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探析
[摘 要]利用外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宝库,而且对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如下的启示意义:(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我国利用外资顺利进行的前提;(二)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扩大外国投资的前提条件;(三)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四)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充分发挥利用外资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 探析 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较早较系统地提出利用外资思想的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并成为他国防经济思想的萌芽和军队建设的经济理论基础。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对于完整地理解毛泽东的国防经济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现阶段国防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演进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毛泽东面对日益尖锐的中日民族矛盾,积极提倡利用外资,挽救国家危亡。
193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怎样答复斯诺提出的问题的单子时,曾对“中国是否欢迎外国在中国投资”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欢迎的”。只要是不侵略中国的投资,我们都欢迎。同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话时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
③②①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利
用外资问题的最早阐述。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反复强调上述基本观点。1938年7月,他在接见英美加世界学生协会代表团的代表时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对外贸易将大大发展,并将签订互利的协定”④同时,外国的投资和财产将允许存在,因为这个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是社会主义共和国。1939年2月,毛泽东与一个叫马丁的外国人谈话时说:“今日的中国与西方各国相差百年,到中国要实施废除私有制的时候,其它国家早已实施了社会改革,那时就会帮助中国。„„,如果那时英法美等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中国政府将对外来投资及外人在中国的财产给予保障,如果这些国家不来打中国的话。如果这些国家要打中国,我们不负①
②顾龙生:《毛泽东经济思想引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第115页。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28页。
③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29页。
④ 《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24页。
责赔偿。”①
从1940年开始,在日军对我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的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顽固派亦对我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为了振兴根据地的经济,坚持抗日战争,党中央做出了引进外资的决策,并对利用外资的原则与方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941年5月,中央政治局在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出:“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外国人在边区进行实业。”1944年8月,在《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指示》中提出:“在双方有利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③ ②
与此同时,毛泽东利用各种场合与西方经济大国接触,表达与他们进行经济合作的愿望。1944年8月23日,毛泽东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表示:“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美国不但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 “苏联人在战争中已经遭受巨大的牺牲”,战后“将忙于他们自己的重建工作”,因此,“我们并不期望苏联的帮助”。⑤④1945年3月3日,毛泽东和谢伟思再次谈话仍然强调:“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是发展经济,
⑥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
合作。这是我们党依据客观国际环境,超越了意识形态,争取外资合作对象做出的最佳选择。
但是,由于党处于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以及1945年后美国政府内部反共势力居统治地位,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敌视态度,诬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统一的障碍,声明美国政府只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不支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开始的恶化,毛泽东利用美国等国家投资的设想没能实现。
1945年4月24,毛泽东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里明确指出了利用外资是为了弥补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订了同外国特别是美国进行经济交往的方针。194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应采取直接与美国及英法等国政府及其个别商人进行经济合作的方针。“在两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应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与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在解放区美国经济事业的发展,须有我们的同意和赞成。”“在订立这种契约时,只要避免不致因此而爱垄断受控制,及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来经经营工矿。”这是当时党中央①
②
③
④⑦⑧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36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644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575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⑦《解放日报》,1945年5月2日。
⑧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396页。
关于利用外资的基本设想。
从以上可以看出,即远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积极主张利用外资,并对利用外资的原则、方式、合作对象等提出了初步的构想。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特殊历史条件的制约,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未能付诸实施。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思想评析
通过对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演进轨迹的追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利用外资问题上,毛泽东经过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并逐步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思想财富。归纳起来,主要的贡献如下:
(一)坚持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的原则
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和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垄断。因此,中国要获得独立和解放,国家政权要获得巩固和强大,就必须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毛泽东在主张利用外资的同时,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立场是十分鲜明和坚定的,因为它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前提。毛泽东在阐述利用外资问题时强调:“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将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外国人在边区投资办实业,必须“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外来投资及外人在中国的财产给予保障”。但前提是不侵略中国,否则“不负责赔偿”。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利用外资才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因此,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争取别国的支援,以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发挥整体优势,这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不能依赖于外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别人身上。毛泽东正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在利用外资问题上,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积累,同时借助于外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党的利用外资的一条基本方针。
(三)坚持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
