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之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
其目的是
1. 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
2. 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 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定义
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
1小组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
2小组工作是一种群体工作的过程 ;
3 小组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4 小组工作是一种治疗和援助。
特点
1 提供一种归属感
2 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3 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4 小组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5 小组具有治疗的功能
主要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2、互惠模式
3、治疗模式
4、发展性模式
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目标是很不相同的。
功能
克莱因(Klein)提出了小组工作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功能和目标;
1、康复: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2、能力建立: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3、矫正: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4、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持。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到、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解决问题:协助组员作出决定并解决问题。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
阶段
小组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
前属期。也即小组开始阶段,组员试图与陌生人建立初步关系。社工于此阶段鼓励成员表达对小组和其他组员的期望。
权力和控制期。当小组建立后,组员逐渐找到了安全感,并试图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这是一个动荡时期,个别无法从小组中获得安全和满足的组员可能会选择退出小组。
亲密期。组员关系更为亲密,公开比较小组生活和家庭生活,亦会出现移情,并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
差异期。此期形成良好的小组。小组的规范和标准成为组员行为的参考,相互支持和沟通。成员们联合合作以期能提出现实的建议或实施大型的项目和方案。
分离期。小组因工作目标的达成等多种原因而面临解体。此期社工需处理各种焦虑情绪,如内聚、逃避、拒绝分离、情绪反复等。
小组工作具体的价值原则
1、互助互惠的原则
■ 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惠的
■ 社会工作者与小组组员之间是互助互惠的
2、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
■ 尊重组员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 相信组员有改变自己问题及影响环境的能力
3、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
■ 相信并尊重成员参与群体活动的权利和能力
■ 坚持民主原则进行小组工作:创造有利于组员参与和投入的小组氛围;鼓励和引导 组员自由、充分地参与小组活动和决策;并在过程中培养组员民主参与的精神。
4、增强权能的原则
■ 工作者不是决定者而是协助者。
■ 工作者有责任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促进组员个人及整个小组通过内在的动力自治发展。
■ 强调组员的个人成长,促进组员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以得到权能的提升。
5、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 尊重、关注每个组员个别的、独特的需要
■ 因人而异做好工作目标设计
■ 有针对性的帮助每个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一、小组工作的沟通与互动技巧
1、全神贯注倾听
■ 倾听不仅仅是发动耳朵的功能,而是工作员要全面调动自己的耳朵、眼睛、大脑及心灵的功能,积极、主动地倾听每一位组员的各种信息。
■ 传达自己的专注于尊重。
■ 在倾听某一组员说话时,要用眼神及身体姿势或动作关心和注意每一位组员,并提醒 大家也要认真倾听。
2、积极给予回应
■ 对组员表达内容的回应:回答问题
■ 对组员情绪、情感的回应
■ 工作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适当帮助梳理
■ 归纳 ■ 澄清 ■ 聚焦
4、及时进行小结
■ 摘要 ■ 复述 ■ 总结
5、表达鼓励支持
