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山地区碱长花岗岩构造环境探讨_曹希荣

2013年第2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矿业论坛○科技信息

小黑山地区碱长花岗岩构造环境探讨

曹希荣王子英林树华

(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局,吉林长春130062)

岩石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小黑山地区。呈北东向展布,长大于20km ,宽约2km-3km 。面积约91km 2,属于造山后A 型花岗岩,主要有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二者区别于是否有钠铁闪石,为渐变关系,呈岩基状产出。

1岩石矿物学特征

中粒碱性花岗岩,岩石风化面呈灰色,新鲜面为灰白色,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钾长石60%,石英30%,钠铁闪石10%所组成。钾长石:他形粒状、半自形板粒状,负低突起,见卡斯巴双晶,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具土化,粒度大2mm-5mm ,少量大颗粒见裂纹,宽小于0.1mm ,其内充填物见有硅质或显微鳞片状绿泥样品编号

SiO

2Al 2O 3TiO 2Fe 2O 3FeO 石集合体,弱铁染。

GS-3*74.9412.060.141.720.77

石英:他形粒状,具

GS-8*77.0211.870.060.50.59波状消光,边缘局部或个

别颗粒具粒化,最大颗粒GS-9*75.712.860.071.310.12达4.5mm 。

GS-11*74.3613.170.151.040.09

钠铁闪石:短柱状,

GS-12*75.9212.740.181.140.03平行板粒状,深褐色—浅

黄绿色多色性,高正突GS-13*75.612.60.211.10.49起,具有角闪石式节理,

GS-1775.5212.100.100.530.82

具褐铁矿化、菱铁矿化,粒度0.5mm-2mm 为主。

副矿物:柱粒状磷灰石,黄铁矿黑色正方形、长方形假象,单晶达0.3mm ,零星分布。

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岩石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浅肉红色,具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钾长石60%,石英30%,钠长石5%及黑云母4%,副矿物1%所组成。

钾长石:他形粒状,半自形板粒状,见卡斯巴双晶,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具土化,粒度一般0.2mm-2mm ,少量2mm-4mm 。

石英:他形粒状,具波状消光,粒状镶嵌生长,粒度一般小于

=0.19%-0.98%),贫Fe 和Mg ,A/CNK=0.86-1.19,A/NK=0.96-1.25,岩石为次铝质-过铝质,δ=1.92-2.82,仅有一个样品δ=1.037,为二氧化硅过饱和岩石。在Na 2O-K 2O 图解(图1)上,投点落在A 型花岗岩区内。在大黑山及二道河子一带,A/NK=0.96-0.99,岩石为过碱质的,是典型的A 型花岗岩,在SiO 2-A.R 图解(图2)上,投点落在碱性区内,本期碱长花岗岩为碱性系列花岗岩。DI=92.58-96.13,CIPW 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C ),含量0.10%-2.35%,赤铁矿(Hm ),含量0.96%-1.76%;锥辉石(Ac ),含量0.46%-2.31%。此种花岗岩在世界各地的造山带中均有产出。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往往是构造—岩浆旋回中最晚一幕岩浆活动的产物。

表1岩石化学分析结果(×10-2)及特征参数表

P 2O 50.030.010.030.020.050.040.00

MnO 0.040.050.060.060.020.060.09

CaO 0.240.290.290.410.350.530.98

MgO 0.130.130.130.210.060.040.33

K 2O 5.305.054.806.775.254.544.69

Na 2O 4.193.283.122.553.23.754.43

LOS 0.340.280.560.220.300.760.35

Total A/CNKA/NK99.999.1399.0599.0599.2499.7299.94

0.931.051.191.071.111.060.86

0.961.11.251.141.161.150.98

σ2.822.041.922.772.172.1082.558

1.5mm 。

钠长石:自形—半自形板条状、板粒状,具钠长石双晶,粒度小于

0.5mm 。

黑云母:片状、鳞片状,呈不规则小团块,短带状,弱残留,黄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节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均小于0.3mm 。

