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 1

  原典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原典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相关文章

  •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羽林郎>的作者是,<昭明文选>的编者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的作者是 曹丕 的 <燕歌行&g ...查看


  • 国学经典选读[孙子兵法·兵势篇]
  • 原典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 ...查看


  • 倡导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 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3期 倡导阅读经典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党怀兴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令人担忧,经典著作的阅读常常被忽略.以推荐阅读书目.开设系列经典导读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等形式,提倡并有效引导.组织大学生 ...查看


  • 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 当今教育正处在一个拐点的时候,在我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这些经典之作往往能提供给我们许多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寻找天时.地利.人和,用古代历久弥新的思想去创新现代的学校,办现代人满意的教育.农村学校有着她所特有的特点,更有自己的 ...查看


  • 2011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
  • 2011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 1. 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C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2.子曰:"君 ...查看


  • 关于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 对目前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1.国学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不知来,视诸往".近年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回顾这一年来,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 ...查看


  •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 ...查看


  •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 作者:刘梦溪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期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知识界甚至广大民众的关注.关于国学与传统文化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这次我想讲的是,在传统文化与国学热兴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张力和互动.现在大家已经逐 ...查看


  • 国学经典选读 2
  •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