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的地位及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是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本单元在全套课本中,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第三个单元重点训练小说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这个单元的训练与初中也有联系,曹雪芹的《红楼梦》,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对作家作品并不陌生。从课文本身看,主要写贾府人物出场。人物出场的顺序安排极具匠心,不是大呼隆一起上,而是有先有后,把王熙凤安排在贾母等人之后,把贾宝玉又安排在最后,让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主要人物,先后在聚光灯下一展风采。另外,作者写人物出场笔墨轻重也各有不同。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写得特别精彩。课文阅读提示中要求阅读时要注意比较。

(二)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掌握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三)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媳妇、老婆、可怜等。

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鉴赏《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

3、情感目标: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二、教法设计

1、诵读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法,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3、比较法,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人物的出场,不同的“哭”和“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4、课时安排及分配: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课时,探究阅读。

三、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比较单纯,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大多为“不更事的少年”,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太了解,所以对于作者刻画人物的一些精彩语言,学生可能不容易领悟,这样就不容易领悟到作者的用语之妙。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来认识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导语设计: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红楼选秀活动,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对已经开拍但尚未杀青的新版《红楼梦》,有人抱以期待,有人则并不看好,认为老版《红楼梦》已成经典,无法超越。总之,大家是莫衷一是。但无论是好是坏,“翻拍”现象说明,不休的文学作品总会被后人以各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其实就是对经典的最好致敬。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的“红楼”。

设计的意图:以此方式导入,从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娱乐新闻入手,引起兴趣,从而进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

方式:学生分配研读问题

设计思考题:

1、比较王熙凤和林黛玉进门的方式。

2、比较两人的亮相方式和介绍。

3、研读凤姐的表演。

4、研读宝黛相会。

同学明确本组的研读任务,同组之间展开讨论,目的是让每一小组对其中某一个环节有深入的钻研。

(三)研读交流

1、读人物的出场时,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两人进门都是先声夺人,但声音是否一样?两人都迟到原因是否一样?

(2)这两个人的进门方式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可以看出什么?

(3)对于这两个人的进门,林黛玉的感受如何?

2、研讨人物的亮相和介绍时,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宝玉和凤姐对自己穿戴的态度是否一致?作者通过这身穿戴告诉了我们什么?

(2)王熙凤和贾宝玉的美有何不同?

(3)贾母对王熙凤的玩笑说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西江月》对贾宝玉的评价?

3、读到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表演时,我准备了三个问题:

(1)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几个动作?意图如何?

(2)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表情有几次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能说说原因吗?

(3)从王熙凤在黛玉面前说的四句话中,你能看出点什么?能把四句话和下面的分析对号入座吗?

4、读到宝黛相会时,我也准备了三个问题:

(1)宝玉见到黛玉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与王熙凤的表演有何不同?

(2)宝黛都是初次相见,两人表现有何不同?

(3)宝黛相见,宝玉又说又笑,引经据典,但为什么一听说黛玉没有玉时,顿时发起狂病来,摔掉佩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学生讲得好,则少讲;学生的发现如浮于表面,要引向深入;学生如果把两个人割裂开来讲,要引向比较。通过这样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

写一段肖像描写,150字左右。

提示:可从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方面来写。

说明:实际运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迁移运用

根据两人出场表现,结合你的理解,从不同角度给王熙凤、贾宝玉取一个绰号,可以自己拟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词。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取绰号的方式分析两人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五、评价分析

本文教学设计化繁为简,将长长的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给学生分配研读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文本研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能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使板书简洁、直观、一目了然。本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和技巧,正如学情分析里所说,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切身感受不多,如果单分析人物语言是很难把握住人物性格的,因此需要结合人物的动作举止和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来从整体上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做好引导工作,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很好地领悟。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的地位及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是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本单元在全套课本中,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第三个单元重点训练小说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这个单元的训练与初中也有联系,曹雪芹的《红楼梦》,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对作家作品并不陌生。从课文本身看,主要写贾府人物出场。人物出场的顺序安排极具匠心,不是大呼隆一起上,而是有先有后,把王熙凤安排在贾母等人之后,把贾宝玉又安排在最后,让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主要人物,先后在聚光灯下一展风采。另外,作者写人物出场笔墨轻重也各有不同。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写得特别精彩。课文阅读提示中要求阅读时要注意比较。

(二)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掌握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三)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媳妇、老婆、可怜等。

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鉴赏《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