岩石副矿物特征:

磁铁矿:黑色不规则状,半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粒度0.1mm 。钛铁矿:灰黑色,不规则粒状,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强度高。粒度0.1mm-0.2mm 。

赤铁矿化磁铁矿:黑灰色,不规则粒状,半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略带樱红色,粒度0.1mm-0.2mm 。

萤石:紫色,粒状,透明,玻璃光泽,粉末为白色,粒度0.05mm-

图1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Na 2O-K 2O 图解

(据Collins WJ et al.1982)

0.2mm 。

锆石:按晶体特征分为三种:1)无色、淡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和锥面(111)组成聚形,长宽比2∶1—3∶1,又可分为透明的和半透明的。透明的:为金刚光泽,长柱状,长宽比2.5∶1为主,粒度0.05mm-0.1mm ;半透明的:颜色不均匀,呈短柱状,玻璃光泽,长宽比以2:1为主,粒度0.1mm ,硬度与正常锆石相比较低些,成分上含水,数量较多。2)淡黄色,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及锥面(111)、(311)组成聚形,透明,金刚光泽,长宽比2∶1-3∶1,以2.5∶1占多数,一部分晶体内有针状或粒状包体,粒度0.05mm-0.2mm ,数量多。3)淡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100),(110)>>(100)及锥面(111)、(311)组成聚形,透明,金刚光泽,长宽比2∶1,粒度0.1mm 。由此看来,岩石受到后期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图2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碱度率图解

(据J.B.Wright. 1969)

2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化学成分显示高SiO 2(73.78%-82%),高K 和Na (Na 2O+K2O=6.47%-9.49%),K 2O >Na 2O ,低Ca (CaO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ΣREE=88.04-475.89×10-6,LREE/HREE =3.53-8.997,(La/Yb)N=2.791-5.359,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图3),但较平缓,富集轻稀土,轻稀土配分形式渐降,重稀土近于水平,呈典型的“飞翔海鸥型”。[1]δEu =0.142-0.434,Eu 强烈负异常,说明源区残留相存在斜长石。岩石具有重稀土相对富集和高Y (12.6%-75.84%)的特征,反映了岩浆源区较深,可能暗示岩浆形成于源区由深至浅的一个

398

科技信息○矿业论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25期

减压过程。岩石是岩浆演化晚期偏碱性花岗岩的产物。

表2

样品编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10-6)及特征参数表

Sm

Eu 0.500.460.520.56010.30570.35750.36011.113

Gd 11.562.566.9112.972.2011.6325.50613.09

Tb 1.810.441.182.2890.34460.2120.93481.974

Dy 11.552.797.7614.652.141.2775.72611.38

Ho 2.220.531.492.9980.4776

Er 6.422.441.5428.3731.468

Tm 0.960.240.581.1610.2848

Yb 6.191.713.51

Lu 1.060.300.54

ΣREE 475.8995.87

δEu 0.1170.434

LREE/HREE

Y 58.312.638.175.8412.918.5629.0250.39

La 72.713.729.932.1314.7321.9923.3654.49

Ce 196387187.3631.7140.9862.05152.9

Pr 18.893.699.089.3233.6033.9196.60117.07

Nd 73.813.435.440.1713.212.2425.9068.39

XT-3*XT-9*

XT-10*

13.933.017.5311.122.5511.8975.68215.32

9.006.566.533.537.3213.285.577.38

215.540.191

0.1420.38596.070.1910.235

XT-11XT-12XT-21XT-25XT-26

7.7620.9717307.681.8530.26551.3520.2156

88.0496.07

0.29390.93640.93641.1792.175

3.5886.012

0.5940.8803

4.1050.6368175.245.5830.8232401.59

表3

样品编号WL-3*WL-9*

WL-10*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10-6)

