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谢大家,我争取在 10 分钟内讲完。

二十年以前,我们国家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时,那时 许多人口学家就提出关注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及相关的老年保障问题。 当四分之一个世纪不知不觉消逝,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早已成我们国家 我们社会特别是城市普遍的现实后,政策之初所指的“将来”距离我们也越来越 近,当初所提出的问题也一点点变成现实,在所有相关问题中独生子女家庭的 养老问题可能比较突出一些。 国家计生委统计, 我国现在约有 9000 万独生子女, 养老问题已经逼近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数以千万计的父母如何养老是 迫切需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实话说,我也在等这个问题的结果,国外媒体在 采访时,我说这可能主要是人口学家的任务,希望人口学家能给我们答案。今 天来开这个会也促使我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就谈两点。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和普通家庭多子女养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也 很简单,我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不具备传统中国家庭的养老模式所具有的 基础。家庭的养老是长期以来主要的养老模式,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也是这种 模式的客观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天的老年人是幸福的,他们的养老保 障是建立在平均有四个多子女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亲子 交往还是精神慰藉,子女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现实的保障。

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这种模式的客观基础被抽掉了,独生子女的现 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更长的经历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 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 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可 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 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中建 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 养老问题提供经验。比如,我自己觉得最突出的,共同居住,这是家庭养老实 现的一个前提,或者说关键的条件。我记得 20 年前做博士论文时查资料,1987 年社科院对全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当时 60 岁以上老年人单独居住的

比例是 20%左右,共同居住是 70%左右,最新的资料我还没查,我想这种比较 高的共同居住的比例是在平均有四个多子女的基础上,目前现在的独生子女父 母老年之后基本上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换句话,独生子女父母老年之后面 临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将大大高于以前,我 04 年在全国 12 个城市做过城市 在职青年的调查,1800 多人,其中已婚的独生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的比例 25% 左右,这个比例正好是原来那个数据倒过来。 因此,普通老年人养老的研究结论对于独生子女老人来说,不是一点价值 都没有,可能情况不太一样,比如居住。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人他们所面临的 问题的困难程度可能与他们的子女与什么样的人结婚有关。如果和独生子女与 非独生子女结婚,可能困难程度要好一些,但如果与同样是独生子女的结婚, 可能面对的养老的困难程度要更严重,这就是人口学家所说的“双独”的婚姻带 来的家庭养老困难。 在我们国家这种“双独”婚姻会发展到多大的规模呢?目前及不久的将来, 有多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会面临这种困难呢?我这个调查显示,城镇已婚在职的 青年中“双独”的占 10%,“单独”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大约占 30%, 双方都是多子女的占 60%,这是 04 年我的调查。郭志刚和几个人用 90 年的人 口普查数据推算了 2011 到 2060 年三类婚姻(双独的、单独的和双非的)期望 的概率,双独的在 10%-35%之间,最大是 34.5%,大概是在 2030 年左右,单独 的婚姻大概在 40%-50%左右,如果是这种现实的话,这是一种基本客观的婚配 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影响决定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这个问题我没有人口学家那样的数据,但我也有些想法,目前我查的家庭 养老的文献,尽管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庭养老从目前来看还是我们 国家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以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还是面临挑战。也 有专家包括上午发言的好几位专家,提出这种应对措施还有提倡我们尊老、爱 老的传统,提倡孝的文化和传统。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光孝顺能解决独生子女 家庭养老问题吗?像前面发言提到的,没有孝顺肯定不能解决家庭养老问题, 但只有孝顺也不能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我们的社会多少年来一直注重 对青年的教育,要尊敬、照顾、赡养老人。这种正确的正面的教育是应该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这种反反复复的宣传却在无形中强化着老 年人对于子女养老的依赖,对子女照顾和赡养的期盼,放弃和冲淡了老年人自 主养老的意识。我认为除了加强对于青年人尊老、爱老、养老的教育外,还要

