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秦汉以后的帝制"法治"(节选)

本文节选自李贵连教授著《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秦汉以后的君主/官僚/专制/帝制“法治”(节选)

法家强调过君主自己要守法,要以法而治。但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解决君主不守法该怎么做的问题。法家的法治只“治”臣民,不治君主。而在所治的“臣民”中,又把重点放在“治吏”上,或者说,放在“臣下”身上。这是法家法治所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也是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时代,社会做出的选择。试想,在封邦建国、贵族世袭的西周和春秋时代,血统就解决了全国的治理权问题。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血而优则仕”的时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贵族的血统高贵,所以贵族永远是贵族,不管你是不是贤能、贤才。但是,社会进入战国以后,井田废、阡陌开。土地私有,激发了人对财富的贪欲。由此而来的争战,使各诸侯国君经常处于亡国丧身的危机之中。按血缘“封土而治”、“分地而食”的分封制走到尽头。中央集权,封国变为郡、县,应运而生。君主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但是地域辽阔、郡县众多的天下,君主一个人是治理不过来的。接受君主的委任而去管理天下的郡守、县令等官僚集团,终于取代血缘贵族,挑起治民的重任。因此,法家为君主管理国家而设计的法治,“治吏不治民”,实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但是,官并不好治,因为他们是有能有才的人,可能还是野心家,时刻在觊觎皇帝的宝座。法家提出了治吏的命题,也有一些制度设计,但是还来不及进行完整的制度设计。建立一个完整的依法治吏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按照金克木先生的形象比喻: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摘自: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11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硬件是帝国的基础条件,有哪些呢?金先生分析说,就是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车同轨,书同文”。

“车同轨”就是修建全国性的驰道,这是当时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此外,还有统一度(长短尺寸)量(升斗)衡(秤),统一币制、统一全国的货币,大规模移民,重新分配区域财富。通过这些硬件,统一全国市场,为统一的大帝国的生存打下经济基础。

“书同文”就是统一使用并且简化全国文字。当时纸和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更不要说电脑了。文字简化统一,便利了书写简帛,信息流通,奠定了通行到现在的汉字基本形式。相应的文化措施是设置博士官职,禁止私学(私人讲学,孔子以来极盛),“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私学变为官学,由政府统一掌握文化教育。用这些硬件,统一文字,统一全国的意识形态。

这些硬件,特别是“车同轨,书同文”这两大硬件,是中华帝国能够持续运行几千年,今后还将为人民国家持续运行的硬件。这是就“帝国”而言,具体到帝国中的某个、某家帝王那就不行了。有了硬件,还要看这些帝王们能不能设计软件,软件设计出来后,能不能经常维修。否则,软件出现漏洞,又没有补丁去补,这样的电脑,硬件虽在,也无法运转,最后是死机停转。这正是中华帝国活了几千年,秦帝变为汉帝,以后一直变到清帝的原因。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开运河凿灵渠,筑长城建都江,确立郡县制,统一全中国,集权中央,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高居权力的顶端,一个人白天黑夜,还不断出巡,按照韩非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用法势术去治吏。但是制度的建立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法势术三者结合治吏,说起来容易,落实成为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治吏他主要用术,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对此,金克木先生说得很精彩,姑录于此: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始皇独霸天下后,取消分封建国的制度,划天下为郡县,由皇帝直接统治,派官员管理,原来的一些板块合并成一整块。皇帝周围设立丞相等官职,分担任务协助皇帝。朝廷以下有层层官吏,全国形成一座官僚金字塔。”   [摘自:金克木:《秦汉历史数学》,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35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但是: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朝官僚金字塔的建筑材料不是石头而是泥沙。毛病首先出在皇帝独断专行,缺少由他控制的可以经常运转的有力的枢轴以推动整个帝国的官僚大结构,丞相等等只是谋士、办事员,不是主持人,以致他突然死在京外路上,小儿子就可以乘机不发消息而假传圣旨,害死长子和大将,自己继承帝位,再消灭丞相,实际成为更加孤独的“独夫”,于是亡国了。由此看来,皇帝是个虚衔、一个名、位,至高无上,但不一定等于统治全国的实际权力。好比数学上的零,本身什么也没有,不过是表示一个不可缺少的位。但前面有数字再加上表示乘方的指数时就有了意义。可以达到无限大,一个零点可以显出数轴上的正、负,零发挥作用时力量无穷,失去作用时什么也不是。秦始皇开创了帝国的规模,但没有创造成功帝国运转的机制。”   [摘自:金克木:《秦汉历史数学》,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35—136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没有创造成功帝国运转的机制”,什么机制?就是使官僚机构依法运转的机制。法家讲力,力就是武力。用武力才能夺取政权,但是单凭武力不能长期巩固政权。夺取政权,官僚金字塔建成后,文治武功,都必须有依法运转的机制。一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如果没有依法有效运转的机制,就像电脑有硬件没有软件,或者说没有好的软件一样,运转不了,或者运转不久就死机。秦始皇建立的帝国就是这样死机报废的。汉朝建立,同样面临秦始皇所面临的问题。刘邦和他的后继者都很聪明,吸取秦始皇的教训,无为而治,不敢轻举妄动,慢慢积累经验,终于在汉武帝的时候,把运作中央集权制大帝国这部国家机器的软件初步设计出来。

