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PCB板绘制原理图

  2007年6月26日,第一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亚龙杯”电工电子技能大赛在重庆市渝北区渝北职教中心隆重开赛。竞赛内容之一就是根据PCB(印制电路板)板绘制电路原理图。可见,作为电工和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大专还是中专生,都应该掌握这项技能。因为在进入工作实践后,作为技能型人才,他们多数都会从事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目前,许多机电设备的控制都使用单面或双面电路板构成的数字或模拟电路实现,这些电子设备在交货时并不附赠详细的电路原理图,而维修时一般都需要电路原理图参考。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需要对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技能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任何电子电工教科书上找到这方面的内容。   面对元件密布、线路纵横交错的印制电路板,如何准确、快速地绘制出与其对应的电路原理图呢?我曾经参与过一些复杂电子设备的仿制和二次开发,下面根据自己绘制原理图的经验,简单介绍根据PCB板绘制原理图的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遇到的电路板多数是单面板或双面板。      一、单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所谓单面板,就是只有一面有铜膜线另一面是元件面的电路板。与双面板相比,单面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数量较少,铜膜线较宽也较稀疏。画这类电路原理图需要的工具有:绘图纸、橡皮、铅笔、直尺、万用表。拿到单面电路板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寻找以下线索:   (一)电源和地线。无论多复杂的电路都是由单元电路构成的,而每一个单元电路都离不开供电电源和地线。电源和地线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往往与电源变压器、桥堆或四个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稳压器件如7805等相连。大个的电解电容往往跨接在电源和地线之间。电源和地线的铜膜线比其它线路宽且长,而且地线的面积最大,有些地方还故意将地线布成环状以屏蔽电磁干扰。印制板上往往印刷有字符,如:GND、COM、+24V、+5V等。   (二)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信号传输路径。有些电路板上焊接有接线端子,在接线端子旁边的印制板上往往印刷有标志或字符,如:In、Out、L、R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的器件,如:磁棒天线、驻极体话筒、光敏电阻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入端。电路板上的负载器件,如扬声器、继电器、LED数码管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出端。而单元电路之间往往以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光电耦合等形式连接(直接耦合一般存在于集成电路中)。因此小容量的电解电容、中周、小个头的变压器、光耦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传输路径。   (三)寻找单元电路核心元件。我们学习的单元电路其实并不多,无非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放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等,仔细研究这些电路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单元电路的核心器件都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所以单元电路的核心元件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对于含有集成电路的电路板,其核心元件当然非集成电路莫属了。对于这些三极管、场效应管或集成电路的型号和电路符号,我们可能认识,如果不认识也好办,只需上网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元件上的字符被故意打磨掉就要麻烦些了。当然也是有办法的,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加赘述,有兴趣的同仁可深入探讨。   当上述线索找到后,我们就可以着手绘制单元电路了。   首先把电路板分成若干单元电路,在绘图纸上逐个绘制出单元电路。绘制单元电路的方法是:先绘制出电源、地线、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核心器件。以电源为上边界,地线为下边界,信号输入端为左边界,信号输出端为右边界;核心器件为中心。然后从核心器件的任一引脚开始,仔细观察与该引脚相连的元器件的另一端与哪部分相连。一般来说,核心器件的任一引脚与电源或地线、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元件数量只是一、二个。逐个引脚绘制出这些元件就完成了单元电路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顺便把这些器件的参数识读并记录在图纸上。   把各个单元电路按电路板上连接关系“组装”到一起,就完成了电路板绘制原理图。      二、双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所谓双面板,就是电路板两面都有铜膜线,一面或两面安装元件的电路板。相对单面板来说,双面板上安装的元器件排列密集而且数量较多,线路也更复杂,铜膜线更细密。绘制这种点路板的电路原理图,还需要游标卡尺、丁字尺、绘图板、胶带等工具。我们以单面安装元件的双面板为例,简述双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用胶带把绘图纸固定在绘图板上,然后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出双面板的长和宽。根据绘图纸的尺寸,在绘图纸上把电路板尺寸按1∶2或1∶3的比例放大,绘出边框。再用丁字尺在边框上标出精确到毫米的坐标。   将所有元件逐一绘制到图纸上。用游标卡尺逐个测量电路板上元件的焊盘到边界的距离,按比例标在绘图纸上,一个元件的焊盘标注完后,把元件符号绘制到图纸上,同时把参数标在符号旁边。   将接线端子的位置按比例标注在绘图纸上,同时将接线端子旁边的文字符号也标在绘图纸上。   将电路板上的过孔也按比例标注在绘图纸上。   按照电路板上的铜膜线条,利用万用表、直尺在绘图纸上绘出元件之间的连接线。在这里,电源和地线可以直接标注在图纸上,以简化电路图。   最后就是复查了。用万用表测量元件之间是否有铜膜线连接,然后对照绘制好的电路原理图,看是否有绘错、遗漏的地方。   当把上述这些做好后,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如Protel 99se在计算机上把双面板的电路原理图绘制出来了。      结语      根据PCB板绘制原理图,需要综合的技能,首先要有电子元件识别、测量方面的知识积累。试想如果PCB板上一多半电子元件从没见过,更不知道它的电路符号,电路原理图就无法着手去画。其次,平常要多见识一些典型电路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绘制出电路原理图,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很大的耐心、细心,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对学生品质方面的要求。