Ni 3.72.12.0

Rb 128151106

Sr 124829

Zr 588110164

Nb 29.121.424.4

Ag 6536300.59

Sb 0.200.760.56

Ba 9584117

Hf 20.333.757.63

Ta 1.862.281.53

W 0.560.451.46

000Au

Th 11.224.06.211.3814.1420.39

Li 17516

P 130121106

K Sc 2.22.53.1

Ti [***********]882

V 55411.5

Mn 458167278

Fe

WL-1111.9492.71416102.724WL-128.17695.14387603.083WL-219.365108.7424601.906

335.12060025.5383.9846.23622.632.36

[1**********]1

19.41.31

0.539174.916.352.3922.244

11.26242.210.45346.3

116.570.08113.817.360.1340.561310.23.9812.1981.804144.883.2185.4832.49

0.11

0.888231.43.2633.3691.562

WL-255.28083.12333905.078458.41.116357.42.624158.98.798218.143.330.07621.05460.6410.402.6121.9740.0558321.01

WL-263.56190.81359905.941688.32.441781.0104301.960137.116.53254.927.370.20120.37992.958.4051.6485.1450.03409

15.29

沟组(S 1h ),八十里小河组(S 2b ),泥鳅河组(S 3D 2n )宝力高庙组(C 2P 1bl )(图5)。依据孙德有等在大黑山所做的同位素资料:单颗粒锆石Pb 206/U 238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92±4Ma 。[2]将本期侵入岩置于早二叠世。

图3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图

(球粒陨石值据Boynton. 1984)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4)上,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 、Th 、K ;高场强元素(HFSE )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具有Ba 、Sr 、P 、Ti 的负异常和Rb 、Th 、K 正异常,Ti 强烈亏损,表明源区残留相有金红石的存在。

图5

PM10剖面TC-29探槽接触关系素描图

1.上石灰坑-下二叠宝力高庙组;2.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

3.腐殖土;4.碱长花岗岩;5.流纹岩;6.碎石层

4岩浆构造环境

图4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

(原始地幔值据Sun and Mxoonough 1989)

3形成时代

岩体侵入兴华渡口群(Pt 1xh ),多宝山组(O 2d ),裸河组(O 3l ),黄花

现在一般认为A 型花岗岩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一类为非造山型,其原岩接近于洋岛玄武岩并在板内定位;另一类为后造山型,原岩接近于大陆壳或底侵垫托的下地壳侵入岩,并定位于陆—陆碰撞的后造山环境。[1]本期碱长花岗岩R 1-R 2构造环境判别图(图6)上,投点落在造山晚期与非造山期过度区上,在Rb-(Y+Nb)、Rb-(Yb+Ta)图解(图7)上,投点落在接近同碰撞花岗岩区内,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与我国内蒙古中部、蒙古南部和我国新疆准噶尔地区的晚古生代A 型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且均具有造山后的特点,说明本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是这个巨型A 型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它们沿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索伦山—贺根山—扎赉特碰撞拼合带断续分布。目前认为造山后A 型花岗岩与主造山事件的时间间隔大约40或75-25Ma 。[2]而本

399

2013年第2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矿业论坛○科技信息

区石炭纪(344.6±1.7Ma )存在一套造山花岗岩。[3]说明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石炭纪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标志着造山作用的结束。

图7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Rb-(Yb+Nb).Rb-(Yb+Ta)

(据Pearce 等,1984)

S-COLG. 同碰撞花岗岩;WPG. 板内花岗岩;VAG. 火山弧花岗岩;ORG. 洋脊花岗岩

图6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R 1-R2构造环境判别图

(Batchelor &Bowden. 1985)

Ⅰ. 地幔分异的;Ⅱ. 碰撞前的;Ⅲ. 碰撞后抬升的;Ⅳ. 造山晚期的;

Ⅴ. 非造山的;Ⅵ. 同碰撞的;Ⅶ. 后造山的

[1]施光海,苗来成,张福勤,等.内蒙古锡林浩特A 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区域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2004,49(4):384-389.

[2]孙德有,吴福元,李惠民,林强.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 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来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0,45(20):

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呈NE 向展布,各侵入体除边部粒度变细外,未见应力特征及岩浆流动现象,为被动侵位,表明岩浆侵位以围岩刚性位移及构造扩展作用为主。科

【参考文献】

2217-2222.

