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1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1
一、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1
二、分机构类型看,农商行增势仍最快,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近60% .................................. 2
三、分贷款级别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速最快 ............................................................... 3
四、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 .................................................................................................. 3
第二节 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3
一、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监管红线 ........................................................................ 3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维持高位 .......................................................................................... 3
三、中国工商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拨备持续承压 ............................................................... 4
四、中国建设银行拨备计提谨慎,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 4
五、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 4
六、兴业银行不良率环比微升,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 4
七、招商银行不良双升,加速风险暴露 .................................................................................. 4
八、平安银行强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4
九、民生银行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 5
十、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升 .......................................................................................... 5
十一、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 .......................................................................................... 5
十二、南京银行产质量略有下降,不良和拨备率稳居行业最好水平 ................................... 5
十三、宁波银行产质量压力持续,趋势平稳........................................................................... 6
十四、中信银行不良生成率高位略下降,拨备计提力度继续加大 ....................................... 6
十五、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 6
十六、光大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 6
十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 6
第二章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分析 ................................................... 7 第一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动态 .............................................................................. 7
一、招商银行发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 7
二、中行山东分行助力总行赢得公司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重启后“首单” ........................... 7
三、石嘴山农商行: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 8
四、全国农商行数量达千家 累计处臵不良资产2756亿 ....................................................... 8
第二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 8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 8
二、工行枣庄分行创新处臵方式“清淤”不良资产 ............................................................... 9
三、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10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分析 .................................................. 12
第一节 影响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因素分析 .................................................................... 12
一、经济因素分析 .................................................................................................................... 12
二、政策因素分析 .................................................................................................................... 12
三、行业因素分析 .................................................................................................................... 13
四、区域因素分析 .................................................................................................................... 13
五、主要因素变化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 13
第二节 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判断 .................................................................................... 14
第四章 我国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策略及管理方案 ...................................... 15
第一节 应对策略 ............................................................................................................ 15
一、清收重组和减免 ................................................................................................................. 15
二、自主核销 ............................................................................................................................. 15
三、对外转让不良资产 ............................................................................................................. 15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 ................................................................................................................. 16
第二节 管理方案 ............................................................................................................ 16
一、提高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 16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 17
三、减少政府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 17
四、银行间建立信用档案制度 ................................................................................................. 17
五、建立健全信贷问责制 ......................................................................................................... 17
表 录
表1
表2
图1
全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 ................................................................................................. 1 分类型商业银行近期主要监管指标 ..................................................................................... 2 图 录 建元2005-1”的发行和清偿流程图 ................................................................................... 11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各类隐性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进入2016年1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继续双升,主要体现为农商行增幅最为明显、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加速暴露、四大行拨备持续承压等主要风险点。因此,2016年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守住风险底线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进入2016年,我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均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0.5万亿元,占比38.6%,同比增长8.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8.6万亿元,占比18.5%,同比增长18.9%。
此外,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按监管规定风险程度划分,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78.3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75.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2万亿元。
表1 全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
数据来源:银监会 二、分机构类型看,农商行增势仍最快,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近60%
分银行类别来看,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544亿元、2825亿元、1341亿元、2060亿元和150亿元,不良率分比为1.72%、1.61%、1.46%、2.56%和1.30%。农商行不良贷款增幅最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9.57%,不良率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其次是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11%,不良率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57%、33.83%和19.05%,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提高0.34、0.17和0.23个百分点。
表2 分类型商业银行近期主要监管指标
数据来源:银监会 三、分贷款级别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速最快
分资产类别看,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余额增长快于次级类,显示资产损失压力较大。截至2016年1季度,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6510亿元、5792亿元和1620亿元,占比分别为0.82%、0.73%和0.20%。其中,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长比较明显,同比分别增长47.60%和46.74%,次级类贷款同比增长35.71%。
四、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截至2016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4367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7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5.03%,较上季末下降6.21个百分点。
核心资本充足率继续上升。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6%,较上季末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8%,较上季末提高0.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7%,较上季末降低0.08个百分点。
流动性水平比较充裕。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8.08%,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07%,存贷款比例(人民币)为67.01%,较上季末均基本持平。
