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 诗歌 唐诗 宋词
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
一 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众所周知杜甫嗜酒如命但是为何本应该饮酒的日子却不愿意喝酒呢,因为当时杜甫已经白发日多,护病断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时世艰难自己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我自己认为不是杜甫真的嗜酒如命,而是当时国破家亡,自己又穷困潦倒不能济世扶困,空有一番报国热情却无处抒发,从而只能借酒消愁但是愁上加愁,悲从中来只能提笔挥毫把自己的壮志和现实的悲凉强烈的对比记录下来,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 借酒表达友情
古人喜欢喝酒,喜欢和朋友约在一起畅饮阔谈,一起游览亭台楼阁,“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句话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一名饮酒诗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有300首,占总数的21%,可以说,杜甫和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交相辉映,在饮酒上也是不相伯仲。杜甫和李白这两位诗中泰斗曾经快乐地在一起豪饮,而且喝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这记在杜甫的诗中:“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和杜甫两人骑马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范十,是挚友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李白称呼杜甫为杜二,杜甫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在秋日无风之时,约上三两好友相聚喝酒,李白在酒桌上和杜甫、范十豪饮的时候,讲述路上的趣事,满是轻松和惬意,酒中蕴含着他们的浓浓情谊,
诗里有杜甫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对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
三 借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 是前生。走遍人间, 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 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 小溪横。南望亭丘, 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 寄馀龄。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 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斜川之游,这首词虽然充满恬静闲适的田园趣味, 却又不失苏轼以往的豪放气。该词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 说只有醉中才清醒, 梦中才了然, 表达了愤世嫉情怀。此句与苏轼提到的自比陶渊明形成呼应, 体现了苏轼不仅能理解陶渊明饮酒的心情, 更 是如同知己般深知自己如同陶渊明一样, 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感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少风流人物和惊天骇事如今都随风浪滔滔而去,今天站在这里回想那些往事,用什么来表达那些逝去的感情,只有默默奉上一杯酒,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浓睡和残酒的意象愁肠难解,作者沉睡中却又知道一夜风雨, 可见作者当时心情的低落忧郁, 以至难以入眠。宿醉醒来后忙问到海棠花可好?虽然沉郁却仍惦记庭院里的海棠, 可见词人并未失去年少时对自然春色的热爱。不幸的是, 作者却不再象当年那样无忧无虑, 生活的阅历和打击, 失去亲人的变故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词中便化成了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含蓄和悲伤。从爱春到伤春, 作者李清照的生命光因为酒的陪伴而更加浓郁。
四 借酒表达爱情及相思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秋
夜牵情》)在深闺之中,痴情的女人思念着心上人,因相思而寂寞,因寂寞而愁肠郁结,只能借助于酒来摆脱愁怨。再如“殢滞酒杯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诉春》);“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三首》其三)总之,婚后的他不再是少女时的开朗,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昼黑夜,总是带着泪珠,难怪魏仲恭将其集命名为《断肠集》。
鲁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曾经说过:“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但朱淑真冲破流俗,大胆闯入了一般男子都讳莫如深的言情
禁地,不仅在被称为“诗余”的词中,而且在被尊为正统的诗中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可见她的叛逆与不俗。
注释:1、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93年8月出版 第186页
2、王仁湘,《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号),2002年4月出版 第217页
3、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2009年7月出版 第页
4、李波 《口腔里的中国人》东方出版社(上海市仙霞路345号),2007年2月 第187-188页
5、《中国酒文化趣谈》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2008年1月出版 第页
6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东城区 朝内大街166号), 1997. 第12-13页
7 苏轼.《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1982.第47页
8王水照, 朱刚.《苏轼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市汉口路22号), 2004.
9《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题目: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 诗歌 唐诗 宋词
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
一 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众所周知杜甫嗜酒如命但是为何本应该饮酒的日子却不愿意喝酒呢,因为当时杜甫已经白发日多,护病断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时世艰难自己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我自己认为不是杜甫真的嗜酒如命,而是当时国破家亡,自己又穷困潦倒不能济世扶困,空有一番报国热情却无处抒发,从而只能借酒消愁但是愁上加愁,悲从中来只能提笔挥毫把自己的壮志和现实的悲凉强烈的对比记录下来,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 借酒表达友情
古人喜欢喝酒,喜欢和朋友约在一起畅饮阔谈,一起游览亭台楼阁,“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句话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一名饮酒诗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有300首,占总数的21%,可以说,杜甫和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交相辉映,在饮酒上也是不相伯仲。杜甫和李白这两位诗中泰斗曾经快乐地在一起豪饮,而且喝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这记在杜甫的诗中:“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和杜甫两人骑马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范十,是挚友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李白称呼杜甫为杜二,杜甫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在秋日无风之时,约上三两好友相聚喝酒,李白在酒桌上和杜甫、范十豪饮的时候,讲述路上的趣事,满是轻松和惬意,酒中蕴含着他们的浓浓情谊,
诗里有杜甫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对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
三 借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 是前生。走遍人间, 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 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 小溪横。南望亭丘, 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 寄馀龄。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 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斜川之游,这首词虽然充满恬静闲适的田园趣味, 却又不失苏轼以往的豪放气。该词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 说只有醉中才清醒, 梦中才了然, 表达了愤世嫉情怀。此句与苏轼提到的自比陶渊明形成呼应, 体现了苏轼不仅能理解陶渊明饮酒的心情, 更 是如同知己般深知自己如同陶渊明一样, 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感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少风流人物和惊天骇事如今都随风浪滔滔而去,今天站在这里回想那些往事,用什么来表达那些逝去的感情,只有默默奉上一杯酒,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浓睡和残酒的意象愁肠难解,作者沉睡中却又知道一夜风雨, 可见作者当时心情的低落忧郁, 以至难以入眠。宿醉醒来后忙问到海棠花可好?虽然沉郁却仍惦记庭院里的海棠, 可见词人并未失去年少时对自然春色的热爱。不幸的是, 作者却不再象当年那样无忧无虑, 生活的阅历和打击, 失去亲人的变故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词中便化成了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含蓄和悲伤。从爱春到伤春, 作者李清照的生命光因为酒的陪伴而更加浓郁。
四 借酒表达爱情及相思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秋
夜牵情》)在深闺之中,痴情的女人思念着心上人,因相思而寂寞,因寂寞而愁肠郁结,只能借助于酒来摆脱愁怨。再如“殢滞酒杯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诉春》);“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三首》其三)总之,婚后的他不再是少女时的开朗,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昼黑夜,总是带着泪珠,难怪魏仲恭将其集命名为《断肠集》。
鲁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曾经说过:“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但朱淑真冲破流俗,大胆闯入了一般男子都讳莫如深的言情
禁地,不仅在被称为“诗余”的词中,而且在被尊为正统的诗中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可见她的叛逆与不俗。
注释:1、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93年8月出版 第186页
2、王仁湘,《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号),2002年4月出版 第217页
3、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2009年7月出版 第页
4、李波 《口腔里的中国人》东方出版社(上海市仙霞路345号),2007年2月 第187-188页
5、《中国酒文化趣谈》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2008年1月出版 第页
6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东城区 朝内大街166号), 1997. 第12-13页
7 苏轼.《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1982.第47页
8王水照, 朱刚.《苏轼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市汉口路22号), 2004.
9《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