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伴我上网》教学设计
一(3)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知道上网的利和弊,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2、了解网络文明公约,并积极向他人宣传如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景目标:创设一个轻松,活泼,健康的课堂情景。
体验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明辨是非的精神。
情感目标:倡导文明,争做一个文明的网上公民,向他人宣传文明上网。
教学重难点知道上网的利和弊,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预案(二)时间
一、教学引导,揭示课题
1、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在干什么吗?(课件)
2、简要介绍中国网络的历史。(课件)
3、揭示课题(远离网吧,安全文明上网)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板书课题。1
二、课件展示,整体认知
1、我们如何了解远离网吧,安全文明上网方面的信息?(小记者链接)
小记者说说自己了解、搜集信息的方法:网络、书籍、报刊、采访等
2、小学上网情况调查问卷。(你们喜欢上网吗?上网主要做些什么?
小记者介绍上网现状。(整理信息)
3、小学生上网数据及情况介绍。(课件)
3、问:你是如何看到上网的?是利是弊?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信息结果(学生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网络的利与弊、
关于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受害的事例、
家长、教师、学生对网络的看法
5、沉迷网络的危害。
(课件)
摧残身体 心理受损 滋生是非 影响学业。
6、小学生是不是不能上网?如何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
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要摆正学习与上网的关系,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学习,提倡健康上网。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学生出示自己的收集的信息,回答。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会,自己总结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打开《练习题》输入自己的调查情况。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文件,填写调查报告。
三、正确引导,情感共鸣。
1、如何安全文明上网,要注意什么?
2、学习《小学生上网安全守则》。
3、学习《全国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课件:彭小涵同学的《远离网吧,为健康上网撑起一片蓝天》文章。
学生回答。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和《让我们手拉手》两个文件学习。10
四、交流体会,集体签名。
1、学有什么学习体会?你准备怎样向别人宣传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出示课件:教师建议活动)
2、课件了解他校安全文明上网有关活动。自我评价、小结。进一步总结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学生打开练习题,并制作一个徽章。4
五、教师小结:(提出课堂任务的延伸,进行德育教育。)
1、集体签名:
师语:是啊,正义、学习、诚信、文明、健康这些关键词正是我们在上网时要注意的地方。同学们,你们愿意远离网吧,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吗?请你签下你的名字。
2、宣誓:刚才同学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承诺,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下面请举起右手至耳旁,让我们庄严地:远离网吧,健康上网,从我做起!
请同学们与你的同伴、朋友们在课余时间注意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健康、安全、文明上网。
(教学评价,给每位同学分发一个“安全文明上网义务宣传员”小徽章)
学生签名
学生宣誓
进一步突出本节课重点,情感得到升华。利用粘艺术字的方法签上自己的名字,5
附件:小学生上网安全守则
1、应该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能上网.
2、应该在父母或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上网,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是与爸妈约定的时间),最好利用节假日集中使用。
3、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千万要记住,你在网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对他们既要有礼貌,又要提高警惕。记住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4、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看到有同学进行网吧要及时劝阻或及时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
5、在网上最好使用网名,而不要使用真名,例如:火影。
6、不要将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轻易告诉他人(包括:姓名、年龄、照片、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班级名称、e-mail地址),向任何人提供这些资料都应该事先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7、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儿童不宜”的网站,应立刻关闭,并及时向老师或父母报告。
8、要热爱祖国,对于bbs、e—mail、qq中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利于祖国荣誉的言论,应矛以删除、关闭,并告诉教师或父母。
9、离开电脑之前应关闭浏览器、qq等,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种密码。
10、和网友见面是件很开心的事,一定要在父母、老师或三位以上同学的陪同下在公共场所与网友见面,不要单独约见网友。
11、经常与教师、同学、父母沟通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及自己的行为。
12、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沉迷其中。应当在父母或教师的指导下以玩益智类游戏为主,并注意游戏时间。
《安全文明伴我上网》教学设计
一(3)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知道上网的利和弊,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2、了解网络文明公约,并积极向他人宣传如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景目标:创设一个轻松,活泼,健康的课堂情景。
体验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明辨是非的精神。
情感目标:倡导文明,争做一个文明的网上公民,向他人宣传文明上网。
教学重难点知道上网的利和弊,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预案(二)时间
一、教学引导,揭示课题
1、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在干什么吗?(课件)
2、简要介绍中国网络的历史。(课件)
3、揭示课题(远离网吧,安全文明上网)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板书课题。1
二、课件展示,整体认知
1、我们如何了解远离网吧,安全文明上网方面的信息?(小记者链接)
小记者说说自己了解、搜集信息的方法:网络、书籍、报刊、采访等
2、小学上网情况调查问卷。(你们喜欢上网吗?上网主要做些什么?