第二节 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一、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监管红线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3%,环比持平,同比上升10bp。不良贷款余额1358.29亿元,环比净生成49.32亿元。拨备覆盖率降至149.07%,跌破150%监管红线,不良风险释放过程中,利润和拨备均承压,为维持利润正增长,拨备覆盖率指标下滑严重。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维持高位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9%,与年初持平,不良率仍为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县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达3.03%,基本与2015年持平。县域金融业务拨备覆盖率为177.34%,比2015年末下降7.13pc。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虽一直维持高位,但拨备计提保持审慎,拨备覆盖率180.43%,位列五大行第一。相比于其他大行接近150%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农行的拨备计提压力较小。
三、中国工商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拨备持续承压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环比上升16BP。受不良率上升的影响,工商银行拨贷比下降1BP至2.34%,拨备覆盖率下降15pc至141.21%。工商银行作为继中国银行之后又一家大行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红线,预计银监会下调部分银行的拨备监管指标的可能性较大,大行可能选择适当释放拨备来维持利润增长。
四、中国建设银行拨备计提谨慎,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较年初增加5BP;拨备覆盖率为151.71%,环比小幅上涨0.72pc。中国建设银行是五大行中唯一一家拨备覆盖率上升的银行,并且该行信用成本与不良生成率的比值为131.6%,也是五大行中唯一一家实现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五、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4%,较年初上升3BP。拨备覆盖率151.24%,较年初下降4.33pc。同时交通银行一季度年化不良生成率达0.76%,较2015年一季度的0.61%上升15BP。一季度是不良清收的淡季,不良认定和处理都慢于其他季度,不良生成率是否得到控制仍需继续观察。预计2016年全年交通银行不良率仍将上升,拨备计提压力依然较大。
六、兴业银行不良率环比微升,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96.37亿元,较期初增加36.54亿元,不良贷款率1.57%,较期初上升0.1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500.82亿元,较期初增加83.06亿元,一季度关注类贷款占比2.66%,较期初上升0.31 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七、招商银行不良双升,加速风险暴露
截至2016年1季度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0.66亿元,较年初净生成56.56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环比上升13bp,考虑到一方面不良认定标准严格,另一方面零售占比具逆周期性,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总体可控。拨备覆盖率183.26%,较年初上升4.31个百分点,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182.45亿元,环比增长19.14%,拨备计提力度充分。
八、平安银行强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截至2016年1季度,平安银行持续推进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调整,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入推进等影响,部分贸易企业、低
端制造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断裂、无力还款等情况,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截至2016年1季度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61.01%、较年初下降4.85百分点。
2016年1季度,平安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清收、核销处臵力度,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严控新增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整体可控。报告期内本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94.60亿元、同比增幅103.35%,期末拨贷比为2.52%、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加强;平安银行清收业绩良好,报告期内清收不良资产总额11.3亿元,其中信贷资产(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10.2亿元。收回的贷款本金中,已核销贷款3.2亿元,未核销不良贷款7.0亿元;收回额中79%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方式收回。
九、民生银行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2016年以来,民生银行不断强化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臵力度,有效控制资产质量,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截至2016年1季度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2%,比2015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52.13%和2.46%。
十、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升
2016年以来,华夏银行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政策引导业务发展能力,加大对绿色信贷、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投放,进一步规范信贷审批,加大问题贷款清收处臵力度。截至2016年1季度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3%,比2015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68.66%和2.59%。
十一、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
截至2016年1季度末,浦发银行不良资产率环比上升4个基点至1.60%,核销后的1季度年化净不良贷款生成率达到1.51%(2015年为1.31%)。关注贷款率环比大幅上升98个基点,暗示未来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增加。浦发银行221%的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9%)高于同业。在不良贷款生成阶段提供更大缓冲空间。
十二、南京银行产质量略有下降,不良和拨备率稳居行业最好水平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南京银行不良资产率为0.85%,较年初上升2BP。从关注类贷款情况看,一季度公司的资产质量压力略有回升,关注类贷款占比略有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在行业最低水平。同时南京银行加大拨备计提,一季度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47.33%,仍然稳居行业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在经济触底企稳的趋势下,南京银行不良生成率有望早于行业出现下行。
十三、宁波银行产质量压力持续,趋势平稳
截至2016年1季度,宁波银行不良资产率达0.91%,环比上季度上升1bp,不良余额达25亿,环比上季度6%。其中,一季度宁波银行不良生成率0.92%,环比下降11bp。同时核销高位持续,一季度宁波银行年化核销转出率77%。
十四、中信银行不良生成率高位略下降,拨备计提力度继续加大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72.35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
3.29%;不良贷款率1.40%,比2015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166.01%,比2015年末下降1.8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2%,比2015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目前,中信银行拨备计提力度持续提升,单季年化信用成本为2.01%,高于单季不良生成率(1.99%),公司拨贷比环比下降8bps至2.32%,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2%至166%,未来拨备计提仍有压力。
十五、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北京银行围绕“增、减、全、控”的主体部署,深化信贷结构调整,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全行资产质量保持优秀水平。一是做好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等高风险客户的风险化解,逐步退出缺乏产品、技术、成本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风险管理,打造前、中、后台全面风险管理的立体防线,从信贷为主向资产管理为主转变,优化完善各业务制度流程。三是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动不良贷款降旧控新,实现不良贷款“双控”目标。截至2016年1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11%,拨备覆盖率286.56%,拨贷比3.20%,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十六、光大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光大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8bps至1.53%,核销后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率为0.99%,环比下降88bps,资产质量出现改善迹象。由于不良率下降,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提高2.25个百分点至158.64%,拨贷比下降9个bp至2.43%,拨贷比低于目前2.50%的监管线,拨备计提压力仍存。
十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
截至2016年1季度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7.03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0.74亿元;不良贷款率0.95%,较2015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与港股同业相比,重庆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6.80个百分点至426.83%,是港股中资银行中的最高水平,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且风险可控。
第二章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分析
第一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动态
一、招商银行发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6年5月23日,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证券总额2.33亿元。
此次发行的证券,优先档1.88亿元,占比81%,评级AAA,发行利率3.0%,获
2.28倍认购;次级档0.45亿元,占比19%,不评级,获近2倍认购。这不仅是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8年重启后的首单发行,也是全球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该期项目开创了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估值评级方法,采取市场化发行,激发民间投资热情,释放制度红利。目前,在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招行在发行规模、品种和创新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在零售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二、中行山东分行助力总行赢得公司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重启后“首单”
2016年5月26日,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以下简称“中誉一期”)成功发行并获认购,项目金额3.01亿元,标志着中国银行成功赢得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试点以来“首单”公司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中誉一期”的成功发行,对于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臵手段,加速向“轻资产”经营转型发展,提升银行主动管理和资产配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作为中国银行本次项目不良资产唯一提供方,全程深入参与了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试点的酝酿和落地发行工作,全力配合并推动中国银行总行在不良资产化解处臵创新方面走在了金融同业的前面,并成功化解不良资产本息12.54亿元。
在此次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中,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全力配合并推动中国银行总行多项工作走在了同业前列,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家上报银监会备案,第一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第一家成功发行,第一家信托计划成立。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试点的成功,对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而言,不仅改善了资产质量,提升了整体经营业绩,更激发了全行员工的信心和士气。对整个金融行业而言,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银行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开辟了市场化、批量化、透明化处臵不良资产的渠道和手段,有助于加速商业银行向“轻资产”经营的转型发展,提升银行主动管理和配臵资产的能力。
三、石嘴山农商行: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进入2016年,石嘴山农商行陆续打出盘活化解不良贷款“组合拳”,努力向不良资产要效益,积极争取黄河银行和处臵办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多项利好的政策措施,建立盘活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工具箱”。同时,牵头成立了银北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针对盘活转化宁夏金海峰晟煤化工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人不良贷款,先后召开了4次债委会,初步达成风险化解5项措施,开启了银行同业统筹协调联动模式。
