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内容平易,容易流于简单的品德说教,所以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

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学情分析

本班47人,男生人数几乎是女生的两倍。在朗读上整体明显缺乏感情,停顿、重音处理不当。在体会词句上缺乏细致观察和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已经学习该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基本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但在抓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上比较吃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能理清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探究,初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初步体会父亲话中的含义。 了解这种“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及目的

1、 检测预习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体会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将体会与情感付之于朗读,以悟促读,以读促悟。

4、小结学情,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保持学生积极性,疑引下文,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1、 猜谜语,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2、 初读文,读准词句,学习品读。

3、 再读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4、 存疑问,小结此课,疑引下文。

预设效果

词语正确读识率达到90%;课文正确、流利朗读率达到85%,能读出感情达75%。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达90%,能分清主次达80%。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内容平易,容易流于简单的品德说教,所以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

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学情分析

本班47人,男生人数几乎是女生的两倍。在朗读上整体明显缺乏感情,停顿、重音处理不当。在体会词句上缺乏细致观察和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已经学习该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基本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但在抓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上比较吃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能理清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探究,初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初步体会父亲话中的含义。 了解这种“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及目的

1、 检测预习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体会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将体会与情感付之于朗读,以悟促读,以读促悟。

4、小结学情,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保持学生积极性,疑引下文,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1、 猜谜语,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2、 初读文,读准词句,学习品读。

3、 再读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4、 存疑问,小结此课,疑引下文。

预设效果

词语正确读识率达到90%;课文正确、流利朗读率达到85%,能读出感情达75%。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达90%,能分清主次达80%。


相关文章

  • 花生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花生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我国对花生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较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专家认为,充分利用花生富油富蛋白的双重性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配合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国就能在世界花生市场赢得主动权. 我国大量的花生都是作为原料卖出,花生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5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5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 ...查看


  • 花生高产施肥技术
  • 花生高产施肥技术(一) 一.花生适宜的土壤肥力条件 花生对土壤有着广泛适应性,但高产花生田要求良好的土壤条件.最宜种植在上砂下壤,上松下实的砂壤土上,下雨能速排不积水,干旱能速灌透水快:耕层深厚达30厘米左右,含钙丰富,有机质含量以1%左右 ...查看


  • 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4):372-375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 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赵二劳,王美林,范建凤(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采用静态吸附法 ...查看


  • 强化优质品种布局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 2005年第4期 强化优质品种布局 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汤丰收, 董文召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3268(2005) 04-0034-03 ...查看


  • 15 花生生长的秘密
  • 15 花生生长的秘密 一粒种子怎样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隐藏着多少令人神往的秘密呢?让我们选择一些花生的种子亲自种种看,通过观察和实验等过程自己去发现相关的结论吧! 活动设计参考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亲自种植花生的过 ...查看


  • 15落花生的练习
  • 15 落花生 班级 姓名 一. 看拼音写词语 huānɡ dì jiāo shuǐ ài mù máo tínɡ fēn fù 二. 选择读音不正确的是 1. A . 虽然suí B. 石榴嘴zā D. 挑拨tiǎo ( ) ..liu C ...查看


  • 花生种植技术
  • 花生种植技术 花生的适应性较强,耐肥耐瘠耐旱,既可在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热量较优的冲积平原沙质土壤中生长,也可以在河滩洲地.山区丘陵.开荒地和红壤地种植. 1 花生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5 cm地温≥12 ℃时,种子可发芽 ...查看


  • 九阳豆浆机食谱大全(二)
  • 养颜豆浆 用料:黄豆50克,  黑芝麻15克, 清水适量. 功效:美容养颜,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制法: (1) 将黄豆浸泡6-10小时,黑芝麻抄香备用. (2)将泡好的黄豆和抄香的黑芝麻清洗后加豆浆机物料桶内,往桶体内加入适量清水,装好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