[3]孙作振,龙长林,等.桦树排子(M52E010003)、猪肚子河(M52E011003)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地质局.

[责任编辑:丁艳]

(上接第344页)位。每钻进5m 要用仪器复核钻孔的角度是否正确,以确保钻孔方向。

(3)偏斜修正

钻孔中和压入钢管时的偏斜,可由每隔5m 测定的钻孔偏斜而知,钻孔偏斜过大时,采用特殊钻头等方法进行修正。如:向下偏斜,在偏斜部分填充水泥砂浆,等水泥砂浆凝固后再从偏移开始处继续钻进;向上偏斜,采用特殊合金钻头进行再次钻进。

(4)下管

下管前要预先按设计对每个钻孔的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隔一安设2.5m 长钢管做短管,以保证同一断面上的管接头数不超过50%。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因此下管要及时、快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管子送到孔底。前期靠人工送管,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借助钻机顶进。

(5)注浆

大管棚施工完成一根,注浆一根,注浆通过芯管进行后退式注浆。注浆分两部完成,第一次注入水泥砂浆充分收缩后,第二次注入水泥砂浆,以使管棚填充密实。

采取加强初期支护、架设临时仰拱、打设锁脚锚管等技术措施,并且在施工中突出强调“快”字和“紧”字:施工快,缩短土体变形时间;支护紧,格栅钢架与开挖面贴紧,将土体变形沉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地面行车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北京地铁四号线雍和宫站~和平里北街站区间暗挖隧道已经全部竣工,并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设计要求,受到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同时因大管棚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

【参考文献】

[1]赵勇. 高速铁路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施仲衡,等.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徐强. 长大管棚在诸暨一号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6(8).

[4]邓矿辉. 大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在大跨隧道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5).

[5]李永井. 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程良奎,等. 岩土加固实用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7]杜永昌. 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K].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结束语

2006.

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同时施工时

[责任编辑:丁艳

(上接第373页)导致的,还是系统显示错误导致的。对于接边部分,建议采用以系统自动处理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更新作业。在设置某些条件阈值后,系统完成大部分接边工作,对于系统无法处理的部分,系统标出,然后由人工处理。2. 3系统管理方面的问题

综合管线系统工程涉及的单位较多,包括权属单位、行政部门等,同时管线数据本身秘级较高,这都给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带来难度。尽管从技术角度来讲,系统的分布结构完全可以适应地方的各种管理方式,但是从系统安全,资源集约化考虑,建议地方行政单位设置数据更新系统管理方面的有效机制,对数据,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对信息录入,工程出图进行审批,这样可保证数据以及系统的安全。

设,节能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地方已经将其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了一条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应用于行业的发展之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GIS 理论的发展,这种地理信息系统的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多样,更好的满足行业以及大众需求。科

【参考文献】

[1]孟付明,李海鹏,杨长岭.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的应用

[J].山东建筑大学报,2009,4.

[2]高宏良,刘利力. 基于组件式GIS 城市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05.

[3]周立国,冯学智,佘江峰,谢顺平,周立国.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及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REMOTESENSING INFORMATION 2008,2.

3结束语

城市综合管线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实践检验,对地方基础设施建

[责任编辑:曹明明]

400

2013年第2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矿业论坛○科技信息

小黑山地区碱长花岗岩构造环境探讨

曹希荣王子英林树华

(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局,吉林长春130062)

岩石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小黑山地区。呈北东向展布,长大于20km ,宽约2km-3km 。面积约91km 2,属于造山后A 型花岗岩,主要有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二者区别于是否有钠铁闪石,为渐变关系,呈岩基状产出。

1岩石矿物学特征

中粒碱性花岗岩,岩石风化面呈灰色,新鲜面为灰白色,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钾长石60%,石英30%,钠铁闪石10%所组成。钾长石:他形粒状、半自形板粒状,负低突起,见卡斯巴双晶,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具土化,粒度大2mm-5mm ,少量大颗粒见裂纹,宽小于0.1mm ,其内充填物见有硅质或显微鳞片状绿泥样品编号