  2007年6月26日,第一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亚龙杯”电工电子技能大赛在重庆市渝北区渝北职教中心隆重开赛。竞赛内容之一就是根据PCB(印制电路板)板绘制电路原理图。可见,作为电工和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大专还是中专生,都应该掌握这项技能。因为在进入工作实践后,作为技能型人才,他们多数都会从事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目前,许多机电设备的控制都使用单面或双面电路板构成的数字或模拟电路实现,这些电子设备在交货时并不附赠详细的电路原理图,而维修时一般都需要电路原理图参考。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需要对绘制电路原理图的技能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任何电子电工教科书上找到这方面的内容。   面对元件密布、线路纵横交错的印制电路板,如何准确、快速地绘制出与其对应的电路原理图呢?我曾经参与过一些复杂电子设备的仿制和二次开发,下面根据自己绘制原理图的经验,简单介绍根据PCB板绘制原理图的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遇到的电路板多数是单面板或双面板。      一、单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所谓单面板,就是只有一面有铜膜线另一面是元件面的电路板。与双面板相比,单面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数量较少,铜膜线较宽也较稀疏。画这类电路原理图需要的工具有:绘图纸、橡皮、铅笔、直尺、万用表。拿到单面电路板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寻找以下线索:   (一)电源和地线。无论多复杂的电路都是由单元电路构成的,而每一个单元电路都离不开供电电源和地线。电源和地线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往往与电源变压器、桥堆或四个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稳压器件如7805等相连。大个的电解电容往往跨接在电源和地线之间。电源和地线的铜膜线比其它线路宽且长,而且地线的面积最大,有些地方还故意将地线布成环状以屏蔽电磁干扰。印制板上往往印刷有字符,如:GND、COM、+24V、+5V等。   (二)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信号传输路径。有些电路板上焊接有接线端子,在接线端子旁边的印制板上往往印刷有标志或字符,如:In、Out、L、R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的器件,如:磁棒天线、驻极体话筒、光敏电阻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入端。电路板上的负载器件,如扬声器、继电器、LED数码管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输出端。而单元电路之间往往以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光电耦合等形式连接(直接耦合一般存在于集成电路中)。因此小容量的电解电容、中周、小个头的变压器、光耦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信号传输路径。   (三)寻找单元电路核心元件。我们学习的单元电路其实并不多,无非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放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等,仔细研究这些电路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单元电路的核心器件都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所以单元电路的核心元件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对于含有集成电路的电路板,其核心元件当然非集成电路莫属了。对于这些三极管、场效应管或集成电路的型号和电路符号,我们可能认识,如果不认识也好办,只需上网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元件上的字符被故意打磨掉就要麻烦些了。当然也是有办法的,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加赘述,有兴趣的同仁可深入探讨。   当上述线索找到后,我们就可以着手绘制单元电路了。   首先把电路板分成若干单元电路,在绘图纸上逐个绘制出单元电路。绘制单元电路的方法是:先绘制出电源、地线、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核心器件。以电源为上边界,地线为下边界,信号输入端为左边界,信号输出端为右边界;核心器件为中心。然后从核心器件的任一引脚开始,仔细观察与该引脚相连的元器件的另一端与哪部分相连。一般来说,核心器件的任一引脚与电源或地线、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元件数量只是一、二个。逐个引脚绘制出这些元件就完成了单元电路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顺便把这些器件的参数识读并记录在图纸上。   把各个单元电路按电路板上连接关系“组装”到一起,就完成了电路板绘制原理图。      二、双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所谓双面板,就是电路板两面都有铜膜线,一面或两面安装元件的电路板。相对单面板来说,双面板上安装的元器件排列密集而且数量较多,线路也更复杂,铜膜线更细密。绘制这种点路板的电路原理图,还需要游标卡尺、丁字尺、绘图板、胶带等工具。我们以单面安装元件的双面板为例,简述双面板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用胶带把绘图纸固定在绘图板上,然后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出双面板的长和宽。根据绘图纸的尺寸,在绘图纸上把电路板尺寸按1∶2或1∶3的比例放大,绘出边框。再用丁字尺在边框上标出精确到毫米的坐标。   将所有元件逐一绘制到图纸上。用游标卡尺逐个测量电路板上元件的焊盘到边界的距离,按比例标在绘图纸上,一个元件的焊盘标注完后,把元件符号绘制到图纸上,同时把参数标在符号旁边。   将接线端子的位置按比例标注在绘图纸上,同时将接线端子旁边的文字符号也标在绘图纸上。   将电路板上的过孔也按比例标注在绘图纸上。   按照电路板上的铜膜线条,利用万用表、直尺在绘图纸上绘出元件之间的连接线。在这里,电源和地线可以直接标注在图纸上,以简化电路图。   最后就是复查了。用万用表测量元件之间是否有铜膜线连接,然后对照绘制好的电路原理图,看是否有绘错、遗漏的地方。   当把上述这些做好后,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如Protel 99se在计算机上把双面板的电路原理图绘制出来了。      结语      根据PCB板绘制原理图,需要综合的技能,首先要有电子元件识别、测量方面的知识积累。试想如果PCB板上一多半电子元件从没见过,更不知道它的电路符号,电路原理图就无法着手去画。其次,平常要多见识一些典型电路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绘制出电路原理图,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很大的耐心、细心,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对学生品质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章

