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锁不住的心教学设计及学案二稿

11、《锁不住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尝试学案二稿

【教材分析】:

《锁不住的心》是一首现代儿童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世界也是一本书,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请不要锁住屋门,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蓝天白云,亲近小鸟青蛙,在那里,我同样可以获取知识,获得营养。

诗歌共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内容相近。孩子被妈妈锁在家里,不能亲自“去池塘边看青蛙”“去看小鸟的窝”“去上山”,但是,孩子的心却不会被“老老实实”锁在家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屋里普普通通的日常物品甚至学习用具生发出自由自在、快乐美好的想象,这奇妙大胆的想象正是为“锁不住的心”做了最好的注解,也展示了儿童无法被压抑的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第四小节,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大自然和获取书本知识同样重要。

诗歌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孩子的心情,并通过文中的孩子和自己生活的对照思考父母作法的用意、出发点,尝试使用恰当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识“锁、枕”两个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韵律美。

3、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和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

【设计理念】:

1、单元目标尝试教学提倡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各课型之间的衔接性,因此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精讲课文,承载着前两个单元的“利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任务。”

2、《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研室确定的“基于单元目标尝试教学三环八步基础上的语文精读课文基本教学环节”也指出,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理解、欣赏、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释、评价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课上将课文为例子,教给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这是“例中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文本,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分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

3、环节设计上,课前的精彩一分钟,设计上和本课内容相近,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能力;然后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体现目标导学;第三个环节,是品读文本,在

课文这个例子中学习阅读以及写作的方法。这个环节上,始终应该关注文本,第一个层面围绕“写什么”设计,据此,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第二个层面围绕“怎么写”来设计。这在第二个探究问题中体现,观察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反复的写法,这是学生在文本中“实践悟”的过程。并模仿写作,体现领悟到的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这既是知识的拓展,也体现“迁移用”。总之,在这个环节,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始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贴着语言文字走。既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阅读,又要给学生明确的知识概念;还有,盘点收获环节,这是让学生明确指出收获与不足。并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诗歌的理解应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孩子的心情,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真正将文本读透、读深、读广。

【学情分析】:

诗歌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锁不住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韵律美。

2、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和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课前精彩一分钟: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主持课前精彩一分钟。童年是美好的,似一朵花,美丽动人,芳香四溢;童年,是五彩的,似一首诗,浪漫温馨,回味无穷。哪个小组朗诵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关于童年的诗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背的真棒!是的,童年是美好的,也是七彩的。儿童是纯真的,但也有无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描写儿童的诗。《锁不住的心》(齐读课题)

2、首先,请各个小组推选一名读书最棒的同学,我们一人一小节合作读诗。(选四个人)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简单汇报(找一个或两个人)

二、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读书读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指名读学习目标)

我的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

的语言美。

2、我会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孩子的无奈,以及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

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我能试着模仿诗歌形式,用上反复的写法,写一小节诗

4、我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二、品读文本,体验情感

1.师:下面就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你的感受。

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多媒体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示学法提示: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感受。

2.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探究结果和大家分享?

①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自己的看法:懂事的、活泼的、顽皮的、无奈的、热爱大自然的,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②交流重点:

抓住三个“妈妈,您以为锁住屋门就锁住了我的心,”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表露孩子对妈妈行为的反抗和不满。

抓住“池塘就是装满水的脸盆、衣架就是大树、绒鸟就是真的小鸟、我的桌椅就是大山、课本上的字就是羊群”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活泼和顽皮。

抓住“妈妈,该读书时,我会把书和心拴的很紧”体会孩子的懂事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适时的朗读指导,要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真挚的请求与热情的渴望,读出孩子自娱自乐的欢快,也可以读出孩子的无奈„„)

三、探究写法,模仿写法,迁移应用(学生探究课文的反复写法,并模仿写出类似的诗歌,进一步体会孩子渴望大自然的心情,并且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体现迁移用)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诗歌,透过语言文字,认识了一个热爱大自然、渴望自由、充满想象、又是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写法让我们体会到的呢?我们看合作探究问题。

2、出示合作探究问题(指名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观察每一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3、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刚才小组学习时,我发现——、——小组组长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发言,并能认真倾听和补充。所以评他们为最佳交流小组,每组加2分。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和大家分享?注意,哪个组的同学都能认真倾听并作补充的小组,同样会得到最佳倾听奖的。(教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补充情况,及时给予小组评价并加分)

预设:1、每一小节的前四行只有一小部分不同,其余句子都是相同的,重复的。

(老师出示前三小节诗的前四行,并用不同颜色的字凸显)此时,揭示反复的概念。师:对,像这样,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就叫反复

2、(表达作者的无奈,渴望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中去获取知识等)(学生答后揭示:反复这种描写方式可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

5、迁移应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理解了诗歌内容,还体会了文中运用的反复的写法。那么,小诗人们,如果你也被妈妈锁在家中,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又会想写什么呢?请模仿诗歌前三小节,你也试着写一下,让诗歌内容更丰富吧!

