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5、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重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

难点:1.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教具:音叉、小球、收音机、水槽

教学过程

引入:利用师生相互问候的情境创设问题引入新课:上课口令声、铃声——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同样许多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声音,声音与生物的生存、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有关内容。 关注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活动一: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 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 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

2、活动二:轻敲音叉,让一名学生触摸音叉有什么感觉?

3、演示活动三:轻敲音叉,迅速把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4、活动四:让音叉发音,再用手捏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5、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假如你用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source of sound).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到人耳的呢?

2、老师讲课,声音通过什么传到同学们耳里——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发现、分析得出结论

3、演示P8活动一——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板书)

4、指导学生进行P8活动二——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板书) 参与活动,得出结论 5、告知学生:真空不能传声,并举例:宇航员在月球上要靠无线电通话。(板书) 关注教师

6、小结本知识点内容: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三、声音的能量、声波

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能够引起鼓膜振动的空气具有能量吗?

2、演示: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软木塞怎样运动?

3、演示P9活动 观察、思考

4、像塑料圈的疏密传播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sound wave)。

5、分析P9最后一段,得出:声音具有能量 共同分析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有何不同? 阅读P10“小资料”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

作业 P10练习1、2;

补充: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

就停止。2. 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为什么会听见两次敲击声?3. 百米赛跑时,

假如终点的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

为什么?

板书 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

四、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5℃)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小实验、演示实验、小制作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了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第一课时能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不足:由于实验器材不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不能做;教材在“声音的能量”这一部分的内容及编排不太好,教师不好讲,学生难理解。

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共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5、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重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

难点:1.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教具:音叉、小球、收音机、水槽

教学过程

引入:利用师生相互问候的情境创设问题引入新课:上课口令声、铃声——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同样许多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声音,声音与生物的生存、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有关内容。 关注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活动一: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 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 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齐唱队歌,同时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

2、活动二:轻敲音叉,让一名学生触摸音叉有什么感觉?

3、演示活动三:轻敲音叉,迅速把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4、活动四:让音叉发音,再用手捏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5、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假如你用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source of sound).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到人耳的呢?

2、老师讲课,声音通过什么传到同学们耳里——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发现、分析得出结论

3、演示P8活动一——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板书)

4、指导学生进行P8活动二——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板书) 参与活动,得出结论 5、告知学生:真空不能传声,并举例:宇航员在月球上要靠无线电通话。(板书) 关注教师

6、小结本知识点内容: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三、声音的能量、声波

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能够引起鼓膜振动的空气具有能量吗?

2、演示: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软木塞怎样运动?

3、演示P9活动 观察、思考

4、像塑料圈的疏密传播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sound wave)。

5、分析P9最后一段,得出:声音具有能量 共同分析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有何不同? 阅读P10“小资料”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

作业 P10练习1、2;

补充: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

就停止。2. 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为什么会听见两次敲击声?3. 百米赛跑时,

假如终点的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

为什么?

板书 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做声波;

四、声音的传播有快慢,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5℃)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小实验、演示实验、小制作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了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第一课时能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不足:由于实验器材不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不能做;教材在“声音的能量”这一部分的内容及编排不太好,教师不好讲,学生难理解。


相关文章

  • 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 ...查看


  •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2015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时限:40分钟 一. 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 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
  •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一学生用沾水的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对这个物理过程,你能提出有关声音的物理问题吗? 分析与解 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学会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始.学习中可以针对问题的情景来提问题,可以从 ...查看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9分)每空1分. 1.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 )乐器和测试(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是每秒钟( )的次数.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不能传声. 2. ...查看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 怀安乡芦家沟小学学生科学活动记录册· 四年级上册 班级 第 小组 记录员 日期 怀安乡芦家沟小学学生科学活动记录册· 四年级上册 班级 第 小组 记录员 日期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溶解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记录表 ...查看


  • 第二章(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2.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 ...查看


  • 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全
  •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2(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 ...查看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将从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 教材简析 众 ...查看


  •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填空题整理
  • 一.填空 1.天气总是在发生( ),它影响着我们的(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 2.(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 ).( )( ). 3.( )( )( )( )( )是天气的重要特征.观察天气应该在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