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与宣传,转变他们的养老观念。对于独生子女父母 来说他们走向老年, 养老是头等大事。 在不具备多子女的条件下要怎么面对呢? 我来时想到两个问题,我们在网上看到,社科院发布的 2005 年社会难 题,媒体的大标题《农村人的幸福感强于城市人》,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从客观上说农村人的物质条件怎么也不会比城市人好,整体生活水平也比城里 人差,但是可能幸福感的确高。细想,这里有一个重要因素在起作用,人们对 于客观条件有主观感受,并且受参照标准的影响。正是受参照标准的影响的对 于客观条件不同的主观感受,使得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人感到幸福,生活 条件相对好的城市人感到不幸福。 另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社会的老年人幸福吗?这要看以什么标 准和角度看,就我们传统的标准来看,他们不幸福或可能比较孤独,但是就我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看,恐怕不一定。所以独生子女的父母要转变观念,树立一 种自我养老的意识。长期以来老年人对子女建立养老期待一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对于只有一个子女的父母来说,可能不再是天经地义了,要从内心将依赖 子女转变为依靠自己,特别是从主观上减少对子女的期望,极端一点,没有期 望就没有失望(当然不一定对)。对于不是高龄老人的,要有一些新观念,比 如子女和父母不在一起居住是正常的,不要把是否与子女同住看作老年生活是 否幸福的标准,不要把是否愿意与老人同住看作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准。 第二个,老年生活阶段 60、70、80 岁独立生活是正常的,经济上尽量不依 赖子女,生活上尽量自己照顾。当然对于高龄的有病的老人是例外。另一个观 念是去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院也是正常的,不要把家庭养老当成不可变更 的养老模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不是子女不孝的标志,不经常回家也不是,尽 管我们希望子女常回家。我的调查发现独生子女这一代心理压力很重很重。 最后,我记得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东西方的亲子关系时,谈到西方是接力模 式。父辈养子辈,祖辈养父辈;中国是反馈模式,他也说反馈模式是中国文化 的一种特点,它不仅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又有维持它的基本观念。我认为费老 的这种概括是在多子女的条件下,在独生子女条件下,这种现实可能改变,当 我们看西方的接力模式时也应该看到它为西方老年人在主观上自我养老奠定了 很好的基础,当然不一定对,我们不一定要按照这个做,但我们在考虑独生子 女老年人养老时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可能有很多错误。 谢谢!

来源:人民网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 30 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多年过半百.他们未来的养 老问题该如何解决,他们将如何面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这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社 会问题. 作 者 李微 LI Wei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 平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7 24(3) 分类号: C913.6 关键词: 独生子女 老龄化 养老问题

机标分类号: C92 C91 机标关键词: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社会问题老龄化 基金项目: DOI:

参考文献(4 条) 参考文献

1. 丁润萍 论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 [期刊论文]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1) 2. 杨书章.郭震威 中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2006 3. 乐章.陈璇.风笑天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2000(2) 4. 唐美玲 城市家庭子女对父辈的养老支持分析--苏南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期刊 论文] -南方人口 2005(3)

更多... 相似文献(10 条) 相似文献

1. 学位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探析 2006 2. 期刊论文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研究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8,16(1) 3. 期刊论文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 西北人口 2009,30(6) 4. 期刊论文 浅析"421"家庭对社会的影响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3(4) 5. 学位论文 家庭养老照料中护理工作介入模式的调查研究 2007

6. 期刊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探析——以湖北黄石城区为例 - 湖北师范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 7. 学位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8 8. 期刊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9(2) 9. 学位论文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研究 2006 10. 期刊论文 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 人口与发展 2009,15(3)

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上海最早面临养老 问题

http://www.chinaorg.cn 中国机构网 2008 年 09 月 27 日 10 时 01 分

年后, 5 年后,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上海将在全国最早面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 家庭成员照料者严 重不足问题严峻

