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系统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一、 压疮的防范措施

(一)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二)防范措施:

1、勤翻身:翻身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压。一般两小时翻身一次,但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骨突起部位,应加用海棉垫,有条件者可垫上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2、勤换洗:要及时清除排泄物,避免因潮湿刺激皮肤。对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应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以免感染。

3、勤整理:要经常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柔软。每次翻身时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无杂物,防止擦伤皮肤。

4、勤检查:每次翻身时要注意观察局部受压皮肤,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5、勤按摩:主要是按摩褥疮好发的骨突出部位。按摩时用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环形按摩。按摩后涂用5酒精或红花酒精,冬天可选用跌打油或皮肤乳剂,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改善营养,防止褥疮发生。

6、加强营养:营养不良者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褥疮,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应摄足水分,以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二、 坠积性肺炎防范措施

(一)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尤其是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临床多没有其他肺炎所特有的发烧、呼吸困难及体征,而是靠X 线片才能帮助诊断。治疗原则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抗菌素、强心针及利尿剂的使用。因此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定时翻身、拍背,保持肺功能,避免血流停滞于肺底。

(二)防范措施:

1、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2、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行每日2-3次口腔护理,训练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

3、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时翻身扣背,痰液要及时咳出.如仰卧位不易咳出,可改为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进行呼吸道湿化,雾化吸入。

4、进行有效咳嗽,下面介绍的有效咳嗽方法有助于将深部的痰液咳出:深吸气。在呼气约2/3时用力咳嗽,反复进行,可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咳出。

5、如有呼吸道感染则要及时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

三、癫痫防范措施

(一)癫痫的持续状态可以引起患者死亡,它往往是由于突然停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此外,癫痫发作时的窒息及吸人性肺炎、骨折、脱臼等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服用抗癫痫药物引起的死亡仅是个别的。

(二)防范措施:

I .日常防范:

1、劳逸结合:过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可诱发成人癫痫,癫痫病人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学校、社会对癫痫儿童的学习不宜要求过高,病人的学习也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免使癫痫发作。

2、癫痫要注意禁用某些药物,癫痫药物与某些药物会有一定冲突,成人癫痫病人要特别注意

3、癫痫病人平时要保持肠胃通畅:可在睡前喝些柠檬汁(2粒柠檬加2.3升的水),每天还可以服用2汤匙橄榄油润滑疏通肠胃。

4、癫痫病人应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酒精饮料、动物蛋白质、咖啡因、人工甜味剂、尼古丁、糖、精制食品,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5、癫痫病人要足够的睡眠: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如睡眠太少会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6、癫痫病人可适当运动: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是很重要的,运

动对患者极佳,但要适量,并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并应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及压力。

7、癫痫病人勿大量饮水及多盐:癫痫病人进食过多的水和盐有可能诱发疾病,因钠离子可导致神经元过度放电而诱发癫痫发作。因此,减少食量,勿一次喝下大量的液体和过多的盐是癫痫病人的饮食原则。

II. 癫痫急性发作时防范措施:

1. 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因为发作不可避免,有条件及时间可将病人扶至床上,来不及就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

2. 对于经期发作的病人,发作时情绪激动,可能发生自伤、伤人、毁物、自杀、杀人等过激行为,应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严格限制其行为,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对兴奋并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可采用抗癫痫药与抗精神病联合治疗,如氯丙嗪和氟派丁醇等应急措施。

3. 对于失神小发作的患儿,家长和教师不要以为孩子漫不经心、不认真而责备孩子,因为有时癫痫发作只表现为患儿突然停止原来的活动,双目直视,呼之不应,或手中所持之物坠地,这是病情发作,并不是孩子捣乱、顽皮。

4. 出现先兆,首先要保护好舌头,抢在发作之前,将缠有纱布的压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若发作之前未能放入,待病人强直期张口进再放入,阵挛期不要强行放入,以免

伤害病人。发作期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大发作时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抽搐时口中不要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防止窒息

四、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在各种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中,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无复流现象以及支架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临床预后,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将针对这几种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特点和防治策略作以简介。

(一) 冠状动脉穿孔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约为0.1%~2.5%,冠状动脉穿孔通常采用Ellis 分型:Ⅰ型:造影剂在管腔外形成小溃疡,但没有造影剂外渗;Ⅱ型:造影剂渗入到心肌或心包,但没有造影剂喷射状外渗;Ⅲ型:造影剂从≥1mm的孔道向心包侧喷射状外渗;Ⅳ型:造影剂渗入心腔或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穿孔造成的后果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动静脉瘘和动脉瘤形成等,总体死亡率约10%。Ⅰ型穿孔一般不会发生以上严重并发症,Ⅱ型穿孔只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也很少发生,上述严重并发症通常均由Ⅲ型和Ⅳ型穿孔引起。Ⅲ型穿孔表现为造影剂快速外渗,很快散开,有人描述如炊烟一样。Ⅲ型穿孔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脏压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最突出的表现为对升压药(常为多巴胺)没有反应的持续低血压。严重的冠状动脉穿孔处理不及时或来不及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部分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包括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穿孔近端球囊封堵、置入带膜支架、血管栓塞、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外科修补加旁路移植术。

