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差异探析

  自用房地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其基本特征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其价值会随着房地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自用房地产包括:已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的土地使用权;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以下特点:投资性房地产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价值会超过其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一般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一,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联系。首先,会计确认条件基本相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自用房地产必须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要求,投资性房地产也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投资性房地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其次,会计初始计量范围类似。企业自用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具体规定如下:外购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建造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某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还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企业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购置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按照发生的实际相关成本计价入账,而自建的初始计量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最后,两者存在一定转换关系。房地产用途转换是指企业持有的房地产在用途方面发生了实质性改变,造成原投资性房地产改为生产经营自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原生产经营自用的固定资产改为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的投资性房地产。当作为固定资产的自用房地产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目的转变成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原作为固定资产的自用房地产由“固定资产”科目转换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当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从其原持有意图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的自用房地产,原“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到“固定资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第二。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差异。首先,经济实质及持有目的区别。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在物质形态上相同,但两者仍存在本质性区别:首先。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持有目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自用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而投资性房地产则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企业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及房屋建筑物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由此可见,以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为目的的房地产可划入固定资产的范畴,而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投资性房地产,则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在物质形态上是相同的,但企业持有它们的主要目的不同,这是投资性房地产不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理由。其次,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经济实质存在区别,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与企业的“投资”业务并无本质区别,是游离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的通过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以赚取增值为目的投资行为。但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属于专门的对内投资业务,有别于对外投资的长期投资的业务,并入专设的“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进行核算。而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主要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提供场所,通过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获利。

  其次,会计后续计量的模式不同。自用房地产一般只能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规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后,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在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范围内,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即同时满足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并且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最后,资产处置时会计处理区别。自用房地产的处置主要是指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对因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清理工作。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自用房地产而发生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一般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借方反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和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反映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等。自用房地产清理完毕后的净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如果为净损失则计人“营业外支出”账户。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人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人“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自用房地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其基本特征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其价值会随着房地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自用房地产包括:已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的土地使用权;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以下特点:投资性房地产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价值会超过其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一般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一,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联系。首先,会计确认条件基本相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自用房地产必须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要求,投资性房地产也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投资性房地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其次,会计初始计量范围类似。企业自用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具体规定如下:外购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建造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某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还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企业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购置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按照发生的实际相关成本计价入账,而自建的初始计量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最后,两者存在一定转换关系。房地产用途转换是指企业持有的房地产在用途方面发生了实质性改变,造成原投资性房地产改为生产经营自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原生产经营自用的固定资产改为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的投资性房地产。当作为固定资产的自用房地产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目的转变成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原作为固定资产的自用房地产由“固定资产”科目转换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当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从其原持有意图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的自用房地产,原“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到“固定资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第二。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差异。首先,经济实质及持有目的区别。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在物质形态上相同,但两者仍存在本质性区别:首先。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持有目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自用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而投资性房地产则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企业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及房屋建筑物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由此可见,以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为目的的房地产可划入固定资产的范畴,而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投资性房地产,则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在物质形态上是相同的,但企业持有它们的主要目的不同,这是投资性房地产不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理由。其次,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经济实质存在区别,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与企业的“投资”业务并无本质区别,是游离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的通过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以赚取增值为目的投资行为。但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属于专门的对内投资业务,有别于对外投资的长期投资的业务,并入专设的“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进行核算。而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主要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提供场所,通过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获利。

  其次,会计后续计量的模式不同。自用房地产一般只能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规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后,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在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范围内,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即同时满足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并且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最后,资产处置时会计处理区别。自用房地产的处置主要是指用作固定资产的房地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对因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清理工作。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自用房地产而发生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一般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借方反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和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反映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等。自用房地产清理完毕后的净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如果为净损失则计人“营业外支出”账户。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人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人“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相关文章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查看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探析
  •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赚取差价而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等.为明确核算该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 ...查看


  • 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探析
  • ●吴茜/文 ■提要: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 库存股的账面余额的差额. 资本溢价从本质上来说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一部分,强调"资本"的本质含义,在这一点上,其和实收资本并没有区别. ...查看


  • 商誉会计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 ...查看


  • 320个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 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 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 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 ...查看


  •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探析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 关键词:固定资产:分类:持有:转回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当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固定资 ...查看


  • 企业跨国经营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 ...查看


  • 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网络经济问题研究 ★我 ...查看


  • 2013论文选题
  • 2013年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会计方向: 1.„„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分析 2.采矿行业环境会计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由××矿业污染事件引发的思考 3.××养殖企业生物资产价值计量研究--以××公司为例 4.保险业会计新政下准备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