晨报讯 5 年后,上海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届 时老年人中,8 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10 年后,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将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将有二三十万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昨 天,记者从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上海将在全国最早面临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家庭成员照料者严重不足将是未来最严峻的问 题之一。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以平均生育年龄为 23 岁推算,首 批独生子女父母将在 2013 年左右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目前上海约有 305 万户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家庭户总数 61.06%,比全国高 39.09 个 百分点。上海市计生委副主任孙常敏透露,与传统家庭相比,独生子女 家庭往往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但是依靠子女照料家庭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者周海旺等人的研究表明,从 2006 年-2040 年,出生独生子女约为 230 万人,累计 65 年内独生子女数量将 超过 500 万人,由此推算独生子女父母的总数将超过 1000 万人。专家预 计,2018 年独生子女父母数量进入高速增长期,独生子女父母照料护理

需求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和照料护理将面临挑战。

据悉,现在上海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展开。比如社区 家庭计划指导为老服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独生子女伤残死 亡家庭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社会救助等。而众多老年问题专家提出, 必须构建以“紧急援助”为核心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弥补家庭成员照 料“有心乏力”的不足。

周海旺说,上海要积极发展以紧急援助为核心的社区为老服务系统, 此外,探索建立老年人口照看护理保险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包括独生 子女父母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老人照看护理资金问题。

来源: 解放网

责任编辑: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研究

实施已有 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 女家庭,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问题也己初现端倪。 随着第一批计划生 育政策下形成的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这类家庭中父母的养老负担也日 益加重。 未来 20—30 年内,我国城市大批独生子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届时独生子女 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大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对独生子女父母 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认识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与解决的必要性,有 助于稳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维护社会安定。 本文尝试从上海市闸北区独生子父母 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需求,深层次地分析他们未 来家庭养老中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从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独生子女父母未 来家庭养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 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分析我国大城市独生子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和现状; 2、 预测未来中国大城市独生子 女父母增长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 ng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only -child fam ilies in the big cities of China. The problems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only -child family have also appeared.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of t he first group of parents of one-child,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only -child family also becoming more serious. In the future 20 -30 years, much more parents of the only child in the big cities of Chin a will become agin... 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及评述 四、本文的框架 第二章 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增长态势 一、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 二、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现状和增长态势 第三章 老年人子女状况对养老影响的有关理论 一、财富流动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 三、新家庭经济学的孩子需求理论 四、人口投资理论 第四章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 一、上海市闸北区老年人口、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

7-8 8 10-17 10 10-12 12-15 15-17 17-29 17-23 23-29 29-36 29-30 30-33 33-34 34-36 36-59 36

二、分生育子女数被调查老年人对比分析 三、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及其家庭养老意愿和需求分析 第五章 对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的思考 一、需要进一步重视解决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家庭养老问题

36-39 39-59 59-65 59-63

二、在现行生育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引导年轻的已婚夫妻最好生育 1 63 至 2 个孩子 三、关注成年独生子女伤亡问题 四、关注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养老中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1:闸北区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合格对象名册 附件 2:闸北区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合格对象名册 附件 3:闸北区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表 附件 4:闸北区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表 后记 63-64 64-65 65-66 66-68 68-69 69-70 70-76 76-82 82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谢大家,我争取在 10 分钟内讲完。

二十年以前,我们国家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时,那时 许多人口学家就提出关注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及相关的老年保障问题。 当四分之一个世纪不知不觉消逝,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早已成我们国家 我们社会特别是城市普遍的现实后,政策之初所指的“将来”距离我们也越来越 近,当初所提出的问题也一点点变成现实,在所有相关问题中独生子女家庭的 养老问题可能比较突出一些。 国家计生委统计, 我国现在约有 9000 万独生子女, 养老问题已经逼近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数以千万计的父母如何养老是 迫切需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实话说,我也在等这个问题的结果,国外媒体在 采访时,我说这可能主要是人口学家的任务,希望人口学家能给我们答案。今 天来开这个会也促使我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就谈两点。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和普通家庭多子女养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也 很简单,我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不具备传统中国家庭的养老模式所具有的 基础。家庭的养老是长期以来主要的养老模式,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也是这种 模式的客观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天的老年人是幸福的,他们的养老保 障是建立在平均有四个多子女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亲子 交往还是精神慰藉,子女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现实的保障。