截至2016年1季度末,该行已累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3996万元,累计化解盘活不良贷款34711万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下一步继续打好这场攻坚战赢得了信心。
四、全国农商行数量达千家 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756亿
截至2016年1季度,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达到1000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安徽和湖北等7个省(市)已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这是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的重大成果。2003年以来,通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累计处臵不良资产和弥补亏损挂账2756亿元,成功处臵了160家历史遗留的高风险机构。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拨备覆盖率185.5%,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1.1%、13.8%。
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占农合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统称)的44.4%,资本、资产和利润分别占农合机构的66.7%、63%和70.5%,存贷款占比分别从2002年末的59%和58%提高到64%和65%,涌现出一批定位“三农”、财务健康、内控严密、治理有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商业银行,其中有21家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业1000强。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引进民间资本重要渠道。截至2016年3月末,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改制和增资扩股引进民间资本4604亿元,民间资本占总股本比例达到83%,在农村商业银行优化股权结构、有效处臵风险和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以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过程。在2005年我国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前,已有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和一家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不良贷款处理的尝试。
2003年1月,德意志银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资产证券化和分包一揽子协议,涉及20个项目,不良债权余额25.52亿元人民币(本金15.88亿、应收利息3.47
亿、催收利息6.17亿),由德意志银行主持在境外发债。该笔交易是我国首宗不良资产境外证券化交易。
2003年初,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中信设立财产信托,基础资产为132.5亿不良债权资产,发行了期限3年、价值10亿的优先级受益权,并委托大公和信资产评估公司、中诚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对该受益权进行评级。在华融的方案中,还设计了提前赎回和受益人大会机制,以保护受益权投资者的利益,被称为国内第一个准资产证券化方案。
2004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聘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作为财务顾问,将其面值26.19亿、预计回收值8.2亿的不良债权信托给中诚信托设立自益性财产信托,并委托中信证券作为包销商将其A、B级受益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其具体交易结构如下:A级受益权金额2亿、利率为5.01%、期限一年;B级受益权金额4.2亿、利率5.1%、期限为三年。由工商银行提供回购承诺;C级受益权2亿,由工商银行自留。经大公和中诚信评级公司对该不良资产池的现金流进行分析,确认其A级受益权的违约概率为0.25%,达到AAA评级,其B级受益权的违约概率为20%,经回购承诺后其评级也可达到AAA。
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分别由信达资产发行了信元、东方资产发行了东元以及由建设银行发行了建元。
二、工行枣庄分行创新处置方式“清淤”不良资产
进入2016年,在我国“三期叠加”的经济环境下,工行枣庄分行在依托传统现金清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创新处臵方式,从批量转让到贷款组包,探索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有效“清淤”不良资产。
一是充分运用不良贷款组包转让新路径。结合该行实际,按照“就近组包、便于承接、易于处臵”的原则,选定企业合理搭配参与组包。精心开展不良贷款资产调查、估值定价等核心工作,严格审核上报资料。2015年该行成功组包并转让四个资产包,共处臵44户企业不良资产,总金额43488.91万元,现金收回23303.08万元,有效拓宽该行不良资产处臵渠道。
二是试点推进不良资产处臵方式证券化。该行及时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规章、办法,同时对法人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排查分析,优选出处臵方案,预计回收金额、回收时间基本明确的资产做为基础资产。目前已初步遴选出8418万元基础资产,作为拟证券化的入池资产,为下一步运用“证券化”处臵方式实现不良资产快速出表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利用司法新规拓宽依法追索新渠道。结合当前该行煤贸小企业不良贷款较多,
且多为保证方式的特点,充分运用新规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提起代位权、撤销权诉讼进行追索等方式进行追偿。此外在不良贷款催收中嵌入司法新规提示,对不履行还款义务当事人,向司法部门申请将其列入“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和失信人名单”,依法对恶意逃废债务者进行追索。
三、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005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发行,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中国建设银行此次发起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建元2005-1”)为了确保成功,建设银行特地挑选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达、贷款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江苏、福建三家分行作为试点行。因此,最终进入资产池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上海市、无锡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居民住房作为抵押担保(其中上海市的贷款余额占比大约为56%)。
一般说来,一个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包括以下程序:确立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构建特殊目的的载体(SPV,Special,Purpose,Vehicle)、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
通常在构造好资产池后,发起人通常要确定特殊目的的载体SPV的形态,SPV通常有三种形态:信托形式(SPT)、公司形式(SPC)、有限合伙人形式。建设银行选择了特殊目的的信托(SPT),即将基础资产信托予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中信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资金由建设银行所得。同时,建设银行自身兼任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服务商,负责管理整个资产池,包括催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
中信信托投资公司(SPT)受建设银行委托以基础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而为了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它必须对证券化的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中信信托公司决定采取划分优先/次级结构的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即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相结合的证券发行方式。最终中信信托发行的“建元2005-1”总规模为30.17亿元,其中公开发行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为29.26亿元,定向发行给建行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为0.91亿元。而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又分为三档:优先级A档、优先B档、优先C档,分别获得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AAA、A、BBB的评级。优先级证券均采取“基准利率+利差”的浮动利率,基准利率采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7日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而利差对于优先级A、
B、C档分别是1.1%、1.7%、2.8%,但是对三种优先级证券均设有利率上限。依照相关法规,A、B两档证券在发行后两个月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易流通,C档证券可通过协议转让交易流通。这样,在个人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基础资产的所有权归中信信托投资公司(SPT)所有,也就实现了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
“建元2005-1”的偿付方式是按月偿付利息,资产池中基础资产的本息回收款先顺序支付优先级A、B、C档和次级档证券的利息,然后顺序支付优先级A、B、C档和次级档证券的本金。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银行作为服务商收取贷款回收款后,定期汇划给资金保管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向中信信托报告。而中信信托在证券偿付时给工商银行下达支付指令,工商银行将证券本息支付给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按清偿顺序支付。
资料来源:文案整理
图1 建元2005-1”的发行和清偿流程图
“建元2005-1”发行后,中国建设银行减少了近30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多了近29亿元的现金,大大的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资本使用效率。在实现低成本融资的同时,建设银行提升了资金充足率,优化了财务状况。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建元2005-1”的发行提供了多一种投资选择,而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它的发行能促进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同时提高了资本配臵的有效性。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分析
第一节 影响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基本面是银行资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银行不良率是宏观经济的体温计,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GDP增速和不良率的反向关系显著。当前我国经济L型走势,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多因素叠加。在经济增速进入相对低位的周期性阶段,资产质量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不良率进入上行通道。截至2016年1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75%,不良贷款余额达1.39万亿。然而,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因此银行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良率在上升周期中的增速可以得到抑制,不良整体可控。
二、政策因素分析
(一)监管政策
2016年4月28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82号,以下简称“82号文”),明确禁止银行机构用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的信贷资产收益权,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显性或隐性回购。
尽管82号文没有涉及银行不良资产的债权转让,但监管层对于银行在体系内延后不良暴露的态度,已经有所指向。自82号文后,有三家国有大行均收到了来自监管的窗口指导,不良出表纯通道模式被叫停,同时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基金模式则受到了基本认可,未接到窗口指导。两者的区别,在于银行是否直接有理财资金参与认购不良资产收益权或证券化份额。
针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82号文规定转出方需按原信贷资产全额计提资本,因此该转让无法实现资本节约效果。此外,在继续涉入情形下,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出让方银行应当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因此,除非会计上实现完全出表,否则也无法降低不良率和提高拨备水平。82号文还要求银行不得通过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显性或者隐性回购义务,且不良资产收益权的投资者限于合格机构投资者,这从投资者范围和操作上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将带来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82号文使得银行通过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方式降低不良率难度上升,且
无法节约资本,银行开展该业务的动力将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来看,可以在短期内处臵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出表的途径还包括向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获得试点资格的6家银行仍处于项目申报、审批阶段,且项目操作过程中的估值技术、次级档销售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被更多银行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82号文短期内对银行间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影响很小。