(二) 冠脉支架脱载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断普及,病变处理越来越复杂,支架脱载情况也不再罕见。脱载的支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它可以引起冠状动脉或体循环栓塞。冠状动脉内脱载支架有较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脱载于体循环的支架可以引起严重的脑血管事件。脱载的支架处理最好的结局是不经过外科手术自体内取出。但是由于支架脱载的情况以及部位不同,也决定其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支架脱载常见的处理方法如下:① 脱载的支架如果进入外周的小动脉,此种情况通常不需要处理。②如果支架脱载于冠状动脉内,导丝仍然保留在支架内,此种情况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沿导丝送小球囊于支架内,低压扩张下回撤球囊并同时带出支架,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小球囊扩张后,送入支架球囊,支架释放。③如果导丝没有在脱载的支架内,此时可以采用snare 系统取出脱载支架。但是需要注意,此种方法在取冠脉内支架时候有损伤冠状动脉的风险。④如果没有snare 系统,我们还可以采用双导丝缠绕支架技术,取出支架。

支架脱载处理最重要的策略在于预防,对于那些钙化严重、迂

曲复杂的病变,动作一定要轻柔,切忌粗暴操作。支架植入前病变的预处理非常重要,复杂病变更是如此。问题出现后,术者需要冷静,保留支架内导丝是随后处理的关键。术者要根据脱载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策略,以求把支架脱载后不良后果最小化。

(三)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靶血管局部无机械梗阻因素,而该血管所供应心肌区域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无复流在所有PCI 中的发生率约为2%,在大隐静脉桥(SVG )的PCI 中为10~15%,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CI 中可高达30%以上。无复流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率可增加5倍以上。

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导致无复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临床因素。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糖尿病等;②血管病变因素。如具有丰富脂质斑核的不稳定病变、完全闭塞病变、退行的SVG 病变、血栓性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等;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主要为旋磨和旋切。

因为无复流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哪种手段对所有无复流均是有效的。目前文献表明有效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物和血小板GPIIb/IIIa拮抗剂。临床研究表明,预先应用有些血管扩张剂可减少PCI 中无复流的发生,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主要为维拉帕米和腺苷。GPIIb/IIIa拮抗剂,包括Abciximab 和Tirofiban 均证明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 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远端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退行性SVG 病变PCI 中的无复流发生,但对急性心肌梗死

的直接PCI 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四)血管穿刺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是经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轻者发生率为1%~2%,严重者发生率为0.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表现为穿刺局部疼痛、肿胀,其发生最主要的原因为术后鞘管拔出后局部压迫止血不当造成,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的其他危险因素有高龄、抗凝过度和血管损伤。轻度的出血及血肿可自行吸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果出血过多或血肿太大,需重新压迫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可将血液由周边组织向穿刺处挤压,尽量挤出淤血;如果出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则需立即给予补液或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效果,需请外科会诊,进行外科修补。如果股动脉穿刺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术后患者出现低血压、腹胀、腹部或背部疼痛,或出现无症状的血红蛋白下降,应立即行腹部B 超、CT 进行检查。一旦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成立,应立即进行输血和压迫止血,必要时行外科手术修补。

假性动脉瘤为TFI 少见但严重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为术后发现的2~3cm的局部搏动性包块,可有血管杂音,血管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发生率为0.3%,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为鞘管拔出后局部压迫止血不当,多次穿刺、抗凝过度和低位股动脉穿刺也易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直径小于3cm 的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加压包扎,一周内可消失。直径较大的假性动脉瘤需外科手术修补。

以Seldinger 法穿刺时穿刺针可同时穿破股动脉及股静脉,拔

除鞘管后可产生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行走时患侧肢体无力、发凉及疼痛,穿刺部位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其危险性随低位穿刺增加而增加。小的动静脉瘘经局部压迫后瘘口可自行闭合,但对瘘口较大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需要手术修补。

TFI 除可出现上述外周血管并发症外,尚可出现血栓性闭塞、动脉穿孔、夹层分离等其他少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为避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压迫止血。

(五) 支架血栓

虽然整体上讲支架血栓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梗、死亡等灾难性事件,因此对于支架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们将支架血栓按其发生时间分为:急性支架血栓( 24 小时内)、亚急性支架血栓 (24小时~30天)和晚期血栓( 30天以上)。最近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将支架血栓事件归为以下三类:⑴明确的支架血栓 冠脉造影证实支架植入部位和支架边缘部(近、远端5mm 节段)存在血栓,同时患者在冠脉造影48小时内出现下列表现之一者:典型胸痛症状持续20分钟以上者;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标志物检查呈急性心梗的典型动态改变;即可定义为明确的支架血栓事件。 ⑵ 可能性较大的支架血栓 如有以下情况则定义为可能性较大的支架血栓事件:术后30天内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 冠脉支架术后任何时间内,发生支架置入血管所支配心肌区域的心肌梗