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这种模式的客观基础被抽掉了,独生子女的现 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更长的经历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 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 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可 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 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中建 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 养老问题提供经验。比如,我自己觉得最突出的,共同居住,这是家庭养老实 现的一个前提,或者说关键的条件。我记得 20 年前做博士论文时查资料,1987 年社科院对全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当时 60 岁以上老年人单独居住的

比例是 20%左右,共同居住是 70%左右,最新的资料我还没查,我想这种比较 高的共同居住的比例是在平均有四个多子女的基础上,目前现在的独生子女父 母老年之后基本上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换句话,独生子女父母老年之后面 临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将大大高于以前,我 04 年在全国 12 个城市做过城市 在职青年的调查,1800 多人,其中已婚的独生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的比例 25% 左右,这个比例正好是原来那个数据倒过来。 因此,普通老年人养老的研究结论对于独生子女老人来说,不是一点价值 都没有,可能情况不太一样,比如居住。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人他们所面临的 问题的困难程度可能与他们的子女与什么样的人结婚有关。如果和独生子女与 非独生子女结婚,可能困难程度要好一些,但如果与同样是独生子女的结婚, 可能面对的养老的困难程度要更严重,这就是人口学家所说的“双独”的婚姻带 来的家庭养老困难。 在我们国家这种“双独”婚姻会发展到多大的规模呢?目前及不久的将来, 有多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会面临这种困难呢?我这个调查显示,城镇已婚在职的 青年中“双独”的占 10%,“单独”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大约占 30%, 双方都是多子女的占 60%,这是 04 年我的调查。郭志刚和几个人用 90 年的人 口普查数据推算了 2011 到 2060 年三类婚姻(双独的、单独的和双非的)期望 的概率,双独的在 10%-35%之间,最大是 34.5%,大概是在 2030 年左右,单独 的婚姻大概在 40%-50%左右,如果是这种现实的话,这是一种基本客观的婚配 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影响决定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这个问题我没有人口学家那样的数据,但我也有些想法,目前我查的家庭 养老的文献,尽管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庭养老从目前来看还是我们 国家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以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还是面临挑战。也 有专家包括上午发言的好几位专家,提出这种应对措施还有提倡我们尊老、爱 老的传统,提倡孝的文化和传统。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光孝顺能解决独生子女 家庭养老问题吗?像前面发言提到的,没有孝顺肯定不能解决家庭养老问题, 但只有孝顺也不能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我们的社会多少年来一直注重 对青年的教育,要尊敬、照顾、赡养老人。这种正确的正面的教育是应该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这种反反复复的宣传却在无形中强化着老 年人对于子女养老的依赖,对子女照顾和赡养的期盼,放弃和冲淡了老年人自 主养老的意识。我认为除了加强对于青年人尊老、爱老、养老的教育外,还要