SiO

2Al 2O 3TiO 2Fe 2O 3FeO 石集合体,弱铁染。

GS-3*74.9412.060.141.720.77

石英:他形粒状,具

GS-8*77.0211.870.060.50.59波状消光,边缘局部或个

别颗粒具粒化,最大颗粒GS-9*75.712.860.071.310.12达4.5mm 。

GS-11*74.3613.170.151.040.09

钠铁闪石:短柱状,

GS-12*75.9212.740.181.140.03平行板粒状,深褐色—浅

黄绿色多色性,高正突GS-13*75.612.60.211.10.49起,具有角闪石式节理,

GS-1775.5212.100.100.530.82

具褐铁矿化、菱铁矿化,粒度0.5mm-2mm 为主。

副矿物:柱粒状磷灰石,黄铁矿黑色正方形、长方形假象,单晶达0.3mm ,零星分布。

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岩石风化面为黄褐色,新鲜面为浅肉红色,具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钾长石60%,石英30%,钠长石5%及黑云母4%,副矿物1%所组成。

钾长石:他形粒状,半自形板粒状,见卡斯巴双晶,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具土化,粒度一般0.2mm-2mm ,少量2mm-4mm 。

石英:他形粒状,具波状消光,粒状镶嵌生长,粒度一般小于

=0.19%-0.98%),贫Fe 和Mg ,A/CNK=0.86-1.19,A/NK=0.96-1.25,岩石为次铝质-过铝质,δ=1.92-2.82,仅有一个样品δ=1.037,为二氧化硅过饱和岩石。在Na 2O-K 2O 图解(图1)上,投点落在A 型花岗岩区内。在大黑山及二道河子一带,A/NK=0.96-0.99,岩石为过碱质的,是典型的A 型花岗岩,在SiO 2-A.R 图解(图2)上,投点落在碱性区内,本期碱长花岗岩为碱性系列花岗岩。DI=92.58-96.13,CIPW 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C ),含量0.10%-2.35%,赤铁矿(Hm ),含量0.96%-1.76%;锥辉石(Ac ),含量0.46%-2.31%。此种花岗岩在世界各地的造山带中均有产出。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往往是构造—岩浆旋回中最晚一幕岩浆活动的产物。

表1岩石化学分析结果(×10-2)及特征参数表

P 2O 50.030.010.030.020.050.040.00

MnO 0.040.050.060.060.020.060.09

CaO 0.240.290.290.410.350.530.98

MgO 0.130.130.130.210.060.040.33

K 2O 5.305.054.806.775.254.544.69

Na 2O 4.193.283.122.553.23.754.43

LOS 0.340.280.560.220.300.760.35

Total A/CNKA/NK99.999.1399.0599.0599.2499.7299.94

0.931.051.191.071.111.060.86

0.961.11.251.141.161.150.98

σ2.822.041.922.772.172.1082.558

1.5mm 。

钠长石:自形—半自形板条状、板粒状,具钠长石双晶,粒度小于

0.5mm 。

黑云母:片状、鳞片状,呈不规则小团块,短带状,弱残留,黄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节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均小于0.3mm 。

岩石副矿物特征:

磁铁矿:黑色不规则状,半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粒度0.1mm 。钛铁矿:灰黑色,不规则粒状,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强度高。粒度0.1mm-0.2mm 。

赤铁矿化磁铁矿:黑灰色,不规则粒状,半金属光泽,粉末为黑色,略带樱红色,粒度0.1mm-0.2mm 。

萤石:紫色,粒状,透明,玻璃光泽,粉末为白色,粒度0.05mm-

图1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Na 2O-K 2O 图解

(据Collins WJ et al.1982)

