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 夫 资 2 0年 号 旬 教 料0 6 7” 下 刊
骆 宾 王 诗 中 的 时 间 意 识
杨远 义
(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骆宾王是“ 初唐四杰” 之一, 在他的诗歌 中, 表现 出了他叶时间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与秋有关的诗歌比较多。 这 篇文章从客观时间、内在时间和世界时间三个层面来解读骆 宾王的诗歌, 以求达到对骆宾王诗歌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 时间意识 客观时间 内在 时间 历史时间
究骆宾王的诗歌 , 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 初唐四杰” 之一的骆宾王, 是一个对时间极为敏感的人。 综观骆宾王现存的诗歌,很容易发现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春、 夏、 、 、 、 秋 冬 早 晚之类表示时间的词 , 仅仅从他的诗歌的题 目 就很容易看出这一点,而在诗歌中直接和间接写时间的诗更 为普遍。笔者认为把时间意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题 目来研
在骆宾王的诗中体现的时间意识,大致可分 “ 客观的时 间”“ 、内在的时间” 世界的时间” 和“ 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 以物观照时间, 感悟客观的时间。 人在观照时间时, 首先感悟到的是客观时间。 看到四季更 替、寒来暑往和事物的新陈代谢 ,人们都会感觉到时间的流 逝。 作为一个对时间极为敏感的诗人, 客观时间是他首先感觉
到的。
风月虽殊昔, 星河扰是旧。(《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 春去荣华尽 , 年来岁月芜。(《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 使人拙于语言的刺激更新,我们一直进人不了语境的内核深 处, 精神得不到升华, 语言又不能与精神水乳相融, 故呈现当 代人言语不能承受之轻与物质不能有承受之重的悖论尴尬之 境, 言不能为心声, 心声又无力达于明言, 此乃造成当代人精 神失语, 物质失重之根源也, 每读古人洒脱 自 然之文, 技能至 上的当代人总爱发问: “ 古人上过写作课吗? 古人有写作的压 力吗?古人写作的冲动源 自 何处? ” 此种追问, 是以今 日 驳杂之 语境, 揣度古人浑朴之身心, 孰不知, 古人著书行文, 胸中有大 格局, 掌中有大手笔, 字为至宝, 远胜金珠, 为安一个字, 耐得 半霄寒。文字功力精熟达于至境, 情感身心清澈疏朗, 文从字
真长, 韶润不如仲祖, 思致不如渊源, 而兼有诸人之美。” 综合 评定, 归纳公允, 让人信服, 当代人心态浮躁, 个性丧失, 既无品 评人物之雅量识见 , 自 又 身无甚可被可圈可点之处, 市场经济, 科技文明, 人之兴趣、 爱好早说千人一面万人一孔了, 甚至人的 语言表达方式出如一辙, 惊人相似, 句式相同, 语气板正的官 话, 轮换变幻, 飘忽不定的网络语言依然是我们生活用语的佐
料, 我们当代人, 割断了古文言中那开口即响, 语到人出, 简约 含蓄, 隽永传神的风格继承的脉络, 又在白话语中失去造血功 能, 语言贫血缺钙, 面孔苍白, 你翻阅《 世说新语》 却无此感, 珠 矶遍地, 词语丰赡 , 目不暇给, 手不暇采 , 语言宝库 , 实不为过。 试举“ 容止” 一节 , 单形容人面容气质的词语就让人叹为观止, 如“ 雅望非常”“ 、 美姿仪, 面至白”“ 、 兼蔑依玉树”“ 、朗朗如 日月 之人怀”“ 、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 、眼烂 烂如岩下电”“ 、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刘伶身长尺,貌甚丑 憔, 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面如凝脂, 眼如点漆”“ 、 鬓如反狠 皮,眉如紫石棱”“ 、敛拎作一来, 何其轩轩韶举”“ 、轩轩如朝 霞”“ 、 棱棱露其爽”“ 、灌灌如春月柳” ……当代人谁还有这种意 到笔从, 词句清丽卓绝的驾驭能力?谁还有这种语言创新能力? 