3、情感目标: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二、教法设计

1、诵读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法,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3、比较法,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人物的出场,不同的“哭”和“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4、课时安排及分配: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课时,探究阅读。

三、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比较单纯,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大多为“不更事的少年”,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太了解,所以对于作者刻画人物的一些精彩语言,学生可能不容易领悟,这样就不容易领悟到作者的用语之妙。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来认识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导语设计: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红楼选秀活动,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对已经开拍但尚未杀青的新版《红楼梦》,有人抱以期待,有人则并不看好,认为老版《红楼梦》已成经典,无法超越。总之,大家是莫衷一是。但无论是好是坏,“翻拍”现象说明,不休的文学作品总会被后人以各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其实就是对经典的最好致敬。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的“红楼”。

设计的意图:以此方式导入,从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娱乐新闻入手,引起兴趣,从而进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

方式:学生分配研读问题

设计思考题:

1、比较王熙凤和林黛玉进门的方式。

2、比较两人的亮相方式和介绍。

3、研读凤姐的表演。

4、研读宝黛相会。

同学明确本组的研读任务,同组之间展开讨论,目的是让每一小组对其中某一个环节有深入的钻研。

(三)研读交流

1、读人物的出场时,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两人进门都是先声夺人,但声音是否一样?两人都迟到原因是否一样?

(2)这两个人的进门方式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可以看出什么?

(3)对于这两个人的进门,林黛玉的感受如何?

2、研讨人物的亮相和介绍时,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宝玉和凤姐对自己穿戴的态度是否一致?作者通过这身穿戴告诉了我们什么?

(2)王熙凤和贾宝玉的美有何不同?

(3)贾母对王熙凤的玩笑说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西江月》对贾宝玉的评价?

3、读到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表演时,我准备了三个问题:

(1)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几个动作?意图如何?

(2)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表情有几次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能说说原因吗?

(3)从王熙凤在黛玉面前说的四句话中,你能看出点什么?能把四句话和下面的分析对号入座吗?

4、读到宝黛相会时,我也准备了三个问题:

(1)宝玉见到黛玉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与王熙凤的表演有何不同?

(2)宝黛都是初次相见,两人表现有何不同?

(3)宝黛相见,宝玉又说又笑,引经据典,但为什么一听说黛玉没有玉时,顿时发起狂病来,摔掉佩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学生讲得好,则少讲;学生的发现如浮于表面,要引向深入;学生如果把两个人割裂开来讲,要引向比较。通过这样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

写一段肖像描写,150字左右。

提示:可从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方面来写。

说明:实际运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迁移运用

根据两人出场表现,结合你的理解,从不同角度给王熙凤、贾宝玉取一个绰号,可以自己拟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词。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取绰号的方式分析两人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五、评价分析

本文教学设计化繁为简,将长长的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给学生分配研读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文本研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能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使板书简洁、直观、一目了然。本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和技巧,正如学情分析里所说,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切身感受不多,如果单分析人物语言是很难把握住人物性格的,因此需要结合人物的动作举止和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来从整体上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做好引导工作,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很好地领悟。


相关文章

  •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小说第一次正面描写贾府的豪华和富丽,集中介绍了贾府的生活环境,为小说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成为整部小说的背景,小说的人物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宅院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小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 小韩 [目的意图]: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中"三春"的作用
  • 张红 内容摘要:<林黛玉进贾府>中迎春.探春.惜春虽然着墨不多,但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起到了很好的映衬.陪衬和反衬的作用. 关键词:映衬 陪衬 反衬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也是中学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艺术
  • 摘 要: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形象刻画 特点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1
  •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要从分析环境入手,要认识古代封建社会,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 ...查看


  • 红楼梦教案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单元阅读导言. 2.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 ...查看


  • 关于_林黛玉进贾府_教学的几点思考_白芳
  • yuwenjiaoxue 语文教学 教学一线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白芳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林黛这个饱蘸曹雪芹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 Ppt呈现具体内容 一. 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浏览文章,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同学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评析. 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 ...查看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及众人"哭"与"笑"探微
  • 摘 要:<林黛玉进贾府>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四板块的重要篇目.文章借助林黛玉的一双俊眼,描写了黛玉初进贾府之际看到众多人物的"哭"与"笑",展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在这一情境中,重要人物 ...查看


  •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 一部<红楼梦>内容丰富,人.事.物可谓繁杂,让初读这部书的高中生无所适从,但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指导高中生细读,可以帮助他们打开<红楼梦>的大门,更好地品味"其中味". 一.主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