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反思

作者:石义滨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5期

【摘要】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完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在文中我对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进行了备课反思、课堂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反思。运用了精讲、自悟、反思、讨论等教学方法,将必修四的教材中所学到的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和碱金属物理及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到元素周期律,在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进行教授。这种创新的授课方式使我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并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自己教学中不足之处,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补救。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 ;卤族元素 ;碱金属

【中图分类号】G634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78-01

利用新课改之后的教材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是“度”的把握。新教材注重探究性自主学习,新教材中实验为教学基础,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讨论验证来得到结论,相对于旧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论知识减少,教材有意向由教师通过教材中的基本框架,补充和引导相应的基础知识内容,然而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到底补充哪些知识,补充多少,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好把握,这就更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使我们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而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补救。总之,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完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下面就是我对“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进行的反思。

一、备课的反思

每一堂精彩的课程都离不开课前备课和细细琢磨,我经常在上课之前问自己一些问题,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并且反复思考着:这节课需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其中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高考热点?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条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关于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本节教学要求。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初三和必修1的教程中,教授了学生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关于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必修四的教材中也对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和碱金属物理及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做了详细的讲解,因此学生在之前所获的零散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是学生通过原子结构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而总结出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也正是新教材教学方法创新的地方:根据学生对事物现有的认知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使其能独立思考,自主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

3.设计思路。自主学习方式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合理安排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在备课阶段,我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并且通过精讲、自悟、反思、讨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将所有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

二、课堂情况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再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好,每一次我都可以在达到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也随机应变,学生的回答和反应给了我教学方法调整的灵感。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些正是初中和高一化学课程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整合总结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二课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并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创新方法,通过实验归纳出钠、镁、铝单质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更好的将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使更深刻的掌握知识。第三课时主要通过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位置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对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的作用。并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分组讨论,学生实验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去思考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课堂我始终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核心,采用了新理念,摒弃了旧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引导下,给每个学生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环节,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认真考虑,与之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做到零距离,是同学们不畏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同学,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在讲解知识点时我着重强调重难点,并对一些问题做出适当的拓展延伸,从随堂练习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对课程调整,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

总之,本节课程内容均是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并且理论性较强,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为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本次课程的主要教授方式为讨论的形式,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启发学生脑、口、手齐动,主动学习,目的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课程更加丰富,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杜亚泉. 化学周期律[J]. 亚泉杂志, 1901(6):1.

[2]郑贞文. 无机化学命名草案[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0:5.

[3]周世勋.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系统,量子力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334-343.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反思

作者:石义滨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5期

【摘要】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完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在文中我对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进行了备课反思、课堂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反思。运用了精讲、自悟、反思、讨论等教学方法,将必修四的教材中所学到的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和碱金属物理及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到元素周期律,在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进行教授。这种创新的授课方式使我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并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自己教学中不足之处,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补救。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 ;卤族元素 ;碱金属

【中图分类号】G634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78-01

利用新课改之后的教材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是“度”的把握。新教材注重探究性自主学习,新教材中实验为教学基础,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讨论验证来得到结论,相对于旧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论知识减少,教材有意向由教师通过教材中的基本框架,补充和引导相应的基础知识内容,然而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到底补充哪些知识,补充多少,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好把握,这就更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使我们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而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补救。总之,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完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下面就是我对“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进行的反思。

一、备课的反思

每一堂精彩的课程都离不开课前备课和细细琢磨,我经常在上课之前问自己一些问题,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并且反复思考着:这节课需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其中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高考热点?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条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关于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本节教学要求。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初三和必修1的教程中,教授了学生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关于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必修四的教材中也对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和碱金属物理及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做了详细的讲解,因此学生在之前所获的零散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是学生通过原子结构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而总结出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也正是新教材教学方法创新的地方:根据学生对事物现有的认知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使其能独立思考,自主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

3.设计思路。自主学习方式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合理安排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在备课阶段,我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并且通过精讲、自悟、反思、讨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将所有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

二、课堂情况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再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好,每一次我都可以在达到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也随机应变,学生的回答和反应给了我教学方法调整的灵感。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些正是初中和高一化学课程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整合总结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二课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并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创新方法,通过实验归纳出钠、镁、铝单质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更好的将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使更深刻的掌握知识。第三课时主要通过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位置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对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的作用。并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分组讨论,学生实验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去思考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课堂我始终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核心,采用了新理念,摒弃了旧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引导下,给每个学生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环节,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认真考虑,与之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做到零距离,是同学们不畏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同学,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在讲解知识点时我着重强调重难点,并对一些问题做出适当的拓展延伸,从随堂练习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对课程调整,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

总之,本节课程内容均是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并且理论性较强,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为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本次课程的主要教授方式为讨论的形式,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启发学生脑、口、手齐动,主动学习,目的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课程更加丰富,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杜亚泉. 化学周期律[J]. 亚泉杂志, 1901(6):1.

[2]郑贞文. 无机化学命名草案[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0:5.

[3]周世勋.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系统,量子力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334-343.


相关文章

  • 辅导班工作计划
  • 高三化学培尖计划 化学组 杨罕恩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 ...查看


  •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4个课题,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再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针对"物质构成的 ...查看


  •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 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反思 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是有继承有创新,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 ...查看


  • 2017年下期高三化学备课组计划
  • 2017年下期宁远一中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 张 勇 一.指导思想 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2017年教育部提出."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 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查看


  • [精品]元素教学反思
  • 元素教学反思一: 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将生活实际与本节课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通过备课和教学两 ...查看


  •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4-004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20号元素的符号并会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行"和& ...查看


  • 化学基本观念
  • 为何要将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和任务?这就必须明确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中学化学 ...查看


  •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 <元素>第二课时说课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 ...查看


  • 元素教学设计 1
  • 元素 一.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