0.2mm 。

锆石:按晶体特征分为三种:1)无色、淡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和锥面(111)组成聚形,长宽比2∶1—3∶1,又可分为透明的和半透明的。透明的:为金刚光泽,长柱状,长宽比2.5∶1为主,粒度0.05mm-0.1mm ;半透明的:颜色不均匀,呈短柱状,玻璃光泽,长宽比以2:1为主,粒度0.1mm ,硬度与正常锆石相比较低些,成分上含水,数量较多。2)淡黄色,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及锥面(111)、(311)组成聚形,透明,金刚光泽,长宽比2∶1-3∶1,以2.5∶1占多数,一部分晶体内有针状或粒状包体,粒度0.05mm-0.2mm ,数量多。3)淡黄色,双锥柱状,由柱面(110)、(100),(110)>>(100)及锥面(111)、(311)组成聚形,透明,金刚光泽,长宽比2∶1,粒度0.1mm 。由此看来,岩石受到后期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图2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碱度率图解

(据J.B.Wright. 1969)

2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化学成分显示高SiO 2(73.78%-82%),高K 和Na (Na 2O+K2O=6.47%-9.49%),K 2O >Na 2O ,低Ca (CaO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ΣREE=88.04-475.89×10-6,LREE/HREE =3.53-8.997,(La/Yb)N=2.791-5.359,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图3),但较平缓,富集轻稀土,轻稀土配分形式渐降,重稀土近于水平,呈典型的“飞翔海鸥型”。[1]δEu =0.142-0.434,Eu 强烈负异常,说明源区残留相存在斜长石。岩石具有重稀土相对富集和高Y (12.6%-75.84%)的特征,反映了岩浆源区较深,可能暗示岩浆形成于源区由深至浅的一个

398

科技信息○矿业论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25期

减压过程。岩石是岩浆演化晚期偏碱性花岗岩的产物。

表2

样品编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10-6)及特征参数表

Sm

Eu 0.500.460.520.56010.30570.35750.36011.113

Gd 11.562.566.9112.972.2011.6325.50613.09

Tb 1.810.441.182.2890.34460.2120.93481.974

Dy 11.552.797.7614.652.141.2775.72611.38

Ho 2.220.531.492.9980.4776

Er 6.422.441.5428.3731.468

Tm 0.960.240.581.1610.2848

Yb 6.191.713.51

Lu 1.060.300.54

ΣREE 475.8995.87

δEu 0.1170.434

LREE/HREE

Y 58.312.638.175.8412.918.5629.0250.39

La 72.713.729.932.1314.7321.9923.3654.49

Ce 196387187.3631.7140.9862.05152.9

Pr 18.893.699.089.3233.6033.9196.60117.07

Nd 73.813.435.440.1713.212.2425.9068.39

XT-3*XT-9*

XT-10*

13.933.017.5311.122.5511.8975.68215.32

9.006.566.533.537.3213.285.577.38

215.540.191

0.1420.38596.070.1910.235

XT-11XT-12XT-21XT-25XT-26

7.7620.9717307.681.8530.26551.3520.2156

88.0496.07

0.29390.93640.93641.1792.175

3.5886.012

0.5940.8803

4.1050.6368175.245.5830.8232401.59

表3

样品编号WL-3*WL-9*

WL-10*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10-6)