利用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民族经济,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民族经济还比较落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利用外资必须坚持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指出:“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发展经济,但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通过自由企业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但是,“在订立契约时,只要避免不主因此而多垄断受控制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这就是说,既要积极利用外资为我所用,又不受制于他人。
(四)超越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局限,争取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利用外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富言》中指出: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一经依赖所代替。”这就是说,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因此,为了扩大利用外资的
规模,必须是多渠道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把美国作为援助我国的对象和伙伴,“争取和美国及英、法各国实行通南及经济合作的方针”。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把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向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遇了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思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利用外资是国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方式,双方必然存在利益关系。如果不照顾对方的利益,就引不进外资;如果我国利益受损,就失去引进外受的意义。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出:’在双方有利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中国美经济合作,可以取长补短。”这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来发展国家经济﹑国防经济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他已经把利用外资看成是实现中国国防工业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并在利用外资、对外经济交往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了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三、历史的启示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利用外资设想,尽管没能很好地付诸实践,但它为我国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和利用外资事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今天重温这一思想,仍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我国利用外资顺利进行的前提
毛泽东利用外资的设想,不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束缚,既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又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着重点有所不同。这是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依据当时客观的国际环境所作的论断,也是当时毛泽东争取外资所进行的有利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同外部世界隔绝,这样就限制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想处于僵化状态;特别是受国内“左”的思想的束缚,使一些人容易对利用外资产生偏见。因此,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重重阻力:提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疑问,干挠了人们的思想,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情况,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党中央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左”的思想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从我国具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大胆利用外资,从而使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践证明,开放则兴 、封闭则衰,这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中国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挠中不断前进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利用外资思想走向成熟、我国利用外资取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扩大外国投资的前提条件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动荡不安的国内外局势,使得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没能很好地付诸实践。因此,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前提和基础,失去稳定也就失去了外资。同时还要考虑到利用外资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对影响中国独立政治权利的外国投资,一概不予承认”①,坚决反对一切政治借款。 ① 毛泽东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94页。
特别是今天,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经济手段来控制其他国家,在全球推行其政治及价值观念,因此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的进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时刻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的脉博,趋利避害,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利用外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三)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利用外资有利与有弊,既有对我国经济的重要补充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及我国逐步放开外商向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领域的投资,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冲击和影响。为了防止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后进行垄断和不公干竞争,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若干防范的法律,限制其损害我国利益的不正当活动,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以自力更生为主,资金主要靠自己积累;另一方面,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缺问题,以借用外债作为补充,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规模要适当、结构要合理、增长要适度。国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些国家由于借债失控,使用不当而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借债是有相当风险的,必须加强对外债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为了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债务风险,应进一步强化外债全口径管理,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逐步减少外债,增加直接投资的比重;应进一步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机制,即由原来的“统借统还”改为“统借自还”和“自借自还”,发挥借款单位在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工作中的主动性;应进一步加强外债监测和短期资本监管,优化债务结构,即扩大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短期贷款比重,用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四)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充分发挥利用外资作用的关键
把引进的外资运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毛泽东利用外资最强调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利用外资必须以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利用而利用。利用外资涉及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外资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
为此,必须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每一笔外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利用外资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利用外资的总规模,使之与国内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和偿付外债的能力相适应,防止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盲目引进的错误倾向;要求合理安排外资的使用方向和重点,优化投资结构。依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投向中西部地区;要求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有效管理,既要全面规模、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统一对外,又 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建立一套“权责利”“借、用、还”相结合的贷款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外资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利用得很好,就会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作用,如果利用得不好,带来的风险也会增大。因此,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就显得更加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探析
