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15章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 10:17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06-10-1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 )
A.产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C.自然经济的充分发展 D.计划经济的充分发展
06-10-4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279
05-10-20.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
A.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B.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
C.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D.我国现阶段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05-10-38.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有( )
A.各企业属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B.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D.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
E.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06-4-19.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按劳分配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
06-4-3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
A.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
05-1-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
A.排斥计划的 B.排斥国家调控的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E.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更有效的宏观调控
05-4-4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P70;P28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5-1-3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体现在() A.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
C.一种经济制度只能采取一种经济体制 D.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05-7-22.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体制范畴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06-4-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A.两者是等同的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06-10-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D.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05-10-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经济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6-1-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社会保障制度D.完善的市场体系 07-1-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 )
A.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生产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C.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D.生产和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3.我国渐进式改革
05-1-19.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采取的转轨方式是()
A.集约式 B.粗放式 C.渐进式 D.激进式
06-1-21.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方式是( )
A.渐进式的 B.激进式的C.“休克疗法”式的 D.一步到位式的
06-1-22.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 B.由存量到增量的梯度改革
C.从难度大见效慢的领域开始 D.新体制一步到位取代旧体制
05-1-20.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B.承认三者是互相对立的
C.为了稳定放弃改革与发展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重点掌握的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1)多种公有制形式(2)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3)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四点P281]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市场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联系与区别
区别:(1)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2)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具体的实现形式。
联系:(1).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多种经济体制(2)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3)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5.我们所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6.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7.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节我国的渐进式改革
10.我国采取的渐进式的转轨方式。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1)先易后难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3)新旧兼容(4)由增量到存量(5)改革发展稳定协调
1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根本任务;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政治经济学原理15章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 10:17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06-10-1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 )
A.产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C.自然经济的充分发展 D.计划经济的充分发展
06-10-4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279
05-10-20.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
A.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B.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
C.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D.我国现阶段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05-10-38.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有( )
A.各企业属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B.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D.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
E.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06-4-19.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按劳分配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
06-4-3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
A.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
05-1-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
A.排斥计划的 B.排斥国家调控的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E.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更有效的宏观调控
05-4-4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P70;P28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5-1-3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体现在() A.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
C.一种经济制度只能采取一种经济体制 D.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05-7-22.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体制范畴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06-4-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A.两者是等同的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06-10-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D.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05-10-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经济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6-1-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社会保障制度D.完善的市场体系 07-1-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 )
A.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生产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C.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D.生产和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3.我国渐进式改革
05-1-19.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采取的转轨方式是()
A.集约式 B.粗放式 C.渐进式 D.激进式
06-1-21.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方式是( )
A.渐进式的 B.激进式的C.“休克疗法”式的 D.一步到位式的
06-1-22.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 B.由存量到增量的梯度改革
C.从难度大见效慢的领域开始 D.新体制一步到位取代旧体制
05-1-20.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B.承认三者是互相对立的
C.为了稳定放弃改革与发展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重点掌握的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1)多种公有制形式(2)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3)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四点P281]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市场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联系与区别
区别:(1)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2)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具体的实现形式。
联系:(1).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多种经济体制(2)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3)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5.我们所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6.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7.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节我国的渐进式改革
10.我国采取的渐进式的转轨方式。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1)先易后难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3)新旧兼容(4)由增量到存量(5)改革发展稳定协调
1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根本任务;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