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炉余热的综合利用
目前,河北省马头铝业集团公司有2台6层火道12室全封闭自动排料顺流式煅烧炉。2
年来,一方面煅烧炉产生大量热能、烟气不加利用地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总公司生产、动力、取暖又需要大量热能,因此,决定引进化工部第一设计院设计的高效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利用煅烧炉烟气余热作为该加热炉的热源,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1 理论计算
1.1 公司生产及生活所需热量计算 (1)沥青熔化所需热量〔1〕
Q 熔=G沥〔C p 固(t 1-t 0)+C p 液(t 2-t 1)〕/T
=14000×〔1.34×(95-0)+1.67×(195-95)〕/=171675kJ/h
式中:
Q 熔—沥青熔化所需热量,kJ /h ; G 沥—每天所需熔化沥青的质量,kg ; C p 固—固体沥青比热容,kJ /(kg 〃℃); C p 液—液体沥青比热容,kJ /(kg 〃℃); t 1—沥青熔化时温度,℃; t 0—冬季沥青常温,℃; t 2—液体沥青应达到温度,℃; T —沥青熔化时间,h 。
(2)沥青排除水分的蒸发热
Q 蒸=〔G 水C 水(100-t 0)+G 水C 蒸〕/T
24
=〔14000×5%×1.0×100+14000×5%×539〕/1 =447300kJ/h
式中:
Q 蒸—排除水分蒸发热,kJ /h ; G 水—沥青内水分的质量,kg ; C 水—水的比热容,kJ /(kg 〃℃); t 0—冬季沥青常温,℃; C 蒸—水的蒸发热,kJ /kg ; T —脱水时间,h 。
(3) 混捏糊料所需热量
制糊车间有两台混捏锅,每小时生产两锅糊料,每锅糊料重1600kg ,配比如下:
煅后石油焦(73±2)%、沥青(27±2)%;
煅后焦质量G 1=1600×73%=1168kg、沥青质量G 2=1600×27%=432kg。 2台混捏锅每小时糊料消耗的热量:
Q 糊=2〔G 1C 焦(t 3-t 0)〕
=2×〔1168×3.09×(150-0)〕 =1082736kJ/h 式中:
C 焦—煅后焦平均比热容,kJ /(kg〃℃) ; t 3—混捏时糊料温度,℃; t 0—冬季常温,℃。
(4)采暖用油需热量
Q 暖=G载C 油×(t5- t4)
=10000×4.18×0.85×(80-60) =710600Kj/h
式中:
G 载—导热载体质量,kg ; C 油—导热载体比热容,0.85 C水; t 4—导热油回口温度,℃; t 5—导热油出口温度,℃。
(5)散热损失
(a)沥青槽散热损失量
Q 散1 =n×A ×d ×(t6- t0)
=4×20×41.8×(60-0)
=200640KJ/h
式中:
n —沥青槽数;
A —外表散热面积,m 2,下同;
d —容器表面的散热系数,kJ /(m 2〃℃〃h ),下同; t 6—容器表面温度,℃,下同; t 0—冬季温度,℃,下同。
(b)氧化分厂反应池散热损失量
Q 散2 = A×d ×(t6- t0)
=20×41.8×(60-0)
=40128KJ/h
(c)各种管道、混捏锅等散热损失
Q 散3=240000KJ/h(实践总结) Q 总散= Q散1+Q散2+Q散3=480768KJ/h
(6)共需要总热量
Q 总= Q熔+ Q蒸+ Q糊+ Q暖+ Q总散
=2893079 KJ/h
假若高效有机热载体炉热效率为65%〔2〕, 则
总÷65%=4.45×106kJ /h 。
有机热载体炉热效率为65%〔2〕,参照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数据。 1.2 热能的提供
我公司煅烧炉采用石油焦自身挥发分加热,每罐排料量60kg /h ,共24罐,总排料量1440kg /h ,投入产出率以75%计算,则需投入生料量1920kg /h ,原料组分中水分8%,挥发分10%,碳烧损5%,其他2%,形成进入集中烟气道的烟气量为:
V 水蒸汽=1920×8%×22.4/18=191m3/h
V 挥发分=1920×10%×22.4/6.33×5.016=3411 m3/h V 炭烧损=(1920×5%×22.4/12)/21%=853 m3/h
式中:
6.33—挥发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016m 3/m3—单位体积挥发份完全燃烧生成烟气量; 21%—空气中氧气含量。
V 烟总=V水+V 挥+V 损=191+3411+853=4455m3/h 经分析烟气主要成分、比热容如表1所示[2]。
C p900=2.19×17.5%+1.7×10.6%+1.47×2.01%+1.38×69.8%
=1.58 KJ/(m3〃℃)
C p280=1.88×17.5%+1.55×10.6%+1.36×2.01%+1.31×69.8%
=1.44KJ/(m3〃℃)
Q 烟= V烟(t进C p900- t出C p280)
=4455×(900×1.58-280×1.44) =4.57×106KJ/h
式中:
Q 烟—烟气提供的热量,kJ /h ; V 烟—烟气总体积,m 3;
t 进—有机热载体加热炉进口温度,℃; t 出—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出口温度,℃; c p900—烟气900℃平均比热容,kJ /(m 3〃℃); c p280—烟气在280℃平均比热容,kJ /(m3〃℃)。