■ 工作员用温暖的话语、愉快的表情、开放的姿态向组员传达认同、赞许的信息,以鼓励组员积极的语言和行为。
■ 设定基调:创造轻松的氛围
■ 强调
控制小组进程的技巧
1、适当给出解释
■ 解释组员的语言、行为、背后的思想 ■ 激励组员挖掘、探索自我
2、提供精神支持
■ 营造和谐气氛 ■ 给组员以信心 ■ 支持组员挑战困难
3、促使承担责任
■ 意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分派任务
■ 明白责任、权利、义务关系 ■ 鼓励承担责任
4、避免行为失当
(1)“导师与顾问”组员
■ 小组中总是给别人意见和建议的人
■ 原因:满足小组三种人的需要:喜欢依赖的人
不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 对自己处理事情没有信心的人
(2)“垄断者”组员
■ 在组内抓住任何机会滔滔不绝,垄断话语权
原因:
■ 组员责任:客气、容忍、沉默 ■ 当事人特质:缺乏安全感 ■ 自我中心 ■ 感觉迟钝:意识不到他人的反感 ■ 明星经验 ■ 不能忍受沉默
介入: ■ 打断 ■ 直接挑战 ■ 反思:比较自己倾听与表达的比例
(3)沉默组员
小组中沉默的人有两类:
■ 有明显敌意和破坏性的——可以给予更多地面质或挑战;
■ 害羞、退缩的组员——给予更多的支持
■ 理解误区:少说话是一种尊重、修养。
介入:
■ 与其沟通,表达有兴趣听他们说话
■ 鼓励其讨论是什么使他们沉默,而不是催促组员开放自我
■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沉默会影响其他组员,其他组员可能会因为害怕沉默组员的批判而不敢开口。
(4)依赖者组员
界定:指缺乏自立,依赖他人的组员
情形:
■ 初期依赖者很容易被接受:因缺少自信,没有攻击性,对期望别人器重自己的组员,依赖者是理想的照顾对象,需要互补。
■ 但时间长了,被依赖者总有一天感到无力负荷而对彼此关系产生质疑。
■ 小组中出现明显的依赖者而形成依赖关系时,工作员有责任要求其作出改变。 介入:
■ 调整自我认知:我是有能力的,我能独立
■ 调整错误观念:“依赖言行会吸引人,是讨人喜欢的因素”
■ 适时提醒有依赖倾向的组员观察、学习其他组员的独立言行
■ 不要忽视对有被依赖需求的组员的介入:帮助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自己忽略的个人需要— 一个学习、改变的机会
(5)防卫者组员
界定:
■ 一种心理机能,面对挫折与不如意时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
■ 生活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生命中运用这种方法,这也是面对复杂人生所需要的一种调整
■ 但有的人由于太缺乏自信,习惯性的不敢面对遭遇,逐渐滥用了这种防御机制,导致个人与现实脱节。这样的人我们将其称为自卫者。
自卫者组员表现:
■ 害怕面对自己软弱的一面,会竭力地将自己的不足、限制或伤痛隐藏起来
■ 很多担心:害怕自己无力处理自己的问题而被人瞧不起;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
■ 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会将自己美化、标榜起来
■ 严重的自卫者会像刺猬一样,以主动攻击他人的方式不让人接近他的内心世界。 介入:
■ 小组工作员要冷静、耐心的对待:
■ 引导其他组员对其表达同感、关怀、以温暖心灵
■ 谨慎对待,在对方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且不可急于对质,将伤疤揭开,因为自卫者的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降其去掉也绝非易事
■ 可以促动令其有所觉察,然后通过个案工作的方式进行深度的介入
(6)抗拒者组员
抗拒着分两类:
■ 故意与工作员、组员不合作
■ 面对改变的正常反映。当一个人被需要改变时,自觉不自觉的会尽量设法维持自我,
会出现一方面尝试着改变,另方面抗拒改变的矛盾现象。
抗拒的表现
■ 经常的迟到、早退或干脆不出席
■ 质疑工作员的能力,挑战权威
■ 质疑小组的功能
■ 不做回应
■ 经常将交流的焦点带到不适当的话题上
■ 说话中尽量避免自己个人的内心感受
■ 尽量表现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与需要,只做旁观者
■ 焦虑不安情绪冲动
■ 与组员发生冲突
■ 不承担组员责任
原因:
■ 不自愿的成员
■ 有过去不成功的小组经验
■ 强烈的个人不安全感、自我形象偏低
■ 对他人缺乏信心
介入:
■ 不要轻易做对质或强烈的反应
■ 同感的良好运用,另对方感受到被接纳
■ 不催促,给其空间,另其有从容的过程调节自己
■ 引导其他组员分享以感染促进
5、连接集体与个人
■ 将个人经验与大家共同认同的集体经验连接 起来
■ 使组员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支持
6、严格设定界限
■ 小组规范 ■ 时间限定 ■ 内容限定 ■ 语句限定
三、小组会议技巧
1、做好开场演讲
■ 简短有趣,吸引人、振奋人 ■ 内容的切合性:此时此地
■ 信息准确、客观、新意 ■ 兼顾组员性别、文化程度
2、设定会议主题基调
■ 与会议主题契合 ■ 把握组员情绪
3、把握中心话题
■ 经常运用聚焦方法 ■ 设计活动为中心服务 ■ 引导组员朝向小组目标
4、播种未来希望
■ 协助组员面对自己的问题 ■ 协助组员尝试改变自己
■ 协助组员乐观、自信面对未来
5、善以等待求变
■ 不逼迫组员 ■ 允许组员以自己的进度变化 ■ 适当运用沉默
6、真诚流露自我
■ 适当自我流露 ■ 以组员需要为本 ■ 强调、尊重个别化
7、告知可选方案
■ 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 协助组员分析、取舍 ■ 协助实施方案
8、灵活运用眼神
■ 表达专注 ■ 打断、制止 ■ 关怀 ■ 理解 ■ 重视
9、订立行动同盟
■ 发现同盟:合作的、可依赖的、独立的
■ 与同盟订立盟约
■ 合作促进小组目标实现
