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上午教案
周一:山羊种菜 菜地里的歌
活动内容①:山羊种菜(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种植蔬菜需要科学的方法。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山羊手偶,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若干,故事(山羊种菜)录音,播放器等。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山羊种菜》。
活动过程:
1、手偶激趣。
你们想知道山羊是怎么种菜的吗?
2、观察挂图,猜测画面内容。
3、欣赏故事。
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山羊种菜》。
小结:山羊种了南瓜、丝瓜、白菜、萝卜等许多蔬菜,可是,由于它没有文化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种菜,所以它的菜成长得很不好,有知识、有本来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4、表演素食。
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分组,自选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边听故事边表演故事。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菜地里的歌(儿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及生长环境。
2、理解儿歌,体验用对答方式念儿歌的乐趣。
3、初步学会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西红柿、南瓜等蔬菜实物或图片。②3~6种蔬菜小卡片(每组一套)。③儿歌《菜地里的歌》录音、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观察蔬菜。
你认识这些蔬菜吗?它们叫什么名字?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组织幼儿集体交流,你认识哪些蔬菜,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子?长在哪里?
3、播放儿歌《菜地里的歌》让幼儿欣赏。
4、提供各种蔬菜小卡片,让幼儿续编儿歌。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二:蔬菜营养知多少? 小公鸡
活动内容①:蔬菜营养知多少?(科学活动)
1、进一步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能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择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各种常见蔬菜食物及其植株图片,如:菠菜、芹菜、马铃薯、丝瓜、西红柿等。②塑料筐若干。③代表蔬菜根、茎、叶、果实、花、种子等食用部位的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任务激趣。
出示蔬菜实物,提出任务,厨师买了很多菜,要请小朋友帮忙择菜,留下可以吃的部位,去掉不能吃的部位。
2、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结合图片进行小结:不同的蔬菜我们吃它们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吃花,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有的吃果实。
3、分类蔬菜,按蔬菜能吃的部位进行分类。
4、体验择菜。
活动内容②:小公鸡(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
能单脚站立和躲闪跑,提高腿部力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狐狸头饰一个。
环境创设:在场地上画一角作为公鸡的家,再画一角作为狐狸的家。 活动过程:
1、引题。
引导幼儿分别模仿小兔跳,大象走,小猴爬,小鸟飞等动作到森林里玩。
2、介绍玩法。
游戏开始,扮公鸡的幼儿单脚站立,两臂侧平举或自然下垂,同时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公鸡,每天早晨喔喔啼。喔喔喔!喔喔喔!”教师适当停顿,接着喊:“狐狸来了!”当听到“狐狸来了”之后,“小公鸡”可边跑边躲避,也可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3、交代规则。
听到“狐狸来了”后“小公鸡”才能开始奔跑、躲避。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三: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 怎么排都是7
活动内容①: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7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铃铛、教师用的1~7的点卡、操作材料中的1~7的点卡和数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卡片1~7》、
1、听铃声拍手,感知7以内数量。
2、感知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①出示1~7的点卡,请幼儿分别自测点数。
②出示4的点卡,提问:点卡上有几个点子?比4少1的点卡是几?比4多1的点卡是几?请幼儿出示相应点卡并互相检查。
③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逐一比较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小结:不管是什么数,排在它前面的数比它少1,排在它后面的数比它多1。
3、按数量多少牌点卡或数卡。
4、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活动内容②:怎么排都是7(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的物体数量。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大小不同的纽扣(7个),分类盒。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玩法:
从分类盒中取出各种纽扣归类摆放好,比较纽扣的异同。
用不同的纽扣排成各种图案(一种纽扣排成一种图案),比一比所有图案中纽扣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四:小菜籽 纸桥
活动内容①:小菜籽(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种子。
2、学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几种常见蔬菜的种子、展台。②青菜一株,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的蔬菜及其种子实物每组一份,塑料刀。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小菜籽找妈妈》。
2、观察菜籽。
小结:蔬菜的种子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蔬菜种子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也不一样。
3、帮小菜籽找妈妈。
幼儿一组为单位,将蔬菜与种子配对,并为菜籽做标签。交流自己的发现。
4、欣赏课件,教师总结。
活动内容②:纸桥(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感知同一纸张不断变形后的承重能力的差异,并能使用计数方法比较试验结
果。
活动准备:
质地与大小统一的纸张若干,多米诺骨牌小蚂木片、笔、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观察记录表,根据表格提示,逐一将纸张折成一个折角,第一个折角、卷曲围合三种不同的状态当成纸桥。
2、逐一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纸张上叠放小木片,并点数,记录各自承载木片的数量。
3、比较记录表中同一纸张在各种状态下的承载数量,判断不同状态下纸张承重能力的强弱。
4、幼儿自由探索,将同种纸张变成不同于以上三种状态的其他状态,进行实验。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五:蔬菜哪个部位可以吃?
活动内容:蔬菜哪个部位可以吃?(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能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择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常见蔬菜实物及其植株图片。②塑料筐若干。③代表蔬菜根、茎、叶、果实、花、种子等食用部位的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任务激趣。
出示蔬菜实物,提出任务,帮厨师择菜。
2、了解蔬菜的使用部位。
小结:不同的蔬菜我们吃它们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吃花,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有的吃果实。
3、分类蔬菜。
引导幼儿将提供的蔬菜进行分类,如芹菜,马铃薯分为一类,我们吃它的茎„„
4、体验择菜。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第十五周上午教案
周一:山羊种菜 菜地里的歌
活动内容①:山羊种菜(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种植蔬菜需要科学的方法。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山羊手偶,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若干,故事(山羊种菜)录音,播放器等。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山羊种菜》。
活动过程:
1、手偶激趣。
你们想知道山羊是怎么种菜的吗?