死。 ⑶有可能的支架血栓 冠脉支架术30天后任何时间内发生难以解释的死亡。

支架血栓主要应侧重于预防,术前充分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对于预防支架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术者的操作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支架血栓的发生风险,其中支架贴壁不良、扩张不充分等因素均是引发支架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PCI 时术者应尽量避免不良操作因素对支架血栓事件的影响。

当怀疑出现支架血栓时,应尽快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建议造影时多体位投照排除夹层,如果经照影确认血栓可能与支架近或远端内膜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可再次置入支架;对于较大血栓者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或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减轻冠脉内血栓负荷,以减少处理后无复流的发生;当不具备再次进入导管室条件时,如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可考虑予以溶栓药

五、肺栓塞的防范措施

(一)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在血栓形成的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其次肺栓塞还常见于心脏病、肿瘤、妊娠分娩、骨折患者。

(二)防范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肺栓塞患者发病急骤,如抢救不及时,病情可迅速恶化而死亡。因此,对下肢静脉病变患者,应高度警惕,对于存在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时和放置滤器之前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出现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咳嗽、憋喘、出汗和烦躁不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测量血压,进行必要的检查。当PaO2≤80kPa,PaCO≥467kPa,心电图示T波倒置,胸片可见盘状肺不张或小片阴影,肺动脉增粗时,即可诊断为肺栓塞。

2、及时抢救伴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的大面积PE患者属于临床急症,紧急支持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已经确认肺栓塞的位置,应采取健侧卧位,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吸氧,氧浓度取决于病情,过度换气的患者要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可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尽量减少搬动,操作要轻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纠正程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以防痰液阻塞,如痰液黏稠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有舌后坠时,可用喉咽管解除呼吸困难。

3、高热的护理高热可加重呼吸困难,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4、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溶栓治疗后有无出血和再栓塞的发生,注意牙龈、皮肤粘膜、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出血症状。尽量减少注射类侵入性操作,以免引起皮下瘀斑和出血。

护士还需了解药物之间发生的交叉反应,例如华法林可被多类药物所强化,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多种抗生素、某些激素和强心剂,指导患者观察出血迹象,并要避免服用上述药物。

5、心理护理患者可能由于缺氧会出现惴惴不安等精神症状,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护士应尽可能使患者感觉舒适,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尽量安慰和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六、急性肺水肿的防范措施

(一)急性肺水肿是心内科急症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病人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两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心脏骤停。

(二)防范措施

1、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输液速度过快和输入晶体液过多是麻醉中发生肺水肿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和心功能较差的患者。

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输液输血

2、畅通呼吸道和呼吸支持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呕吐、反流、误吸,以避免出现气道堵塞和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

单肺麻醉过程中注意使萎陷肺慢慢复张,防止肺不张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吸痰过程中避免吸引负压过大,吸引时间过长。

保证充足的肺泡通气量,避免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撤除正压通气时,要逐渐过渡,如降低通气频率和压力,避免过快停止正压通气。

3、避免麻醉药过量

术中避免麻醉药过量使用,如吗啡、美沙酮、硫喷妥钠等药物不宜过量。

七、消化性溃疡出血防范措施

(一)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的量与速度,出血是否还在继续,病人的年龄,有无贫血和脱水,及其精神状态。一般健康成人,出血量不超过500ml ,可无任何症状。失血量在1000ml 以上,可出现心悸、恶心、软弱。超过1500ml ,便可发生低血压,视出血的速度而有眩晕、昏厥和休克等不同的表现。

(二)防范措施:

①根据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出血量选择氩气流量、电场强度、治疗功率、治疗次数等

②尽量做到内镜下能直视病灶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大, 视野不清, 先用生理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 冲洗出血灶, 待视野清晰后治疗, 可以提高疗效

③氩气刀探头与出血部位距离以0.3cm 为宜, 过近过远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④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吸气换气, 以免注气过多造成胃肠胀气, 同时也可以减少消化道穿孔的发生率, 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 因肠壁较薄, 更应注意吸气

⑤术后禁食24~48h,48h 后进流质饮食,1周后方可改为正常饮食, 这样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⑥术后应继续给以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 禁食期间应足量输液。 ⑦ 胃溃疡患者如因出血量大、视野不清晰等原因暂时不能活检, 经治疗出血停止后4周内必须进行胃镜随访, 以免胃溃疡癌变被漏诊。

八、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二)防范措施:

(1)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

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 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2)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3)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九、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防范措施:

I. 糖尿病足病

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

2、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

3、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调理是重中之重)。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低高血凝;②善微循环;③止血生肌;④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⑤增强体质。

4、加强足部护理:控制好饮食,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5、激光预防,通过净雪激光治疗仪的低强度的特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降低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集能力,净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自由基、配合饮食和体育锻炼.