社会工作方法之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
其目的是
1. 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
2. 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 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定义
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
1小组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
2小组工作是一种群体工作的过程 ;
3 小组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4 小组工作是一种治疗和援助。
特点
1 提供一种归属感
2 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3 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4 小组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5 小组具有治疗的功能
主要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2、互惠模式
3、治疗模式
4、发展性模式
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目标是很不相同的。
功能
克莱因(Klein)提出了小组工作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功能和目标;
1、康复: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2、能力建立: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3、矫正: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4、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持。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到、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解决问题:协助组员作出决定并解决问题。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
阶段
小组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
前属期。也即小组开始阶段,组员试图与陌生人建立初步关系。社工于此阶段鼓励成员表达对小组和其他组员的期望。
权力和控制期。当小组建立后,组员逐渐找到了安全感,并试图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这是一个动荡时期,个别无法从小组中获得安全和满足的组员可能会选择退出小组。
亲密期。组员关系更为亲密,公开比较小组生活和家庭生活,亦会出现移情,并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
差异期。此期形成良好的小组。小组的规范和标准成为组员行为的参考,相互支持和沟通。成员们联合合作以期能提出现实的建议或实施大型的项目和方案。
分离期。小组因工作目标的达成等多种原因而面临解体。此期社工需处理各种焦虑情绪,如内聚、逃避、拒绝分离、情绪反复等。
小组工作具体的价值原则
1、互助互惠的原则
■ 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惠的
■ 社会工作者与小组组员之间是互助互惠的
2、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
■ 尊重组员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 相信组员有改变自己问题及影响环境的能力
3、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
■ 相信并尊重成员参与群体活动的权利和能力
■ 坚持民主原则进行小组工作:创造有利于组员参与和投入的小组氛围;鼓励和引导 组员自由、充分地参与小组活动和决策;并在过程中培养组员民主参与的精神。
4、增强权能的原则
■ 工作者不是决定者而是协助者。
■ 工作者有责任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促进组员个人及整个小组通过内在的动力自治发展。
■ 强调组员的个人成长,促进组员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以得到权能的提升。
5、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 尊重、关注每个组员个别的、独特的需要
■ 因人而异做好工作目标设计
■ 有针对性的帮助每个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一、小组工作的沟通与互动技巧
1、全神贯注倾听
■ 倾听不仅仅是发动耳朵的功能,而是工作员要全面调动自己的耳朵、眼睛、大脑及心灵的功能,积极、主动地倾听每一位组员的各种信息。
■ 传达自己的专注于尊重。
■ 在倾听某一组员说话时,要用眼神及身体姿势或动作关心和注意每一位组员,并提醒 大家也要认真倾听。
2、积极给予回应
■ 对组员表达内容的回应:回答问题
■ 对组员情绪、情感的回应
■ 工作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适当帮助梳理
■ 归纳 ■ 澄清 ■ 聚焦
4、及时进行小结
■ 摘要 ■ 复述 ■ 总结
5、表达鼓励支持
■ 工作员用温暖的话语、愉快的表情、开放的姿态向组员传达认同、赞许的信息,以鼓励组员积极的语言和行为。
