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之咳嗽(二)
储真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内伤咳嗽的分证论治
2. 熟悉咳嗽的预防调护、预后转归
内容介绍
1. 分证论治
2. 预防调护
3. 预后转归
T_e
一、分证论治——内伤咳嗽
B_e
1. 痰湿蕴肺
(1)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咳,痰出则可缓。
(2)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3)舌象:舌苔白腻。
(4)脉象:脉濡滑。
(5)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6)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以燥湿化痰;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以温肺降气。
咳逆气急,加白前化痰降气;久病脾虚者,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症状平稳后可服用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 痰热郁肺
(1)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吐血痰。
(2)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3)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
(4)脉象:脉滑数。
(5)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肺泄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痰热盛者加鱼腥草、贝母、金荞麦等清热化痰;伤津者,加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
3. 肝火犯肺
(1)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2)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
(4)脉象:脉弦数。
(5)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6)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不伤脾胃;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肝火旺者,可加山栀、丹皮泻肝火;咳甚者,加苏子、
竹茹、枇杷叶降逆气止咳。肺气郁滞者,加瓜蒌、桔梗、旋覆花等利气降逆;火郁伤津者,加北沙参、麦冬等养阴生津敛肺。
4. 肺阴亏耗
(1)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2)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3)舌象:舌质红,少苔。
(4)脉象:脉细数。
(5)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6)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桑叶清散肺热;扁豆、甘草甘缓和中。上方可加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如咳而气促者,加五味子敛肺气;肺热灼津,加黄芩、知母清热化痰。
【我的笔记】
二、预防调护
B_e
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2.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内伤咳嗽缓解期,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以图根治。
【我的笔记】
三、预后转归
B_e
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年老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虚咳嗽,初起虽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往往日益加重。此外尤当注意辨证结合辨病,以测知其预后转归顺逆。
【我的笔记】
中医内科之咳嗽(二)
储真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内伤咳嗽的分证论治
2. 熟悉咳嗽的预防调护、预后转归
内容介绍
1. 分证论治
2. 预防调护
3. 预后转归
T_e
一、分证论治——内伤咳嗽
B_e
1. 痰湿蕴肺
(1)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咳,痰出则可缓。
(2)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3)舌象:舌苔白腻。
(4)脉象:脉濡滑。
(5)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6)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以燥湿化痰;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以温肺降气。
咳逆气急,加白前化痰降气;久病脾虚者,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症状平稳后可服用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 痰热郁肺
(1)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吐血痰。
(2)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3)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
(4)脉象:脉滑数。
(5)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肺泄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痰热盛者加鱼腥草、贝母、金荞麦等清热化痰;伤津者,加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
3. 肝火犯肺
(1)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2)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
(4)脉象:脉弦数。
(5)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6)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不伤脾胃;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肝火旺者,可加山栀、丹皮泻肝火;咳甚者,加苏子、
竹茹、枇杷叶降逆气止咳。肺气郁滞者,加瓜蒌、桔梗、旋覆花等利气降逆;火郁伤津者,加北沙参、麦冬等养阴生津敛肺。
4. 肺阴亏耗
(1)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2)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3)舌象:舌质红,少苔。
(4)脉象:脉细数。
(5)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6)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桑叶清散肺热;扁豆、甘草甘缓和中。上方可加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如咳而气促者,加五味子敛肺气;肺热灼津,加黄芩、知母清热化痰。
【我的笔记】
二、预防调护
B_e
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2.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内伤咳嗽缓解期,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以图根治。
【我的笔记】
三、预后转归
B_e
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年老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虚咳嗽,初起虽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往往日益加重。此外尤当注意辨证结合辨病,以测知其预后转归顺逆。
【我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