  •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GJ011201 小组成员 徐睿 2012210460 李易晓 2012210057 张地根 2012210114 指导老师 邓炳光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1,数字温度计设计与制作: ...查看


  • 印刷电路板实训报告
  •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印刷电路板实训报告 专业:应用电子 班级:B0922班 姓名:周培春 学号:22 指导老师:彭弘倩 时间:2010-11-26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实训熟悉原理图的绘制流程. 2.通过实训认识基本元 器件的序号 ...查看


  •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
  •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课 程 报 告 课 程 院 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专业班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二09-2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电子线路CAD课程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Protel 99se 设计印刷 ...查看


  • PCB设计与制作
  • <PCB 设计与制作> 项 目: 三端稳压直流电源 PCB板设计 专 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 级: 09312 姓 名:武明乐.韩亚洲.梁园园. 卜贤召.孙玛利 学 号: 01.02.03.04.05 考 场: 陕航计算机实训中 ...查看


  • 电气制图及CAD
  • 电气制图及CAD 实验报告 --数字钟的设计 1. 实验原理 数字钟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变为秒脉冲,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 ...查看


  •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 0 目录 1 1.1 1.2 1.3 2 2.1 2.2 3 3.1 3.2 3.3 目录 .......................................................................... ...查看


  • 基于51的频率计和温度计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通信1104班 指导教师: 艾青松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 基于51的频率计和温度计测量系统 初始条件 1. 一台装有PROTEL 软件或以上版本的电脑及使用PROTEL 软件绘制电路原理 ...查看


  • protel 99 se原理图设计步骤
  • protel 99 se原理图设计步骤 1.1 protel 99 se电路板设计步骤 一般而言,设计电路板最基本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 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主要是protel 99 se的原理图设计系统(Advanc ...查看


  • 数字温度计
  • 目录 一.摘 要„„„„„„„„„„„„„„„„„„„„„„„„„„„„„„„„3 关键词„„„„„„„„„„„„„„„„„„„„„„„„„„„„„„„„3 二.设计内容„„„„„„„„„„„„„„„„„„„„„„„„„„„„„3 (一)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