■ 设定基调:创造轻松的氛围
■ 强调
控制小组进程的技巧
1、适当给出解释
■ 解释组员的语言、行为、背后的思想 ■ 激励组员挖掘、探索自我
2、提供精神支持
■ 营造和谐气氛 ■ 给组员以信心 ■ 支持组员挑战困难
3、促使承担责任
■ 意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分派任务
■ 明白责任、权利、义务关系 ■ 鼓励承担责任
4、避免行为失当
(1)“导师与顾问”组员
■ 小组中总是给别人意见和建议的人
■ 原因:满足小组三种人的需要:喜欢依赖的人
不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 对自己处理事情没有信心的人
(2)“垄断者”组员
■ 在组内抓住任何机会滔滔不绝,垄断话语权
原因:
■ 组员责任:客气、容忍、沉默 ■ 当事人特质:缺乏安全感 ■ 自我中心 ■ 感觉迟钝:意识不到他人的反感 ■ 明星经验 ■ 不能忍受沉默
介入: ■ 打断 ■ 直接挑战 ■ 反思:比较自己倾听与表达的比例
(3)沉默组员
小组中沉默的人有两类:
■ 有明显敌意和破坏性的——可以给予更多地面质或挑战;
■ 害羞、退缩的组员——给予更多的支持
■ 理解误区:少说话是一种尊重、修养。
介入:
■ 与其沟通,表达有兴趣听他们说话
■ 鼓励其讨论是什么使他们沉默,而不是催促组员开放自我
■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沉默会影响其他组员,其他组员可能会因为害怕沉默组员的批判而不敢开口。
(4)依赖者组员
界定:指缺乏自立,依赖他人的组员
情形:
■ 初期依赖者很容易被接受:因缺少自信,没有攻击性,对期望别人器重自己的组员,依赖者是理想的照顾对象,需要互补。
■ 但时间长了,被依赖者总有一天感到无力负荷而对彼此关系产生质疑。
■ 小组中出现明显的依赖者而形成依赖关系时,工作员有责任要求其作出改变。 介入:
■ 调整自我认知:我是有能力的,我能独立
■ 调整错误观念:“依赖言行会吸引人,是讨人喜欢的因素”
■ 适时提醒有依赖倾向的组员观察、学习其他组员的独立言行
■ 不要忽视对有被依赖需求的组员的介入:帮助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自己忽略的个人需要— 一个学习、改变的机会
(5)防卫者组员
界定:
■ 一种心理机能,面对挫折与不如意时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
■ 生活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生命中运用这种方法,这也是面对复杂人生所需要的一种调整
■ 但有的人由于太缺乏自信,习惯性的不敢面对遭遇,逐渐滥用了这种防御机制,导致个人与现实脱节。这样的人我们将其称为自卫者。
自卫者组员表现:
■ 害怕面对自己软弱的一面,会竭力地将自己的不足、限制或伤痛隐藏起来
■ 很多担心:害怕自己无力处理自己的问题而被人瞧不起;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
■ 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会将自己美化、标榜起来
■ 严重的自卫者会像刺猬一样,以主动攻击他人的方式不让人接近他的内心世界。 介入:
■ 小组工作员要冷静、耐心的对待:
■ 引导其他组员对其表达同感、关怀、以温暖心灵
■ 谨慎对待,在对方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且不可急于对质,将伤疤揭开,因为自卫者的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降其去掉也绝非易事
■ 可以促动令其有所觉察,然后通过个案工作的方式进行深度的介入
(6)抗拒者组员
抗拒着分两类:
■ 故意与工作员、组员不合作
■ 面对改变的正常反映。当一个人被需要改变时,自觉不自觉的会尽量设法维持自我,
会出现一方面尝试着改变,另方面抗拒改变的矛盾现象。
抗拒的表现
■ 经常的迟到、早退或干脆不出席
■ 质疑工作员的能力,挑战权威
■ 质疑小组的功能
■ 不做回应
■ 经常将交流的焦点带到不适当的话题上
■ 说话中尽量避免自己个人的内心感受
■ 尽量表现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与需要,只做旁观者
■ 焦虑不安情绪冲动
■ 与组员发生冲突
■ 不承担组员责任
原因:
■ 不自愿的成员
■ 有过去不成功的小组经验
■ 强烈的个人不安全感、自我形象偏低
■ 对他人缺乏信心
介入:
■ 不要轻易做对质或强烈的反应
■ 同感的良好运用,另对方感受到被接纳
■ 不催促,给其空间,另其有从容的过程调节自己
■ 引导其他组员分享以感染促进
5、连接集体与个人
■ 将个人经验与大家共同认同的集体经验连接 起来
■ 使组员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支持
6、严格设定界限
■ 小组规范 ■ 时间限定 ■ 内容限定 ■ 语句限定
三、小组会议技巧
1、做好开场演讲
■ 简短有趣,吸引人、振奋人 ■ 内容的切合性:此时此地
■ 信息准确、客观、新意 ■ 兼顾组员性别、文化程度
2、设定会议主题基调
■ 与会议主题契合 ■ 把握组员情绪
3、把握中心话题
■ 经常运用聚焦方法 ■ 设计活动为中心服务 ■ 引导组员朝向小组目标
4、播种未来希望
■ 协助组员面对自己的问题 ■ 协助组员尝试改变自己
■ 协助组员乐观、自信面对未来
5、善以等待求变
■ 不逼迫组员 ■ 允许组员以自己的进度变化 ■ 适当运用沉默
6、真诚流露自我
■ 适当自我流露 ■ 以组员需要为本 ■ 强调、尊重个别化
7、告知可选方案
■ 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 协助组员分析、取舍 ■ 协助实施方案
8、灵活运用眼神
■ 表达专注 ■ 打断、制止 ■ 关怀 ■ 理解 ■ 重视
9、订立行动同盟
■ 发现同盟:合作的、可依赖的、独立的
■ 与同盟订立盟约
■ 合作促进小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