陈词滥调言语贫痔, 兑水敷衍成篇, 锣嗦如婆娘碎嘴、 冗长得又 如婆娘之裹脚布, 言辞滔滔, 多是废话, 东拉西扯, 不知所云, 当 代语境的虚弱膨胀 , 折射出我们语言的混乱与麻木, 没有真感 觉, 立言不能尽意, 冰冷僵化。世说新语》 《 寥寥数笔, 轻轻勾勒, 便成就画面, 人物神态举止跃然纸上, “ 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 文 帝临其丧, 顾语同游曰: ‘ 王好驴鸣, 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 皆一作驴鸣。故事精短, ” 意味无穷, 无肆意渲染之笔, 更无卒章 显志之赘述, 淡淡然然, 言犹尽而意无穷。 是真英雄能自 本色, 是真名士能自 风流。世说新语》 《 在历 史语境中的作用是“ 立此存照”功过毁誉, 、 , 任人品说, 它不求 整齐划一, 整容修饰 , 而是直取生活中鲜活的场景, 原汁原味 罗列而出, 真性情真举措真文字, 人物品貌迥异, 个性悬殊, 但 都以真诚任诞而聊备一格。 任诞” 如“ 中一节关于饮酒的故事, 简直让人烯嘘长叹, 率真放诞, 天马行空, 可爱异常, 如刘伶纵 酒放达, 脱衣裸行在屋中。“ 人见讥之, 伶曰: ‘ 我以天为栋宇, 屋室为挥衣, 诸君何时入我挥中? ”张翰“ ’ 使我有身后名, 不如 即是一杯酒。” 又如毕茂世“ 一手持蟹赘 , 一手持酒杯 , 拍浮酒 池中, 便足了一生。王蕴云“ ” 酒正使人人 自 ” 远。王弗大叹: “ 三 日 不饮酒, 觉形神不复相亲。” 王孝伯言“ 名士不必须奇才, 但 使常得无事, 痛饮酒, 熟读《 离骚》 便可称名士” …言语坦荡, , 任性态情, 酒味醋畅, 诗意人生, 物质和精神“ 浓得化不开,胶 ” 着一起
, 故显其珍贵。 今人物质和精神南辕北辙, 一高一低, 一 富一贫, 然语境污染, 自 浅白低俗, 口味寡淡。 物质的富庶诱惑
顺, 心境与文境, 清思泉流, 起止中度, 不以文字矫饰抬高身
价, 又不以身贵而随意站污文字, 故能貌魁然, 神凝然。《 世说 新语》 丛丛小语, 皆能自 成一格, 尽显风流, 耐人咀嚼品味。王 坦之与范荣,范年大而位小 , “ 王年小而位大, 将前, 更相推在 前, 既移久, 王遂在范后。 王因谓曰: ‘ 簸之扬之, 糠稚在前。 范 曰‘ 挑之汰之, 沙砾在后。 ’ ”又如“ 顾长康吠甘蔗, 先食尾, 人问 所以, 渐至佳境”,王戎有好李, 云‘ ’ “ 卖之, 恐人得其种, 恒钻 其核。 “ ”王蓝田 性急, 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 不得, 便大怒, 举以 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仍下地以屐齿碾之, 又不得。镇甚, 复于地取内口中, 啮破即吐之。 ……人真才能文真, ” 人伪文必 伪。《 世说新语》可当历史读, , 也可当文学作品读, 只言片语, 独自 成篇, 无鸿篇巨制之复杂, 又无官史体例之周正, 它无此 野心, 只是历史场景的捕捉者, 是摄像师, 是书记员, 故它达到 了随意自 美景天成, 然, 圆润丰沛, 水气淋漓, 活色生香。如陆 机被诛 , 临刑叹曰: “ 欲闻毕亭鹤峡, 可复得乎? ” 历史风云, 只 凝成一句叩问, 凄凉慷慨, 枪然泪下。又如对佛法“ 敬信甚至” 的阮裕“ 大儿年未弱冠, 忽被笃疾。 儿既是偏所爱重。 为之祈请 三宝, 昼夜不懈, 谓至诚有感者, 必当蒙佑 , 而儿遂不济, 于是 结根恨释氏, 宿命都除。” 再如桓温卧语:“ 作此寂寂, 将为文, 景所笑。 既不能流芳百世, 亦不足复遗臭万年邪? ” 再比如常以 “ 称夫的王荣妻 ,亲卿爱卿 , 卿” “ 是以卿卿 , 我不卿卿 , 谁当卿 卿? ” ……读之上述摘引文字倍感古人生活情调至真至美。 他 们以自己的心音剖白, 让文字有了温度, 让历史有了厚度, 让 人生有了深度, 让人物有了风度。历史是一种记忆 , 历史是一 种叙事, 他们高标独立、 个性鲜明的语言, 让历史叙事更加有 了细节, 有了韵味, 历史是一种语境, 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楔人 历史的语境中去, 让语言有了汁水, 有了载体, 有了自己的散 发恒久魅力的磁力场, 又如明人胡应麟所言 : “ 读其语言, 晋人 面目 气韵, 恍然生动, 而简约玄澹, 真致不穷。 《 ”世说新语》百 , 读不厌, 常读常新, 欲走进魏晋琳琅语境, 绕过此道, 怕只能迷
途而不知返也。
意气风云倏如昨, 岁月春秋屡回薄。(《 畴昔篇》 ) 上苑频经柳絮飞, 中园几见梅花
落。(( 畴昔篇》 ( ) 大自 然在不断地变化着, 风月常改, 星河依旧, 柳絮纷飞, 梅花渐落 , 这春来秋去 、 花开花落的景象 , 使人时而觉得“ 殊 昔”时而又觉得“ , 犹是旧” 。而且这一切不管你是否看到或感