Ni 3.72.12.0

Rb 128151106

Sr 124829

Zr 588110164

Nb 29.121.424.4

Ag 6536300.59

Sb 0.200.760.56

Ba 9584117

Hf 20.333.757.63

Ta 1.862.281.53

W 0.560.451.46

000Au

Th 11.224.06.211.3814.1420.39

Li 17516

P 130121106

K Sc 2.22.53.1

Ti [***********]882

V 55411.5

Mn 458167278

Fe

WL-1111.9492.71416102.724WL-128.17695.14387603.083WL-219.365108.7424601.906

335.12060025.5383.9846.23622.632.36

[1**********]1

19.41.31

0.539174.916.352.3922.244

11.26242.210.45346.3

116.570.08113.817.360.1340.561310.23.9812.1981.804144.883.2185.4832.49

0.11

0.888231.43.2633.3691.562

WL-255.28083.12333905.078458.41.116357.42.624158.98.798218.143.330.07621.05460.6410.402.6121.9740.0558321.01

WL-263.56190.81359905.941688.32.441781.0104301.960137.116.53254.927.370.20120.37992.958.4051.6485.1450.03409

15.29

沟组(S 1h ),八十里小河组(S 2b ),泥鳅河组(S 3D 2n )宝力高庙组(C 2P 1bl )(图5)。依据孙德有等在大黑山所做的同位素资料:单颗粒锆石Pb 206/U 238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92±4Ma 。[2]将本期侵入岩置于早二叠世。

图3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图

(球粒陨石值据Boynton. 1984)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4)上,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 、Th 、K ;高场强元素(HFSE )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具有Ba 、Sr 、P 、Ti 的负异常和Rb 、Th 、K 正异常,Ti 强烈亏损,表明源区残留相有金红石的存在。

图5

PM10剖面TC-29探槽接触关系素描图

1.上石灰坑-下二叠宝力高庙组;2.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

3.腐殖土;4.碱长花岗岩;5.流纹岩;6.碎石层

4岩浆构造环境

图4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

(原始地幔值据Sun and Mxoonough 1989)

3形成时代

岩体侵入兴华渡口群(Pt 1xh ),多宝山组(O 2d ),裸河组(O 3l ),黄花

现在一般认为A 型花岗岩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一类为非造山型,其原岩接近于洋岛玄武岩并在板内定位;另一类为后造山型,原岩接近于大陆壳或底侵垫托的下地壳侵入岩,并定位于陆—陆碰撞的后造山环境。[1]本期碱长花岗岩R 1-R 2构造环境判别图(图6)上,投点落在造山晚期与非造山期过度区上,在Rb-(Y+Nb)、Rb-(Yb+Ta)图解(图7)上,投点落在接近同碰撞花岗岩区内,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与我国内蒙古中部、蒙古南部和我国新疆准噶尔地区的晚古生代A 型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且均具有造山后的特点,说明本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是这个巨型A 型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它们沿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索伦山—贺根山—扎赉特碰撞拼合带断续分布。目前认为造山后A 型花岗岩与主造山事件的时间间隔大约40或75-25Ma 。[2]而本

399

2013年第2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矿业论坛○科技信息

区石炭纪(344.6±1.7Ma )存在一套造山花岗岩。[3]说明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石炭纪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标志着造山作用的结束。

图7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Rb-(Yb+Nb).Rb-(Yb+Ta)

(据Pearce 等,1984)

S-COLG. 同碰撞花岗岩;WPG. 板内花岗岩;VAG. 火山弧花岗岩;ORG. 洋脊花岗岩

图6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R 1-R2构造环境判别图

(Batchelor &Bowden. 1985)

Ⅰ. 地幔分异的;Ⅱ. 碰撞前的;Ⅲ. 碰撞后抬升的;Ⅳ. 造山晚期的;

Ⅴ. 非造山的;Ⅵ. 同碰撞的;Ⅶ. 后造山的

[1]施光海,苗来成,张福勤,等.内蒙古锡林浩特A 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区域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2004,49(4):384-389.

[2]孙德有,吴福元,李惠民,林强.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 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来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0,45(20):

本期碱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呈NE 向展布,各侵入体除边部粒度变细外,未见应力特征及岩浆流动现象,为被动侵位,表明岩浆侵位以围岩刚性位移及构造扩展作用为主。科

【参考文献】

2217-2222.

[3]孙作振,龙长林,等.桦树排子(M52E010003)、猪肚子河(M52E011003)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地质局.

