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案远古传说四川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 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 、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 、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 、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 、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 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 、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 、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 、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 、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相关文章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理解"禅让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时段] 从距今约170万年(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至约公元前2070 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单元特点] 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抓住一个词- ...查看


  •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 ...查看


  •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 篇一: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第 1课:中国远古人类 主备人:王坪乡中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 ...查看


  • 第3课华夏之祖的传说精品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 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 精品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分两组提前收集①炎帝.蚩尤.黄帝,②尧.舜.禹的相关传说和神话,每人加工整理成一个小故事,选材符合要求,内容故事性强 ...查看


  • 华夏之祖教案
  • 教案设计 课题 教材 教学目 标 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 第3课 课型 授课时间 新授课 09.13 授课人 贾成成 初一 26 班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的含义:理解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远古传说与 历史事实的联系,原始社会走向解体的原因:通 ...查看


  • 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
  • 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 ...查看


  • [完整打印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2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含全册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在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2016)
  • 第一章 中华大地上的史前时代 第1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