觉到它, 它都一样的在进行着。这就是客观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客观的时间关注的时候, 骆宾王是格 外注意到秋, 在他的诗歌中, 大量的诗歌与秋有关。有很多诗 直接描写秋天的景物, 有时没有直接描写秋天的景物, 但是都 是在勾画秋天的意象 , 感受秋天的气氛。统计骆宾王的诗 , 在 题目 上或者在诗中实际写秋的诗有50多首, 在他133首诗中占 了三分之一强。尤其是他的《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 秋 风》《 、秋云》《 、 秋蝉》《 、秋露》《 、 秋月》《 、 秋水》《 、 秋萤》《 、秋菊》
显示出一统天下的气势。但是诗人是一个通晓历史的
人, 又有着对时间的特殊感悟, 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中, 笔锋
一转 :
翠幌珠帘不独映, 清歌宝瑟 自 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 宁 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 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 俄 闻卫霍有功勋。 在这些诗句中, 诗人引经据典, 巧言时间的更替和历史的
代谢 。
春去春来苦自 争名争利徒尔为。久留郎署终难遇, 驰, 空
扫相门谁见知。 当时一旦擅豪华, 言千载长骄奢。倏忽传风生羽冀, 自 须 臾失浪委泥沙。 诗人觉察到社会内在的危机 , 并向帝皇、 王亲国戚、 达官
《 秋雁》 , 这充分证明了骆宾王是一个对秋有特别感情的人。 以秋为题材写诗并非从骆宾王开始,真正把秋纳入诗歌
题材范围并大力写秋的应该是宋玉 , 宋玉《 九辩》 中写道 : “ 悲 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开创的悲秋 ” 传统,拉开了诗人关注秋天的序幕 ,启动了诗人对秋天的情 怀。 然而骆宾王还是第一个这么大力关注秋的诗人 , 他那最有
贵人发出警告, 敲响警钟, 指出人事沧桑社会盛衰。 当然, 诗人
也不忘借助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 自己的怀才不遇。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时间审视中感悟社会的盛衰在“ 初唐四 杰” 的其它三人的诗中也有表现, 如卢照邻《 长安古意》 和王勃 《 滕王阁》 的终篇诗。 在时间审视中感悟社会的盛衰是“ 初唐四
名的五律《 狱咏蝉》 写的就是秋天。
看着这个对时间极为敏感尤其是对秋天特别关注的诗人 的诗歌, 我们感觉到, 这个诗人好像一生都活在秋天里面, 好 像他一生中重要的事情都是在秋天发生的, 秋别 、 秋宴等等, 让人感觉到诗人生活环境的萧索 ,也就更能体会
到诗人一生 怀才不遇的心情。
杰” 在时间审美上对前人的一大突破, 也是他们对社会关注的
表现。不过“ 初唐四杰” 的其它三人对时间的审视并不像骆宾 王那样的隆重、 那样的大规模和那样的自始至终。
第二, 观照时间, 以己 感悟内 在的时间。
所谓“ 内在的时间” 即根据主体 自身的体验去把握时间, 亦可称之为主观时间。 当时间与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就不再 仅仅是客观时间了, 而是内在时间, 牵涉到人的感情意识, 时 间也就变得更加的复杂起来。对于人来说 , 时间不仅是生命 , 还决定了人的得失和成败。 如果人没有了时间, 就意味着一切 的完结。 对于一个颇具学识而又怀才不遇的诗人来说, 生死对
对时间的审视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在诗歌中表达时间意 识也源远流长: 蟋蟀在堂, 岁幸其莫。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 诗经 唐风
蟋蟀》 )
心之忧矣, 于我归处……心之忧矣, 于我归息 一 心之忧
矣, 于我归 说。(《 诗经 曹 浮游》 风 )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帷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 人之迟暮。(《 楚辞 离 ) 骚》 可见在这些较早时期的诗歌中,诗人已经把时间与人生 结合起来了,看到了人生易逝和时间永恒,表达了很深的焦 虑。这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到了 《 古诗十九首》 的时候, 诗人已经很好地把时间融人了诗歌中。 沿着这条路发展, 到了魏晋时期的诗人, 已经充满了瞬间即逝 的朝露和随波逐流的浮萍, 如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 “ 人生
