,如皮疹、脱皮、梅毒性天疱疮等
(4)眼睛梅毒:可见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
(5)骨梅毒:指炎、骨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等
(6)肝、脾、淋巴结肿大
()神经性梅毒(7)神经性梅毒
(8)呼吸、泌尿、血液系统表现:可合并有肺炎、膜性肾病、贫血等
先天性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是指患儿2岁以后发病多种症状相继出现。主要表现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胎儿全身器官(如牙齿、骨骼、眼及脑神经等)的后遗症。
其中郝秦生齿、神经性耳聋及实质性角膜炎,统称为郝秦生(Hutchinson′s)三征,对晚期先天梅毒有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测
螺旋体检查:病损处分泌物涂片,用暗视野检查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活螺旋体,阳性者即可确诊血清学试验:
应素试验(RPR )或性病研究试验(VDRL),通常用于筛查。如果阴性但怀疑患者有梅毒,可以做进一步检查步检查 (1)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
实验室检测
(2)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为常用的确诊试验,包括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
(3)其他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梅(3)其他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TmpA)的快速检测及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等
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
(1)脑脊液RPR或VDRL试验阳性;
(2)脑脊液异常: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蛋白定量增高;
(3)或伴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和体征。
需注意不能仅凭项试验结果诊断神经梅毒脑需注意,不能仅凭一项试验结果诊断神经梅毒,脑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阴性可排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阴性可排除神经梅毒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参照2010年美国方案先天性梅毒的治疗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MMWR.Recomm Rep,59:l-109
决定婴儿是否需要检查和治疗依据因素
(1)母亲梅毒;
(2)母亲梅毒治疗情况;
(3)婴儿出现梅毒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
(4)同一实验室检查母亲和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差别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的依据
()有先天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有先天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较母血增高4倍以上(缺乏此项并能排除先天梅毒)
(3)病变部位或体液暗视野检查或PCR阳性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推荐评估项目婴儿检测包括:
(1)脑脊液检查:VDRL、细胞计数、蛋白
(2)血常规检查
(3)长骨X线、胸片、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眼底检查和脑十听觉诱发电位
对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
治疗方案
水剂青霉素水剂青霉素:
出生7 d内: 5万U/kg,静脉滴注, q12 h
出生7 d后: 5万U/kg,静脉滴注, q8 h,连用10d;或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肌注, qd,连用10 d
婴儿无症状1(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小于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是否对婴儿进行有关梅毒检测和评估的指证如下:
婴儿无症状1(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患梅毒而未经治疗或未恰当治疗者,或没有接受治疗的证据
(2)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疗法治疗者
(3)分娩前抗梅毒治疗小于4周
婴儿无症状1(
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婴儿检测包括: (1)脑脊液检查; (2)长骨X线检查(3)血常规检查查;(3)血常规检查
需要进行以下治疗:
出生7 d内, 5万U/kg,静脉滴注, q12 h静
出生7d后,5万U/kg,q8h,连用10d; 出生7 d后, 5万U/kg, q8 h,连用10 d;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 5万U/kg,肌注, qd,x10 d或苄星青霉素5万U/kg,单次肌注 水剂青霉素●●●●
婴儿无症状2(Congenital Syphilis less likely)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且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在孕期接受恰当治疗,且在分娩前治疗时间大于4周
(2)无梅毒复发或再感染证据
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婴儿可选择以下治疗苄星青霉素5万U/k单次肌注治疗:苄星青霉素, 5万U/kg,单次肌注。
婴儿无症状3(Congenital Syphilis unlikely)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且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母亲在怀孕前得到恰当治疗;
(2)孕期和产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低水平(VDRL≤1∶2; RPR≤1∶4)
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无需对婴儿进行治疗或选择以下方案治疗:苄星青霉素, 5万U/kg,单次肌注
随访和疗效评价
所有所有RPR阳性的婴儿:生后每2-3个月复查1次,阳性的婴儿生后每个月复查次,直到阴性
未获感染者,则RPR滴度应从3月龄开始逐渐下降,至半岁时消失
6月龄时若RPR阴性则不需进步评估或治疗6月龄时若RPR阴性则不需进一步评估或治疗,若仍未阳性则可能是感染,需治疗
随访和疗效评价
经过治疗的婴儿,若6-12个月时RPR滴度保持疗的婴儿若个月时滴度保持稳定,则应对婴儿重新检测估价(包括脑脊液检查)并咨询专家
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的婴儿应每个月复查次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的婴儿:应每6个月复查1次,直至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为止
随访和疗效评价
如果2年后脑脊液细胞计数仍不正常,或每次复查无下降趋势则该婴儿应予复治并每6个月检查1无下降趋势,则该婴儿应予复治,并每6个月检查1次;若脑脊液RPR或VDRL反应阳性,应予复治
未获感染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也可能呈现阳性长达1年之久若超过18个月仍然存在则该婴儿应达1年之久,若超过18个月仍然存在,则该婴儿应按先天梅毒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疗法
儿童主要应用头孢曲松、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尚在评价中头孢曲松80-100 mg/kg,肌注或静脉滴注, qd,连续1014d 连续10-14 d
红霉素每日红霉素每日15 mg/kg,连用12-15 d,口服或静脉g/g,连用,口服或静脉滴注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1)诊断先天梅毒缺乏金标准,常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RPR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测血清中的反应素;TPPA虽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抗体但二者都是IgG 抗体,但二者都是I G ,而母血IgG抗体可经胎盘而母血IG抗体可经胎盘到胎儿,因此尚不能仅依据脐血或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单独确诊为先天梅毒
