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兴化市景范学校 陈建刚
一、设计理念
如果说有一天,学生掌握了他们未来体育生活所需要的体育技能,他们就可以称为体育活动的“入门者”。那么在动态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他们首先需要把握的,是学习方式这把“金钥匙”。正因为如此,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被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将以跨越式跳高教材为载体,在技能教学的同时,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的境界。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水平二、三的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是在低年级跳跃的基础上,学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初步体会助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和两腿依次摆过杆的动作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恐惧心理和缺少自信等情况,选择易学易练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等。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善模仿,想象力丰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求知欲强,尤其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都很关注。身体发育渐趋成熟,特别是灵敏性、协调性以及肌肉力量等运动素质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学习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游戏与体验,明确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作用以及积极性
起跳的含义与要领
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的正确动作,能够形成正确的起跳后的身体姿势。
情感领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产生对进一步学好跨越式跳高技能的积极渴望。
发展领域:在反复练习后,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过杆协调落地平稳。
起跳时要求起跳腿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拔腰,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过竿。落地缓冲要平稳协调。
难点是助跑起跳的结合动作协调。
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5.教学手段及方法
学习方法包括模拟法、练习法、游戏法、帮助法、互评法等,相对应的教法包括讲解法、演示法、间接呈示法、对比法、指示法以及评价、激励法等。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和过竿技术,难点是助跑起跳配合协调。本课是一堂技术教学课,而技术教学课往往有枯燥、乏味这样的特点。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游戏导入加一个个可以“跳一跳就够的着”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将技术的教学渗透其中,既使学生达到愉悦身心、展示自己个性的目的。
我发现一堂教学课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如何精彩的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感兴趣程度,对于我们体育学科来讲,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则必须让学生首先对你所教授的项目感兴趣。因此,在这堂课上,我一改了教学常规,在学习前先激发他们对跳高运动的兴趣。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学鸭走
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上一步助跑起跳,二是短程助跑起跳,三是全程助跑起跳。这样设使教学计循序渐进,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也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最后介绍几种按摩放松方法,组织大家相互放松并布置课后练习,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总体看来本节课设计较好,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组织也比较有序,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案和教学中反映的还不够清楚;没有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同学,以后可以考虑增加“跨过不同高度的横杆”这一环节,让更多的孩子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断地完善我的知识经验储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兴化市景范学校 陈建刚
一、设计理念
如果说有一天,学生掌握了他们未来体育生活所需要的体育技能,他们就可以称为体育活动的“入门者”。那么在动态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他们首先需要把握的,是学习方式这把“金钥匙”。正因为如此,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被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将以跨越式跳高教材为载体,在技能教学的同时,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的境界。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水平二、三的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是在低年级跳跃的基础上,学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初步体会助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和两腿依次摆过杆的动作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恐惧心理和缺少自信等情况,选择易学易练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等。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善模仿,想象力丰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求知欲强,尤其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都很关注。身体发育渐趋成熟,特别是灵敏性、协调性以及肌肉力量等运动素质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学习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游戏与体验,明确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作用以及积极性
起跳的含义与要领
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的正确动作,能够形成正确的起跳后的身体姿势。
情感领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产生对进一步学好跨越式跳高技能的积极渴望。
发展领域:在反复练习后,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过杆协调落地平稳。
起跳时要求起跳腿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拔腰,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过竿。落地缓冲要平稳协调。
难点是助跑起跳的结合动作协调。
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5.教学手段及方法
学习方法包括模拟法、练习法、游戏法、帮助法、互评法等,相对应的教法包括讲解法、演示法、间接呈示法、对比法、指示法以及评价、激励法等。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和过竿技术,难点是助跑起跳配合协调。本课是一堂技术教学课,而技术教学课往往有枯燥、乏味这样的特点。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游戏导入加一个个可以“跳一跳就够的着”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将技术的教学渗透其中,既使学生达到愉悦身心、展示自己个性的目的。
我发现一堂教学课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如何精彩的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感兴趣程度,对于我们体育学科来讲,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则必须让学生首先对你所教授的项目感兴趣。因此,在这堂课上,我一改了教学常规,在学习前先激发他们对跳高运动的兴趣。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学鸭走
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上一步助跑起跳,二是短程助跑起跳,三是全程助跑起跳。这样设使教学计循序渐进,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也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最后介绍几种按摩放松方法,组织大家相互放松并布置课后练习,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总体看来本节课设计较好,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组织也比较有序,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案和教学中反映的还不够清楚;没有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同学,以后可以考虑增加“跨过不同高度的横杆”这一环节,让更多的孩子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断地完善我的知识经验储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