他来说威胁可能不大,可怕的是生命的终结会宣告他的抱负
的终结 , 所以, 看着时间的流逝, 他格外的焦虑。 我们来看他的
诗歌, 这种对内在时间的关注在诗歌中不时流露出来, 咏 如《 怀古意上裴侍郎》三十二徐罢, “ 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 年 非朱买臣”《 、 帝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 ‘ ’ 宁知四十九年非” 人 。
生易老, 壮志未酬, 这才是最令诗人焦虑的。 对内在时间、 人化的时间阐释得最深刻的是《 畴昔篇》 这 。 首诗的时间跨度很大 , 诗人从“ 少年重英侠 , 弱岁贱衣冠” 开 始, 一直写到“ 涸鳞去辙还游海 , 幽禽释网便翔空”即诗人出 , 狱之后, 其实也就是一生的概述了。在此诗中写道:
几何? 譬如朝露, 苦多”曹巫《 去日 , 短歌行》人亦有言, “ 忧令人
老。 磋我白发, 生一何早”阮籍《 , 咏怀》 之三十二“ 人生若尘露, 天道邀悠悠” 。 同样也在关注时间的问题, 但是认真比较之下, 可以看到 骆宾王的时间意识与前人是有不同的。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看透了时间之
后的那种对时间的解脱方式。当《 古诗十九首》 和魏晋的诗人们看透了时间之后, 他们采取对时间对人生的 游戏态度来解脱,古诗十九首》 《 之十三“ 不如饮美酒, 被服纹 与素”《 、古诗十九首》 之十五“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既然 , 人生不是永恒, 诗人们干脆放弃了对永恒的追求, 尽情享受短
暂快乐 。
一朝披短褐, 六载奉长廊……
容翼年年异, 春华岁岁同。 一 百年郁郁少腾迁, 万里遥遥入镜川…… 人事谢光阴, 俄遭霜露侵……
从这些诗句来看, 诗人的一生好像不是一天一天地过, 而
是在一年一年地过 ,六载”“ “ 、年年”“ 、岁岁”他的时间好像比 , 别人流逝得要快 , 他的生命好像 比别人的要短, 他的人生好像 比别人的易老。 像这样长时间跨度来叙述经历的诗还有《 夏日 游德州赠高四》《 、咏怀》 等。 总之, 诗人在对时间进行审视时, 总是抓住机会, 多维度、 多点地描述 自己的身世 、 自己的情感 , 抒发 并且从来没有忘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正是这种对抱负的追求使得他对时间格 外地感到焦虑不安。
骆宾王对时间的解脱方式是不同的。他并没有像魏晋时 期的那些诗人那样, 采取对时间对人生的游戏态度。 骆宾王对 时间、 对人生、 对社会始终抱以积极的态度 , 自己的政治抱 对
负始终不放弃。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金刀动秋色, 《 :“ 铁骑想风 尘。 为国坚诚款, 捐躯忘贱贫。 《 ”夕次蒲类津》“ : 龙庭但苦战, 燕领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 空令汉国羞。 尽管人生遭遇不顺, ” 但是骆宾王始终报国心切, 大有不取功名不罢休的气概。
参考文献 :
第三, 以史观照时间, 感悟世界的时间。
如果说骆宾王对客观时间和对内在时间的观照是对前人 的继承的话, 那么对世界时间的观照, 在诗歌中审视社会的盛 衰, 则是骆宾王对前人的突破。代表作就是《 帝京篇》 。
[1]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5年.
[21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 版社, 1993年出版. [3」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1年出版. 仁 史成芳诗学中的时间概念.湖南教育出 4〕 版杜, 2000年版. [5」 胡塞尔著, 杨富斌译‘ 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 华夏出版 社, 2000年版. [6」 张明非著.唐诗在变革中走向辉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 1年 版.