(二)经济政策
2016年1季度,我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6年1月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市场利率继续回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自2016年3月1日起,央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此外,央行灵活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行业因素分析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不良已经加速暴露,采矿业、建筑业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在2015年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得益于稳增长、增基建的经济政策和金融行业快速发展,2016年1季度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的不良率有所下降。
四、区域因素分析
截至2016年1季度,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银监局各自公布了辖区内不良贷款率。以上五个东部经济发达省/直辖市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约占全国的50%。
从近年来5省市(可代表经济发达地区,下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情况上来看,2015年5省市不良率占比有明显提升,自2014年同期的47%上升至51%,发达地区信用风险暴露较早(尤其华东钢贸等风险集中暴露),从2016年1季度的情况看,发达地区不良率提升慢于全国,5省市区域分化明显,部分区域不良贷款触顶回落。此外,山东、广东两省不良率提升与全国水平接近或稍高,浙江不良率继续攀升但增速较2015年明显放缓,江苏、上海不良率环比下降。
五、主要因素变化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进入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经济增速放缓在短期内仍将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截至2016年1季度,从监管政策看,不良出
表纯通道模式被叫停,加大不良率降低难度;从行业因素看,以制造业、批发零售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加速暴露,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压力大;从区域因素看,发达地区信用风险暴露较早,5省市区域分化明显。但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财务实力的提升保障不良贷款的平稳运行,并使资产质量处于可控范围。
第二节 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判断
虽然2016年1季度银行业不良率水平抬头,不良余额攀升,然而整体不良情况依然处于可控区间。预计2016年2季度,银行业不良压力或持续增大,但增速已有明显放缓迹象。银行早已开始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多种化解方式处臵不良格局开始显现。不良贷款的分批暴露也为银行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借助经济增长逐步释放风险。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银行体系应对不良情况具备充足承受能力,因此银行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整体不良风险处于可控区间。
第一,不良贷款增速实际放缓,增速再抬头概率小。我国从2015年2季度开始,不良贷款的增速即显现放缓迹象,从2015年2季度到2016年1季度不良贷款增速分别为57%、55%、51%、42%,其中2016年1季度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居多,受国内外需求的冲击大。然而随着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供给侧改革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东部不良贷款水平有望最先好转。在东部地区风险释放过后,2015年以来我国不良贷款有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的企业密集度及企业规模都小于东部,预计再次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激增的机会较小。
第二,多种不良处臵方式来帮忙,多样化处臵格局初现。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方式除清收外,主要为核销及转让。从2016年初开始,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地方AMC等处臵方式纷纷出台,为银行不良资产处臵注入强心针。随着不良贷款市场的参与者增加,投资方式多元化,完善的多层次处臵体系开始逐步成型。在宏观层面国家积极创新处臵方法,在微观层面银行也在调整业务结构应对不良压力,上下合力不良风险得以缓解。
第三,不良贷款暴露时间长,助力银行踏准经济增长节奏形成良性循环。不良贷款的暴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为银行处理不良贷款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要新增不良贷款仍然在银行合理承受范围内,则银行体系就能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继而降低企业的违约概率。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改善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第四章 我国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策略及管理方案
第一节 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臵不良资产有三大正规渠道:一是自行清收重组和减免,二是自主核销,三是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商业银行通过以上三种渠道处臵不良资产的规模约各占1/3。2016年,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将拓宽商业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
一、清收重组和减免
目前,清收重组和减免为我国商业银行处臵不良资产的首选方式。但清收重组需要银行一对一地与债务人商谈债务清偿,或通过法律手段清收,主要面临诉讼判决和执行程序时间长、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干涉、资产重组方案难以达成、处臵税费高等问题,而贷款减免则主要针对国有独资或控股金融企业,减免范围有限。
二、自主核销
通过不良贷款核销会导致银行的拨备的消耗,从而影响到银行的利润。而且核销条件严格,税前核销更为困难。近年来,财政部、国税总局等相关部门已经对不良贷款核销政策做了大量简化,给予银行更多自主权,但银行在实际执行中仍感到条件严格、程序复杂、耗时较长。
根据现行政策,核销的基本条件是要“穷尽手段”,贷款在核销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司法追索程序,也就是保全、诉讼、追偿、执行全部终结以后才能核销,执行司法程序时间太长。而且通常只有在法院出具企业破产倒闭等证明文件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在税前扣除。有些贷款的回收尚有希望,但需要一定时间,一旦核销后相关各方都感到万事大吉,没有人再去关注这笔贷款,容易助长商业银行玩忽职守的工作作风和逃废债的社会风气。
三、对外转让不良资产
目前,对外转让不良资产也有三种方式: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收益权转让。不良资产转让中批量转让是当前实践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方式。收益权转让属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雏形,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一样都处于市场探索阶段。
批量转让为“阳光化”转让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方式。2012年1月,财政部与银监会
共同发布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明确金融企业可将10户以上的不良资产进行组包,批量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1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然而,目前批量转让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有:
一是由于近两年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批量转让的合格受让机构即“4+15”家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少、资金来源有限,与总量1.2万亿元并不断上升的存量不良资产相比,其承接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的结果是不良资产转让成为买方市场,商业银行面对资产管理公司时要价能力有限,商业银行普遍反映,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资产时报价打折过低,不能反映出不良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银行处臵损失金额较大且难以成交。
二是根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个人贷款以及10户以下公司贷款不能批量转让,商业银行缺乏转让此类贷款的规范化、阳光化渠道。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
相比上述传统处臵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拓宽了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处臵,处臵效率更高,有利于短期内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拓展了不良资产的买方,将不良资产出售范围扩大到市场上所有证券投资者,有助于扭转目前不良贷款买方市场的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的价格,有利于提高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水平。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后,仍有专业的贷款服务机构(在中国通常还是原有的贷款银行)负责不良贷款的回收,超额回收部分构成证券投资人和贷款服务机构额外的收益,所以有效避免了“一核了之”背后隐含的道德风险。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具有在短期内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势,而且不会影响贷款后续追还的积极性,以时间换得了空间,能最大程度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正因为如此,2016年伊始,监管层即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目前已将少数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金融机构纳入试点范围。
第二节 管理方案
一、提高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非标准化商品,相比较非金融资产而言,其价值有很大的确定性,不同资产与不同评估方法之间的配合会产生差异很大的评估结果。因此,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满足特定处臵方式的需要。
同时,评估结果必须真实反映不良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对于银行不良资产中未进行
账务处理的不具备使用价值的非金融资产损失,在未查明原因和分清责任之前无法找到确定的评估依据银行不良资产评估中的债务人一般处于关停、半关停状态,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债务人应收款项不能按账面金额收回,也不能按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应的债务人各类投资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巨大,缺乏足够评估依据的银行不良资产也须准确选择评估方法来确定其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议银行机构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贷款之前、贷款之中、贷款之后三个阶段实行分段管理。在进行贷款的时候要先调查和评估借款人的资料和信息,并且为贷款的个人或者企业建立信用信息。贷款之后跟踪管理,以防止赖账、拖账的现象出现。
三、减少政府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目前,我国一些农商银行虽然体制上是企业,但仍然受政府机关的干预和管理。所以政府要彻底放手,改变对银行的管理方式。并且采取对银行有利的政策,不能再将政策性的贷款强加给银行,要和银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政府还应该对不还贷款的企业严惩,建立合理的贷款机制。
四、银行间建立信用档案制度
采取银行和银行之间建立信用档案的方式,将贷款人的信息、资料、还款情况等,全部归入档案,为拖账、赖账的人建立黑名单,在第一次贷款时没有及时归还,下次此人或公司在别的银行进行贷款时,登陆信用档案即可查出此人以往的贷款信息,可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五、建立健全信贷问责制
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促使客户经理定期审查自己的贷款,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业务,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及相关担保情况,确定有问题的贷款,要向信贷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分析报告,以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查出并汇报贷款存在问题是客户经理的重要责任,并在客户经理(信贷岗)的业绩考核中明确客户经理应承担的责任。
二是要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银行应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对贷款的操作进行责任规范,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客户经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将风险防范情况与客户经理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也与客户经理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对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应追
究其法律责任。
目 录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1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1
