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楚汉相争,以少胜多战役典例

看楚汉相争,以少胜多战役典例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周武王、姜尚[兵约10万]VS商纣王[士兵约17万,一说70万];结果:商军大败,士卒倒戈,纣王自焚。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孙武、伍子胥[兵3万]VS楚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兵20万];结果:楚军土崩瓦解,囊瓦弃军逃往郑国,沈尹戍自杀,吴军攻入楚都郢,楚昭王西逃,楚国重创。

『阴晋之战』→魏吴起[兵5万]VS秦[兵50万];结果:秦军大败,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

『伊阙之战』→秦白起[兵12万]VS魏、韩公孙熹[兵24万];结果:全歼魏、韩联军,韩主将公孙熹被俘,攻占伊阙等5城,魏、韩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

『即墨之战』→齐田单[兵不详]VS燕乐毅、骑劫[兵不详,大于齐];结果:乐毅因反间计投奔赵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被杀,将燕军逐出齐境,收复被燕军占领的70余城。

『鄗代之战』→赵廉颇、乐乘[兵13万]VS燕栗腹、庆秦[兵60万];结果: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进围燕国都城蓟,燕国被迫,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楚项羽[兵2万]VS秦章邯、王离[兵30万];结果:楚军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摧毁了秦军的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彭城之战』→楚项羽[兵3万]VS汉刘邦[兵56万];结果:大败汉军,死伤10余万,楚军逐汉军至睢水,淹死不计其数,河水一时都被堵塞,刘邦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被俘人质。

『井陉之战』→汉韩信[兵1万余]VS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兵20万];结果:赵军大败,斩杀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赵国灭。

『潍水之战』→汉韩信[兵约数万]VS楚将军龙且、齐王田广[兵20余万];结果:杀龙且,俘田广,平定齐地,直接威胁项羽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昆阳之战』→汉刘秀[兵不足2万]VS“新莽”政权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兵40余万];结果:莽军死伤惨重,又遇雷雨,淹死万余人,大破王莽军主力,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为汉军进军洛阳、长安,推翻新莽政权创造了条件。

『赤亭之战』→东汉虞诩[兵3千]VS西羌[兵数万];结果:斩获甚众,羌人败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东汉曹操[兵约2万]VS东汉袁绍[兵10万];结果: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赤壁之战』→东汉孙权、刘备联军周瑜[兵约5万]VS东汉曹操[兵约20万];结果: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惨败北归,同时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东汉曹操军张辽、乐进、李典[兵7千余]VS东汉孙权[兵10万];结果:吴军大败,孙权几乎丧命,锐气大损,撤兵南回。

『夷陵之战』→吴陆逊[兵5万]VS蜀汉皇帝刘备[兵10余万];结果:歼灭蜀军数万,大部死伤、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几乎被擒,许多将领或是战死,或是投降,或是逃跑。刘备恼羞,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淝水之战』→东晋谢石、谢玄[兵约10万]VS前秦符坚[兵97万];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沙苑之战』→西魏丞相宇文泰[兵不足1万]VS东魏丞相高欢[兵20万];结果: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余皆溃散。高欢仅率数骑逃脱。

『玉壁之战』→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兵不详]VS东魏丞相高欢[兵约15万];结果:东魏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仍未攻克,高欢旧病复发,遂撤军。

『金乡之战』→北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兵8千]VS尉迟迥叛军席毗罗[兵10余万];结果:席毗罗军惨败,争渡洙水(今山东钜野洙水河),溺死者甚众。于仲文俘檀让,斩席毗罗。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兵约10余万];结果:薛举病死,一举击败薛仁杲,收复陇西,薛仁杲投降,被斩于市。

『虎牢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窦建德、王世充[兵10余万];结果: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投降。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唐平萧铣之战』→唐李孝恭、李靖[lijianggw31.com]VS江陵一带割据势力萧铣[兵约40余万];结果:萧铣降唐,平定江南。

『定襄之战』→唐李靖[兵3千]VS东突厥颉利[兵不详];结果: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雍丘保卫战』→唐张巡[兵不足2千]VS叛将令狐潮、李廷望[兵4万];结果:相持60天,打退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叛军大半,令狐潮终于被击败退去。

宋辽金夏元时期 :

『和尚原之战』→南宋吴玠、吴璘[兵数千]VS金没立、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重创金军主力,金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顺昌之战』→南宋刘锜[兵3万余]VS金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金军大败,金兀术率军狼狈地撤回开封。