在《 帝京篇》 开头, 诗人竭力渲染京城的繁华, 宫殿的辉煌
和王r . 一带地势的雄伟: L 皇居帝里崎函谷, 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a , 八
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 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嵌岑对玉楼, 椒
房 窈窕连金 屋 。
72
藻 夫 资 2 0年 号 旬 教 料0 6 7” 下 刊
骆 宾 王 诗 中 的 时 间 意 识
杨远 义
(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骆宾王是“ 初唐四杰” 之一, 在他的诗歌 中, 表现 出了他叶时间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与秋有关的诗歌比较多。 这 篇文章从客观时间、内在时间和世界时间三个层面来解读骆 宾王的诗歌, 以求达到对骆宾王诗歌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 时间意识 客观时间 内在 时间 历史时间
究骆宾王的诗歌 , 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 初唐四杰” 之一的骆宾王, 是一个对时间极为敏感的人。 综观骆宾王现存的诗歌,很容易发现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春、 夏、 、 、 、 秋 冬 早 晚之类表示时间的词 , 仅仅从他的诗歌的题 目 就很容易看出这一点,而在诗歌中直接和间接写时间的诗更 为普遍。笔者认为把时间意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题 目来研
在骆宾王的诗中体现的时间意识,大致可分 “ 客观的时 间”“ 、内在的时间” 世界的时间” 和“ 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 以物观照时间, 感悟客观的时间。 人在观照时间时, 首先感悟到的是客观时间。 看到四季更 替、寒来暑往和事物的新陈代谢 ,人们都会感觉到时间的流 逝。 作为一个对时间极为敏感的诗人, 客观时间是他首先感觉
到的。
风月虽殊昔, 星河扰是旧。(《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 春去荣华尽 , 年来岁月芜。(《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 使人拙于语言的刺激更新,我们一直进人不了语境的内核深 处, 精神得不到升华, 语言又不能与精神水乳相融, 故呈现当 代人言语不能承受之轻与物质不能有承受之重的悖论尴尬之 境, 言不能为心声, 心声又无力达于明言, 此乃造成当代人精 神失语, 物质失重之根源也, 每读古人洒脱 自 然之文, 技能至 上的当代人总爱发问: “ 古人上过写作课吗? 古人有写作的压 力吗?古人写作的冲动源 自 何处? ” 此种追问, 是以今 日 驳杂之 语境, 揣度古人浑朴之身心, 孰不知, 古人著书行文, 胸中有大 格局, 掌中有大手笔, 字为至宝, 远胜金珠, 为安一个字, 耐得 半霄寒。文字功力精熟达于至境, 情感身心清澈疏朗, 文从字
真长, 韶润不如仲祖, 思致不如渊源, 而兼有诸人之美。” 综合 评定, 归纳公允, 让人信服, 当代人心态浮躁, 个性丧失, 既无品 评人物之雅量识见 , 自 又 身无甚可被可圈可点之处, 市场经济, 科技文明, 人之兴趣、 爱好早说千人一面万人一孔了, 甚至人的 语言表达方式出如一辙, 惊人相似, 句式相同, 语气板正的官 话, 轮换变幻, 飘忽不定的网络语言依然是我们生活用语的佐
料, 我们当代人, 割断了古文言中那开口即响, 语到人出, 简约 含蓄, 隽永传神的风格继承的脉络, 又在白话语中失去造血功 能, 语言贫血缺钙, 面孔苍白, 你翻阅《 世说新语》 却无此感, 珠 矶遍地, 词语丰赡 , 目不暇给, 手不暇采 , 语言宝库 , 实不为过。 试举“ 容止” 一节 , 单形容人面容气质的词语就让人叹为观止, 如“ 雅望非常”“ 、 美姿仪, 面至白”“ 、 兼蔑依玉树”“ 、朗朗如 日月 之人怀”“ 、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 、眼烂 烂如岩下电”“ 、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刘伶身长尺,貌甚丑 憔, 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面如凝脂, 眼如点漆”“ 、 鬓如反狠 皮,眉如紫石棱”“ 、敛拎作一来, 何其轩轩韶举”“ 、轩轩如朝 霞”“ 、 棱棱露其爽”“ 、灌灌如春月柳” ……当代人谁还有这种意 到笔从, 词句清丽卓绝的驾驭能力?