II.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防止或延缓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病变的晚期,预后不佳。

1. 体位性低血压者,变动体位时宜缓慢;穿紧身衣裤有一定的 预防作用,且可避免衣服磨擦皮肤引起疼痛.

2. 神经原性膀胱,轻者应定时排尿,2—3小时一次,以训练膀胱肌肉;排尿时以手压下腹部协助排空膀胱,尽量减少残留尿;顽固尿潴留的病人需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

3. 糖尿病胃轻瘫者可服用普瑞博思或吗丁啉等药.

4. 由于对冷、疼痛的感觉减退,手脚易发生冻伤,寒冷季节,尤其外出应注意保温。

5. 穿软的、宽松的鞋,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或磨脚的鞋,及时治疗足胼胝、鸡眼;每天检查脚和全身,发现有皮肤损伤,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二)防范措施:

1.心包炎:心包炎重在预防。通过透析疗法将BUN 降低60%以上可预防尿毒症性心包炎。

有严重胸痛者需用止痛药。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药物止痛效果不明显,而且可加重出血倾向导致心包腔出血。哌替啶(度冷丁) 潴留可引起精神错乱和癫痫发作,均不宜使用。吗啡对止痛有效。

心包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有人主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直接注入心包腔内,以减少粘连,但效果不肯定。

最重要的治疗是启动透析或加强透析。心包有积液时可行外科手术引流或开窗,以防止心包填塞。如果加强透析10~14天后无反应,可考虑做心包切除手术。

2.心肌病: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包括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停止吸烟和对左心室肥厚的干预。此外还应采取一些方法来干预尿毒症相关疾病,如用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预防和治疗甲旁亢、充分透析、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和选择对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等。

3.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于慢性肾衰病人伴有左心室扩张和收缩期衰竭以及左心室肥厚而收缩期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案。

ACEI 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无症状性不伴肾脏病的收缩期衰竭者的临床转归。无肾脏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地高辛治疗效果好。对舒张期功能不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要使用地高辛,宜采用ACEI 、钙通道阻滞药或β阻滞药治疗。

十一、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防范措施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二)防范措施

1、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4、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5、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6、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7、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十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防范措施

(一)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人进行输液、营养支持、血透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防范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导管,规范置管操作。

2、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1)在临床工作中,置管操作前、后,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前后应用抗菌肥皂液洗手至少15S ,或使用消毒型擦手剂搓擦双手15S ;(2)无菌操作技术及个人防护:外周静脉置管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中心静脉置管前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手术衣,穿刺部位铺无菌巾,使用碘伏或洗必泰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并待皮肤上消毒剂干燥后方可置入导管,以保证消毒的有效性;(3)伤口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薄膜覆盖,根据潮湿或松脱、污染程度予以更换。

3. 缩短留置静脉导管时间( 72 h,导管细菌定植率增高。建议每隔72~96 h 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对于短期置管,提倡拔除导管的情况有:(1)导管所在部位局部皮肤

或软组织感染(如导管通过的皮下隧道感染、穿刺点化脓) ;(2)导管保留时间已超过7d ;(3)较易感染部位的导管(如股静脉插管) ;(4)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心内膜炎、骨髓炎、脓毒性静脉炎等;(5)持续2d 以上的菌血症;(6)抗生素治疗后再次感染。

4、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血管或诱发血栓形成的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一旦怀疑CRBSI ,首先要决定是否拔除导管,开始抗生素治疗。即使没有菌血症的证据,如果存在导管尖段、肝素帽和导管插入部位的细菌培养阳性,则这个感染是最可能的临床CRBSI 。由于CRBSI 出现并发症风险高,无论是否拔除导管,都应该在早期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对于疑似导管感染的危重病人,在药敏结果未报告前,可根据致病菌的特点,建议优先选择万古霉素等敏感药物。

5、严密观察病情,护士每班评估病人感染症状,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时,若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做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进行外周静脉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

6、持续院感监测: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定期公布院内菌株流行排行榜及耐药率,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设立了院感监控员,每月持续监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感染的流行趋势、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趋势,为进一步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1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系统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措施

一、 压疮的防范措施

(一)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二)防范措施:

1、勤翻身:翻身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压。一般两小时翻身一次,但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骨突起部位,应加用海棉垫,有条件者可垫上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2、勤换洗:要及时清除排泄物,避免因潮湿刺激皮肤。对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应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以免感染。

3、勤整理:要经常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柔软。每次翻身时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无杂物,防止擦伤皮肤。

4、勤检查:每次翻身时要注意观察局部受压皮肤,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5、勤按摩:主要是按摩褥疮好发的骨突出部位。按摩时用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环形按摩。按摩后涂用5酒精或红花酒精,冬天可选用跌打油或皮肤乳剂,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改善营养,防止褥疮发生。

