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_

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28 15:25:00 ]    作者:黄济    编辑:studa20

[摘要]“国学热”的产生有其国内和国际的背景,其重要意义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家为主,兼顾他家,而且要用去粗取精的科学分析方法;要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要建立相互切磋的优良学风。

[关键词] 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在2006年《教育科学论坛》第11期上,我发表了《如何看待“国学热”?》一文,简略地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意见。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议,引起我对如何看待“国学热”的再思考,略陈所愚,以就教于方家。

一、“国学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国学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国际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作用,为了解决科技发展出现的负面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大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孔子学院的创建,正是适应了这种思潮的要求。在国内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民族意识勃兴,同时又遇到了在青少年一代的道德修养中出现的问题,于是便思考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解决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与教育,就成为传承的重点。所以“国学热”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为此,“国学热”的兴起,是好事;在“国学热”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和争议,也是好事。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不可能有古代文化的繁荣。 如果今天能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开展国学的争鸣,毫无疑问对我国文化的新发展,一定会起到推进作用。

但是,在“国学热”的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发高烧”,要掌握一个“度”;更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开药方,避免误导。就是说,学习古代文化,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随意解说,简单从事;也不要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迷信和复古。因而对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都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应当学习些什么?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家为主,兼顾他家。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但是一个大家。韩非子在《显学》篇中即已经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在以后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汉代刘歆在《诸子略》中,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道、墨、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如将小说家除外,即“九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九流、十家”称谓的来源。在这十家中,对宇宙、人生、政治、军事、伦理、道德、哲学、逻辑等各方面,无不涉及,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精辟的文化宝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高度评价了古代希腊在哲学思想方面的伟大贡献,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多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以此来评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繁荣,以及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恰当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和骄傲!

现以儒、道、墨、法四家作为代表,作些简介:

先说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其主要继承者是庄子(名周),世称“老庄”。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的宇宙观,是对殷周以来具有无上权威和人格特征的天命观的极大冲击,是对宇宙本体论的新探索。

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淡泊、归真反朴”(同上第28章)的人生哲学。为后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政治上,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使民“自化”(同上第57章)的重要思想。为统治者所采用,以求得修养生息,社会稳定的功效。除此之外,还提出一整套的治国安邦的策略和方法。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道德经》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思维方法,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同上第2章)“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同上第58章)等等,具体说明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道理,即所谓“反者道之动”(同上第40章)。老子对弱能胜强,柔能克刚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所有这些,都是道家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发展为绝对的“无为”,将老子的辩证法发展为极端的相对论,作出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重要篇章,启发人们去追求“无己”“无功”“无名”与“无待”的最高境界,以求得人彻底解脱私欲的羁绊。庄子这些思想,无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在消极方面,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道教产生后,老子成为道教的教主,《道德经》也被奉为道教的《道德真经》;庄子在唐代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尊为《南华真经》。当然道教与道家,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个问题。

再说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为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初学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的繁文缛节,从儒家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学派,即墨家。他广招弟子,大部分来自社会下层,组成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社团,“虽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有平民意识,有游侠作风。成为当时与儒家并列的“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篇》)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多种主张,其中包含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在《兼爱》中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在《尚贤》中,不但对选贤任能做了系列的规定,而且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平权思想。他提出的“三表法”,至今还闪烁着思想光辉。

墨家倡导兼爱、非攻,不但有言,而且有行,如《公输》篇中,墨子与公输盘有关“止楚攻宋”的论辩与表演,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且表现出墨家重科技的实践活动。

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以《墨辩》、也称《墨经》留传后世。

墨子从儒家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派,既有与儒家不同的方面,也不是绝对无关,不再赘述。

再谈法家:

讲到法家,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法家包括管子、子产、李悝、吴起等,李悝著《法经》,是法家最早的一部经典。但使法成为完整的理论,而且在实际中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是后期法家商鞅、韩非、李斯等人。

