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0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
3.0职责
3.1市场部负责合同、订单的确认,原料、产成品的贮存、防护和发运;
3.1.1生技部负责编制操作规程和技术文件,负责各类标识的制定,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3.1.2生产车间是产品加工的主体实施部门,对产品质量、进度、加工中的产品防护,工作环境、卫生的维护等工作负责;
3.1.3办公室负责相应上岗人员的培训、资格的审核。
4.0程序
4.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1.1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产品我的生产信息,对关键过程应编制操作规程,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操作规程。
4.1.2各部门职责、权限
4.1.2.1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质量标准、产量等)由生技部选派具有相应能力的班组要员,对工艺线路畅通状况、产前准备、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4.1.2.2采购部根据客户合同/订单,编制“生产计划书”传递给生技部,生技部根据计划内容安排车间组织生产。
4.2生产提供过程的确认
4.2.1生产流程图
4.2.2关键、特殊过程控制
4.2.2.1关键过程包括
a) 对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 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 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特殊过程包括
a) 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视加以验证的工序;
b) 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
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 该工序产品仅在新产品使用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2.2.3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标准条件和需求;
b) 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
养有严格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c) 由生技部依据相关标准,编制操作规程,经审批后实施,以保证产品质
量;
d) 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填写相应的检验报告;
e) 过程的再确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原料、
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有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2.2.4按本公司生产的特性,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无特殊过程,将予以控制。
4.2.3对生产提供实施监视,配置适用的检验与测量装置,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2.4标识和可追溯性
4.2.4.1生技部负责规定所有的标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视,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骐 进行追溯;
4.2.4.2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在有追溯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
4.2.5产品防护
4.2.5.1对于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的所有阶段,应防
止产品变质、发霉、污染和损坏。
4.2.5.2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2.5.3生技部负责根据产品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物,防止跌落、污染;
B适当时,应按照包装物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和损坏;
4.2.4.4生技部根据产品特点和顾客要求确定包装物的种类,根据“成品检验记录”。确认产品已合格后,负责包装,招待相应的包装操作规程,包括过程中应保持产品标识清楚、正确。
4.2.4.5市场部编制成品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按规定存放,应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保管人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确认并向负责人通报;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台帐,定期盘点,保持帐、物一致。
4.2.4.6市场部按规定的时间,负责组织车辆,将产品顾客指定港口地点,运输人员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有约定时,本公司对产品防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2.5产品交付后活动
市场部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要求或投诉,并保存相关服务记录;负责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应建立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后给予答复。
对产品交付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市场部组织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规定的方法予以处理。
5.0相关文件
5.1 Q/SF02-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5.2 Q/SF02-4.2.4-0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3 Q/SF02-7.6.0-01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5.4 Q/SF02-8.2.4-01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5 Q/SF02-8.3.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6 Q/SF02-8.5.0-0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7 Q/SF03-JS-06 关键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5.8 Q/SF03-JS-06 机械设备操作规程
5.9 Q/SF03-GL-05 原料、产品出入库及盘点管理办法
5.10 Q/SF03-GL-09 设备管理规定
5.11 Q/SF03-GL-10
6.0记录
6.1 JL-750-01
6.2 JL-750-02
6.3 JL-750-03
6.4 JL-750-04
6.5 JL-750-05
6.6 JL-750-06
6.7 JL-750-07
6.8 JL-750-08
6.9 JL-750-09
6.10 JL-750-10
6.11 JL-750-11
工作环境管理规定 毛鸡检斤增减、效益损益表 制冷车间运行记录 肉食品加工生产报表 标识登记表 生产设备一览表 重要设备年度检修计划 设备维修/检修记录 设备日常点检记录 设备封存单 设备报废单
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0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
3.0职责
3.1市场部负责合同、订单的确认,原料、产成品的贮存、防护和发运;
3.1.1生技部负责编制操作规程和技术文件,负责各类标识的制定,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3.1.2生产车间是产品加工的主体实施部门,对产品质量、进度、加工中的产品防护,工作环境、卫生的维护等工作负责;
3.1.3办公室负责相应上岗人员的培训、资格的审核。
4.0程序
4.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1.1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产品我的生产信息,对关键过程应编制操作规程,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操作规程。
4.1.2各部门职责、权限
4.1.2.1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质量标准、产量等)由生技部选派具有相应能力的班组要员,对工艺线路畅通状况、产前准备、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4.1.2.2采购部根据客户合同/订单,编制“生产计划书”传递给生技部,生技部根据计划内容安排车间组织生产。
4.2生产提供过程的确认
4.2.1生产流程图
4.2.2关键、特殊过程控制
4.2.2.1关键过程包括
a) 对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 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 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特殊过程包括
a) 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视加以验证的工序;
b) 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
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 该工序产品仅在新产品使用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2.2.3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标准条件和需求;
b) 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
养有严格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c) 由生技部依据相关标准,编制操作规程,经审批后实施,以保证产品质
量;
d) 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填写相应的检验报告;
e) 过程的再确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原料、
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有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2.2.4按本公司生产的特性,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无特殊过程,将予以控制。
4.2.3对生产提供实施监视,配置适用的检验与测量装置,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2.4标识和可追溯性
4.2.4.1生技部负责规定所有的标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视,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骐 进行追溯;
4.2.4.2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在有追溯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
4.2.5产品防护
4.2.5.1对于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的所有阶段,应防
止产品变质、发霉、污染和损坏。
4.2.5.2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2.5.3生技部负责根据产品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物,防止跌落、污染;
B适当时,应按照包装物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和损坏;
4.2.4.4生技部根据产品特点和顾客要求确定包装物的种类,根据“成品检验记录”。确认产品已合格后,负责包装,招待相应的包装操作规程,包括过程中应保持产品标识清楚、正确。
4.2.4.5市场部编制成品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按规定存放,应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保管人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确认并向负责人通报;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台帐,定期盘点,保持帐、物一致。
4.2.4.6市场部按规定的时间,负责组织车辆,将产品顾客指定港口地点,运输人员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有约定时,本公司对产品防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2.5产品交付后活动
市场部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要求或投诉,并保存相关服务记录;负责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应建立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后给予答复。
对产品交付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市场部组织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规定的方法予以处理。
5.0相关文件
5.1 Q/SF02-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5.2 Q/SF02-4.2.4-0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3 Q/SF02-7.6.0-01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5.4 Q/SF02-8.2.4-01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5 Q/SF02-8.3.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6 Q/SF02-8.5.0-0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7 Q/SF03-JS-06 关键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5.8 Q/SF03-JS-06 机械设备操作规程
5.9 Q/SF03-GL-05 原料、产品出入库及盘点管理办法
5.10 Q/SF03-GL-09 设备管理规定
5.11 Q/SF03-GL-10
6.0记录
6.1 JL-750-01
6.2 JL-750-02
6.3 JL-750-03
6.4 JL-750-04
6.5 JL-750-05
6.6 JL-750-06
6.7 JL-750-07
6.8 JL-750-08
6.9 JL-750-09
6.10 JL-750-10
6.11 JL-750-11
工作环境管理规定 毛鸡检斤增减、效益损益表 制冷车间运行记录 肉食品加工生产报表 标识登记表 生产设备一览表 重要设备年度检修计划 设备维修/检修记录 设备日常点检记录 设备封存单 设备报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