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骑手》
柳疃小学 史芳芳
教学内容:湖南版三年级下册《我是草原小骑手》
学科:小学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认识下滑音,能正确演唱带下滑音的
音符。
2、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能跟随歌曲表演蒙古族的舞蹈。 重点难点: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唱好“啊哈啊哈呵咿,啊哈呵呵咿”以及下滑音。
教学准备:
1、 风琴、多媒体、蒙古族头饰、打击乐器
2、 学生搜集关于蒙古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
这节课依据“多元智能开发与培养”的教育理论,通过指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情绪,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学设想:先从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关于蒙古族的感受和认知,再
由舞蹈和那达慕大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伴奏蒙古舞场面,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跳蒙古舞。
提问:刚才我们表演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分布在什么地方?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蒙古族的事情?(学生介绍蒙古族 ,。)
2、 播放蒙古草原风光,教师简介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他们住在洁白的蒙古包里,以放牧牛羊为生。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大部分草原上都留下了蒙古牧民的足迹,他们被称为“草原骄子”
每年的八月,牧民们都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除摔跤外,他们还举行射箭、赛马、赛骆驼比赛和歌舞表演。
3、 师:内蒙古大草原这么漂亮,我们一起去好吗?听音乐伴奏做
骑马动作一起去大草原。
二、 学习新歌
教学设想:闯三关的形式分层解决了歌词、教学难点下滑音和歌曲演唱情绪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学会并唱好歌曲。学生在学习歌曲
的时候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音乐的兴趣。
1、 师:同学们,大草原到了,一群蒙古小朋友正在参加“那达慕”
大会呢,你们听他们在干什么?(完整聆听歌曲)提问:他们的心情怎样?你们想不想参加“那达慕”大会?参加大会需要过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
2、 第一关:自己创编节奏读歌词
A、 学生自己创编
B、 指生读歌词
C、 老师也想参加“那达慕”大会,以创编了一个节奏请同学们跟
老师读一读。拍手读歌词——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读歌词。(利用动作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3、 第二关:唱好带下滑音的两句歌
A、 出示下滑音,教师讲解下滑音的意义以及演唱方法。
B、 教师演唱学生对比辨别下滑音。
C、 学生学唱带下滑音的乐句
4、 第三关:完整演唱歌曲
A、 学生轻声跟唱两遍
B、 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5、 师:我们一起闯过了三关已经有资格做一名小骑手了,自豪吗?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绪演唱歌曲。
三、 歌表演
教学设想:给孩子一个自己发挥创造的空间,通过小组创编增强合作
意识。通过各组的展示达到各组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1、师:蒙古小朋友听了大家的歌邀请大家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歌舞表演呢。分小组进行创编,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头饰等。(教师到小组指导)
2、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表演吧,看看谁最棒。
分小组展示。
( 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
四、 师:参加完了“那达慕”大会我们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骑上
小马回家吧。生做骑马动作在音乐声中出教室。
教学反思:
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豪的演唱歌曲,并能够用不同的形式创编表现歌曲。本节课有音乐(闯关和创编活动)与情感(那达慕大会)两条线贯穿始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通过小组创编,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 柳疃小学 姓名:史芳芳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7811786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山东省昌邑市柳疃小学
史芳芳:2002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潍坊幼教特教师范。自毕业后一直从事音乐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我是草原小骑手》
柳疃小学 史芳芳
教学内容:湖南版三年级下册《我是草原小骑手》
学科:小学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认识下滑音,能正确演唱带下滑音的
音符。
2、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能跟随歌曲表演蒙古族的舞蹈。 重点难点: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唱好“啊哈啊哈呵咿,啊哈呵呵咿”以及下滑音。
教学准备:
1、 风琴、多媒体、蒙古族头饰、打击乐器
2、 学生搜集关于蒙古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
这节课依据“多元智能开发与培养”的教育理论,通过指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情绪,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学设想:先从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关于蒙古族的感受和认知,再
由舞蹈和那达慕大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伴奏蒙古舞场面,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跳蒙古舞。
提问:刚才我们表演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分布在什么地方?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蒙古族的事情?(学生介绍蒙古族 ,。)
2、 播放蒙古草原风光,教师简介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他们住在洁白的蒙古包里,以放牧牛羊为生。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大部分草原上都留下了蒙古牧民的足迹,他们被称为“草原骄子”
每年的八月,牧民们都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除摔跤外,他们还举行射箭、赛马、赛骆驼比赛和歌舞表演。
3、 师:内蒙古大草原这么漂亮,我们一起去好吗?听音乐伴奏做
骑马动作一起去大草原。
二、 学习新歌
教学设想:闯三关的形式分层解决了歌词、教学难点下滑音和歌曲演唱情绪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学会并唱好歌曲。学生在学习歌曲
的时候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音乐的兴趣。
1、 师:同学们,大草原到了,一群蒙古小朋友正在参加“那达慕”
大会呢,你们听他们在干什么?(完整聆听歌曲)提问:他们的心情怎样?你们想不想参加“那达慕”大会?参加大会需要过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
2、 第一关:自己创编节奏读歌词
A、 学生自己创编
B、 指生读歌词
C、 老师也想参加“那达慕”大会,以创编了一个节奏请同学们跟
老师读一读。拍手读歌词——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读歌词。(利用动作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3、 第二关:唱好带下滑音的两句歌
A、 出示下滑音,教师讲解下滑音的意义以及演唱方法。
B、 教师演唱学生对比辨别下滑音。
C、 学生学唱带下滑音的乐句
4、 第三关:完整演唱歌曲
A、 学生轻声跟唱两遍
B、 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5、 师:我们一起闯过了三关已经有资格做一名小骑手了,自豪吗?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绪演唱歌曲。
三、 歌表演
教学设想:给孩子一个自己发挥创造的空间,通过小组创编增强合作
意识。通过各组的展示达到各组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1、师:蒙古小朋友听了大家的歌邀请大家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歌舞表演呢。分小组进行创编,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头饰等。(教师到小组指导)
2、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表演吧,看看谁最棒。
分小组展示。
( 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
四、 师:参加完了“那达慕”大会我们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骑上
小马回家吧。生做骑马动作在音乐声中出教室。
教学反思:
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豪的演唱歌曲,并能够用不同的形式创编表现歌曲。本节课有音乐(闯关和创编活动)与情感(那达慕大会)两条线贯穿始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通过小组创编,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 柳疃小学 姓名:史芳芳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7811786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山东省昌邑市柳疃小学
史芳芳:2002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潍坊幼教特教师范。自毕业后一直从事音乐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