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贪,嗔,痴

弟子请教万如法师:佛教中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2011年07月31日 佛教在线 点击:0次

答:其实佛教中很多经典上对一个词语有很多解释,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佛理是博大精深的,三毒在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指贪欲、嗔恚、愚痴(又称贪嗔痴、淫怒痴、欲嗔无明)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大智度论卷三十四分三毒为正三毒(贪欲、嗔恚、愚痴)与邪三毒(邪贪欲、邪嗔恚、邪见愚痴),以邪三毒者难度,正三毒者易度,故诸佛净土有正三毒,而无邪三毒。摩诃止观卷六上以思惑上之贪、嗔、痴为正三毒,见惑上之贪、嗔、痴为邪三毒。又依大藏法数卷十五,二乘及菩萨皆有三毒。二乘之人欣求涅盘为贪欲,厌离生死为嗔恚,迷于中道为愚痴。菩萨欲广求佛法为贪欲,呵恶二乘为嗔恚,未了佛性为愚痴。[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下、大乘义章卷五本、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

佛陀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其实,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顾问团万如法师开示)

弟子请教万如法师:佛教中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2011年07月31日 佛教在线 点击:0次

答:其实佛教中很多经典上对一个词语有很多解释,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佛理是博大精深的,三毒在佛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指贪欲、嗔恚、愚痴(又称贪嗔痴、淫怒痴、欲嗔无明)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大智度论卷三十四分三毒为正三毒(贪欲、嗔恚、愚痴)与邪三毒(邪贪欲、邪嗔恚、邪见愚痴),以邪三毒者难度,正三毒者易度,故诸佛净土有正三毒,而无邪三毒。摩诃止观卷六上以思惑上之贪、嗔、痴为正三毒,见惑上之贪、嗔、痴为邪三毒。又依大藏法数卷十五,二乘及菩萨皆有三毒。二乘之人欣求涅盘为贪欲,厌离生死为嗔恚,迷于中道为愚痴。菩萨欲广求佛法为贪欲,呵恶二乘为嗔恚,未了佛性为愚痴。[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下、大乘义章卷五本、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

佛陀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其实,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顾问团万如法师开示)


相关文章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 中 国 佛 教 两 千 年 汉:佛教初传中国 佛教初传中国,依附于黄老,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或者是看作当时民间流行的信仰或巫术之一.<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一方面崇尚黄老,另一方面又尊崇佛教,具有道家特点的黄老之学与佛教被 ...查看


  • 81部佛教电影
  • 81部佛教电影(值得收藏) 佛教电影:学僧 佛教电影:释迦牟尼佛传奇( 佛教电影:香火 电影:刀见笑 传统越剧:观音出世 传统越剧:观音得道 佛教电影:达摩为何东渡 最新佛教纪实电影<心经> 佛教电影:无常(繁华过后- 印度佛教 ...查看


  • 佛教建筑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发展
  • 中国佛教建筑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发展 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所以在我国的西部等地区,都有许多佛家的经典景观.那么,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的特征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又将会如何 ...查看


  • 传印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传印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纪念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这是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善缘下,全国三大语系佛教的一次盛会. 1953年6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 ...查看


  • 东南亚佛教发展史简介
  • 东南亚佛教 佛教传入东南亚,最早的地区应在今日下缅甸或泰国中部之佛统.古代东南亚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以南传上座部势力较大. 此后二百年,缅甸.泰国.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均弘扬以锡兰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 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国文 ...查看


  • 中国佛教简史
  • 中国佛教简史 方立天 主编:华方田 副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2004年5月第2次印刷 第一篇 佛法东来-两汉.三国.西晋佛教 佛教产生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两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初传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扎根发 ...查看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比较
  • 摘要:佛教是世界上众多宗教中极富生命力的教派之一.在其创始人逝世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教派内部发生了分裂,由此逐渐形成两大分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不同,本文重点就这些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 ...查看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区别在哪?
  • 前段时间对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很感兴趣,本文为自己整理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佛法博大,并不能完全理解,内容若有不实之处还请指出. "承"的意思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 ...查看


  • 中国佛教史课程纲要
  • 中國佛教史課程綱要 開課系級:歷史系三年級 科目代號: 科目名稱: (中文) 中國佛教史 (英文)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授課教師: 蔣義斌 上課時間:每週四:下午13:10-15:00 教 室: ...查看


  • 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_洪修平
  • 2001年第3期 第38卷 (总141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 (Philo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3,2001Vol.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