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您的权利

如何维护您的权利

1.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哪些途径?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

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能采取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3.遇到工伤怎么办?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事故伤害,应当马上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同时,及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自己长期在煤矿、采石场或有毒有害等场所工作,发现自己身体不适,一定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诊断,确认为职业病后,再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如果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如不认定为工伤),还可以在收到工伤认定书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在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被认定为工伤后,应拿着工伤认定书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拿到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书之后,就可以到用人单位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所在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就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标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4.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

扣押身份证件等;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拒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按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终止劳动合同后不按规定支付生活补助费等;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如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未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等;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如超时加班加点、强迫加班加点、不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等;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拒不遵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等;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农民工不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责任由农民工自负等;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如不依法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如提供虚假信息、违法乱收费等;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如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5.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下列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认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如何维护您的权利

1.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哪些途径?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

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能采取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3.遇到工伤怎么办?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事故伤害,应当马上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同时,及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自己长期在煤矿、采石场或有毒有害等场所工作,发现自己身体不适,一定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诊断,确认为职业病后,再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如果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如不认定为工伤),还可以在收到工伤认定书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在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被认定为工伤后,应拿着工伤认定书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拿到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书之后,就可以到用人单位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如果所在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就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标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4.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

扣押身份证件等;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拒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按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终止劳动合同后不按规定支付生活补助费等;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如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未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等;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如超时加班加点、强迫加班加点、不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等;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拒不遵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等;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农民工不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责任由农民工自负等;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如不依法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如提供虚假信息、违法乱收费等;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如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5.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下列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认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相关文章

  • 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纲要
  • 第一单元 :5.1我们都是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概念.(p4) 答: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查看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查看


  • 八下思品提纲
  •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 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与人民的比较 (1)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 ...查看


  • 初三政治法律
  • 法律 第一节 什么是法律 1.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法律的定义是什么? (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是什么? (4)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5)纪律和法律有什么区别? (6)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 ...查看


  • 政治八下复习
  • 第一课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什么叫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3.什么叫公民?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 ...查看


  •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 中国公民 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点 公民 人 ...查看


  • 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2
  • 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 ...查看


  •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提纲
  •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1) (2) 2.如何理解公民身份内涵? (1)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3)公民享有平 ...查看


  • 八年级政治我们都是公民1
  • 广东版政治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我是中国公民> (一).<我们都是公民>. 1.公民的定义: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有属于某个国家的一各法律上的身份. 3 ...查看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一)交往与沟通 一.组织教学--展示目标(指复习目标) 1.理解: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运用:以"我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