这点与年长儿或成人在诊断时不同要加以区别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3)脐血或新生儿血中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可诊断新生儿感染
(4)IgM不能通过胎盘, Ig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4)IM不能通过胎盘I 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生儿感染
(5)在新生儿期只有极少数先天梅毒儿出现症状,部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的先天梅毒儿在以后出现症状,而另一部分先天性梅毒儿可一直无症状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6)由于血清螺旋体抗体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型抗体,即使经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身不消失,因此TPPA不能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及判定是否治愈
(7)药物治疗要系统进行,治疗期间中断1d以上,则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前滞现象:在不到1%的二期梅毒患者中,用其未稀释血清做RPR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血清高度稀释血清做RPR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血清高度稀释后反而为阳性,即前滞现象(prozone
phenomenon),其产生与血清中反应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阳性反应有关
血清固定:经抗梅毒治疗后,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验(如RPR或USR试验)在一定时期内不转阴称为血验在定时内转称为清固定(sero-resistance)
需要区分治疗失败、再感染和血清固定
结语
重视 规范 有效
先天性梅毒的规范化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程秀永
背景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
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
Lori et al.PLOS,2013,10:1-10
Lori et al.PLOS,2013,10:1-10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年代梅毒在我国新出现1999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背景
高危人群梅毒染率高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2009年监测哨点结果:年测哨点结果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6%,平均为
2.4%
吸毒人群最高达27.9%,平均为3.4%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为0.5%%
背景
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
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万活产数
发病率年均增长492%发病率年均增长49.2%
梅毒
1905年,德国学者Schaudinn和hoffmann年,德国学者和
首先在梅毒患者初疮中发现了苍白螺旋体
传染源及感染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累及胎儿的各器管系统
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结果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
高危因素
(1)孕期的早晚: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1)孕期的早晚:一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若孕期梅毒能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
(2)孕母梅毒所处的阶段:当孕母为早期梅毒时,经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机会较晚期梅毒更大;
高危因素
(3)孕母治疗情况: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几乎100%引起不良妊娠后果,且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达起良娠先性梅毒的发生率
以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60%以上。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若梅毒孕妇从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d 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间少于30 d,则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
(4)循环在孕母血中螺旋体的数量: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愈高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愈高
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和晚期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是指生后2岁以内发病者
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约30%的活产梅毒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胎儿出现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胎儿期就可出现肝脾大,转氨酶升高,胎儿水肿,非溶血性贫血,宫内生长迟缓等,严重者可致流产、死胎和死产。死胎和死产
先天性梅毒-出生后表现
(1)早产和生长发育迟缓
(2)黏膜损害梅毒性鼻炎(2)黏膜损害:梅毒性鼻炎
(3)皮肤损害,如皮疹、脱皮、梅毒性天疱疮等
(4)眼睛梅毒:可见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
(5)骨梅毒:指炎、骨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等
(6)肝、脾、淋巴结肿大
()神经性梅毒(7)神经性梅毒
(8)呼吸、泌尿、血液系统表现:可合并有肺炎、膜性肾病、贫血等
先天性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是指患儿2岁以后发病多种症状相继出现。主要表现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胎儿全身器官(如牙齿、骨骼、眼及脑神经等)的后遗症。
其中郝秦生齿、神经性耳聋及实质性角膜炎,统称为郝秦生(Hutchinson′s)三征,对晚期先天梅毒有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测
螺旋体检查:病损处分泌物涂片,用暗视野检查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活螺旋体,阳性者即可确诊血清学试验:
应素试验(RPR )或性病研究试验(VDRL),通常用于筛查。如果阴性但怀疑患者有梅毒,可以做进一步检查步检查 (1)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
实验室检测
(2)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为常用的确诊试验,包括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
(3)其他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梅(3)其他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TmpA)的快速检测及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等
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
(1)脑脊液RPR或VDRL试验阳性;
(2)脑脊液异常: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蛋白定量增高;
(3)或伴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和体征。