(写后展示优秀,及时评价)

四、引导沟通,积累实践

师:同学们,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往自由、向往大自然的心;而管孩子又是每个父母的责任,每对父母都想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生自由发言:要学会和妈妈沟通,可以平时多聊天,也可以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师:学习了这首小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出示小练笔要求)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说„

那就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题目可以是《锁不住的心》《爸爸妈妈,我想说„„》《我渴望》等,最好能仿照课文中的小诗,用上反复这种写作手法,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六、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

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生自由谈,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诗歌内容上,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大自然、渴望自由、充满想象、又是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从诗歌写法上,我们还知道了反复的写法,并且发现了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更让我们有成就感的的是,还自己模仿写了一小节诗。这是对课文的补充拓展。你能把你的收获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吗?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11、锁不住的心

贪玩、好学

热爱大自然

渴望自由„„

世界也是一本书哇

11、《锁不住的心》尝试学案第二课时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小组: 姓名: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1、我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语言美。

2、我会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孩子的无奈,以及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我能试着模仿诗歌形式,用上反复的写法,写一小节诗

4、我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感受。

★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观察每一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迁移练习 小诗人们,如果你也被妈妈锁在家中,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又会想写什么呢?请模仿诗歌前三小节,你也试着写一下,让诗歌内容更丰富吧!

妈妈,您以为锁住屋门

就锁住了我的心,

我就不会去 ,

老老实实的捧起课本?

★课外拓展

推荐快乐阅读,金波的诗歌《小树摇曲》再次体会反复的写法

11、《锁不住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尝试学案二稿

【教材分析】:

《锁不住的心》是一首现代儿童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世界也是一本书,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请不要锁住屋门,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蓝天白云,亲近小鸟青蛙,在那里,我同样可以获取知识,获得营养。

诗歌共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内容相近。孩子被妈妈锁在家里,不能亲自“去池塘边看青蛙”“去看小鸟的窝”“去上山”,但是,孩子的心却不会被“老老实实”锁在家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屋里普普通通的日常物品甚至学习用具生发出自由自在、快乐美好的想象,这奇妙大胆的想象正是为“锁不住的心”做了最好的注解,也展示了儿童无法被压抑的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第四小节,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大自然和获取书本知识同样重要。

诗歌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孩子的心情,并通过文中的孩子和自己生活的对照思考父母作法的用意、出发点,尝试使用恰当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识“锁、枕”两个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韵律美。

3、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和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

【设计理念】:

1、单元目标尝试教学提倡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各课型之间的衔接性,因此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精讲课文,承载着前两个单元的“利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任务。”

2、《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研室确定的“基于单元目标尝试教学三环八步基础上的语文精读课文基本教学环节”也指出,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理解、欣赏、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释、评价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课上将课文为例子,教给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这是“例中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文本,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分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

3、环节设计上,课前的精彩一分钟,设计上和本课内容相近,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能力;然后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体现目标导学;第三个环节,是品读文本,在

课文这个例子中学习阅读以及写作的方法。这个环节上,始终应该关注文本,第一个层面围绕“写什么”设计,据此,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第二个层面围绕“怎么写”来设计。这在第二个探究问题中体现,观察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反复的写法,这是学生在文本中“实践悟”的过程。并模仿写作,体现领悟到的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这既是知识的拓展,也体现“迁移用”。总之,在这个环节,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始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贴着语言文字走。既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阅读,又要给学生明确的知识概念;还有,盘点收获环节,这是让学生明确指出收获与不足。并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诗歌的理解应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孩子的心情,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真正将文本读透、读深、读广。

【学情分析】:

诗歌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锁不住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韵律美。

2、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和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课前精彩一分钟: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主持课前精彩一分钟。童年是美好的,似一朵花,美丽动人,芳香四溢;童年,是五彩的,似一首诗,浪漫温馨,回味无穷。哪个小组朗诵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关于童年的诗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背的真棒!是的,童年是美好的,也是七彩的。儿童是纯真的,但也有无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描写儿童的诗。《锁不住的心》(齐读课题)

2、首先,请各个小组推选一名读书最棒的同学,我们一人一小节合作读诗。(选四个人)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简单汇报(找一个或两个人)

二、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读书读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指名读学习目标)

我的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

的语言美。

2、我会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孩子的无奈,以及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

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我能试着模仿诗歌形式,用上反复的写法,写一小节诗

4、我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二、品读文本,体验情感

1.师:下面就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你的感受。

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多媒体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示学法提示: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感受。

2.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探究结果和大家分享?

