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祁黄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课题。
1.简介祁黄羊,板书课题:祁黄羊。
2.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向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学习的《祁黄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词语,理解意思;
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适、召、慎”是翘舌音;
“晋、选、荐、慎”是前鼻音。
②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②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两次)
从哪儿写到哪儿?
指名朗读。
③他第一次举荐谁?(解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指名男生读。
理解词语: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④他第二次举荐谁?(祁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8-11自然段)
指名女生读。
理解词语:召、慎重、避。
⑤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7自然段):祁黄羊两度荐贤。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讨论生字的写法。
“祁、尉、慎”为左右结构。
“选、适、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板书:因病辞职。
4.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齐读句子。
3.学生质疑,师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四、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外举不避仇”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内举不避亲”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指名口述。
3.理解“外举不避仇”。
①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自读第8-1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②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5.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课件出示画面)。
①自读第二段,记住有关内容。
②分组分配角色表演。
③指名两组当众表演评议。
6.小结:
①如此看来,无论是祁黄羊的因病辞职,还是他的“外举”与“内举”,都和这四个字紧密相连——出以公心。学生集体读。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赞美他吗?
(出示:大公无私鞠躬尽瘁宽宏大量高风亮节一心为国虚怀若谷
赤胆忠心精忠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其实,历史上除了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还有举荐自己的毛遂。出示成语故事《毛遂自荐》,学生自由读。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五、指导复述。
1.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
才能()重任()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解狐和()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为()着想。
9、祁黄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课题。
1.简介祁黄羊,板书课题:祁黄羊。
2.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向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学习的《祁黄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词语,理解意思;
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适、召、慎”是翘舌音;
“晋、选、荐、慎”是前鼻音。
②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②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两次)
从哪儿写到哪儿?
指名朗读。
③他第一次举荐谁?(解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指名男生读。
理解词语: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④他第二次举荐谁?(祁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8-11自然段)
指名女生读。
理解词语:召、慎重、避。
⑤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7自然段):祁黄羊两度荐贤。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讨论生字的写法。
“祁、尉、慎”为左右结构。
“选、适、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板书:因病辞职。
4.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齐读句子。
3.学生质疑,师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四、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外举不避仇”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内举不避亲”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指名口述。
3.理解“外举不避仇”。
①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自读第8-1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②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5.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课件出示画面)。
①自读第二段,记住有关内容。
②分组分配角色表演。
③指名两组当众表演评议。
6.小结:
①如此看来,无论是祁黄羊的因病辞职,还是他的“外举”与“内举”,都和这四个字紧密相连——出以公心。学生集体读。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赞美他吗?
(出示:大公无私鞠躬尽瘁宽宏大量高风亮节一心为国虚怀若谷
赤胆忠心精忠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其实,历史上除了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还有举荐自己的毛遂。出示成语故事《毛遂自荐》,学生自由读。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五、指导复述。
1.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
才能()重任()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解狐和()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