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郭贵喜
【设计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可以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过去我们的课堂互动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单向互动,教师以权威的方式参与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教师思维方式的简单移植。师生互动的单一性助长了教师对自己权威的认同,限制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是生生之间以及群体间的互动。因此,如何转变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单向性,建立双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口算:81÷9 160÷8 210÷3 300 ÷3 5000÷5
2. 板演竖式计算:84÷7 54÷3 68÷2 80÷5
【设计意图:通过相应的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多媒体课件)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了解了题目内容,明确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加入估算环节,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
二、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1. 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2.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3)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4)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5)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6)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7)除。用6除58,等于9。
(8)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找出这类除法题的特点,也就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感受深,记得牢固 。】
3. 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三、方法与应用
1. 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1)24×2=48>39>24。(2)24×6=144,144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就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② ③ ④ ⑤ 4)317 5 ) 207 4 ) 183 7 ) 337 8 ) 713 3 2 23 57 73 3 8 0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5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
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207”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20够除以5,所以应该先用20个十除以5。
3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4号和5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3. 试一试:王老师有218元,最多可以买几盒动物拼图,还剩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知识梳理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A
1. 完成下面计算。
2.
3.
课堂检测B
1.
2. 知识应用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郭贵喜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除法验算的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在现实情境中验算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例4,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 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 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师生出现的情况总是相反的,但是有关联的。
师:伸出手心 生:立即伸出手背
伸出手背 立即伸出手心
坐下 站起来
站起来 坐下
通过做游戏,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又是全国“学习雷锋活动月”,我们三、五中队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队员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1)课件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2)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 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3. 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3. 教材第26页第1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郭贵喜
【设计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可以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过去我们的课堂互动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单向互动,教师以权威的方式参与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教师思维方式的简单移植。师生互动的单一性助长了教师对自己权威的认同,限制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是生生之间以及群体间的互动。因此,如何转变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单向性,建立双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口算:81÷9 160÷8 210÷3 300 ÷3 5000÷5
2. 板演竖式计算:84÷7 54÷3 68÷2 80÷5
【设计意图:通过相应的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多媒体课件)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了解了题目内容,明确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加入估算环节,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
二、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1. 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2.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3)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4)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5)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6)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7)除。用6除58,等于9。
(8)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找出这类除法题的特点,也就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感受深,记得牢固 。】
3. 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三、方法与应用
1. 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1)24×2=48>39>24。(2)24×6=144,144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就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② ③ ④ ⑤ 4)317 5 ) 207 4 ) 183 7 ) 337 8 ) 713 3 2 23 57 73 3 8 0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5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
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207”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20够除以5,所以应该先用20个十除以5。
3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4号和5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3. 试一试:王老师有218元,最多可以买几盒动物拼图,还剩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知识梳理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A
1. 完成下面计算。
2.
3.
课堂检测B
1.
2. 知识应用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郭贵喜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除法验算的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在现实情境中验算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例4,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 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 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师生出现的情况总是相反的,但是有关联的。
师:伸出手心 生:立即伸出手背
伸出手背 立即伸出手心
坐下 站起来
站起来 坐下
通过做游戏,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又是全国“学习雷锋活动月”,我们三、五中队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队员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1)课件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2)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 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3. 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3. 教材第26页第1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