谁还有这种语言创新能力? 陈词滥调言语贫痔, 兑水敷衍成篇, 锣嗦如婆娘碎嘴、 冗长得又 如婆娘之裹脚布, 言辞滔滔, 多是废话, 东拉西扯, 不知所云, 当 代语境的虚弱膨胀 , 折射出我们语言的混乱与麻木, 没有真感 觉, 立言不能尽意, 冰冷僵化。世说新语》 《 寥寥数笔, 轻轻勾勒, 便成就画面, 人物神态举止跃然纸上, “ 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 文 帝临其丧, 顾语同游曰: ‘ 王好驴鸣, 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 皆一作驴鸣。故事精短, ” 意味无穷, 无肆意渲染之笔, 更无卒章 显志之赘述, 淡淡然然, 言犹尽而意无穷。 是真英雄能自 本色, 是真名士能自 风流。世说新语》 《 在历 史语境中的作用是“ 立此存照”功过毁誉, 、 , 任人品说, 它不求 整齐划一, 整容修饰 , 而是直取生活中鲜活的场景, 原汁原味 罗列而出, 真性情真举措真文字, 人物品貌迥异, 个性悬殊, 但 都以真诚任诞而聊备一格。 任诞” 如“ 中一节关于饮酒的故事, 简直让人烯嘘长叹, 率真放诞, 天马行空, 可爱异常, 如刘伶纵 酒放达, 脱衣裸行在屋中。“ 人见讥之, 伶曰: ‘ 我以天为栋宇, 屋室为挥衣, 诸君何时入我挥中? ”张翰“ ’ 使我有身后名, 不如 即是一杯酒。” 又如毕茂世“ 一手持蟹赘 , 一手持酒杯 , 拍浮酒 池中, 便足了一生。王蕴云“ ” 酒正使人人 自 ” 远。王弗大叹: “ 三 日 不饮酒, 觉形神不复相亲。” 王孝伯言“ 名士不必须奇才, 但 使常得无事, 痛饮酒, 熟读《 离骚》 便可称名士” …言语坦荡, , 任性态情, 酒味醋畅, 诗意人生, 物质和精神“ 浓得化不开,胶 ” 着一起
, 故显其珍贵。 今人物质和精神南辕北辙, 一高一低, 一 富一贫, 然语境污染, 自 浅白低俗, 口味寡淡。 物质的富庶诱惑
顺, 心境与文境, 清思泉流, 起止中度, 不以文字矫饰抬高身
价, 又不以身贵而随意站污文字, 故能貌魁然, 神凝然。《 世说 新语》 丛丛小语, 皆能自 成一格, 尽显风流, 耐人咀嚼品味。王 坦之与范荣,范年大而位小 , “ 王年小而位大, 将前, 更相推在 前, 既移久, 王遂在范后。 王因谓曰: ‘ 簸之扬之, 糠稚在前。 范 曰‘ 挑之汰之, 沙砾在后。 ’ ”又如“ 顾长康吠甘蔗, 先食尾, 人问 所以, 渐至佳境”,王戎有好李, 云‘ ’ “ 卖之, 恐人得其种, 恒钻 其核。 “ ”王蓝田 性急, 尝食鸡子, 以著刺之, 不得, 便大怒, 举以 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仍下地以屐齿碾之, 又不得。镇甚, 复于地取内口中, 啮破即吐之。 ……人真才能文真, ” 人伪文必 伪。《 世说新语》可当历史读, , 也可当文学作品读, 只言片语, 独自 成篇, 无鸿篇巨制之复杂, 又无官史体例之周正, 它无此 野心, 只是历史场景的捕捉者, 是摄像师, 是书记员, 故它达到 了随意自 美景天成, 然, 圆润丰沛, 水气淋漓, 活色生香。如陆 机被诛 , 临刑叹曰: “ 欲闻毕亭鹤峡, 可复得乎? ” 历史风云, 只 凝成一句叩问, 凄凉慷慨, 枪然泪下。又如对佛法“ 敬信甚至” 的阮裕“ 大儿年未弱冠, 忽被笃疾。 儿既是偏所爱重。 为之祈请 三宝, 昼夜不懈, 谓至诚有感者, 必当蒙佑 , 而儿遂不济, 于是 结根恨释氏, 宿命都除。” 再如桓温卧语:“ 作此寂寂, 将为文, 景所笑。 既不能流芳百世, 亦不足复遗臭万年邪? ” 再比如常以 “ 称夫的王荣妻 ,亲卿爱卿 , 卿” “ 是以卿卿 , 我不卿卿 , 谁当卿 卿? ” ……读之上述摘引文字倍感古人生活情调至真至美。 他 们以自己的心音剖白, 让文字有了温度, 让历史有了厚度, 让 人生有了深度, 让人物有了风度。历史是一种记忆 , 历史是一 种叙事, 他们高标独立、 个性鲜明的语言, 让历史叙事更加有 了细节, 有了韵味, 历史是一种语境, 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楔人 历史的语境中去, 让语言有了汁水, 有了载体, 有了自己的散 发恒久魅力的磁力场, 又如明人胡应麟所言 : “ 读其语言, 晋人 面目 气韵, 恍然生动, 而简约玄澹, 真致不穷。 《 ”世说新语》百 , 读不厌, 常读常新, 欲走进魏晋琳琅语境, 绕过此道, 怕只能迷
途而不知返也。
意气风云倏如昨, 岁月春秋屡回薄。(《 畴昔篇》 ) 上苑频经柳絮飞, 中园几见梅花
落。(( 畴昔篇》 ( ) 大自 然在不断地变化着, 风月常改, 星河依旧, 柳絮纷飞, 梅花渐落 , 这春来秋去 、 花开花落的景象 , 使人时而觉得“ 殊 昔”时而又觉得“ , 犹是旧” 。而且这一切不管你是否看到或感