表1烟气主要成分
根据热平衡计算和生产实际情况,选用两台2.5GJ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既能满足总公司现实需要,又为将来其他供水等需要留有余地。
2 系统改造方案及实施过程
2.1改造方案
原排放系统不变,将原烟囱加高12m ,达40m ,在煅烧炉集中烟道的另一侧,预建一条引热烟道,串联有机热载体炉,为不影响煅烧炉的正常生产,采用不停炉热砌新工艺,用耐火弯头外接引热烟道闸板,直接导入有机热载体炉,整个对接工作仅需4h ;原生产管道、设备保留延用(包括炭素分厂、氧化分厂);加装300m 采暖管道供办公楼采暖。
2.2改造后供热系统主要设备
1)2台高效有机热载体炉; 2)1台注油泵; 3)1台储油罐; 4)2台膨胀槽; 5)3台热油泵; 6)过滤器; 7)仪表; 8)阀门;
9)用热设备:4台沥青熔化池,1台沥青高位槽,2台混捏锅,氧化分厂4台反应池,采暖设备及输送管道。
2.3调试运行步骤
3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使用效果
(1)节能增效: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取代原2台2.5GJ 加热热油炉(另作扩产供热)作为供热热源,节省人员、物耗,节煤2000t ,减少向大气排放废气2000m 3,其中:50t SO 2,10t 烟尘,节省在岗人员50%,季节工25人/年。
(2)提高产品质量:
改造后,有机热载体出口温度控制在(200±5)℃,进口温度控制在(190±5)℃,沥青槽熔化温度为(190±5)℃,出糊温度为150~160℃,改善了熔化沥青的指标(见表2)。
表2改造前后熔化沥青指标对比
4 结语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利用煅烧炉余热可行,可用于熔化高温沥青、改质沥青。经改造,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石墨制品的质量,并使炭素分厂新开发生产的贫油糊质量稳定,为氧化分厂生产仿不锈钢型板等高品质产品铺平了道路。
作者简介:高扶民男1968年生,大专学历,现在马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炭素分厂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马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邯郸马头镇056046 参考文献:
〔1〕 陈蔚然 碳素材料工艺基础〔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46 轻金属,1998(6):44
2〕陈蔚然
〔
煅烧炉余热的综合利用
目前,河北省马头铝业集团公司有2台6层火道12室全封闭自动排料顺流式煅烧炉。2
年来,一方面煅烧炉产生大量热能、烟气不加利用地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总公司生产、动力、取暖又需要大量热能,因此,决定引进化工部第一设计院设计的高效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利用煅烧炉烟气余热作为该加热炉的热源,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1 理论计算
1.1 公司生产及生活所需热量计算 (1)沥青熔化所需热量〔1〕
Q 熔=G沥〔C p 固(t 1-t 0)+C p 液(t 2-t 1)〕/T
=14000×〔1.34×(95-0)+1.67×(195-95)〕/=171675kJ/h
式中:
Q 熔—沥青熔化所需热量,kJ /h ; G 沥—每天所需熔化沥青的质量,kg ; C p 固—固体沥青比热容,kJ /(kg 〃℃); C p 液—液体沥青比热容,kJ /(kg 〃℃); t 1—沥青熔化时温度,℃; t 0—冬季沥青常温,℃; t 2—液体沥青应达到温度,℃; T —沥青熔化时间,h 。
(2)沥青排除水分的蒸发热
Q 蒸=〔G 水C 水(100-t 0)+G 水C 蒸〕/T
24
=〔14000×5%×1.0×100+14000×5%×539〕/1 =447300kJ/h
式中:
Q 蒸—排除水分蒸发热,kJ /h ; G 水—沥青内水分的质量,kg ; C 水—水的比热容,kJ /(kg 〃℃); t 0—冬季沥青常温,℃; C 蒸—水的蒸发热,kJ /kg ; T —脱水时间,h 。
(3) 混捏糊料所需热量
制糊车间有两台混捏锅,每小时生产两锅糊料,每锅糊料重1600kg ,配比如下:
煅后石油焦(73±2)%、沥青(27±2)%;
煅后焦质量G 1=1600×73%=1168kg、沥青质量G 2=1600×27%=432kg。 2台混捏锅每小时糊料消耗的热量:
Q 糊=2〔G 1C 焦(t 3-t 0)〕
=2×〔1168×3.09×(150-0)〕 =1082736kJ/h 式中:
C 焦—煅后焦平均比热容,kJ /(kg〃℃) ; t 3—混捏时糊料温度,℃; t 0—冬季常温,℃。
(4)采暖用油需热量
Q 暖=G载C 油×(t5- t4)
=10000×4.18×0.85×(80-60) =710600Kj/h
式中:
G 载—导热载体质量,kg ; C 油—导热载体比热容,0.85 C水; t 4—导热油回口温度,℃; t 5—导热油出口温度,℃。
(5)散热损失
(a)沥青槽散热损失量
Q 散1 =n×A ×d ×(t6- t0)