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与宣传,转变他们的养老观念。对于独生子女父母 来说他们走向老年, 养老是头等大事。 在不具备多子女的条件下要怎么面对呢? 我来时想到两个问题,我们在网上看到,社科院发布的 2005 年社会难 题,媒体的大标题《农村人的幸福感强于城市人》,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从客观上说农村人的物质条件怎么也不会比城市人好,整体生活水平也比城里 人差,但是可能幸福感的确高。细想,这里有一个重要因素在起作用,人们对 于客观条件有主观感受,并且受参照标准的影响。正是受参照标准的影响的对 于客观条件不同的主观感受,使得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人感到幸福,生活 条件相对好的城市人感到不幸福。 另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社会的老年人幸福吗?这要看以什么标 准和角度看,就我们传统的标准来看,他们不幸福或可能比较孤独,但是就我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看,恐怕不一定。所以独生子女的父母要转变观念,树立一 种自我养老的意识。长期以来老年人对子女建立养老期待一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对于只有一个子女的父母来说,可能不再是天经地义了,要从内心将依赖 子女转变为依靠自己,特别是从主观上减少对子女的期望,极端一点,没有期 望就没有失望(当然不一定对)。对于不是高龄老人的,要有一些新观念,比 如子女和父母不在一起居住是正常的,不要把是否与子女同住看作老年生活是 否幸福的标准,不要把是否愿意与老人同住看作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准。 第二个,老年生活阶段 60、70、80 岁独立生活是正常的,经济上尽量不依 赖子女,生活上尽量自己照顾。当然对于高龄的有病的老人是例外。另一个观 念是去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院也是正常的,不要把家庭养老当成不可变更 的养老模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不是子女不孝的标志,不经常回家也不是,尽 管我们希望子女常回家。我的调查发现独生子女这一代心理压力很重很重。 最后,我记得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东西方的亲子关系时,谈到西方是接力模 式。父辈养子辈,祖辈养父辈;中国是反馈模式,他也说反馈模式是中国文化 的一种特点,它不仅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又有维持它的基本观念。我认为费老 的这种概括是在多子女的条件下,在独生子女条件下,这种现实可能改变,当 我们看西方的接力模式时也应该看到它为西方老年人在主观上自我养老奠定了 很好的基础,当然不一定对,我们不一定要按照这个做,但我们在考虑独生子 女老年人养老时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可能有很多错误。 谢谢!

来源:人民网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 30 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多年过半百.他们未来的养 老问题该如何解决,他们将如何面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这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社 会问题. 作 者 李微 LI Wei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 平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7 24(3) 分类号: C913.6 关键词: 独生子女 老龄化 养老问题

机标分类号: C92 C91 机标关键词: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社会问题老龄化 基金项目: DOI:

参考文献(4 条) 参考文献

1. 丁润萍 论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 [期刊论文]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1) 2. 杨书章.郭震威 中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2006 3. 乐章.陈璇.风笑天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2000(2) 4. 唐美玲 城市家庭子女对父辈的养老支持分析--苏南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期刊 论文] -南方人口 2005(3)

更多... 相似文献(10 条) 相似文献

1. 学位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探析 2006 2. 期刊论文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研究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8,16(1) 3. 期刊论文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 西北人口 2009,30(6) 4. 期刊论文 浅析"421"家庭对社会的影响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3(4) 5. 学位论文 家庭养老照料中护理工作介入模式的调查研究 2007

6. 期刊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探析——以湖北黄石城区为例 - 湖北师范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 7. 学位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08 8. 期刊论文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9(2) 9. 学位论文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研究 2006 10. 期刊论文 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 人口与发展 2009,15(3)

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上海最早面临养老 问题

http://www.chinaorg.cn 中国机构网 2008 年 09 月 27 日 10 时 01 分

年后, 5 年后,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老龄

上海将在全国最早面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 家庭成员照料者严 重不足问题严峻

晨报讯 5 年后,上海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届 时老年人中,8 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10 年后,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将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将有二三十万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昨 天,记者从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上海将在全国最早面临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家庭成员照料者严重不足将是未来最严峻的问 题之一。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以平均生育年龄为 23 岁推算,首 批独生子女父母将在 2013 年左右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目前上海约有 305 万户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家庭户总数 61.06%,比全国高 39.09 个 百分点。上海市计生委副主任孙常敏透露,与传统家庭相比,独生子女 家庭往往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但是依靠子女照料家庭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者周海旺等人的研究表明,从 2006 年-2040 年,出生独生子女约为 230 万人,累计 65 年内独生子女数量将 超过 500 万人,由此推算独生子女父母的总数将超过 1000 万人。专家预 计,2018 年独生子女父母数量进入高速增长期,独生子女父母照料护理