『郾城之战』→南宋岳飞[兵不详]VS金完颜宗弼、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兵1.5万];结果: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陈家岛海战』→南宋李宝[兵3千、战船120艘]VS金帝完颜亮[兵7万、战船600余艘];结果:一举全

歼金军水师。

『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兵1.8万]VS金帝完颜亮[兵32万];结果:大败金军,完颜亮被部将杀死。

『厓山海战(崖门战役)』→元张弘范[兵约2万、战船五十余艘]VS宋张世杰[兵约20万、战船千余艘];结果: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陆秀夫背着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后也赴海自杀。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鄱阳湖之战-』→元末义军朱元璋[兵20万]VS元末义军陈友谅[兵60万];结果: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的所属地区。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明燕王朱棣[兵1O余万]VS明建文帝朱允文军李景隆率军[兵60万];结果: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浑河之战』→明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兵80人(绵甲50人、铁甲30人)]VS明建州哲陈女真部[兵800];结果:敌兵张皇而逃。

『萨尔浒之战』→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VS明杨镐、李光荣、杜松、马林、叶赫、李如柏、刘綎、秉忠,朝鲜[兵12万];结果: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至少四万余人,缴获大量的驼马、甲杖和炮车等军用物资,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杜松、刘綎阵亡,马林、李如柏逃跑,朝鲜军投降。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军自遭此残败,在战场上完全陷入了被动,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宁远之战』→明袁崇焕[兵不足2万]VS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结果:明军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看楚汉相争,以少胜多战役典例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周武王、姜尚[兵约10万]VS商纣王[士兵约17万,一说70万];结果:商军大败,士卒倒戈,纣王自焚。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孙武、伍子胥[兵3万]VS楚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兵20万];结果:楚军土崩瓦解,囊瓦弃军逃往郑国,沈尹戍自杀,吴军攻入楚都郢,楚昭王西逃,楚国重创。

『阴晋之战』→魏吴起[兵5万]VS秦[兵50万];结果:秦军大败,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

『伊阙之战』→秦白起[兵12万]VS魏、韩公孙熹[兵24万];结果:全歼魏、韩联军,韩主将公孙熹被俘,攻占伊阙等5城,魏、韩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

『即墨之战』→齐田单[兵不详]VS燕乐毅、骑劫[兵不详,大于齐];结果:乐毅因反间计投奔赵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被杀,将燕军逐出齐境,收复被燕军占领的70余城。

『鄗代之战』→赵廉颇、乐乘[兵13万]VS燕栗腹、庆秦[兵60万];结果: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进围燕国都城蓟,燕国被迫,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楚项羽[兵2万]VS秦章邯、王离[兵30万];结果:楚军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摧毁了秦军的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彭城之战』→楚项羽[兵3万]VS汉刘邦[兵56万];结果:大败汉军,死伤10余万,楚军逐汉军至睢水,淹死不计其数,河水一时都被堵塞,刘邦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被俘人质。

『井陉之战』→汉韩信[兵1万余]VS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兵20万];结果:赵军大败,斩杀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赵国灭。

『潍水之战』→汉韩信[兵约数万]VS楚将军龙且、齐王田广[兵20余万];结果:杀龙且,俘田广,平定齐地,直接威胁项羽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昆阳之战』→汉刘秀[兵不足2万]VS“新莽”政权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兵40余万];结果:莽军死伤惨重,又遇雷雨,淹死万余人,大破王莽军主力,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为汉军进军洛阳、长安,推翻新莽政权创造了条件。

『赤亭之战』→东汉虞诩[兵3千]VS西羌[兵数万];结果:斩获甚众,羌人败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东汉曹操[兵约2万]VS东汉袁绍[兵10万];结果: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赤壁之战』→东汉孙权、刘备联军周瑜[兵约5万]VS东汉曹操[兵约20万];结果: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惨败北归,同时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东汉曹操军张辽、乐进、李典[兵7千余]VS东汉孙权[兵10万];结果:吴军大败,孙权几乎丧命,锐气大损,撤兵南回。

『夷陵之战』→吴陆逊[兵5万]VS蜀汉皇帝刘备[兵10余万];结果:歼灭蜀军数万,大部死伤、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几乎被擒,许多将领或是战死,或是投降,或是逃跑。刘备恼羞,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淝水之战』→东晋谢石、谢玄[兵约10万]VS前秦符坚[兵97万];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沙苑之战』→西魏丞相宇文泰[兵不足1万]VS东魏丞相高欢[兵20万];结果: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余皆溃散。高欢仅率数骑逃脱。

『玉壁之战』→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兵不详]VS东魏丞相高欢[兵约15万];结果:东魏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仍未攻克,高欢旧病复发,遂撤军。