=4×20×41.8×(60-0)
=200640KJ/h
式中:
n —沥青槽数;
A —外表散热面积,m 2,下同;
d —容器表面的散热系数,kJ /(m 2〃℃〃h ),下同; t 6—容器表面温度,℃,下同; t 0—冬季温度,℃,下同。
(b)氧化分厂反应池散热损失量
Q 散2 = A×d ×(t6- t0)
=20×41.8×(60-0)
=40128KJ/h
(c)各种管道、混捏锅等散热损失
Q 散3=240000KJ/h(实践总结) Q 总散= Q散1+Q散2+Q散3=480768KJ/h
(6)共需要总热量
Q 总= Q熔+ Q蒸+ Q糊+ Q暖+ Q总散
=2893079 KJ/h
假若高效有机热载体炉热效率为65%〔2〕, 则
总÷65%=4.45×106kJ /h 。
有机热载体炉热效率为65%〔2〕,参照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数据。 1.2 热能的提供
我公司煅烧炉采用石油焦自身挥发分加热,每罐排料量60kg /h ,共24罐,总排料量1440kg /h ,投入产出率以75%计算,则需投入生料量1920kg /h ,原料组分中水分8%,挥发分10%,碳烧损5%,其他2%,形成进入集中烟气道的烟气量为:
V 水蒸汽=1920×8%×22.4/18=191m3/h
V 挥发分=1920×10%×22.4/6.33×5.016=3411 m3/h V 炭烧损=(1920×5%×22.4/12)/21%=853 m3/h
式中:
6.33—挥发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016m 3/m3—单位体积挥发份完全燃烧生成烟气量; 21%—空气中氧气含量。
V 烟总=V水+V 挥+V 损=191+3411+853=4455m3/h 经分析烟气主要成分、比热容如表1所示[2]。
C p900=2.19×17.5%+1.7×10.6%+1.47×2.01%+1.38×69.8%
=1.58 KJ/(m3〃℃)
C p280=1.88×17.5%+1.55×10.6%+1.36×2.01%+1.31×69.8%
=1.44KJ/(m3〃℃)
Q 烟= V烟(t进C p900- t出C p280)
=4455×(900×1.58-280×1.44) =4.57×106KJ/h
式中:
Q 烟—烟气提供的热量,kJ /h ; V 烟—烟气总体积,m 3;
t 进—有机热载体加热炉进口温度,℃; t 出—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出口温度,℃; c p900—烟气900℃平均比热容,kJ /(m 3〃℃); c p280—烟气在280℃平均比热容,kJ /(m3〃℃)。
表1烟气主要成分
根据热平衡计算和生产实际情况,选用两台2.5GJ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既能满足总公司现实需要,又为将来其他供水等需要留有余地。
2 系统改造方案及实施过程
2.1改造方案
原排放系统不变,将原烟囱加高12m ,达40m ,在煅烧炉集中烟道的另一侧,预建一条引热烟道,串联有机热载体炉,为不影响煅烧炉的正常生产,采用不停炉热砌新工艺,用耐火弯头外接引热烟道闸板,直接导入有机热载体炉,整个对接工作仅需4h ;原生产管道、设备保留延用(包括炭素分厂、氧化分厂);加装300m 采暖管道供办公楼采暖。
2.2改造后供热系统主要设备
1)2台高效有机热载体炉; 2)1台注油泵; 3)1台储油罐; 4)2台膨胀槽; 5)3台热油泵; 6)过滤器; 7)仪表; 8)阀门;
9)用热设备:4台沥青熔化池,1台沥青高位槽,2台混捏锅,氧化分厂4台反应池,采暖设备及输送管道。
2.3调试运行步骤
3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使用效果
(1)节能增效: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取代原2台2.5GJ 加热热油炉(另作扩产供热)作为供热热源,节省人员、物耗,节煤2000t ,减少向大气排放废气2000m 3,其中:50t SO 2,10t 烟尘,节省在岗人员50%,季节工25人/年。
(2)提高产品质量:
改造后,有机热载体出口温度控制在(200±5)℃,进口温度控制在(190±5)℃,沥青槽熔化温度为(190±5)℃,出糊温度为150~160℃,改善了熔化沥青的指标(见表2)。
表2改造前后熔化沥青指标对比
4 结语
高效有机热载体炉利用煅烧炉余热可行,可用于熔化高温沥青、改质沥青。经改造,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石墨制品的质量,并使炭素分厂新开发生产的贫油糊质量稳定,为氧化分厂生产仿不锈钢型板等高品质产品铺平了道路。
作者简介:高扶民男1968年生,大专学历,现在马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炭素分厂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马头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邯郸马头镇056046 参考文献:
〔1〕 陈蔚然 碳素材料工艺基础〔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46 轻金属,1998(6):44
2〕陈蔚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