2、观察挂图,猜测画面内容。
3、欣赏故事。
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山羊种菜》。
小结:山羊种了南瓜、丝瓜、白菜、萝卜等许多蔬菜,可是,由于它没有文化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种菜,所以它的菜成长得很不好,有知识、有本来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4、表演素食。
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分组,自选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边听故事边表演故事。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内容②:菜地里的歌(儿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及生长环境。
2、理解儿歌,体验用对答方式念儿歌的乐趣。
3、初步学会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西红柿、南瓜等蔬菜实物或图片。②3~6种蔬菜小卡片(每组一套)。③儿歌《菜地里的歌》录音、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观察蔬菜。
你认识这些蔬菜吗?它们叫什么名字?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组织幼儿集体交流,你认识哪些蔬菜,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子?长在哪里?
3、播放儿歌《菜地里的歌》让幼儿欣赏。
4、提供各种蔬菜小卡片,让幼儿续编儿歌。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二:蔬菜营养知多少? 小公鸡
活动内容①:蔬菜营养知多少?(科学活动)
1、进一步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能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择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各种常见蔬菜食物及其植株图片,如:菠菜、芹菜、马铃薯、丝瓜、西红柿等。②塑料筐若干。③代表蔬菜根、茎、叶、果实、花、种子等食用部位的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任务激趣。
出示蔬菜实物,提出任务,厨师买了很多菜,要请小朋友帮忙择菜,留下可以吃的部位,去掉不能吃的部位。
2、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结合图片进行小结:不同的蔬菜我们吃它们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吃花,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有的吃果实。
3、分类蔬菜,按蔬菜能吃的部位进行分类。
4、体验择菜。
活动内容②:小公鸡(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
能单脚站立和躲闪跑,提高腿部力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狐狸头饰一个。
环境创设:在场地上画一角作为公鸡的家,再画一角作为狐狸的家。 活动过程:
1、引题。
引导幼儿分别模仿小兔跳,大象走,小猴爬,小鸟飞等动作到森林里玩。
2、介绍玩法。
游戏开始,扮公鸡的幼儿单脚站立,两臂侧平举或自然下垂,同时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公鸡,每天早晨喔喔啼。喔喔喔!喔喔喔!”教师适当停顿,接着喊:“狐狸来了!”当听到“狐狸来了”之后,“小公鸡”可边跑边躲避,也可跑回“家”,游戏重新开始。
3、交代规则。
听到“狐狸来了”后“小公鸡”才能开始奔跑、躲避。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三: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 怎么排都是7
活动内容①: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7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铃铛、教师用的1~7的点卡、操作材料中的1~7的点卡和数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卡片1~7》、
1、听铃声拍手,感知7以内数量。
2、感知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①出示1~7的点卡,请幼儿分别自测点数。
②出示4的点卡,提问:点卡上有几个点子?比4少1的点卡是几?比4多1的点卡是几?请幼儿出示相应点卡并互相检查。
③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逐一比较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小结:不管是什么数,排在它前面的数比它少1,排在它后面的数比它多1。
3、按数量多少牌点卡或数卡。
4、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活动内容②:怎么排都是7(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的物体数量。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大小不同的纽扣(7个),分类盒。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玩法:
从分类盒中取出各种纽扣归类摆放好,比较纽扣的异同。
用不同的纽扣排成各种图案(一种纽扣排成一种图案),比一比所有图案中纽扣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四:小菜籽 纸桥
活动内容①:小菜籽(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种子。
2、学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几种常见蔬菜的种子、展台。②青菜一株,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的蔬菜及其种子实物每组一份,塑料刀。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小菜籽找妈妈》。
2、观察菜籽。
小结:蔬菜的种子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蔬菜种子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也不一样。
3、帮小菜籽找妈妈。
幼儿一组为单位,将蔬菜与种子配对,并为菜籽做标签。交流自己的发现。
4、欣赏课件,教师总结。
活动内容②:纸桥(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
感知同一纸张不断变形后的承重能力的差异,并能使用计数方法比较试验结
果。
活动准备:
质地与大小统一的纸张若干,多米诺骨牌小蚂木片、笔、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观察记录表,根据表格提示,逐一将纸张折成一个折角,第一个折角、卷曲围合三种不同的状态当成纸桥。
2、逐一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纸张上叠放小木片,并点数,记录各自承载木片的数量。
3、比较记录表中同一纸张在各种状态下的承载数量,判断不同状态下纸张承重能力的强弱。
4、幼儿自由探索,将同种纸张变成不同于以上三种状态的其他状态,进行实验。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周五:蔬菜哪个部位可以吃?
活动内容:蔬菜哪个部位可以吃?(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能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择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①常见蔬菜实物及其植株图片。②塑料筐若干。③代表蔬菜根、茎、叶、果实、花、种子等食用部位的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1、任务激趣。
出示蔬菜实物,提出任务,帮厨师择菜。
2、了解蔬菜的使用部位。
小结:不同的蔬菜我们吃它们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有的吃花,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有的吃果实。
3、分类蔬菜。
引导幼儿将提供的蔬菜进行分类,如芹菜,马铃薯分为一类,我们吃它的茎„„
4、体验择菜。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