[摘 要]利用外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宝库,而且对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如下的启示意义:(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我国利用外资顺利进行的前提;(二)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扩大外国投资的前提条件;(三)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四)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充分发挥利用外资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 探析 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较早较系统地提出利用外资思想的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并成为他国防经济思想的萌芽和军队建设的经济理论基础。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对于完整地理解毛泽东的国防经济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现阶段国防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演进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毛泽东面对日益尖锐的中日民族矛盾,积极提倡利用外资,挽救国家危亡。
193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怎样答复斯诺提出的问题的单子时,曾对“中国是否欢迎外国在中国投资”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欢迎的”。只要是不侵略中国的投资,我们都欢迎。同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斯诺谈话时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
③②①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利
用外资问题的最早阐述。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反复强调上述基本观点。1938年7月,他在接见英美加世界学生协会代表团的代表时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对外贸易将大大发展,并将签订互利的协定”④同时,外国的投资和财产将允许存在,因为这个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是社会主义共和国。1939年2月,毛泽东与一个叫马丁的外国人谈话时说:“今日的中国与西方各国相差百年,到中国要实施废除私有制的时候,其它国家早已实施了社会改革,那时就会帮助中国。„„,如果那时英法美等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中国政府将对外来投资及外人在中国的财产给予保障,如果这些国家不来打中国的话。如果这些国家要打中国,我们不负①
②顾龙生:《毛泽东经济思想引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第115页。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28页。
③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29页。
④ 《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24页。
责赔偿。”①
从1940年开始,在日军对我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的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顽固派亦对我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为了振兴根据地的经济,坚持抗日战争,党中央做出了引进外资的决策,并对利用外资的原则与方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941年5月,中央政治局在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出:“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外国人在边区进行实业。”1944年8月,在《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指示》中提出:“在双方有利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③ ②
与此同时,毛泽东利用各种场合与西方经济大国接触,表达与他们进行经济合作的愿望。1944年8月23日,毛泽东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表示:“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美国不但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 “苏联人在战争中已经遭受巨大的牺牲”,战后“将忙于他们自己的重建工作”,因此,“我们并不期望苏联的帮助”。⑤④1945年3月3日,毛泽东和谢伟思再次谈话仍然强调:“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是发展经济,
⑥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
合作。这是我们党依据客观国际环境,超越了意识形态,争取外资合作对象做出的最佳选择。
但是,由于党处于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以及1945年后美国政府内部反共势力居统治地位,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敌视态度,诬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统一的障碍,声明美国政府只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不支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开始的恶化,毛泽东利用美国等国家投资的设想没能实现。
1945年4月24,毛泽东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里明确指出了利用外资是为了弥补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订了同外国特别是美国进行经济交往的方针。194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应采取直接与美国及英法等国政府及其个别商人进行经济合作的方针。“在两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应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与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在解放区美国经济事业的发展,须有我们的同意和赞成。”“在订立这种契约时,只要避免不致因此而爱垄断受控制,及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来经经营工矿。”这是当时党中央①
②
③
④⑦⑧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36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644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575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⑦《解放日报》,1945年5月2日。
⑧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396页。
关于利用外资的基本设想。
从以上可以看出,即远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积极主张利用外资,并对利用外资的原则、方式、合作对象等提出了初步的构想。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特殊历史条件的制约,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未能付诸实施。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思想评析
通过对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演进轨迹的追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利用外资问题上,毛泽东经过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并逐步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思想财富。归纳起来,主要的贡献如下:
(一)坚持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的原则
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和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垄断。因此,中国要获得独立和解放,国家政权要获得巩固和强大,就必须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毛泽东在主张利用外资的同时,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立场是十分鲜明和坚定的,因为它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前提。毛泽东在阐述利用外资问题时强调:“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将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外国人在边区投资办实业,必须“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外来投资及外人在中国的财产给予保障”。但前提是不侵略中国,否则“不负责赔偿”。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利用外资才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因此,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争取别国的支援,以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发挥整体优势,这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不能依赖于外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别人身上。毛泽东正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在利用外资问题上,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积累,同时借助于外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党的利用外资的一条基本方针。
(三)坚持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
