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 李庭梅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

课时,本课分为两部分:1、杠杆的认识,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调试杠杆尺平衡,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希望学生在调试杠杆尺平衡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归纳,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收获。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使用过杠杆类工具,例如螺丝刀、筷子、剪子等等,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也见过村民用铁棍撬石头的情景,但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认识,对杠杆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教师准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

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三个重要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杠杆类型: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之后,让学生认识生活用具中的变形杠杆,出示部分生活工具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杠杆,再到生活中找杠杆;在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与费力的原理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

二是重视在实验中学科学。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 李庭梅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

课时,本课分为两部分:1、杠杆的认识,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调试杠杆尺平衡,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希望学生在调试杠杆尺平衡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归纳,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收获。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使用过杠杆类工具,例如螺丝刀、筷子、剪子等等,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也见过村民用铁棍撬石头的情景,但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认识,对杠杆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教师准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

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三个重要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杠杆类型: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之后,让学生认识生活用具中的变形杠杆,出示部分生活工具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杠杆,再到生活中找杠杆;在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与费力的原理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

二是重视在实验中学科学。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1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 ...查看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 ...查看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 新城中学 屈东燕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杠杆是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之前学过了弹力. 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的力,已经对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将就力的应用之一杠杆进行学习.杠杆是最简单的一种 ...查看


  • 杠杆的研究
  • 课题:<杠杆的研究> 授课教师:湖州安吉外国语学校 叶军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上<科学>中<机械和工具>单元的第3课时,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研究了打开油漆桶的杠杆和打开饮料瓶的 ...查看


  • 1285382158杠杆的原理pdf
  • 小学科学教育(阶段3) 杠杆的原理 课程介绍 本单元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当给定一外力转动物体时,物体转动的效果取决于转动轴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相关的学习通过一特殊的物体-杠杆开始.杠杆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亦称 ...查看


  • 苏科版[杠杆]说课稿
  • 苏科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我是6号, 我说课的题目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 ...查看


  • 杠杆的教学设计
  •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论 姓 学 专 指 毕 业 论 文(设 计) 文 题 目: 杠杆的教学设计 名: 郑璇 院: 海洋港口学院 业 . 班 级: 12物理教育 导 教 师: 于志明 教授 连云 ...查看


  •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平衡状态,会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会判断杠杆的类型,知道 ...查看


  • 八年级科学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 八年级科学简单机械的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图1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 两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水平平衡,此时( ) A. 两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