一、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1
二、分机构类型看,农商行增势仍最快,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近60% .................................. 2
三、分贷款级别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速最快 ............................................................... 3
四、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 .................................................................................................. 3
第二节 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3
一、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监管红线 ........................................................................ 3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维持高位 .......................................................................................... 3
三、中国工商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拨备持续承压 ............................................................... 4
四、中国建设银行拨备计提谨慎,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 4
五、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 4
六、兴业银行不良率环比微升,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 4
七、招商银行不良双升,加速风险暴露 .................................................................................. 4
八、平安银行强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4
九、民生银行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 5
十、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升 .......................................................................................... 5
十一、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 .......................................................................................... 5
十二、南京银行产质量略有下降,不良和拨备率稳居行业最好水平 ................................... 5
十三、宁波银行产质量压力持续,趋势平稳........................................................................... 6
十四、中信银行不良生成率高位略下降,拨备计提力度继续加大 ....................................... 6
十五、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 6
十六、光大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 6
十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 6
第二章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分析 ................................................... 7 第一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动态 .............................................................................. 7
一、招商银行发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 7
二、中行山东分行助力总行赢得公司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重启后“首单” ........................... 7
三、石嘴山农商行: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 8
四、全国农商行数量达千家 累计处臵不良资产2756亿 ....................................................... 8
第二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 8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 8
二、工行枣庄分行创新处臵方式“清淤”不良资产 ............................................................... 9
三、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10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分析 .................................................. 12
第一节 影响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因素分析 .................................................................... 12
一、经济因素分析 .................................................................................................................... 12
二、政策因素分析 .................................................................................................................... 12
三、行业因素分析 .................................................................................................................... 13
四、区域因素分析 .................................................................................................................... 13
五、主要因素变化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 13
第二节 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判断 .................................................................................... 14
第四章 我国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策略及管理方案 ...................................... 15
第一节 应对策略 ............................................................................................................ 15
一、清收重组和减免 ................................................................................................................. 15
二、自主核销 ............................................................................................................................. 15
三、对外转让不良资产 ............................................................................................................. 15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 ................................................................................................................. 16
第二节 管理方案 ............................................................................................................ 16
一、提高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 16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 17
三、减少政府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 17
四、银行间建立信用档案制度 ................................................................................................. 17
五、建立健全信贷问责制 ......................................................................................................... 17
表 录
表1
表2
图1
全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 ................................................................................................. 1 分类型商业银行近期主要监管指标 ..................................................................................... 2 图 录 建元2005-1”的发行和清偿流程图 ................................................................................... 11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各类隐性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进入2016年1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继续双升,主要体现为农商行增幅最为明显、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加速暴露、四大行拨备持续承压等主要风险点。因此,2016年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守住风险底线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进入2016年,我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均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0.5万亿元,占比38.6%,同比增长8.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8.6万亿元,占比18.5%,同比增长18.9%。
此外,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按监管规定风险程度划分,截至2016年1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78.3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75.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2万亿元。
表1 全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
数据来源:银监会 二、分机构类型看,农商行增势仍最快,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近60%
分银行类别来看,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544亿元、2825亿元、1341亿元、2060亿元和150亿元,不良率分比为1.72%、1.61%、1.46%、2.56%和1.30%。农商行不良贷款增幅最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9.57%,不良率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其次是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11%,不良率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57%、33.83%和19.05%,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提高0.34、0.17和0.23个百分点。
表2 分类型商业银行近期主要监管指标
数据来源:银监会 三、分贷款级别看,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速最快
分资产类别看,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余额增长快于次级类,显示资产损失压力较大。截至2016年1季度,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6510亿元、5792亿元和1620亿元,占比分别为0.82%、0.73%和0.20%。其中,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增长比较明显,同比分别增长47.60%和46.74%,次级类贷款同比增长35.71%。
四、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仍保持稳定,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截至2016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4367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7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5.03%,较上季末下降6.21个百分点。
核心资本充足率继续上升。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6%,较上季末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8%,较上季末提高0.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7%,较上季末降低0.08个百分点。
流动性水平比较充裕。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8.08%,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07%,存贷款比例(人民币)为67.01%,较上季末均基本持平。
第二节 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一、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监管红线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3%,环比持平,同比上升10bp。不良贷款余额1358.29亿元,环比净生成49.32亿元。拨备覆盖率降至149.07%,跌破150%监管红线,不良风险释放过程中,利润和拨备均承压,为维持利润正增长,拨备覆盖率指标下滑严重。