6、加强营养:营养不良者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褥疮,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应摄足水分,以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二、 坠积性肺炎防范措施

(一)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尤其是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临床多没有其他肺炎所特有的发烧、呼吸困难及体征,而是靠X 线片才能帮助诊断。治疗原则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抗菌素、强心针及利尿剂的使用。因此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定时翻身、拍背,保持肺功能,避免血流停滞于肺底。

(二)防范措施:

1、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2、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行每日2-3次口腔护理,训练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

3、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时翻身扣背,痰液要及时咳出.如仰卧位不易咳出,可改为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进行呼吸道湿化,雾化吸入。

4、进行有效咳嗽,下面介绍的有效咳嗽方法有助于将深部的痰液咳出:深吸气。在呼气约2/3时用力咳嗽,反复进行,可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咳出。

5、如有呼吸道感染则要及时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

三、癫痫防范措施

(一)癫痫的持续状态可以引起患者死亡,它往往是由于突然停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此外,癫痫发作时的窒息及吸人性肺炎、骨折、脱臼等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服用抗癫痫药物引起的死亡仅是个别的。

(二)防范措施:

I .日常防范:

1、劳逸结合:过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可诱发成人癫痫,癫痫病人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学校、社会对癫痫儿童的学习不宜要求过高,病人的学习也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免使癫痫发作。

2、癫痫要注意禁用某些药物,癫痫药物与某些药物会有一定冲突,成人癫痫病人要特别注意

3、癫痫病人平时要保持肠胃通畅:可在睡前喝些柠檬汁(2粒柠檬加2.3升的水),每天还可以服用2汤匙橄榄油润滑疏通肠胃。

4、癫痫病人应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酒精饮料、动物蛋白质、咖啡因、人工甜味剂、尼古丁、糖、精制食品,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5、癫痫病人要足够的睡眠: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如睡眠太少会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6、癫痫病人可适当运动: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是很重要的,运

动对患者极佳,但要适量,并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并应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及压力。

7、癫痫病人勿大量饮水及多盐:癫痫病人进食过多的水和盐有可能诱发疾病,因钠离子可导致神经元过度放电而诱发癫痫发作。因此,减少食量,勿一次喝下大量的液体和过多的盐是癫痫病人的饮食原则。

II. 癫痫急性发作时防范措施:

1. 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因为发作不可避免,有条件及时间可将病人扶至床上,来不及就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

2. 对于经期发作的病人,发作时情绪激动,可能发生自伤、伤人、毁物、自杀、杀人等过激行为,应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严格限制其行为,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对兴奋并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可采用抗癫痫药与抗精神病联合治疗,如氯丙嗪和氟派丁醇等应急措施。

3. 对于失神小发作的患儿,家长和教师不要以为孩子漫不经心、不认真而责备孩子,因为有时癫痫发作只表现为患儿突然停止原来的活动,双目直视,呼之不应,或手中所持之物坠地,这是病情发作,并不是孩子捣乱、顽皮。

4. 出现先兆,首先要保护好舌头,抢在发作之前,将缠有纱布的压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若发作之前未能放入,待病人强直期张口进再放入,阵挛期不要强行放入,以免

伤害病人。发作期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大发作时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抽搐时口中不要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防止窒息

四、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在各种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中,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无复流现象以及支架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临床预后,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将针对这几种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特点和防治策略作以简介。

(一) 冠状动脉穿孔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约为0.1%~2.5%,冠状动脉穿孔通常采用Ellis 分型:Ⅰ型:造影剂在管腔外形成小溃疡,但没有造影剂外渗;Ⅱ型:造影剂渗入到心肌或心包,但没有造影剂喷射状外渗;Ⅲ型:造影剂从≥1mm的孔道向心包侧喷射状外渗;Ⅳ型:造影剂渗入心腔或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穿孔造成的后果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动静脉瘘和动脉瘤形成等,总体死亡率约10%。Ⅰ型穿孔一般不会发生以上严重并发症,Ⅱ型穿孔只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也很少发生,上述严重并发症通常均由Ⅲ型和Ⅳ型穿孔引起。Ⅲ型穿孔表现为造影剂快速外渗,很快散开,有人描述如炊烟一样。Ⅲ型穿孔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脏压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最突出的表现为对升压药(常为多巴胺)没有反应的持续低血压。严重的冠状动脉穿孔处理不及时或来不及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部分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包括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穿孔近端球囊封堵、置入带膜支架、血管栓塞、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外科修补加旁路移植术。