在法家中,也存在有不同的派别和主张,如商鞅重法,根据统治者的意志制定法规;申不害重术,加强法治中的手段和策略;慎到重势,提高君主在执法中的权力和地位。韩非分析了三家的缺失,把法、术、势三者统一起来。指出:商鞅重法,“然而无求以知奸”(《韩非子·定法》);申不害重术,但“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韩非子·定法》);慎到重势,但要势与法结合,“抱法处势则治”(《韩非子·难势》)。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体现出法治的巨大作用。在法家的思想指导下,秦国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奖励耕战,历行赏罚,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最终消灭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君主有无上权威的大帝国,并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韩非子在社会历史观上也是比较进步的,他将社会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几个发展阶段,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改革论。这些思想为后世的改革家所采用,比如王安石就在变法中,提出用“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来代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就是明证。

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28 15:25:00 ]    作者:黄济    编辑:studa20

[摘要]“国学热”的产生有其国内和国际的背景,其重要意义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家为主,兼顾他家,而且要用去粗取精的科学分析方法;要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要建立相互切磋的优良学风。

[关键词] 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在2006年《教育科学论坛》第11期上,我发表了《如何看待“国学热”?》一文,简略地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意见。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议,引起我对如何看待“国学热”的再思考,略陈所愚,以就教于方家。

一、“国学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国学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国际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作用,为了解决科技发展出现的负面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大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孔子学院的创建,正是适应了这种思潮的要求。在国内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民族意识勃兴,同时又遇到了在青少年一代的道德修养中出现的问题,于是便思考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解决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与教育,就成为传承的重点。所以“国学热”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为此,“国学热”的兴起,是好事;在“国学热”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和争议,也是好事。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不可能有古代文化的繁荣。 如果今天能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开展国学的争鸣,毫无疑问对我国文化的新发展,一定会起到推进作用。

但是,在“国学热”的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发高烧”,要掌握一个“度”;更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开药方,避免误导。就是说,学习古代文化,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要随意解说,简单从事;也不要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迷信和复古。因而对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都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应当学习些什么?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家为主,兼顾他家。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虽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但是一个大家。韩非子在《显学》篇中即已经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在以后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汉代刘歆在《诸子略》中,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道、墨、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如将小说家除外,即“九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九流、十家”称谓的来源。在这十家中,对宇宙、人生、政治、军事、伦理、道德、哲学、逻辑等各方面,无不涉及,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精辟的文化宝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高度评价了古代希腊在哲学思想方面的伟大贡献,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多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以此来评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繁荣,以及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恰当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和骄傲!

现以儒、道、墨、法四家作为代表,作些简介:

先说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其主要继承者是庄子(名周),世称“老庄”。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的宇宙观,是对殷周以来具有无上权威和人格特征的天命观的极大冲击,是对宇宙本体论的新探索。

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淡泊、归真反朴”(同上第28章)的人生哲学。为后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政治上,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使民“自化”(同上第57章)的重要思想。为统治者所采用,以求得修养生息,社会稳定的功效。除此之外,还提出一整套的治国安邦的策略和方法。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道德经》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思维方法,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同上第2章)“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同上第58章)等等,具体说明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道理,即所谓“反者道之动”(同上第40章)。老子对弱能胜强,柔能克刚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所有这些,都是道家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发展为绝对的“无为”,将老子的辩证法发展为极端的相对论,作出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重要篇章,启发人们去追求“无己”“无功”“无名”与“无待”的最高境界,以求得人彻底解脱私欲的羁绊。庄子这些思想,无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在消极方面,都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道教产生后,老子成为道教的教主,《道德经》也被奉为道教的《道德真经》;庄子在唐代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尊为《南华真经》。当然道教与道家,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个问题。

再说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为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初学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的繁文缛节,从儒家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学派,即墨家。他广招弟子,大部分来自社会下层,组成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社团,“虽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有平民意识,有游侠作风。成为当时与儒家并列的“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篇》)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多种主张,其中包含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在《兼爱》中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在《尚贤》中,不但对选贤任能做了系列的规定,而且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平权思想。他提出的“三表法”,至今还闪烁着思想光辉。