需注意不能仅凭项试验结果诊断神经梅毒脑需注意,不能仅凭一项试验结果诊断神经梅毒,脑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阴性可排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阴性可排除神经梅毒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参照2010年美国方案先天性梅毒的治疗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MMWR.Recomm Rep,59:l-109
决定婴儿是否需要检查和治疗依据因素
(1)母亲梅毒;
(2)母亲梅毒治疗情况;
(3)婴儿出现梅毒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
(4)同一实验室检查母亲和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差别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的依据
()有先天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有先天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较母血增高4倍以上(缺乏此项并能排除先天梅毒)
(3)病变部位或体液暗视野检查或PCR阳性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推荐评估项目婴儿检测包括:
(1)脑脊液检查:VDRL、细胞计数、蛋白
(2)血常规检查
(3)长骨X线、胸片、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眼底检查和脑十听觉诱发电位
对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
治疗方案
水剂青霉素水剂青霉素:
出生7 d内: 5万U/kg,静脉滴注, q12 h
出生7 d后: 5万U/kg,静脉滴注, q8 h,连用10d;或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肌注, qd,连用10 d
婴儿无症状1(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小于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是否对婴儿进行有关梅毒检测和评估的指证如下:
婴儿无症状1(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患梅毒而未经治疗或未恰当治疗者,或没有接受治疗的证据
(2)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疗法治疗者
(3)分娩前抗梅毒治疗小于4周
婴儿无症状1(
Possible Congenital Syphilis)婴儿检测包括: (1)脑脊液检查; (2)长骨X线检查(3)血常规检查查;(3)血常规检查
需要进行以下治疗:
出生7 d内, 5万U/kg,静脉滴注, q12 h静
出生7d后,5万U/kg,q8h,连用10d; 出生7 d后, 5万U/kg, q8 h,连用10 d;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 5万U/kg,肌注, qd,x10 d或苄星青霉素5万U/kg,单次肌注 水剂青霉素●●●●
婴儿无症状2(Congenital Syphilis less likely)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且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在孕期接受恰当治疗,且在分娩前治疗时间大于4周
(2)无梅毒复发或再感染证据
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婴儿可选择以下治疗苄星青霉素5万U/k单次肌注治疗:苄星青霉素, 5万U/kg,单次肌注。
婴儿无症状3(Congenital Syphilis unlikely)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分娩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且母亲符合下列情况:
(1)母亲在怀孕前得到恰当治疗;
(2)孕期和产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低水平(VDRL≤1∶2; RPR≤1∶4)
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无需对婴儿进行治疗或选择以下方案治疗:苄星青霉素, 5万U/kg,单次肌注
随访和疗效评价
所有所有RPR阳性的婴儿:生后每2-3个月复查1次,阳性的婴儿生后每个月复查次,直到阴性
未获感染者,则RPR滴度应从3月龄开始逐渐下降,至半岁时消失
6月龄时若RPR阴性则不需进步评估或治疗6月龄时若RPR阴性则不需进一步评估或治疗,若仍未阳性则可能是感染,需治疗
随访和疗效评价
经过治疗的婴儿,若6-12个月时RPR滴度保持疗的婴儿若个月时滴度保持稳定,则应对婴儿重新检测估价(包括脑脊液检查)并咨询专家
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的婴儿应每个月复查次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的婴儿:应每6个月复查1次,直至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为止
随访和疗效评价
如果2年后脑脊液细胞计数仍不正常,或每次复查无下降趋势则该婴儿应予复治并每6个月检查1无下降趋势,则该婴儿应予复治,并每6个月检查1次;若脑脊液RPR或VDRL反应阳性,应予复治
未获感染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也可能呈现阳性长达1年之久若超过18个月仍然存在则该婴儿应达1年之久,若超过18个月仍然存在,则该婴儿应按先天梅毒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疗法
儿童主要应用头孢曲松、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尚在评价中头孢曲松80-100 mg/kg,肌注或静脉滴注, qd,连续1014d 连续10-14 d
红霉素每日红霉素每日15 mg/kg,连用12-15 d,口服或静脉g/g,连用,口服或静脉滴注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1)诊断先天梅毒缺乏金标准,常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RPR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测血清中的反应素;TPPA虽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抗体但二者都是IgG 抗体,但二者都是I G ,而母血IgG抗体可经胎盘而母血IG抗体可经胎盘到胎儿,因此尚不能仅依据脐血或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单独确诊为先天梅毒
这点与年长儿或成人在诊断时不同要加以区别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3)脐血或新生儿血中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可诊断新生儿感染
(4)IgM不能通过胎盘, Ig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4)IM不能通过胎盘I 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生儿感染
(5)在新生儿期只有极少数先天梅毒儿出现症状,部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的先天梅毒儿在以后出现症状,而另一部分先天性梅毒儿可一直无症状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6)由于血清螺旋体抗体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型抗体,即使经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身不消失,因此TPPA不能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及判定是否治愈
(7)药物治疗要系统进行,治疗期间中断1d以上,则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 前滞现象:在不到1%的二期梅毒患者中,用其未稀释血清做RPR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血清高度稀释血清做RPR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血清高度稀释后反而为阳性,即前滞现象(prozone
phenomenon),其产生与血清中反应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阳性反应有关
血清固定:经抗梅毒治疗后,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验(如RPR或USR试验)在一定时期内不转阴称为血验在定时内转称为清固定(sero-resistance)
需要区分治疗失败、再感染和血清固定
结语
重视 规范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