(二) 冠脉支架脱载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断普及,病变处理越来越复杂,支架脱载情况也不再罕见。脱载的支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它可以引起冠状动脉或体循环栓塞。冠状动脉内脱载支架有较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脱载于体循环的支架可以引起严重的脑血管事件。脱载的支架处理最好的结局是不经过外科手术自体内取出。但是由于支架脱载的情况以及部位不同,也决定其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支架脱载常见的处理方法如下:① 脱载的支架如果进入外周的小动脉,此种情况通常不需要处理。②如果支架脱载于冠状动脉内,导丝仍然保留在支架内,此种情况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沿导丝送小球囊于支架内,低压扩张下回撤球囊并同时带出支架,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小球囊扩张后,送入支架球囊,支架释放。③如果导丝没有在脱载的支架内,此时可以采用snare 系统取出脱载支架。但是需要注意,此种方法在取冠脉内支架时候有损伤冠状动脉的风险。④如果没有snare 系统,我们还可以采用双导丝缠绕支架技术,取出支架。

支架脱载处理最重要的策略在于预防,对于那些钙化严重、迂

曲复杂的病变,动作一定要轻柔,切忌粗暴操作。支架植入前病变的预处理非常重要,复杂病变更是如此。问题出现后,术者需要冷静,保留支架内导丝是随后处理的关键。术者要根据脱载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策略,以求把支架脱载后不良后果最小化。

(三)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靶血管局部无机械梗阻因素,而该血管所供应心肌区域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无复流在所有PCI 中的发生率约为2%,在大隐静脉桥(SVG )的PCI 中为10~15%,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CI 中可高达30%以上。无复流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率可增加5倍以上。

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导致无复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临床因素。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糖尿病等;②血管病变因素。如具有丰富脂质斑核的不稳定病变、完全闭塞病变、退行的SVG 病变、血栓性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等;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主要为旋磨和旋切。

因为无复流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哪种手段对所有无复流均是有效的。目前文献表明有效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物和血小板GPIIb/IIIa拮抗剂。临床研究表明,预先应用有些血管扩张剂可减少PCI 中无复流的发生,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主要为维拉帕米和腺苷。GPIIb/IIIa拮抗剂,包括Abciximab 和Tirofiban 均证明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 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远端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退行性SVG 病变PCI 中的无复流发生,但对急性心肌梗死

的直接PCI 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四)血管穿刺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是经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轻者发生率为1%~2%,严重者发生率为0.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表现为穿刺局部疼痛、肿胀,其发生最主要的原因为术后鞘管拔出后局部压迫止血不当造成,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的其他危险因素有高龄、抗凝过度和血管损伤。轻度的出血及血肿可自行吸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果出血过多或血肿太大,需重新压迫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可将血液由周边组织向穿刺处挤压,尽量挤出淤血;如果出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则需立即给予补液或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效果,需请外科会诊,进行外科修补。如果股动脉穿刺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术后患者出现低血压、腹胀、腹部或背部疼痛,或出现无症状的血红蛋白下降,应立即行腹部B 超、CT 进行检查。一旦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成立,应立即进行输血和压迫止血,必要时行外科手术修补。

假性动脉瘤为TFI 少见但严重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为术后发现的2~3cm的局部搏动性包块,可有血管杂音,血管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发生率为0.3%,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为鞘管拔出后局部压迫止血不当,多次穿刺、抗凝过度和低位股动脉穿刺也易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直径小于3cm 的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加压包扎,一周内可消失。直径较大的假性动脉瘤需外科手术修补。

以Seldinger 法穿刺时穿刺针可同时穿破股动脉及股静脉,拔

除鞘管后可产生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行走时患侧肢体无力、发凉及疼痛,穿刺部位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其危险性随低位穿刺增加而增加。小的动静脉瘘经局部压迫后瘘口可自行闭合,但对瘘口较大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需要手术修补。

TFI 除可出现上述外周血管并发症外,尚可出现血栓性闭塞、动脉穿孔、夹层分离等其他少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为避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压迫止血。

(五) 支架血栓

虽然整体上讲支架血栓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梗、死亡等灾难性事件,因此对于支架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们将支架血栓按其发生时间分为:急性支架血栓( 24 小时内)、亚急性支架血栓 (24小时~30天)和晚期血栓( 30天以上)。最近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将支架血栓事件归为以下三类:⑴明确的支架血栓 冠脉造影证实支架植入部位和支架边缘部(近、远端5mm 节段)存在血栓,同时患者在冠脉造影48小时内出现下列表现之一者:典型胸痛症状持续20分钟以上者;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标志物检查呈急性心梗的典型动态改变;即可定义为明确的支架血栓事件。 ⑵ 可能性较大的支架血栓 如有以下情况则定义为可能性较大的支架血栓事件:术后30天内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 冠脉支架术后任何时间内,发生支架置入血管所支配心肌区域的心肌梗

死。 ⑶有可能的支架血栓 冠脉支架术30天后任何时间内发生难以解释的死亡。

支架血栓主要应侧重于预防,术前充分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对于预防支架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术者的操作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支架血栓的发生风险,其中支架贴壁不良、扩张不充分等因素均是引发支架血栓的重要原因,因此PCI 时术者应尽量避免不良操作因素对支架血栓事件的影响。