二、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维持高位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9%,与年初持平,不良率仍为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县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达3.03%,基本与2015年持平。县域金融业务拨备覆盖率为177.34%,比2015年末下降7.13pc。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虽一直维持高位,但拨备计提保持审慎,拨备覆盖率180.43%,位列五大行第一。相比于其他大行接近150%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农行的拨备计提压力较小。
三、中国工商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拨备持续承压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环比上升16BP。受不良率上升的影响,工商银行拨贷比下降1BP至2.34%,拨备覆盖率下降15pc至141.21%。工商银行作为继中国银行之后又一家大行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红线,预计银监会下调部分银行的拨备监管指标的可能性较大,大行可能选择适当释放拨备来维持利润增长。
四、中国建设银行拨备计提谨慎,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较年初增加5BP;拨备覆盖率为151.71%,环比小幅上涨0.72pc。中国建设银行是五大行中唯一一家拨备覆盖率上升的银行,并且该行信用成本与不良生成率的比值为131.6%,也是五大行中唯一一家实现信用成本覆盖不良生成率。
五、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4%,较年初上升3BP。拨备覆盖率151.24%,较年初下降4.33pc。同时交通银行一季度年化不良生成率达0.76%,较2015年一季度的0.61%上升15BP。一季度是不良清收的淡季,不良认定和处理都慢于其他季度,不良生成率是否得到控制仍需继续观察。预计2016年全年交通银行不良率仍将上升,拨备计提压力依然较大。
六、兴业银行不良率环比微升,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96.37亿元,较期初增加36.54亿元,不良贷款率1.57%,较期初上升0.1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500.82亿元,较期初增加83.06亿元,一季度关注类贷款占比2.66%,较期初上升0.31 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压力仍在。
七、招商银行不良双升,加速风险暴露
截至2016年1季度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0.66亿元,较年初净生成56.56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环比上升13bp,考虑到一方面不良认定标准严格,另一方面零售占比具逆周期性,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总体可控。拨备覆盖率183.26%,较年初上升4.31个百分点,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182.45亿元,环比增长19.14%,拨备计提力度充分。
八、平安银行强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截至2016年1季度,平安银行持续推进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调整,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入推进等影响,部分贸易企业、低
端制造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断裂、无力还款等情况,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截至2016年1季度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61.01%、较年初下降4.85百分点。
2016年1季度,平安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清收、核销处臵力度,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严控新增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整体可控。报告期内本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94.60亿元、同比增幅103.35%,期末拨贷比为2.52%、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加强;平安银行清收业绩良好,报告期内清收不良资产总额11.3亿元,其中信贷资产(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10.2亿元。收回的贷款本金中,已核销贷款3.2亿元,未核销不良贷款7.0亿元;收回额中79%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方式收回。
九、民生银行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2016年以来,民生银行不断强化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臵力度,有效控制资产质量,确保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截至2016年1季度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2%,比2015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52.13%和2.46%。
十、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微升
2016年以来,华夏银行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政策引导业务发展能力,加大对绿色信贷、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投放,进一步规范信贷审批,加大问题贷款清收处臵力度。截至2016年1季度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3%,比2015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68.66%和2.59%。
十一、浦发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
截至2016年1季度末,浦发银行不良资产率环比上升4个基点至1.60%,核销后的1季度年化净不良贷款生成率达到1.51%(2015年为1.31%)。关注贷款率环比大幅上升98个基点,暗示未来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增加。浦发银行221%的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9%)高于同业。在不良贷款生成阶段提供更大缓冲空间。
十二、南京银行产质量略有下降,不良和拨备率稳居行业最好水平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南京银行不良资产率为0.85%,较年初上升2BP。从关注类贷款情况看,一季度公司的资产质量压力略有回升,关注类贷款占比略有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在行业最低水平。同时南京银行加大拨备计提,一季度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47.33%,仍然稳居行业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在经济触底企稳的趋势下,南京银行不良生成率有望早于行业出现下行。
十三、宁波银行产质量压力持续,趋势平稳
截至2016年1季度,宁波银行不良资产率达0.91%,环比上季度上升1bp,不良余额达25亿,环比上季度6%。其中,一季度宁波银行不良生成率0.92%,环比下降11bp。同时核销高位持续,一季度宁波银行年化核销转出率77%。
十四、中信银行不良生成率高位略下降,拨备计提力度继续加大
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72.35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
3.29%;不良贷款率1.40%,比2015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166.01%,比2015年末下降1.8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2%,比2015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目前,中信银行拨备计提力度持续提升,单季年化信用成本为2.01%,高于单季不良生成率(1.99%),公司拨贷比环比下降8bps至2.32%,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2%至166%,未来拨备计提仍有压力。
十五、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北京银行围绕“增、减、全、控”的主体部署,深化信贷结构调整,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全行资产质量保持优秀水平。一是做好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等高风险客户的风险化解,逐步退出缺乏产品、技术、成本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风险管理,打造前、中、后台全面风险管理的立体防线,从信贷为主向资产管理为主转变,优化完善各业务制度流程。三是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动不良贷款降旧控新,实现不良贷款“双控”目标。截至2016年1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11%,拨备覆盖率286.56%,拨贷比3.20%,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十六、光大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仍面临拨备计提压力
截至2016年1季度末,光大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8bps至1.53%,核销后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率为0.99%,环比下降88bps,资产质量出现改善迹象。由于不良率下降,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提高2.25个百分点至158.64%,拨贷比下降9个bp至2.43%,拨贷比低于目前2.50%的监管线,拨备计提压力仍存。
十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
截至2016年1季度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7.03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0.74亿元;不良贷款率0.95%,较2015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与港股同业相比,重庆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6.80个百分点至426.83%,是港股中资银行中的最高水平,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且风险可控。
第二章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分析
第一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动态
一、招商银行发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6年5月23日,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证券总额2.33亿元。
此次发行的证券,优先档1.88亿元,占比81%,评级AAA,发行利率3.0%,获
2.28倍认购;次级档0.45亿元,占比19%,不评级,获近2倍认购。这不仅是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8年重启后的首单发行,也是全球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该期项目开创了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估值评级方法,采取市场化发行,激发民间投资热情,释放制度红利。目前,在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招行在发行规模、品种和创新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在零售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二、中行山东分行助力总行赢得公司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重启后“首单”
2016年5月26日,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以下简称“中誉一期”)成功发行并获认购,项目金额3.01亿元,标志着中国银行成功赢得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试点以来“首单”公司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中誉一期”的成功发行,对于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臵手段,加速向“轻资产”经营转型发展,提升银行主动管理和资产配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作为中国银行本次项目不良资产唯一提供方,全程深入参与了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试点的酝酿和落地发行工作,全力配合并推动中国银行总行在不良资产化解处臵创新方面走在了金融同业的前面,并成功化解不良资产本息12.54亿元。
在此次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中,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全力配合并推动中国银行总行多项工作走在了同业前列,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家上报银监会备案,第一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第一家成功发行,第一家信托计划成立。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试点的成功,对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而言,不仅改善了资产质量,提升了整体经营业绩,更激发了全行员工的信心和士气。对整个金融行业而言,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银行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开辟了市场化、批量化、透明化处臵不良资产的渠道和手段,有助于加速商业银行向“轻资产”经营的转型发展,提升银行主动管理和配臵资产的能力。
三、石嘴山农商行: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进入2016年,石嘴山农商行陆续打出盘活化解不良贷款“组合拳”,努力向不良资产要效益,积极争取黄河银行和处臵办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多项利好的政策措施,建立盘活化解存量不良贷款“工具箱”。同时,牵头成立了银北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针对盘活转化宁夏金海峰晟煤化工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人不良贷款,先后召开了4次债委会,初步达成风险化解5项措施,开启了银行同业统筹协调联动模式。