觉到它, 它都一样的在进行着。这就是客观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客观的时间关注的时候, 骆宾王是格 外注意到秋, 在他的诗歌中, 大量的诗歌与秋有关。有很多诗 直接描写秋天的景物, 有时没有直接描写秋天的景物, 但是都 是在勾画秋天的意象 , 感受秋天的气氛。统计骆宾王的诗 , 在 题目 上或者在诗中实际写秋的诗有50多首, 在他133首诗中占 了三分之一强。尤其是他的《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 秋 风》《 、秋云》《 、 秋蝉》《 、秋露》《 、 秋月》《 、 秋水》《 、 秋萤》《 、秋菊》
显示出一统天下的气势。但是诗人是一个通晓历史的
人, 又有着对时间的特殊感悟, 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中, 笔锋
一转 :
翠幌珠帘不独映, 清歌宝瑟 自 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 宁 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 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 俄 闻卫霍有功勋。 在这些诗句中, 诗人引经据典, 巧言时间的更替和历史的
代谢 。
春去春来苦自 争名争利徒尔为。久留郎署终难遇, 驰, 空
扫相门谁见知。 当时一旦擅豪华, 言千载长骄奢。倏忽传风生羽冀, 自 须 臾失浪委泥沙。 诗人觉察到社会内在的危机 , 并向帝皇、 王亲国戚、 达官
《 秋雁》 , 这充分证明了骆宾王是一个对秋有特别感情的人。 以秋为题材写诗并非从骆宾王开始,真正把秋纳入诗歌
题材范围并大力写秋的应该是宋玉 , 宋玉《 九辩》 中写道 : “ 悲 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开创的悲秋 ” 传统,拉开了诗人关注秋天的序幕 ,启动了诗人对秋天的情 怀。 然而骆宾王还是第一个这么大力关注秋的诗人 , 他那最有
贵人发出警告, 敲响警钟, 指出人事沧桑社会盛衰。 当然, 诗人
也不忘借助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 自己的怀才不遇。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时间审视中感悟社会的盛衰在“ 初唐四 杰” 的其它三人的诗中也有表现, 如卢照邻《 长安古意》 和王勃 《 滕王阁》 的终篇诗。 在时间审视中感悟社会的盛衰是“ 初唐四
名的五律《 狱咏蝉》 写的就是秋天。
看着这个对时间极为敏感尤其是对秋天特别关注的诗人 的诗歌, 我们感觉到, 这个诗人好像一生都活在秋天里面, 好 像他一生中重要的事情都是在秋天发生的, 秋别 、 秋宴等等, 让人感觉到诗人生活环境的萧索 ,也就更能体会
到诗人一生 怀才不遇的心情。
杰” 在时间审美上对前人的一大突破, 也是他们对社会关注的
表现。不过“ 初唐四杰” 的其它三人对时间的审视并不像骆宾 王那样的隆重、 那样的大规模和那样的自始至终。
第二, 观照时间, 以己 感悟内 在的时间。
所谓“ 内在的时间” 即根据主体 自身的体验去把握时间, 亦可称之为主观时间。 当时间与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就不再 仅仅是客观时间了, 而是内在时间, 牵涉到人的感情意识, 时 间也就变得更加的复杂起来。对于人来说 , 时间不仅是生命 , 还决定了人的得失和成败。 如果人没有了时间, 就意味着一切 的完结。 对于一个颇具学识而又怀才不遇的诗人来说, 生死对
对时间的审视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在诗歌中表达时间意 识也源远流长: 蟋蟀在堂, 岁幸其莫。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 诗经 唐风
蟋蟀》 )
心之忧矣, 于我归处……心之忧矣, 于我归息 一 心之忧
矣, 于我归 说。(《 诗经 曹 浮游》 风 )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帷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 人之迟暮。(《 楚辞 离 ) 骚》 可见在这些较早时期的诗歌中,诗人已经把时间与人生 结合起来了,看到了人生易逝和时间永恒,表达了很深的焦 虑。这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到了 《 古诗十九首》 的时候, 诗人已经很好地把时间融人了诗歌中。 沿着这条路发展, 到了魏晋时期的诗人, 已经充满了瞬间即逝 的朝露和随波逐流的浮萍, 如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 “ 人生
