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媒介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如何改变当代人的认知方式

-------媒体的发展过程如何影响生活

葛广韬 新闻102班 2010063207

前言:我们针对于不同媒介环境下,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采访。于2013年1月14号开始,调查持续三天。主要对象是中年阶层人士和青少年群体,调查发现,这三组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性和梯级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传媒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效果都具有显著差别,而且对于信息传播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高水平,交互性强的特点。本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针对于60年代的受众群体、70年代的受众群体、80年代的受众群体以及90年代受众群体,针对于不同受众群体,对他们做了调查,总结出关于媒体如何一步一步改善传媒环境和受众生活的如下报告:

一、六十年代

如众所知,六十年代是我们祖辈生活的年代,那个年代下的传媒环境可谓艰苦,别说五花八门的传播方式,就连最基本的接受信息,获取信息都显得十分苦难。最普遍的媒介工具也便是报纸,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报纸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以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总结出,报纸作为当时最普遍的传媒工具,只有知识水平高,政治素养高的受众群体才接受,而相对于普通劳动家庭,他们的消息渠道还是比较闭塞的。此外,尽管有报纸最为传媒的主要方式,但是报纸的内容仍然有局限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六十年代的报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政治性强,所谓政治性强,就是说,报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党的大政方针,路线决策等,关乎民生的新闻少之又少,因此,受众接受的是相对“浮夸”的信息。

另外,在六十年代生长的受众,还有一个主要的传媒工具,收音机。那个时候电台频率已经可以波及千家万户,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用的起,由于文革时期留下的封建思想毒瘤,有些没有信息闭塞的受众甚至以为收音机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毒瘤,耻于听收音机里的靡靡之音等等。但是,收音机在六十年代还是作为主要的传播工具之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调查的六十年代生的受众中,大都表示,收音机基本上可以算是他们与外界接触最主要的方式,有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收音机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个阶段,也逐渐开启了传媒从受众角度出发的篇章。

二、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是我们父辈生长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传媒环境已经大有改善,而受众的生活也随之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调查了解到,那个时候人们结婚,基本上都会以一台彩色电视机作为嫁妆,而笔者家里至今仍保存着父母结婚时购下的熊猫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出现无疑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闭塞的尴尬局面,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电视节目内容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除了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也逐渐崭露头角,逐渐走入了广大受众群体的视线中。这个阶段,受众的媒介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认知方式,乃至于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传播方式,人们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变化万千,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轨道,影响人们的一生。

传媒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的改变,受众对于传媒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对于媒介影响自己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效果也充满信心。尽管如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电视也同样不是一个可以人尽皆有的工具,而且电视节目虽逐渐多元化,但仍然有局限性,如节目类型不多,节目质量不高,节目的交互性不强等等,仍然需要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八十年代

其实八十年代的媒介环境和它影响受众的方式可以和七十年代的归结到一起,这个时间段内,人们接受信息主要还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但是,在这一阶段,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节目编排和受众反馈也逐渐形成,中国传媒业发展正在朝着

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迈进。

四、九十年代

就是年代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阶段,当然,这个时间段内,传媒环境对于我们的认知方式的改变,所有的90后青年都是最有发言权的。

90年代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在媒介环境这方面的巨大实惠,通过电视节目,我们度过很美好的童年,因为有动画片的陪伴,而且当时国内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具有励志性,娱乐性等诸多性质的动画片。90年代末期,在生活方面,除了电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在交流沟通方面,也出现了BP机,较大范围内的实现了无线交流沟通的目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而这个时候,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处在了一个加速的阶段,尤其是传媒行业吸引了多种元素,多种人才,使之逐渐演变成一个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依靠的东西。

而在当下,接受外界信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外,手机也越发的呈现出占据传媒市场的局面,从3G到无线,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手机上网。而且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正在悄无声息的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局面,中国网民现在已经达到了5.38亿,这个庞大的数字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进行知识信息的接收。

如今,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早已不再如从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会越来越能感受到传媒力量的巨大。

通过调查和总结报告,我们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媒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影响受众的认知方式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彻底。

新媒体如何改变当代人的认知方式

-------媒体的发展过程如何影响生活

葛广韬 新闻102班 2010063207

前言:我们针对于不同媒介环境下,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采访。于2013年1月14号开始,调查持续三天。主要对象是中年阶层人士和青少年群体,调查发现,这三组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性和梯级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传媒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效果都具有显著差别,而且对于信息传播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高水平,交互性强的特点。本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针对于60年代的受众群体、70年代的受众群体、80年代的受众群体以及90年代受众群体,针对于不同受众群体,对他们做了调查,总结出关于媒体如何一步一步改善传媒环境和受众生活的如下报告:

一、六十年代

如众所知,六十年代是我们祖辈生活的年代,那个年代下的传媒环境可谓艰苦,别说五花八门的传播方式,就连最基本的接受信息,获取信息都显得十分苦难。最普遍的媒介工具也便是报纸,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报纸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以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总结出,报纸作为当时最普遍的传媒工具,只有知识水平高,政治素养高的受众群体才接受,而相对于普通劳动家庭,他们的消息渠道还是比较闭塞的。此外,尽管有报纸最为传媒的主要方式,但是报纸的内容仍然有局限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六十年代的报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政治性强,所谓政治性强,就是说,报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党的大政方针,路线决策等,关乎民生的新闻少之又少,因此,受众接受的是相对“浮夸”的信息。

另外,在六十年代生长的受众,还有一个主要的传媒工具,收音机。那个时候电台频率已经可以波及千家万户,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用的起,由于文革时期留下的封建思想毒瘤,有些没有信息闭塞的受众甚至以为收音机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毒瘤,耻于听收音机里的靡靡之音等等。但是,收音机在六十年代还是作为主要的传播工具之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调查的六十年代生的受众中,大都表示,收音机基本上可以算是他们与外界接触最主要的方式,有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收音机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个阶段,也逐渐开启了传媒从受众角度出发的篇章。

二、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是我们父辈生长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传媒环境已经大有改善,而受众的生活也随之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调查了解到,那个时候人们结婚,基本上都会以一台彩色电视机作为嫁妆,而笔者家里至今仍保存着父母结婚时购下的熊猫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出现无疑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闭塞的尴尬局面,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电视节目内容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除了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也逐渐崭露头角,逐渐走入了广大受众群体的视线中。这个阶段,受众的媒介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认知方式,乃至于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传播方式,人们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变化万千,认识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轨道,影响人们的一生。

传媒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的改变,受众对于传媒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对于媒介影响自己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效果也充满信心。尽管如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电视也同样不是一个可以人尽皆有的工具,而且电视节目虽逐渐多元化,但仍然有局限性,如节目类型不多,节目质量不高,节目的交互性不强等等,仍然需要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八十年代

其实八十年代的媒介环境和它影响受众的方式可以和七十年代的归结到一起,这个时间段内,人们接受信息主要还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但是,在这一阶段,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节目编排和受众反馈也逐渐形成,中国传媒业发展正在朝着

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迈进。

四、九十年代

就是年代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阶段,当然,这个时间段内,传媒环境对于我们的认知方式的改变,所有的90后青年都是最有发言权的。

90年代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在媒介环境这方面的巨大实惠,通过电视节目,我们度过很美好的童年,因为有动画片的陪伴,而且当时国内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具有励志性,娱乐性等诸多性质的动画片。90年代末期,在生活方面,除了电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在交流沟通方面,也出现了BP机,较大范围内的实现了无线交流沟通的目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而这个时候,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处在了一个加速的阶段,尤其是传媒行业吸引了多种元素,多种人才,使之逐渐演变成一个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依靠的东西。

而在当下,接受外界信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外,手机也越发的呈现出占据传媒市场的局面,从3G到无线,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手机上网。而且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正在悄无声息的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局面,中国网民现在已经达到了5.38亿,这个庞大的数字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进行知识信息的接收。

如今,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早已不再如从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会越来越能感受到传媒力量的巨大。

通过调查和总结报告,我们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媒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影响受众的认知方式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彻底。


相关文章

  • 广告学说的发展
  • 广告学说的发展 一.广告学及其源流 多年来,学界流行着"广告是人类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的产物"与"广告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的不同观点.这两种不同的表述分别代表了人们对广告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站在前 ...查看


  • 大众传播学导论-2016考试范围
  • 绪论 1. 传播学的起源 传播学的产生与现代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 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工商企业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推销产品,获得 更多的利润:而大众传播机构要依靠工商企业的广告费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并从 ...查看


  • 使用与满足理论
  •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 ...查看


  • 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 大众传播理论研究 新传4班 陈佳琪 [1**********]3 目录 大众传播理论 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2. 把关人理论 3. 使用和满足理论 4.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5. 沉默的螺旋理论 6. 培养理论 7. 知沟理论 8.大众传 ...查看


  • 传播学原理
  • <传播学原理>复习: 1. 何谓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 人类传播历 ...查看


  • 媒介融合整合之后1
  • 概念的源流(来源1) 融合一词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核心.据有关学者考究,融合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convergere ,原意是 "走到一起( coming together) ".该词最早于 1713 年出现在英国的著名自 ...查看


  •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查看


  • 关于广告趋势的十种描述
  • 极简主义建筑师LouisI Kahn说:"我特别喜欢读英国的历史,我从第一卷开始读到第三卷,然后往回读,发现我最喜欢的是第零卷."第零卷,代表的是一种预期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因为未知,因为情势并不明朗,所以愈发神秘,也更 ...查看


  •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研究范式转换与创新
  •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研究范式转换与创新 幸小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电邮:31725841@qq.com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Audience Research Paradigm Transformat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