秦汉以后的帝国机制,不管是宫中府中(或者说内廷外廷)、后妃宦官、宗室藩王,还是中央地方、文官武将等等,总之,运转帝国这部官僚机器的制度规范规则,逐步建立、逐步完备。这就是韩非“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理论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是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制度之治、规范之治、规则之治;亦是君主/官僚/专制/帝制的“法治”,而不是“别亲疏殊贵贱”、“血而优则仕”的贵族法治。这种官僚法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渗入了宗法观念,主要体现在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上。帝就是国,国就是帝,“帝国”合称;君是父,父是君,皇帝是天之子,所以称“天子”;“天子”是当然的万民之主,万民之主当然也是万民之父。辈分再高,见皇帝也要跪下叩头,所以“君父”合称。各级地方官是皇权的代表,因此老百姓称他们为“父母官”。但是,这些宗法观念的渗入,无法改变这种官僚法治的性质。现在人们爱用“本土资源”这个词,那么官僚法治中渗入的这种宗法观念,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完美地利用了“上古资源”。

本文节选自李贵连教授著《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秦汉以后的君主/官僚/专制/帝制“法治”(节选)

法家强调过君主自己要守法,要以法而治。但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解决君主不守法该怎么做的问题。法家的法治只“治”臣民,不治君主。而在所治的“臣民”中,又把重点放在“治吏”上,或者说,放在“臣下”身上。这是法家法治所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也是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时代,社会做出的选择。试想,在封邦建国、贵族世袭的西周和春秋时代,血统就解决了全国的治理权问题。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血而优则仕”的时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贵族的血统高贵,所以贵族永远是贵族,不管你是不是贤能、贤才。但是,社会进入战国以后,井田废、阡陌开。土地私有,激发了人对财富的贪欲。由此而来的争战,使各诸侯国君经常处于亡国丧身的危机之中。按血缘“封土而治”、“分地而食”的分封制走到尽头。中央集权,封国变为郡、县,应运而生。君主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但是地域辽阔、郡县众多的天下,君主一个人是治理不过来的。接受君主的委任而去管理天下的郡守、县令等官僚集团,终于取代血缘贵族,挑起治民的重任。因此,法家为君主管理国家而设计的法治,“治吏不治民”,实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但是,官并不好治,因为他们是有能有才的人,可能还是野心家,时刻在觊觎皇帝的宝座。法家提出了治吏的命题,也有一些制度设计,但是还来不及进行完整的制度设计。建立一个完整的依法治吏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按照金克木先生的形象比喻: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摘自: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11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硬件是帝国的基础条件,有哪些呢?金先生分析说,就是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车同轨,书同文”。

“车同轨”就是修建全国性的驰道,这是当时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此外,还有统一度(长短尺寸)量(升斗)衡(秤),统一币制、统一全国的货币,大规模移民,重新分配区域财富。通过这些硬件,统一全国市场,为统一的大帝国的生存打下经济基础。

“书同文”就是统一使用并且简化全国文字。当时纸和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更不要说电脑了。文字简化统一,便利了书写简帛,信息流通,奠定了通行到现在的汉字基本形式。相应的文化措施是设置博士官职,禁止私学(私人讲学,孔子以来极盛),“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私学变为官学,由政府统一掌握文化教育。用这些硬件,统一文字,统一全国的意识形态。

这些硬件,特别是“车同轨,书同文”这两大硬件,是中华帝国能够持续运行几千年,今后还将为人民国家持续运行的硬件。这是就“帝国”而言,具体到帝国中的某个、某家帝王那就不行了。有了硬件,还要看这些帝王们能不能设计软件,软件设计出来后,能不能经常维修。否则,软件出现漏洞,又没有补丁去补,这样的电脑,硬件虽在,也无法运转,最后是死机停转。这正是中华帝国活了几千年,秦帝变为汉帝,以后一直变到清帝的原因。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开运河凿灵渠,筑长城建都江,确立郡县制,统一全中国,集权中央,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高居权力的顶端,一个人白天黑夜,还不断出巡,按照韩非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用法势术去治吏。但是制度的建立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法势术三者结合治吏,说起来容易,落实成为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治吏他主要用术,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对此,金克木先生说得很精彩,姑录于此: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始皇独霸天下后,取消分封建国的制度,划天下为郡县,由皇帝直接统治,派官员管理,原来的一些板块合并成一整块。皇帝周围设立丞相等官职,分担任务协助皇帝。朝廷以下有层层官吏,全国形成一座官僚金字塔。”   [摘自:金克木:《秦汉历史数学》,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35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但是:

请输入标题     bcdef

“秦朝官僚金字塔的建筑材料不是石头而是泥沙。毛病首先出在皇帝独断专行,缺少由他控制的可以经常运转的有力的枢轴以推动整个帝国的官僚大结构,丞相等等只是谋士、办事员,不是主持人,以致他突然死在京外路上,小儿子就可以乘机不发消息而假传圣旨,害死长子和大将,自己继承帝位,再消灭丞相,实际成为更加孤独的“独夫”,于是亡国了。由此看来,皇帝是个虚衔、一个名、位,至高无上,但不一定等于统治全国的实际权力。好比数学上的零,本身什么也没有,不过是表示一个不可缺少的位。但前面有数字再加上表示乘方的指数时就有了意义。可以达到无限大,一个零点可以显出数轴上的正、负,零发挥作用时力量无穷,失去作用时什么也不是。秦始皇开创了帝国的规模,但没有创造成功帝国运转的机制。”   [摘自:金克木:《秦汉历史数学》,载氏著:《风烛灰——思想的旋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35—136页。]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没有创造成功帝国运转的机制”,什么机制?就是使官僚机构依法运转的机制。法家讲力,力就是武力。用武力才能夺取政权,但是单凭武力不能长期巩固政权。夺取政权,官僚金字塔建成后,文治武功,都必须有依法运转的机制。一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如果没有依法有效运转的机制,就像电脑有硬件没有软件,或者说没有好的软件一样,运转不了,或者运转不久就死机。秦始皇建立的帝国就是这样死机报废的。汉朝建立,同样面临秦始皇所面临的问题。刘邦和他的后继者都很聪明,吸取秦始皇的教训,无为而治,不敢轻举妄动,慢慢积累经验,终于在汉武帝的时候,把运作中央集权制大帝国这部国家机器的软件初步设计出来。

秦汉以后的帝国机制,不管是宫中府中(或者说内廷外廷)、后妃宦官、宗室藩王,还是中央地方、文官武将等等,总之,运转帝国这部官僚机器的制度规范规则,逐步建立、逐步完备。这就是韩非“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理论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是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制度之治、规范之治、规则之治;亦是君主/官僚/专制/帝制的“法治”,而不是“别亲疏殊贵贱”、“血而优则仕”的贵族法治。这种官僚法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渗入了宗法观念,主要体现在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上。帝就是国,国就是帝,“帝国”合称;君是父,父是君,皇帝是天之子,所以称“天子”;“天子”是当然的万民之主,万民之主当然也是万民之父。辈分再高,见皇帝也要跪下叩头,所以“君父”合称。各级地方官是皇权的代表,因此老百姓称他们为“父母官”。但是,这些宗法观念的渗入,无法改变这种官僚法治的性质。现在人们爱用“本土资源”这个词,那么官僚法治中渗入的这种宗法观念,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完美地利用了“上古资源”。


相关文章

  • 历史系必读书目
  •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查看


  • 北大历史学必读书目目录
  •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 ,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 ...查看


  • 北京大学历史学必读书目目录[资料]
  •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查看


  • 29[礼记]一则教案
  • 29<礼记>一则 教案 · 学案 · 测案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 ...查看


  • 历史学必读书目
  • 1.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 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 吕思勉 华东师范大学1992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 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上海人民 ...查看


  • 张耐冬:爵位官位的历史沉浮
  • 张耐冬 2012年10月24日13:2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官"与"爵"的沉浮 西汉时期,人们最大的追求是获得封 ...查看


  •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 春秋公羊传注疏 孟子正义 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 谷梁传 新学伪经考 白虎通 五经异义 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 史记 汉书 明史(要分辨秽史) 三国志 断 ...查看


  •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人熟悉的"龙王"形象,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将传统中国龙与印度神话中的那迦(人首蛇身)相融合的产物.虽然贵为统御江河湖海的神灵,龙王却要忍受无法解脱成佛的煎熬,全无上古巨龙的自由与神力. 西方将 ...查看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历史学 学科名称:历史学 学科代码:0601 二.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既具有历史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系统人文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