他来说威胁可能不大,可怕的是生命的终结会宣告他的抱负
的终结 , 所以, 看着时间的流逝, 他格外的焦虑。 我们来看他的
诗歌, 这种对内在时间的关注在诗歌中不时流露出来, 咏 如《 怀古意上裴侍郎》三十二徐罢, “ 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 年 非朱买臣”《 、 帝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 ‘ ’ 宁知四十九年非” 人 。
生易老, 壮志未酬, 这才是最令诗人焦虑的。 对内在时间、 人化的时间阐释得最深刻的是《 畴昔篇》 这 。 首诗的时间跨度很大 , 诗人从“ 少年重英侠 , 弱岁贱衣冠” 开 始, 一直写到“ 涸鳞去辙还游海 , 幽禽释网便翔空”即诗人出 , 狱之后, 其实也就是一生的概述了。在此诗中写道:
几何? 譬如朝露, 苦多”曹巫《 去日 , 短歌行》人亦有言, “ 忧令人
老。 磋我白发, 生一何早”阮籍《 , 咏怀》 之三十二“ 人生若尘露, 天道邀悠悠” 。 同样也在关注时间的问题, 但是认真比较之下, 可以看到 骆宾王的时间意识与前人是有不同的。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看透了时间之
后的那种对时间的解脱方式。当《 古诗十九首》 和魏晋的诗人们看透了时间之后, 他们采取对时间对人生的 游戏态度来解脱,古诗十九首》 《 之十三“ 不如饮美酒, 被服纹 与素”《 、古诗十九首》 之十五“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既然 , 人生不是永恒, 诗人们干脆放弃了对永恒的追求, 尽情享受短
暂快乐 。
一朝披短褐, 六载奉长廊……
容翼年年异, 春华岁岁同。 一 百年郁郁少腾迁, 万里遥遥入镜川…… 人事谢光阴, 俄遭霜露侵……
从这些诗句来看, 诗人的一生好像不是一天一天地过, 而
是在一年一年地过 ,六载”“ “ 、年年”“ 、岁岁”他的时间好像比 , 别人流逝得要快 , 他的生命好像 比别人的要短, 他的人生好像 比别人的易老。 像这样长时间跨度来叙述经历的诗还有《 夏日 游德州赠高四》《 、咏怀》 等。 总之, 诗人在对时间进行审视时, 总是抓住机会, 多维度、 多点地描述 自己的身世 、 自己的情感 , 抒发 并且从来没有忘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正是这种对抱负的追求使得他对时间格 外地感到焦虑不安。
骆宾王对时间的解脱方式是不同的。他并没有像魏晋时 期的那些诗人那样, 采取对时间对人生的游戏态度。 骆宾王对 时间、 对人生、 对社会始终抱以积极的态度 , 自己的政治抱 对
负始终不放弃。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金刀动秋色, 《 :“ 铁骑想风 尘。 为国坚诚款, 捐躯忘贱贫。 《 ”夕次蒲类津》“ : 龙庭但苦战, 燕领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 空令汉国羞。 尽管人生遭遇不顺, ” 但是骆宾王始终报国心切, 大有不取功名不罢休的气概。
参考文献 :
第三, 以史观照时间, 感悟世界的时间。
如果说骆宾王对客观时间和对内在时间的观照是对前人 的继承的话, 那么对世界时间的观照, 在诗歌中审视社会的盛 衰, 则是骆宾王对前人的突破。代表作就是《 帝京篇》 。
[1]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5年.
[21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 版社, 1993年出版. [3」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1年出版. 仁 史成芳诗学中的时间概念.湖南教育出 4〕 版杜, 2000年版. [5」 胡塞尔著, 杨富斌译‘ 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 华夏出版 社, 2000年版. [6」 张明非著.唐诗在变革中走向辉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 1年 版.
在《 帝京篇》 开头, 诗人竭力渲染京城的繁华, 宫殿的辉煌
和王r . 一带地势的雄伟: L 皇居帝里崎函谷, 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a , 八
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 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嵌岑对玉楼, 椒
房 窈窕连金 屋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