当怀疑出现支架血栓时,应尽快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建议造影时多体位投照排除夹层,如果经照影确认血栓可能与支架近或远端内膜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可再次置入支架;对于较大血栓者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或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减轻冠脉内血栓负荷,以减少处理后无复流的发生;当不具备再次进入导管室条件时,如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可考虑予以溶栓药

五、肺栓塞的防范措施

(一)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在血栓形成的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其次肺栓塞还常见于心脏病、肿瘤、妊娠分娩、骨折患者。

(二)防范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肺栓塞患者发病急骤,如抢救不及时,病情可迅速恶化而死亡。因此,对下肢静脉病变患者,应高度警惕,对于存在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时和放置滤器之前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出现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咳嗽、憋喘、出汗和烦躁不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测量血压,进行必要的检查。当PaO2≤80kPa,PaCO≥467kPa,心电图示T波倒置,胸片可见盘状肺不张或小片阴影,肺动脉增粗时,即可诊断为肺栓塞。

2、及时抢救伴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的大面积PE患者属于临床急症,紧急支持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已经确认肺栓塞的位置,应采取健侧卧位,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吸氧,氧浓度取决于病情,过度换气的患者要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可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尽量减少搬动,操作要轻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纠正程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以防痰液阻塞,如痰液黏稠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有舌后坠时,可用喉咽管解除呼吸困难。

3、高热的护理高热可加重呼吸困难,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4、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溶栓治疗后有无出血和再栓塞的发生,注意牙龈、皮肤粘膜、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出血症状。尽量减少注射类侵入性操作,以免引起皮下瘀斑和出血。

护士还需了解药物之间发生的交叉反应,例如华法林可被多类药物所强化,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多种抗生素、某些激素和强心剂,指导患者观察出血迹象,并要避免服用上述药物。

5、心理护理患者可能由于缺氧会出现惴惴不安等精神症状,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护士应尽可能使患者感觉舒适,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尽量安慰和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六、急性肺水肿的防范措施

(一)急性肺水肿是心内科急症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病人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两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心脏骤停。

(二)防范措施

1、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输液速度过快和输入晶体液过多是麻醉中发生肺水肿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和心功能较差的患者。

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输液输血

2、畅通呼吸道和呼吸支持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呕吐、反流、误吸,以避免出现气道堵塞和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

单肺麻醉过程中注意使萎陷肺慢慢复张,防止肺不张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吸痰过程中避免吸引负压过大,吸引时间过长。

保证充足的肺泡通气量,避免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撤除正压通气时,要逐渐过渡,如降低通气频率和压力,避免过快停止正压通气。

3、避免麻醉药过量

术中避免麻醉药过量使用,如吗啡、美沙酮、硫喷妥钠等药物不宜过量。

七、消化性溃疡出血防范措施

(一)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的量与速度,出血是否还在继续,病人的年龄,有无贫血和脱水,及其精神状态。一般健康成人,出血量不超过500ml ,可无任何症状。失血量在1000ml 以上,可出现心悸、恶心、软弱。超过1500ml ,便可发生低血压,视出血的速度而有眩晕、昏厥和休克等不同的表现。

(二)防范措施:

①根据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出血量选择氩气流量、电场强度、治疗功率、治疗次数等

②尽量做到内镜下能直视病灶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大, 视野不清, 先用生理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 冲洗出血灶, 待视野清晰后治疗, 可以提高疗效

③氩气刀探头与出血部位距离以0.3cm 为宜, 过近过远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④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吸气换气, 以免注气过多造成胃肠胀气, 同时也可以减少消化道穿孔的发生率, 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 因肠壁较薄, 更应注意吸气

⑤术后禁食24~48h,48h 后进流质饮食,1周后方可改为正常饮食, 这样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⑥术后应继续给以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 禁食期间应足量输液。 ⑦ 胃溃疡患者如因出血量大、视野不清晰等原因暂时不能活检, 经治疗出血停止后4周内必须进行胃镜随访, 以免胃溃疡癌变被漏诊。

八、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二)防范措施:

(1)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

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 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2)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3)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九、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防范措施:

I. 糖尿病足病

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

2、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

3、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调理是重中之重)。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低高血凝;②善微循环;③止血生肌;④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⑤增强体质。

4、加强足部护理:控制好饮食,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5、激光预防,通过净雪激光治疗仪的低强度的特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降低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集能力,净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自由基、配合饮食和体育锻炼.

II.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防止或延缓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病变的晚期,预后不佳。

1. 体位性低血压者,变动体位时宜缓慢;穿紧身衣裤有一定的 预防作用,且可避免衣服磨擦皮肤引起疼痛.

2. 神经原性膀胱,轻者应定时排尿,2—3小时一次,以训练膀胱肌肉;排尿时以手压下腹部协助排空膀胱,尽量减少残留尿;顽固尿潴留的病人需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

3. 糖尿病胃轻瘫者可服用普瑞博思或吗丁啉等药.