小记者介绍上网现状。(整理信息)
3、小学生上网数据及情况介绍。(课件)
3、问:你是如何看到上网的?是利是弊?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信息结果(学生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网络的利与弊、
关于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受害的事例、
家长、教师、学生对网络的看法
5、沉迷网络的危害。
(课件)
摧残身体 心理受损 滋生是非 影响学业。
6、小学生是不是不能上网?如何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
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要摆正学习与上网的关系,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学习,提倡健康上网。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学生出示自己的收集的信息,回答。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会,自己总结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打开《练习题》输入自己的调查情况。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文件,填写调查报告。
三、正确引导,情感共鸣。
1、如何安全文明上网,要注意什么?
2、学习《小学生上网安全守则》。
3、学习《全国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课件:彭小涵同学的《远离网吧,为健康上网撑起一片蓝天》文章。
学生回答。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和《让我们手拉手》两个文件学习。10
四、交流体会,集体签名。
1、学有什么学习体会?你准备怎样向别人宣传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出示课件:教师建议活动)
2、课件了解他校安全文明上网有关活动。自我评价、小结。进一步总结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学生打开练习题,并制作一个徽章。4
五、教师小结:(提出课堂任务的延伸,进行德育教育。)
1、集体签名:
师语:是啊,正义、学习、诚信、文明、健康这些关键词正是我们在上网时要注意的地方。同学们,你们愿意远离网吧,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吗?请你签下你的名字。
2、宣誓:刚才同学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承诺,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下面请举起右手至耳旁,让我们庄严地:远离网吧,健康上网,从我做起!
请同学们与你的同伴、朋友们在课余时间注意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的关系,健康、安全、文明上网。
(教学评价,给每位同学分发一个“安全文明上网义务宣传员”小徽章)
学生签名
学生宣誓
进一步突出本节课重点,情感得到升华。利用粘艺术字的方法签上自己的名字,5
附件:小学生上网安全守则
1、应该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能上网.
2、应该在父母或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上网,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是与爸妈约定的时间),最好利用节假日集中使用。
3、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千万要记住,你在网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对他们既要有礼貌,又要提高警惕。记住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4、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看到有同学进行网吧要及时劝阻或及时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
5、在网上最好使用网名,而不要使用真名,例如:火影。
6、不要将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轻易告诉他人(包括:姓名、年龄、照片、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班级名称、e-mail地址),向任何人提供这些资料都应该事先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7、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儿童不宜”的网站,应立刻关闭,并及时向老师或父母报告。
8、要热爱祖国,对于bbs、e—mail、qq中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利于祖国荣誉的言论,应矛以删除、关闭,并告诉教师或父母。
9、离开电脑之前应关闭浏览器、qq等,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种密码。
10、和网友见面是件很开心的事,一定要在父母、老师或三位以上同学的陪同下在公共场所与网友见面,不要单独约见网友。
11、经常与教师、同学、父母沟通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及自己的行为。
12、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沉迷其中。应当在父母或教师的指导下以玩益智类游戏为主,并注意游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