利用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民族经济,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民族经济还比较落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利用外资必须坚持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指出:“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发展经济,但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通过自由企业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但是,“在订立契约时,只要避免不主因此而多垄断受控制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这就是说,既要积极利用外资为我所用,又不受制于他人。
(四)超越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局限,争取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利用外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富言》中指出: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一经依赖所代替。”这就是说,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因此,为了扩大利用外资的
规模,必须是多渠道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把美国作为援助我国的对象和伙伴,“争取和美国及英、法各国实行通南及经济合作的方针”。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把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向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遇了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思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利用外资是国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方式,双方必然存在利益关系。如果不照顾对方的利益,就引不进外资;如果我国利益受损,就失去引进外受的意义。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出:’在双方有利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中国美经济合作,可以取长补短。”这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外资来发展国家经济﹑国防经济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他已经把利用外资看成是实现中国国防工业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并在利用外资、对外经济交往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了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三、历史的启示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利用外资设想,尽管没能很好地付诸实践,但它为我国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和利用外资事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今天重温这一思想,仍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我国利用外资顺利进行的前提
毛泽东利用外资的设想,不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束缚,既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又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着重点有所不同。这是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依据当时客观的国际环境所作的论断,也是当时毛泽东争取外资所进行的有利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同外部世界隔绝,这样就限制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想处于僵化状态;特别是受国内“左”的思想的束缚,使一些人容易对利用外资产生偏见。因此,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重重阻力:提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疑问,干挠了人们的思想,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情况,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党中央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左”的思想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从我国具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大胆利用外资,从而使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践证明,开放则兴 、封闭则衰,这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中国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挠中不断前进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利用外资思想走向成熟、我国利用外资取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扩大外国投资的前提条件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动荡不安的国内外局势,使得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没能很好地付诸实践。因此,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前提和基础,失去稳定也就失去了外资。同时还要考虑到利用外资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对影响中国独立政治权利的外国投资,一概不予承认”①,坚决反对一切政治借款。 ① 毛泽东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94页。
特别是今天,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经济手段来控制其他国家,在全球推行其政治及价值观念,因此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的进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时刻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的脉博,趋利避害,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利用外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三)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利用外资有利与有弊,既有对我国经济的重要补充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及我国逐步放开外商向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领域的投资,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冲击和影响。为了防止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后进行垄断和不公干竞争,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若干防范的法律,限制其损害我国利益的不正当活动,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以自力更生为主,资金主要靠自己积累;另一方面,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缺问题,以借用外债作为补充,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规模要适当、结构要合理、增长要适度。国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些国家由于借债失控,使用不当而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借债是有相当风险的,必须加强对外债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为了防范利用外资引起的债务风险,应进一步强化外债全口径管理,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逐步减少外债,增加直接投资的比重;应进一步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机制,即由原来的“统借统还”改为“统借自还”和“自借自还”,发挥借款单位在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工作中的主动性;应进一步加强外债监测和短期资本监管,优化债务结构,即扩大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短期贷款比重,用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四)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充分发挥利用外资作用的关键
把引进的外资运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毛泽东利用外资最强调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利用外资必须以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利用而利用。利用外资涉及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外资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
为此,必须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每一笔外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利用外资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利用外资的总规模,使之与国内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和偿付外债的能力相适应,防止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盲目引进的错误倾向;要求合理安排外资的使用方向和重点,优化投资结构。依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投向中西部地区;要求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有效管理,既要全面规模、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统一对外,又 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建立一套“权责利”“借、用、还”相结合的贷款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外资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利用得很好,就会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作用,如果利用得不好,带来的风险也会增大。因此,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就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