4. 由于对冷、疼痛的感觉减退,手脚易发生冻伤,寒冷季节,尤其外出应注意保温。

5. 穿软的、宽松的鞋,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或磨脚的鞋,及时治疗足胼胝、鸡眼;每天检查脚和全身,发现有皮肤损伤,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二)防范措施:

1.心包炎:心包炎重在预防。通过透析疗法将BUN 降低60%以上可预防尿毒症性心包炎。

有严重胸痛者需用止痛药。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药物止痛效果不明显,而且可加重出血倾向导致心包腔出血。哌替啶(度冷丁) 潴留可引起精神错乱和癫痫发作,均不宜使用。吗啡对止痛有效。

心包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有人主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直接注入心包腔内,以减少粘连,但效果不肯定。

最重要的治疗是启动透析或加强透析。心包有积液时可行外科手术引流或开窗,以防止心包填塞。如果加强透析10~14天后无反应,可考虑做心包切除手术。

2.心肌病: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包括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停止吸烟和对左心室肥厚的干预。此外还应采取一些方法来干预尿毒症相关疾病,如用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预防和治疗甲旁亢、充分透析、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和选择对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等。

3.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于慢性肾衰病人伴有左心室扩张和收缩期衰竭以及左心室肥厚而收缩期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案。

ACEI 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无症状性不伴肾脏病的收缩期衰竭者的临床转归。无肾脏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地高辛治疗效果好。对舒张期功能不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要使用地高辛,宜采用ACEI 、钙通道阻滞药或β阻滞药治疗。

十一、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防范措施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二)防范措施

1、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4、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5、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6、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7、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十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防范措施

(一)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人进行输液、营养支持、血透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防范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导管,规范置管操作。

2、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1)在临床工作中,置管操作前、后,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前后应用抗菌肥皂液洗手至少15S ,或使用消毒型擦手剂搓擦双手15S ;(2)无菌操作技术及个人防护:外周静脉置管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中心静脉置管前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手术衣,穿刺部位铺无菌巾,使用碘伏或洗必泰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并待皮肤上消毒剂干燥后方可置入导管,以保证消毒的有效性;(3)伤口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薄膜覆盖,根据潮湿或松脱、污染程度予以更换。

3. 缩短留置静脉导管时间( 72 h,导管细菌定植率增高。建议每隔72~96 h 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对于短期置管,提倡拔除导管的情况有:(1)导管所在部位局部皮肤

或软组织感染(如导管通过的皮下隧道感染、穿刺点化脓) ;(2)导管保留时间已超过7d ;(3)较易感染部位的导管(如股静脉插管) ;(4)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心内膜炎、骨髓炎、脓毒性静脉炎等;(5)持续2d 以上的菌血症;(6)抗生素治疗后再次感染。

4、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血管或诱发血栓形成的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一旦怀疑CRBSI ,首先要决定是否拔除导管,开始抗生素治疗。即使没有菌血症的证据,如果存在导管尖段、肝素帽和导管插入部位的细菌培养阳性,则这个感染是最可能的临床CRBSI 。由于CRBSI 出现并发症风险高,无论是否拔除导管,都应该在早期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对于疑似导管感染的危重病人,在药敏结果未报告前,可根据致病菌的特点,建议优先选择万古霉素等敏感药物。

5、严密观察病情,护士每班评估病人感染症状,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时,若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做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进行外周静脉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

6、持续院感监测: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定期公布院内菌株流行排行榜及耐药率,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设立了院感监控员,每月持续监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感染的流行趋势、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趋势,为进一步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1


相关文章

  • 围手术期质量控制文档
  •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病人从确认手术诊疗开始到治疗基本结束的一个时间段:是手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是手术病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是近年麻醉质量管理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此,为提高我院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质量,提升其诊疗水 ...查看


  •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护理学毕业论文选题(1157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 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 ...查看


  •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 ·92· 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1月第48卷第1期ChinJNurs,January2013,Vol48,No.1 ·通知·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 ...查看


  • 护理论文题目(参考)
  •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 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查看


  • 肿瘤内科安全隐患分析
  • 肿瘤内科安全隐患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递增上升,而肿瘤内科病人因心理.病情及用药特殊等特点,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应护理部要求,经全体护士研究讨论,现就肿瘤内科患者常见安全问题 ...查看


  • 神经内科全科护士培训
  • 神 经 内 科 全 科 护 士 培 训 手 册 目 录 1. 神经内科全科护士培训方案 2. 神经内科全科护士培训计划表 3. 护理查对制度 4. 交接班制度 5. 入院流程 6. 出院流程 7.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8.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查看


  • 神经呼吸内科医疗风险防范总结
  • 神经呼吸内科医疗风险防范总结.分析资料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的发生,改善服务态度,增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预防医疗纠纷,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强化医务人员执业风险防范意识与医 ...查看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