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权益法、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的处理等均是难点。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的颁布,使得其核算内容及方式有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准则的变化及相关实例,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投资相关费用的处理、成本法中投资收益的确认、权益法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进行了简单优化的阐述。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31-01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难点优化解释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同取得形式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也不同。
(一)合并取得形成控股合并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1)一次交换交易。此时投资单位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来确定。将其简单清晰化陈述如下:假设投资方用于对被投资方投资所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为A,合并日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乘以投资方持股比例的金额为B,当A>B时,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当A (2)多次交换交易。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全部持股比例(原投资比例+追加投资比例)
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调整金额=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合并日新支付对价公允价值),此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购买法)
(1)一次交换交易。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投出资产+承担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这里强调公允价值。(2)多次交换交易。个别财务报表:购买日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思路为重新计量,假定将原投资都卖掉,连同新投资一起重新买入,如原投资30%,现又投资40%,此时的处理为视同先卖掉原来的30%,再与新增加的40%投资一起再买入,等于重新买入70%,原投资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这一方法有利于计算商誉。
(二)不形成控股合并取得
初始投资成本=投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直接费用
(三)与投资有关的相关费用会计处理
在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时,如发生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并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中,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应予抵消,差额计入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2014年3月1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中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这是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与原来的不同之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难点优化解释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等进行划分,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以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成本法要注重“成本”,除发生减值、处置外,初始入账金额一般不发生变动。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清算性股利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即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一律将其作为投资收益性质的股利,计入当期损益。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要注重“权益”,为份额,只要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无论什么原因),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对应份额)也随之变动。
1.对“成本”的调整
2.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以顺利交易、逆流交易中的存货为例:顺流交易
个别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v调整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w×持股比例]
这一分录是由以下两个分录合并而成:
(1)确认被投资单位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调整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持股比例)
(2)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投资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借:营业收入�v内部交易收入×持股比例)
贷:营业成本(内部交易成本×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2)逆流交易
个别报表:同顺流交易
合并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这一内部交易在投资方合并报表存货项目中反映,因此抵减存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14-03-19.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学》[M].2014.
[3]戴德明,林钢,赵西卜.财务会计学(第五版)[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权益法、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的处理等均是难点。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的颁布,使得其核算内容及方式有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准则的变化及相关实例,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投资相关费用的处理、成本法中投资收益的确认、权益法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进行了简单优化的阐述。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31-01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难点优化解释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同取得形式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也不同。
(一)合并取得形成控股合并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1)一次交换交易。此时投资单位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来确定。将其简单清晰化陈述如下:假设投资方用于对被投资方投资所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为A,合并日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乘以投资方持股比例的金额为B,当A>B时,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当A (2)多次交换交易。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全部持股比例(原投资比例+追加投资比例)
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调整金额=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合并日新支付对价公允价值),此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购买法)
(1)一次交换交易。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投出资产+承担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这里强调公允价值。(2)多次交换交易。个别财务报表:购买日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思路为重新计量,假定将原投资都卖掉,连同新投资一起重新买入,如原投资30%,现又投资40%,此时的处理为视同先卖掉原来的30%,再与新增加的40%投资一起再买入,等于重新买入70%,原投资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这一方法有利于计算商誉。
(二)不形成控股合并取得
初始投资成本=投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直接费用
(三)与投资有关的相关费用会计处理
在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时,如发生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并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中,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应予抵消,差额计入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2014年3月1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中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这是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与原来的不同之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难点优化解释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等进行划分,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以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成本法要注重“成本”,除发生减值、处置外,初始入账金额一般不发生变动。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清算性股利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即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一律将其作为投资收益性质的股利,计入当期损益。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要注重“权益”,为份额,只要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无论什么原因),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对应份额)也随之变动。
1.对“成本”的调整
2.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以顺利交易、逆流交易中的存货为例:顺流交易
个别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v调整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w×持股比例]
这一分录是由以下两个分录合并而成:
(1)确认被投资单位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调整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持股比例)
(2)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投资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借:营业收入�v内部交易收入×持股比例)
贷:营业成本(内部交易成本×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2)逆流交易
个别报表:同顺流交易
合并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这一内部交易在投资方合并报表存货项目中反映,因此抵减存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14-03-19.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学》[M].2014.
[3]戴德明,林钢,赵西卜.财务会计学(第五版)[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