①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自己的看法:懂事的、活泼的、顽皮的、无奈的、热爱大自然的,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②交流重点:

抓住三个“妈妈,您以为锁住屋门就锁住了我的心,”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表露孩子对妈妈行为的反抗和不满。

抓住“池塘就是装满水的脸盆、衣架就是大树、绒鸟就是真的小鸟、我的桌椅就是大山、课本上的字就是羊群”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活泼和顽皮。

抓住“妈妈,该读书时,我会把书和心拴的很紧”体会孩子的懂事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适时的朗读指导,要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真挚的请求与热情的渴望,读出孩子自娱自乐的欢快,也可以读出孩子的无奈„„)

三、探究写法,模仿写法,迁移应用(学生探究课文的反复写法,并模仿写出类似的诗歌,进一步体会孩子渴望大自然的心情,并且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体现迁移用)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诗歌,透过语言文字,认识了一个热爱大自然、渴望自由、充满想象、又是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写法让我们体会到的呢?我们看合作探究问题。

2、出示合作探究问题(指名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观察每一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3、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刚才小组学习时,我发现——、——小组组长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发言,并能认真倾听和补充。所以评他们为最佳交流小组,每组加2分。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和大家分享?注意,哪个组的同学都能认真倾听并作补充的小组,同样会得到最佳倾听奖的。(教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补充情况,及时给予小组评价并加分)

预设:1、每一小节的前四行只有一小部分不同,其余句子都是相同的,重复的。

(老师出示前三小节诗的前四行,并用不同颜色的字凸显)此时,揭示反复的概念。师:对,像这样,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就叫反复

2、(表达作者的无奈,渴望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中去获取知识等)(学生答后揭示:反复这种描写方式可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

5、迁移应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理解了诗歌内容,还体会了文中运用的反复的写法。那么,小诗人们,如果你也被妈妈锁在家中,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又会想写什么呢?请模仿诗歌前三小节,你也试着写一下,让诗歌内容更丰富吧!

(写后展示优秀,及时评价)

四、引导沟通,积累实践

师:同学们,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往自由、向往大自然的心;而管孩子又是每个父母的责任,每对父母都想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生自由发言:要学会和妈妈沟通,可以平时多聊天,也可以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师:学习了这首小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出示小练笔要求)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说„

那就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题目可以是《锁不住的心》《爸爸妈妈,我想说„„》《我渴望》等,最好能仿照课文中的小诗,用上反复这种写作手法,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六、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

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生自由谈,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诗歌内容上,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大自然、渴望自由、充满想象、又是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从诗歌写法上,我们还知道了反复的写法,并且发现了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更让我们有成就感的的是,还自己模仿写了一小节诗。这是对课文的补充拓展。你能把你的收获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吗?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11、锁不住的心

贪玩、好学

热爱大自然

渴望自由„„

世界也是一本书哇

11、《锁不住的心》尝试学案第二课时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小组: 姓名: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1、我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首诗的语言美。

2、我会通过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孩子的无奈,以及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体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我能试着模仿诗歌形式,用上反复的写法,写一小节诗

4、我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说出来或写出来。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老师悄悄提醒你: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并在书空处写下感受。

★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观察每一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迁移练习 小诗人们,如果你也被妈妈锁在家中,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又会想写什么呢?请模仿诗歌前三小节,你也试着写一下,让诗歌内容更丰富吧!

妈妈,您以为锁住屋门

就锁住了我的心,

我就不会去 ,

老老实实的捧起课本?

★课外拓展

推荐快乐阅读,金波的诗歌《小树摇曲》再次体会反复的写法


相关文章

  • 锁不住的心教学设计
  • <锁不住的心>教学设计 护徐联校 赵粉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学会书写5个生字. 2.朗读诗歌,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自在玩耍.体验.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 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 ...查看


  • 挡不住的诱惑
  • 雪铁龙C4 Aircross大家一定不太了解,但一直热卖并即将国产的三菱劲炫很多人都不陌生,两款车其实源于同一平台,共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系统,而生产地都是日本名古屋 外观:时尚而华丽 C4 Aircross从外形上可以看成是底盘升高,加 ...查看


  • 公共设施设计
  • ( 1 ) 关于垃圾箱的调查问卷 1是6请问您的性别是( A ) A. 男 B. 女 2请问您的学历是( E ) A. 小学以下 B. 小学 C. 初中 D. 高中 E. 中专大专 F. 大学以及大学以上 3是否有做到分类处理垃圾?(B ) ...查看


  • 海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三.教学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四.课时安排:2课时.                               ...查看


  • 20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 20.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忏.患.痹.嬉.缚.锁.燎.觅.痊.愈.谅.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本课出现的词语:忏悔.不知所措.悔恨交加.又愧又悔.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查看


  • 既然青春留不住
  • "既然青春留不住" 2012届毕业晚会 策 划 书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体艺术中心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日 目录 一. (一)(二)(三)(四)(五)(六)二. (一)(二)(三)三. 前言 ...... 3 活 ...查看


  • 满分资料|11张表,帮孩子记全初中历史大事!再也不怕记不住了~
  • 小学适龄入学时间将修改!或不限于9月1日前出生 羊城晚报 3天前 立即打开 教育部: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不再限于8月31日 法制晚报 2天前 立即打开 中考阅卷老师怒斥:你的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这简单的字还屡考屡错 教育随感 昨天 立即打开 ...查看


  •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同学们,前方是一个诗意的名词,它有梦幻般的色彩召唤我们,它有绚丽多姿的世界等候我们:它引领我们离开家园,奋然前行,它鼓舞我们实践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这节课我们一起研讨曹文轩先生以<前方&g ...查看


  • [教育心理学案例]
  •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孟母三迁"的启示 2.走出"单相思"的误区 3.帮她战胜抑郁情绪 4.关于愤怒情绪的案例 5.归队的雁儿 6.六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 7.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