截至2016年1季度末,该行已累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3996万元,累计化解盘活不良贷款34711万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下一步继续打好这场攻坚战赢得了信心。
四、全国农商行数量达千家 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756亿
截至2016年1季度,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达到1000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安徽和湖北等7个省(市)已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这是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的重大成果。2003年以来,通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累计处臵不良资产和弥补亏损挂账2756亿元,成功处臵了160家历史遗留的高风险机构。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拨备覆盖率185.5%,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1.1%、13.8%。
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占农合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统称)的44.4%,资本、资产和利润分别占农合机构的66.7%、63%和70.5%,存贷款占比分别从2002年末的59%和58%提高到64%和65%,涌现出一批定位“三农”、财务健康、内控严密、治理有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商业银行,其中有21家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业1000强。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引进民间资本重要渠道。截至2016年3月末,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改制和增资扩股引进民间资本4604亿元,民间资本占总股本比例达到83%,在农村商业银行优化股权结构、有效处臵风险和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 银行同业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以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过程。在2005年我国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前,已有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和一家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不良贷款处理的尝试。
2003年1月,德意志银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资产证券化和分包一揽子协议,涉及20个项目,不良债权余额25.52亿元人民币(本金15.88亿、应收利息3.47
亿、催收利息6.17亿),由德意志银行主持在境外发债。该笔交易是我国首宗不良资产境外证券化交易。
2003年初,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中信设立财产信托,基础资产为132.5亿不良债权资产,发行了期限3年、价值10亿的优先级受益权,并委托大公和信资产评估公司、中诚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对该受益权进行评级。在华融的方案中,还设计了提前赎回和受益人大会机制,以保护受益权投资者的利益,被称为国内第一个准资产证券化方案。
2004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聘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作为财务顾问,将其面值26.19亿、预计回收值8.2亿的不良债权信托给中诚信托设立自益性财产信托,并委托中信证券作为包销商将其A、B级受益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其具体交易结构如下:A级受益权金额2亿、利率为5.01%、期限一年;B级受益权金额4.2亿、利率5.1%、期限为三年。由工商银行提供回购承诺;C级受益权2亿,由工商银行自留。经大公和中诚信评级公司对该不良资产池的现金流进行分析,确认其A级受益权的违约概率为0.25%,达到AAA评级,其B级受益权的违约概率为20%,经回购承诺后其评级也可达到AAA。
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分别由信达资产发行了信元、东方资产发行了东元以及由建设银行发行了建元。
二、工行枣庄分行创新处置方式“清淤”不良资产
进入2016年,在我国“三期叠加”的经济环境下,工行枣庄分行在依托传统现金清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创新处臵方式,从批量转让到贷款组包,探索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有效“清淤”不良资产。
一是充分运用不良贷款组包转让新路径。结合该行实际,按照“就近组包、便于承接、易于处臵”的原则,选定企业合理搭配参与组包。精心开展不良贷款资产调查、估值定价等核心工作,严格审核上报资料。2015年该行成功组包并转让四个资产包,共处臵44户企业不良资产,总金额43488.91万元,现金收回23303.08万元,有效拓宽该行不良资产处臵渠道。
二是试点推进不良资产处臵方式证券化。该行及时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规章、办法,同时对法人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排查分析,优选出处臵方案,预计回收金额、回收时间基本明确的资产做为基础资产。目前已初步遴选出8418万元基础资产,作为拟证券化的入池资产,为下一步运用“证券化”处臵方式实现不良资产快速出表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利用司法新规拓宽依法追索新渠道。结合当前该行煤贸小企业不良贷款较多,
且多为保证方式的特点,充分运用新规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提起代位权、撤销权诉讼进行追索等方式进行追偿。此外在不良贷款催收中嵌入司法新规提示,对不履行还款义务当事人,向司法部门申请将其列入“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和失信人名单”,依法对恶意逃废债务者进行追索。
三、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005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发行,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中国建设银行此次发起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建元2005-1”)为了确保成功,建设银行特地挑选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达、贷款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江苏、福建三家分行作为试点行。因此,最终进入资产池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上海市、无锡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居民住房作为抵押担保(其中上海市的贷款余额占比大约为56%)。
一般说来,一个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包括以下程序:确立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构建特殊目的的载体(SPV,Special,Purpose,Vehicle)、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
通常在构造好资产池后,发起人通常要确定特殊目的的载体SPV的形态,SPV通常有三种形态:信托形式(SPT)、公司形式(SPC)、有限合伙人形式。建设银行选择了特殊目的的信托(SPT),即将基础资产信托予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中信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资金由建设银行所得。同时,建设银行自身兼任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服务商,负责管理整个资产池,包括催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
中信信托投资公司(SPT)受建设银行委托以基础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而为了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它必须对证券化的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中信信托公司决定采取划分优先/次级结构的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即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相结合的证券发行方式。最终中信信托发行的“建元2005-1”总规模为30.17亿元,其中公开发行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为29.26亿元,定向发行给建行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为0.91亿元。而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又分为三档:优先级A档、优先B档、优先C档,分别获得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AAA、A、BBB的评级。优先级证券均采取“基准利率+利差”的浮动利率,基准利率采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7日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而利差对于优先级A、
B、C档分别是1.1%、1.7%、2.8%,但是对三种优先级证券均设有利率上限。依照相关法规,A、B两档证券在发行后两个月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易流通,C档证券可通过协议转让交易流通。这样,在个人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基础资产的所有权归中信信托投资公司(SPT)所有,也就实现了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
“建元2005-1”的偿付方式是按月偿付利息,资产池中基础资产的本息回收款先顺序支付优先级A、B、C档和次级档证券的利息,然后顺序支付优先级A、B、C档和次级档证券的本金。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银行作为服务商收取贷款回收款后,定期汇划给资金保管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向中信信托报告。而中信信托在证券偿付时给工商银行下达支付指令,工商银行将证券本息支付给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按清偿顺序支付。
资料来源:文案整理
图1 建元2005-1”的发行和清偿流程图
“建元2005-1”发行后,中国建设银行减少了近30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多了近29亿元的现金,大大的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资本使用效率。在实现低成本融资的同时,建设银行提升了资金充足率,优化了财务状况。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建元2005-1”的发行提供了多一种投资选择,而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它的发行能促进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同时提高了资本配臵的有效性。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分析
第一节 影响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基本面是银行资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银行不良率是宏观经济的体温计,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GDP增速和不良率的反向关系显著。当前我国经济L型走势,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多因素叠加。在经济增速进入相对低位的周期性阶段,资产质量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不良率进入上行通道。截至2016年1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75%,不良贷款余额达1.39万亿。然而,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因此银行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良率在上升周期中的增速可以得到抑制,不良整体可控。
二、政策因素分析
(一)监管政策
2016年4月28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82号,以下简称“82号文”),明确禁止银行机构用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的信贷资产收益权,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显性或隐性回购。
尽管82号文没有涉及银行不良资产的债权转让,但监管层对于银行在体系内延后不良暴露的态度,已经有所指向。自82号文后,有三家国有大行均收到了来自监管的窗口指导,不良出表纯通道模式被叫停,同时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基金模式则受到了基本认可,未接到窗口指导。两者的区别,在于银行是否直接有理财资金参与认购不良资产收益权或证券化份额。
针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82号文规定转出方需按原信贷资产全额计提资本,因此该转让无法实现资本节约效果。此外,在继续涉入情形下,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出让方银行应当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因此,除非会计上实现完全出表,否则也无法降低不良率和提高拨备水平。82号文还要求银行不得通过本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显性或者隐性回购义务,且不良资产收益权的投资者限于合格机构投资者,这从投资者范围和操作上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将带来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82号文使得银行通过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方式降低不良率难度上升,且