『金乡之战』→北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兵8千]VS尉迟迥叛军席毗罗[兵10余万];结果:席毗罗军惨败,争渡洙水(今山东钜野洙水河),溺死者甚众。于仲文俘檀让,斩席毗罗。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兵约10余万];结果:薛举病死,一举击败薛仁杲,收复陇西,薛仁杲投降,被斩于市。

『虎牢之战』→唐秦王李世民[兵不详]VS窦建德、王世充[兵10余万];结果: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投降。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唐平萧铣之战』→唐李孝恭、李靖[lijianggw31.com]VS江陵一带割据势力萧铣[兵约40余万];结果:萧铣降唐,平定江南。

『定襄之战』→唐李靖[兵3千]VS东突厥颉利[兵不详];结果: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雍丘保卫战』→唐张巡[兵不足2千]VS叛将令狐潮、李廷望[兵4万];结果:相持60天,打退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叛军大半,令狐潮终于被击败退去。

宋辽金夏元时期 :

『和尚原之战』→南宋吴玠、吴璘[兵数千]VS金没立、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重创金军主力,金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俘获金军头目300余人,甲士800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顺昌之战』→南宋刘锜[兵3万余]VS金兀术[兵10余万];结果:金军大败,金兀术率军狼狈地撤回开封。

『郾城之战』→南宋岳飞[兵不详]VS金完颜宗弼、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兵1.5万];结果: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陈家岛海战』→南宋李宝[兵3千、战船120艘]VS金帝完颜亮[兵7万、战船600余艘];结果:一举全

歼金军水师。

『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兵1.8万]VS金帝完颜亮[兵32万];结果:大败金军,完颜亮被部将杀死。

『厓山海战(崖门战役)』→元张弘范[兵约2万、战船五十余艘]VS宋张世杰[兵约20万、战船千余艘];结果: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陆秀夫背着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后也赴海自杀。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鄱阳湖之战-』→元末义军朱元璋[兵20万]VS元末义军陈友谅[兵60万];结果: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的所属地区。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明燕王朱棣[兵1O余万]VS明建文帝朱允文军李景隆率军[兵60万];结果: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浑河之战』→明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兵80人(绵甲50人、铁甲30人)]VS明建州哲陈女真部[兵800];结果:敌兵张皇而逃。

『萨尔浒之战』→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VS明杨镐、李光荣、杜松、马林、叶赫、李如柏、刘綎、秉忠,朝鲜[兵12万];结果: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至少四万余人,缴获大量的驼马、甲杖和炮车等军用物资,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杜松、刘綎阵亡,马林、李如柏逃跑,朝鲜军投降。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军自遭此残败,在战场上完全陷入了被动,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宁远之战』→明袁崇焕[兵不足2万]VS后金努尔哈赤[兵6万];结果:明军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相关文章

  • 楚汉战争韩信的背水一战 其实是个大阴谋!
  •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成语叫"背水一战".很多人都认为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仔细分析,这恐怕是千古误解.这哪里是背水一战,分明是他早就设计好的大陷阱.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 ...查看


  • 徐州自助游
  • 2012年徐州自助游和老婆 1.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夫妻合葬墓.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 ...查看


  • 公务员考试常识11
  • 用微波炉热菜,应该选用下面哪四种器皿(多选)->耐热玻璃容器,食用塑料容器,纸质容器,陶瓷容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以下哪几种颜色(多选)->黄,绿,白,青,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 ...查看


  •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
  • 一.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及遗迹(遗迹至少8个): 1.南京,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等. 2.扬州,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3.常熟,有仲雍墓,言子墓,辛峰亭,兴福寺等. 4 ...查看


  • 第七章西汉王朝
  • 第七章 西汉王朝 (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5 年) 第一节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 一.楚汉战争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1 .约法三章 秦朝灭亡后,战争性质改变.项羽和刘邦展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楚汉战争".刘邦 ...查看


  •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
  • 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 ...查看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不得封侯?(节选)阅读答案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不得封侯?(节选) 司马迁把<李将军列传>写得生动异常,成为<史记>名篇.后来的不得志文人,常为李广一洒终生不遇之泪.可是,夷考其实,李广之不遇,起码一大半要怪他自己. 李广乃是"汉之飞将军 ...查看


  • 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何以失去天下? - 云鹏润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 ...查看


  • [十面埋伏]赏析 1
  • 题目:<十面埋伏>赏析 姓 名 :程清杨 系 (部): 中文系 学 号 :B12130731 专 业 :新闻学 指导教师 :吴璇 2014 年 12 月 5 日 <十面埋伏>赏析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