[责任编辑:丁艳]

(上接第344页)位。每钻进5m 要用仪器复核钻孔的角度是否正确,以确保钻孔方向。

(3)偏斜修正

钻孔中和压入钢管时的偏斜,可由每隔5m 测定的钻孔偏斜而知,钻孔偏斜过大时,采用特殊钻头等方法进行修正。如:向下偏斜,在偏斜部分填充水泥砂浆,等水泥砂浆凝固后再从偏移开始处继续钻进;向上偏斜,采用特殊合金钻头进行再次钻进。

(4)下管

下管前要预先按设计对每个钻孔的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隔一安设2.5m 长钢管做短管,以保证同一断面上的管接头数不超过50%。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因此下管要及时、快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管子送到孔底。前期靠人工送管,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借助钻机顶进。

(5)注浆

大管棚施工完成一根,注浆一根,注浆通过芯管进行后退式注浆。注浆分两部完成,第一次注入水泥砂浆充分收缩后,第二次注入水泥砂浆,以使管棚填充密实。

采取加强初期支护、架设临时仰拱、打设锁脚锚管等技术措施,并且在施工中突出强调“快”字和“紧”字:施工快,缩短土体变形时间;支护紧,格栅钢架与开挖面贴紧,将土体变形沉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地面行车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北京地铁四号线雍和宫站~和平里北街站区间暗挖隧道已经全部竣工,并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设计要求,受到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同时因大管棚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

【参考文献】

[1]赵勇. 高速铁路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施仲衡,等.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徐强. 长大管棚在诸暨一号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6(8).

[4]邓矿辉. 大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在大跨隧道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5).

[5]李永井. 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程良奎,等. 岩土加固实用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7]杜永昌. 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K].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结束语

2006.

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同时施工时

[责任编辑:丁艳

(上接第373页)导致的,还是系统显示错误导致的。对于接边部分,建议采用以系统自动处理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更新作业。在设置某些条件阈值后,系统完成大部分接边工作,对于系统无法处理的部分,系统标出,然后由人工处理。2. 3系统管理方面的问题

综合管线系统工程涉及的单位较多,包括权属单位、行政部门等,同时管线数据本身秘级较高,这都给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带来难度。尽管从技术角度来讲,系统的分布结构完全可以适应地方的各种管理方式,但是从系统安全,资源集约化考虑,建议地方行政单位设置数据更新系统管理方面的有效机制,对数据,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对信息录入,工程出图进行审批,这样可保证数据以及系统的安全。

设,节能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地方已经将其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了一条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应用于行业的发展之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GIS 理论的发展,这种地理信息系统的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多样,更好的满足行业以及大众需求。科

【参考文献】

[1]孟付明,李海鹏,杨长岭.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的应用

[J].山东建筑大学报,2009,4.

[2]高宏良,刘利力. 基于组件式GIS 城市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05.

[3]周立国,冯学智,佘江峰,谢顺平,周立国.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及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REMOTESENSING INFORMATION 2008,2.

3结束语

城市综合管线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实践检验,对地方基础设施建

[责任编辑:曹明明]

400


相关文章

  • 秦皇岛地质实习
  • 一. 前言 地质实习时间为2011年7月17日至2011年7月22日,地点为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其主要目的及任务为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对课程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地质学.地 ...查看


  • 秦皇岛实习报告 1
  •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实习报告用纸 目 录 一. 前言----------------------------------2 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2 实习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 ...查看


  •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 一.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1.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地貌实习,巩固学过的地质学地貌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自身实践中提高对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理实践对地理学的重要性. ...查看


  • 秦皇岛实习报告
  • 一 前言 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 ...查看


  •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作者:贺斌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地质行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地质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提高综 ...查看


  • 中国铜矿床分布及其典型矿床特征
  •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 (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 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 ...查看


  • 蒙古国东南部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机制探讨_郭志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43卷 第3期Vol.43 No.3 ()2013年05月JournalofJilinUniversitarthScienceEditionMa2013 yEy 蒙古国东南部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查看


  • 浙江省淳安县潘家花岗岩体特征
  • [摘要]浙江省淳安县潘家花岗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为矽卡岩-接触交代型钨.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成矿热液充填于花岗岩株与围岩接触部位,并在有利容矿构造部位富集,与含矿层的钙质岩层发生渗滤和接触交代反应 ...查看


  • 1-05_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 000) DZ/T 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