需求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和照料护理将面临挑战。

据悉,现在上海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展开。比如社区 家庭计划指导为老服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独生子女伤残死 亡家庭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社会救助等。而众多老年问题专家提出, 必须构建以“紧急援助”为核心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弥补家庭成员照 料“有心乏力”的不足。

周海旺说,上海要积极发展以紧急援助为核心的社区为老服务系统, 此外,探索建立老年人口照看护理保险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包括独生 子女父母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老人照看护理资金问题。

来源: 解放网

责任编辑: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研究

实施已有 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 女家庭,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问题也己初现端倪。 随着第一批计划生 育政策下形成的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这类家庭中父母的养老负担也日 益加重。 未来 20—30 年内,我国城市大批独生子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届时独生子女 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大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对独生子女父母 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认识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与解决的必要性,有 助于稳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维护社会安定。 本文尝试从上海市闸北区独生子父母 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需求,深层次地分析他们未 来家庭养老中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从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独生子女父母未 来家庭养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 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分析我国大城市独生子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和现状; 2、 预测未来中国大城市独生子 女父母增长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 ng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only -child fam ilies in the big cities of China. The problems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only -child family have also appeared.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of t he first group of parents of one-child,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of only -child family also becoming more serious. In the future 20 -30 years, much more parents of the only child in the big cities of Chin a will become agin... 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及评述 四、本文的框架 第二章 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增长态势 一、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形成的宏观背景 二、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现状和增长态势 第三章 老年人子女状况对养老影响的有关理论 一、财富流动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 三、新家庭经济学的孩子需求理论 四、人口投资理论 第四章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 一、上海市闸北区老年人口、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

7-8 8 10-17 10 10-12 12-15 15-17 17-29 17-23 23-29 29-36 29-30 30-33 33-34 34-36 36-59 36

二、分生育子女数被调查老年人对比分析 三、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及其家庭养老意愿和需求分析 第五章 对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的思考 一、需要进一步重视解决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家庭养老问题

36-39 39-59 59-65 59-63

二、在现行生育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引导年轻的已婚夫妻最好生育 1 63 至 2 个孩子 三、关注成年独生子女伤亡问题 四、关注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养老中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1:闸北区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合格对象名册 附件 2:闸北区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合格对象名册 附件 3:闸北区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调查表 附件 4:闸北区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状况和意愿调查表 后记 63-64 64-65 65-66 66-68 68-69 69-70 70-76 76-82 82


相关文章

  • 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 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伴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地延长,出生率也在降低.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益明显.继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老龄化之后,发展中 ...查看


  •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 2期本刊编辑部对残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家庭阃题的深屠思考33政府在对待独生子女户和非独生子女户的政策方面应该有明显的区别.(2)中国独生子女队伍规模庞大,据估计,目前有9000多万人.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如果对意外亡问题处理不妥,势必影响计划生 ...查看


  • 城市家庭老年养老问题
  •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调查报告 题 目 城市家庭老年养老问题 完成人姓名 程俊领 系 别 信息技术系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2010级5班 指导教师 乔宇 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 城市家庭老年养老问题 程俊领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信息系 ...查看


  •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_宋健
  • 第25卷第6期2001年11月 Vol125,No16November200164人口研究PopulationResearch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宋 健 =内容摘要> 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 ...查看


  •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 ...查看


  •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
  • 摘要: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至今已有30余年,正是这30多年来独生子女父母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冒着传统养老风险而生养一个子女,使中国摆脱了"人口危机",实现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顺利转变.政府应像管计划生育工作控制&qu ...查看


  • "单独二胎"政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影响浅析
  • [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提出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出现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继而出现社会养老保障危机,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单独二胎"政策的制定 ...查看


  •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姓 名:学 号: 学 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 ...查看


  • 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
  •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 程,即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 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这种变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