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记者提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有权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方式算是非和平的方式?如果中国遇到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冲突,美国也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就像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那样。)
时代意义:我国刚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有力并及时地制止了当时台湾分裂势头,表达了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温家宝答记者问全文:)
(1)首先,我还是想说明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这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
(2)其次,我要讲一讲台海的现状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
(3)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4)我们制定这部法律,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5)至于你谈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加强,我想在这里多讲两句。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方针,中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和贵国比起来,特别是就军费比起来,相差很远,这里不需要我列举数字。
(6)我只想说明一个事实,就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总是受人欺侮的。至今,中国没有派过一兵一卒去占领任何国家一寸土地。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也不怕外国干涉! (631字)
及物性分析:6种过程(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存在) 一.小句编号(共50个小句)
(1)首先,我还是想说明/(2)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3)这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4)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5)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6)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7)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8)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 (9)其次,我要讲一讲台海的现状/(10)是什么,(11)这是一个重大问题。(1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3)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14)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15)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 (16)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17)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18)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19)我们制定这部法律,(20)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21)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22)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23)中国有一句古话:(24)一尺布,尚可缝;(25)一斗粟,尚可舂。(26)同胞兄弟何不容?(27)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28)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29)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30)也希望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 (31)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32)至于你谈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加强,(33)我想在这里多讲两句。(34)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方针,(35)中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和贵国比起来,(36)特别是就军费比起来,(37)相差很远,(38)这里不需要我列举数字。 (39)我只想说明一个事实,(40)就是近百年来,(41)中国人总是受人欺侮的。(42)至今,中国没有派过一兵一卒去/(43)占领任何国家一寸土地。(44)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45)不容外国/(47)干涉,(46)我们不希望外国(48)干涉,(49)但也不怕外国(50)干涉! (631字)
二.列表统计:及物性过程类型、成分统计
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三.分析
及物过程的频率:使用最多是物质过程,29个。其次是关系过程,22个。 及物过程的分布:开篇的8小句,出现高频度的关系过程小句,表明:总理在努力论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反分裂国家法》法律文本与法律思想的关系;该法律与台湾人民的关系;该法律与战争的关系,等。物质过程小句分布在后半部。揭示出要采取的行动。
载体(Carrier ) – 过程(process ) - 属性(attribute )
过程的走向模式:关系论述——行动——愿望——行动——愿望。
语言选择:
解释:
1.
选择的内容: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表达现实经验的六
种过程类型中,总理选择了四种类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类型较广,思想内容丰富。
没有选择: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符合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因为,行为过程表达生理现象,存在过程表达静态现象。而答记者问是一种对话的动态话语现象。
选择特点:关系过程的较高使用频率是一种超越常规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总理在本次讲话中注重论证各种“关系”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展示了该次讲话语篇的文体特点。
2.
3.
上述语篇中总理对语言选择,体现了交际需求对语言潜势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恰当的表达了说话人要表达的思想。
背景:记者提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有权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方式算是非和平的方式?如果中国遇到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冲突,美国也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就像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那样。)
时代意义:我国刚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有力并及时地制止了当时台湾分裂势头,表达了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温家宝答记者问全文:)
(1)首先,我还是想说明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这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
(2)其次,我要讲一讲台海的现状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
(3)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4)我们制定这部法律,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5)至于你谈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加强,我想在这里多讲两句。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方针,中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和贵国比起来,特别是就军费比起来,相差很远,这里不需要我列举数字。
(6)我只想说明一个事实,就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总是受人欺侮的。至今,中国没有派过一兵一卒去占领任何国家一寸土地。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也不怕外国干涉! (631字)
及物性分析:6种过程(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存在) 一.小句编号(共50个小句)
(1)首先,我还是想说明/(2)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3)这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4)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5)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6)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7)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8)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 (9)其次,我要讲一讲台海的现状/(10)是什么,(11)这是一个重大问题。(1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3)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14)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15)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 (16)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17)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18)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19)我们制定这部法律,(20)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21)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22)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23)中国有一句古话:(24)一尺布,尚可缝;(25)一斗粟,尚可舂。(26)同胞兄弟何不容?(27)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28)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29)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30)也希望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 (31)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32)至于你谈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加强,(33)我想在这里多讲两句。(34)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方针,(35)中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和贵国比起来,(36)特别是就军费比起来,(37)相差很远,(38)这里不需要我列举数字。 (39)我只想说明一个事实,(40)就是近百年来,(41)中国人总是受人欺侮的。(42)至今,中国没有派过一兵一卒去/(43)占领任何国家一寸土地。(44)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45)不容外国/(47)干涉,(46)我们不希望外国(48)干涉,(49)但也不怕外国(50)干涉! (631字)
二.列表统计:及物性过程类型、成分统计
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三.分析
及物过程的频率:使用最多是物质过程,29个。其次是关系过程,22个。 及物过程的分布:开篇的8小句,出现高频度的关系过程小句,表明:总理在努力论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反分裂国家法》法律文本与法律思想的关系;该法律与台湾人民的关系;该法律与战争的关系,等。物质过程小句分布在后半部。揭示出要采取的行动。
载体(Carrier ) – 过程(process ) - 属性(attribute )
过程的走向模式:关系论述——行动——愿望——行动——愿望。
语言选择:
解释:
1.
选择的内容: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表达现实经验的六
种过程类型中,总理选择了四种类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类型较广,思想内容丰富。
没有选择: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符合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因为,行为过程表达生理现象,存在过程表达静态现象。而答记者问是一种对话的动态话语现象。
选择特点:关系过程的较高使用频率是一种超越常规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总理在本次讲话中注重论证各种“关系”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展示了该次讲话语篇的文体特点。
2.
3.
上述语篇中总理对语言选择,体现了交际需求对语言潜势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恰当的表达了说话人要表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