无法节约资本,银行开展该业务的动力将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来看,可以在短期内处臵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出表的途径还包括向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以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获得试点资格的6家银行仍处于项目申报、审批阶段,且项目操作过程中的估值技术、次级档销售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被更多银行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82号文短期内对银行间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影响很小。
(二)经济政策
2016年1季度,我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6年1月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市场利率继续回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自2016年3月1日起,央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此外,央行灵活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行业因素分析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不良已经加速暴露,采矿业、建筑业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在2015年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得益于稳增长、增基建的经济政策和金融行业快速发展,2016年1季度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的不良率有所下降。
四、区域因素分析
截至2016年1季度,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银监局各自公布了辖区内不良贷款率。以上五个东部经济发达省/直辖市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约占全国的50%。
从近年来5省市(可代表经济发达地区,下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情况上来看,2015年5省市不良率占比有明显提升,自2014年同期的47%上升至51%,发达地区信用风险暴露较早(尤其华东钢贸等风险集中暴露),从2016年1季度的情况看,发达地区不良率提升慢于全国,5省市区域分化明显,部分区域不良贷款触顶回落。此外,山东、广东两省不良率提升与全国水平接近或稍高,浙江不良率继续攀升但增速较2015年明显放缓,江苏、上海不良率环比下降。
五、主要因素变化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进入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经济增速放缓在短期内仍将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截至2016年1季度,从监管政策看,不良出
表纯通道模式被叫停,加大不良率降低难度;从行业因素看,以制造业、批发零售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加速暴露,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压力大;从区域因素看,发达地区信用风险暴露较早,5省市区域分化明显。但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财务实力的提升保障不良贷款的平稳运行,并使资产质量处于可控范围。
第二节 银行不良资产趋势判断
虽然2016年1季度银行业不良率水平抬头,不良余额攀升,然而整体不良情况依然处于可控区间。预计2016年2季度,银行业不良压力或持续增大,但增速已有明显放缓迹象。银行早已开始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多种化解方式处臵不良格局开始显现。不良贷款的分批暴露也为银行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借助经济增长逐步释放风险。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银行体系应对不良情况具备充足承受能力,因此银行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整体不良风险处于可控区间。
第一,不良贷款增速实际放缓,增速再抬头概率小。我国从2015年2季度开始,不良贷款的增速即显现放缓迹象,从2015年2季度到2016年1季度不良贷款增速分别为57%、55%、51%、42%,其中2016年1季度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居多,受国内外需求的冲击大。然而随着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供给侧改革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东部不良贷款水平有望最先好转。在东部地区风险释放过后,2015年以来我国不良贷款有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的企业密集度及企业规模都小于东部,预计再次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激增的机会较小。
第二,多种不良处臵方式来帮忙,多样化处臵格局初现。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方式除清收外,主要为核销及转让。从2016年初开始,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地方AMC等处臵方式纷纷出台,为银行不良资产处臵注入强心针。随着不良贷款市场的参与者增加,投资方式多元化,完善的多层次处臵体系开始逐步成型。在宏观层面国家积极创新处臵方法,在微观层面银行也在调整业务结构应对不良压力,上下合力不良风险得以缓解。
第三,不良贷款暴露时间长,助力银行踏准经济增长节奏形成良性循环。不良贷款的暴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为银行处理不良贷款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要新增不良贷款仍然在银行合理承受范围内,则银行体系就能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继而降低企业的违约概率。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改善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第四章 我国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策略及管理方案
第一节 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臵不良资产有三大正规渠道:一是自行清收重组和减免,二是自主核销,三是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商业银行通过以上三种渠道处臵不良资产的规模约各占1/3。2016年,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将拓宽商业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
一、清收重组和减免
目前,清收重组和减免为我国商业银行处臵不良资产的首选方式。但清收重组需要银行一对一地与债务人商谈债务清偿,或通过法律手段清收,主要面临诉讼判决和执行程序时间长、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干涉、资产重组方案难以达成、处臵税费高等问题,而贷款减免则主要针对国有独资或控股金融企业,减免范围有限。
二、自主核销
通过不良贷款核销会导致银行的拨备的消耗,从而影响到银行的利润。而且核销条件严格,税前核销更为困难。近年来,财政部、国税总局等相关部门已经对不良贷款核销政策做了大量简化,给予银行更多自主权,但银行在实际执行中仍感到条件严格、程序复杂、耗时较长。
根据现行政策,核销的基本条件是要“穷尽手段”,贷款在核销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司法追索程序,也就是保全、诉讼、追偿、执行全部终结以后才能核销,执行司法程序时间太长。而且通常只有在法院出具企业破产倒闭等证明文件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在税前扣除。有些贷款的回收尚有希望,但需要一定时间,一旦核销后相关各方都感到万事大吉,没有人再去关注这笔贷款,容易助长商业银行玩忽职守的工作作风和逃废债的社会风气。
三、对外转让不良资产
目前,对外转让不良资产也有三种方式: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收益权转让。不良资产转让中批量转让是当前实践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方式。收益权转让属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雏形,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一样都处于市场探索阶段。
批量转让为“阳光化”转让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方式。2012年1月,财政部与银监会
共同发布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明确金融企业可将10户以上的不良资产进行组包,批量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1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然而,目前批量转让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有:
一是由于近两年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批量转让的合格受让机构即“4+15”家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少、资金来源有限,与总量1.2万亿元并不断上升的存量不良资产相比,其承接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的结果是不良资产转让成为买方市场,商业银行面对资产管理公司时要价能力有限,商业银行普遍反映,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资产时报价打折过低,不能反映出不良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银行处臵损失金额较大且难以成交。
二是根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个人贷款以及10户以下公司贷款不能批量转让,商业银行缺乏转让此类贷款的规范化、阳光化渠道。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
相比上述传统处臵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拓宽了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处臵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处臵,处臵效率更高,有利于短期内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拓展了不良资产的买方,将不良资产出售范围扩大到市场上所有证券投资者,有助于扭转目前不良贷款买方市场的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的价格,有利于提高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水平。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后,仍有专业的贷款服务机构(在中国通常还是原有的贷款银行)负责不良贷款的回收,超额回收部分构成证券投资人和贷款服务机构额外的收益,所以有效避免了“一核了之”背后隐含的道德风险。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具有在短期内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势,而且不会影响贷款后续追还的积极性,以时间换得了空间,能最大程度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正因为如此,2016年伊始,监管层即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目前已将少数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金融机构纳入试点范围。
第二节 管理方案
一、提高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非标准化商品,相比较非金融资产而言,其价值有很大的确定性,不同资产与不同评估方法之间的配合会产生差异很大的评估结果。因此,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满足特定处臵方式的需要。
同时,评估结果必须真实反映不良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对于银行不良资产中未进行
账务处理的不具备使用价值的非金融资产损失,在未查明原因和分清责任之前无法找到确定的评估依据银行不良资产评估中的债务人一般处于关停、半关停状态,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债务人应收款项不能按账面金额收回,也不能按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应的债务人各类投资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巨大,缺乏足够评估依据的银行不良资产也须准确选择评估方法来确定其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议银行机构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贷款之前、贷款之中、贷款之后三个阶段实行分段管理。在进行贷款的时候要先调查和评估借款人的资料和信息,并且为贷款的个人或者企业建立信用信息。贷款之后跟踪管理,以防止赖账、拖账的现象出现。
三、减少政府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目前,我国一些农商银行虽然体制上是企业,但仍然受政府机关的干预和管理。所以政府要彻底放手,改变对银行的管理方式。并且采取对银行有利的政策,不能再将政策性的贷款强加给银行,要和银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政府还应该对不还贷款的企业严惩,建立合理的贷款机制。
四、银行间建立信用档案制度
采取银行和银行之间建立信用档案的方式,将贷款人的信息、资料、还款情况等,全部归入档案,为拖账、赖账的人建立黑名单,在第一次贷款时没有及时归还,下次此人或公司在别的银行进行贷款时,登陆信用档案即可查出此人以往的贷款信息,可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五、建立健全信贷问责制
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促使客户经理定期审查自己的贷款,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业务,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及相关担保情况,确定有问题的贷款,要向信贷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分析报告,以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查出并汇报贷款存在问题是客户经理的重要责任,并在客户经理(信贷岗)的业绩考核中明确客户经理应承担的责任。
二是要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银行应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对贷款的操作进行责任规范,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客户经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将风险防范情况与客户经理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也与客户经理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对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应追
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