墨家倡导兼爱、非攻,不但有言,而且有行,如《公输》篇中,墨子与公输盘有关“止楚攻宋”的论辩与表演,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且表现出墨家重科技的实践活动。

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以《墨辩》、也称《墨经》留传后世。

墨子从儒家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派,既有与儒家不同的方面,也不是绝对无关,不再赘述。

再谈法家:

讲到法家,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法家包括管子、子产、李悝、吴起等,李悝著《法经》,是法家最早的一部经典。但使法成为完整的理论,而且在实际中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是后期法家商鞅、韩非、李斯等人。

在法家中,也存在有不同的派别和主张,如商鞅重法,根据统治者的意志制定法规;申不害重术,加强法治中的手段和策略;慎到重势,提高君主在执法中的权力和地位。韩非分析了三家的缺失,把法、术、势三者统一起来。指出:商鞅重法,“然而无求以知奸”(《韩非子·定法》);申不害重术,但“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韩非子·定法》);慎到重势,但要势与法结合,“抱法处势则治”(《韩非子·难势》)。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体现出法治的巨大作用。在法家的思想指导下,秦国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奖励耕战,历行赏罚,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最终消灭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君主有无上权威的大帝国,并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韩非子在社会历史观上也是比较进步的,他将社会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几个发展阶段,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改革论。这些思想为后世的改革家所采用,比如王安石就在变法中,提出用“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来代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就是明证。


相关文章

  • 西方普通人如何看待历史和传统
  • 西方普通人如何看待历史和传统 <权利游戏>好莱坞化的历史 国学热在国内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这个热潮毫无疑问会继续升温.国学热说明了国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前感到迷茫,一切都变得太快,以至于人们想从传统中找到一些熟悉和温暖的东西,国 ...查看


  • 阅读的三种层次
  • 阅读的三种层次(2011-04-21 09:37:12) 转载 标签: 深阅读 浅阅读 书籍 国学经典 阅读方式 集体潜意识 文化 分类: 其他文章 图书馆报 白玉静女士采访: 记者: 同样是传播国学,电视媒介比传统书籍更能吸引关注,是否也 ...查看


  • 阅读与写作之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 [阅读与写作]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原题再现]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一组父亲送3岁儿子骑牛上幼儿园的照片在网络上热传. 照片中的父亲叫李里,是个国学控,从16岁那年开始,他穿上一袭粗布 ...查看


  •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国学大师刘冰:中国人最懂教育-今报网
  • □见习记者 章杰 实习生 张姗姗/文图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你无法忍受的缺点,如果你觉得孩子总是太自私,如果你觉得孩子难以听进你的劝告,那么你不妨看看国学大师刘冰的故事.11月19日,她带着8岁的小助教--残疾儿童一休在洛阳做了和谐家庭系列报 ...查看


  • 当前有哪些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
  • 当前有哪些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 (2011-01-06 22:42:46) 今天( 1月6日)下午,教育部社科中心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五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主任举行座谈,围绕当前理论和现 ...查看


  •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 <政治理论课>学习心得 学号: 姓名:李林 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不仅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查看


  • 百家讲坛与当下"国学热"
  • 浅谈<百家讲坛>与当下国学热 文法学院 10级文秘三班 李孟娟 20104426 [摘要]有人指出国学近来有点热.随着<百家讲坛>的兴起与发展,国学经典也日益被人们提携起来,渐渐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 ...查看


  • 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 形 势 与 政 策 传 统 文 化 的 发 展 与 繁 荣 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08级(3)班 姓名: 学号: 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摘要:我们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 ...查看


  • 国学走向何方:国家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探秘
  • 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 重塑民族道德体系 张健向凤凰教育介绍到,自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通过行政力量把传统文化整体摒弃于教育体系之外,至2013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已过百年.普及传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