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除"有偿新闻"这个毒瘤

  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换取金钱和物质利益而采编发布的新闻。正因为有偿新闻不是以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而是以有无金钱和物质利益及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多少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所以,有偿新闻以此为前提必定沾满铜臭味。必然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左右。就是说谁肯出钱,新闻就变着法子为谁说话。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良知就会被泯灭,人格就会被扭曲。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弃之不顾。   由于有偿新闻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会进一步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良知、正义和进步的失望与不信任,甚至还会导致对党的失望和不信任,这是十分可怕的。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新闻战线搞有偿新闻的腐败现象,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也强调,“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培养,带头实践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这对新时期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彻底杜绝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呢?      正面引导,提倡个人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人类言行的规范,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诱惑对记者来说实在是太多了。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记者能否把握好廉洁关,做到心不动、手不伸、坐怀不乱、严格自律呢?这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既给自尊自重的记者在群众中树立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形象提供了机会,又给一些不太自觉的记者搞有偿新闻提供了方便。在公众的心目中,记者的活动既是一种公务活动和职业行为,代表着社会良知和客观公正,又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公共权力,绝对不容玷污和亵渎,特别是绝对不容金钱和物质的腐蚀侵袭,这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记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一种基本要求。通过正面引导和教育,着力调动和发挥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记者就必须自律,必须慎独,不能突破这条底线。      建章立制,强化单位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也必须得有各自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制度规章规范记者的行为。虽然,杜绝有偿新闻的腐败现象与启发记者自律性固然重要,但仅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作为新闻媒体自身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不论从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到发稿审稿等各个流程环节,或是从采访、编辑、经营到管理的不同岗位,或是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等不同层次以及从社台内各部门到所属分支机构不同单位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新闻记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自身的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新闻单位还应从爱护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肃的组织纪律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言行,对违反有关规定搞有偿新闻的人,应按章办事,严肃查处,做出惩戒,警示他人。这样就可以帮助少数热衷于搞有偿新闻的人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我台就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2006年,一个新闻战线的老记者在没有请示主管领导的情况下。自己租车下乡采访,为了解决油钱,他以曝光为理由,向村干部索要了300元钱,结果当事人举报到市纠风办,他也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      发动群众,健全监督机制。      要坚决纠正。彻底杜绝搞有偿新闻,还必须建立一套有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对搞有偿新闻的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搞有偿新闻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单位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有的新闻单位专门设立了新闻职业道德督察机构,在向受众宣传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表彰记者队伍中的先进典型的同时,建立记者违规搞有偿新闻的举报制度,并向社会招聘一批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有效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在单位和闹市区设立举报信箱,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接待举报人员,认真查处人民群众举报的每一件事,这种做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了杜绝有偿新闻的发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还率先向社会公布了严禁搞有偿新闻的自律公约,自觉接受广大新闻受众的监督,同时,各地市电视台也纷纷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监督。周口电视台多年来也十分注重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为了公正透明地接受群众监督,把举报电话设在了市广电局,对群众举报记者搞有偿新闻的事件,处理起来决不手软。   我们知道只有切除毒瘤,肌体才能健康。通过媒体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偿新闻这一严重损害记者形象的不正之风才能彻底杜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      编校:施宇

  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换取金钱和物质利益而采编发布的新闻。正因为有偿新闻不是以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而是以有无金钱和物质利益及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多少来作为新闻取舍的标准。所以,有偿新闻以此为前提必定沾满铜臭味。必然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左右。就是说谁肯出钱,新闻就变着法子为谁说话。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良知就会被泯灭,人格就会被扭曲。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弃之不顾。   由于有偿新闻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会进一步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良知、正义和进步的失望与不信任,甚至还会导致对党的失望和不信任,这是十分可怕的。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新闻战线搞有偿新闻的腐败现象,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也强调,“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培养,带头实践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这对新时期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彻底杜绝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呢?      正面引导,提倡个人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人类言行的规范,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诱惑对记者来说实在是太多了。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记者能否把握好廉洁关,做到心不动、手不伸、坐怀不乱、严格自律呢?这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既给自尊自重的记者在群众中树立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形象提供了机会,又给一些不太自觉的记者搞有偿新闻提供了方便。在公众的心目中,记者的活动既是一种公务活动和职业行为,代表着社会良知和客观公正,又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公共权力,绝对不容玷污和亵渎,特别是绝对不容金钱和物质的腐蚀侵袭,这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记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一种基本要求。通过正面引导和教育,着力调动和发挥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记者就必须自律,必须慎独,不能突破这条底线。      建章立制,强化单位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也必须得有各自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制度规章规范记者的行为。虽然,杜绝有偿新闻的腐败现象与启发记者自律性固然重要,但仅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作为新闻媒体自身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不论从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到发稿审稿等各个流程环节,或是从采访、编辑、经营到管理的不同岗位,或是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等不同层次以及从社台内各部门到所属分支机构不同单位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新闻记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自身的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新闻单位还应从爱护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肃的组织纪律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言行,对违反有关规定搞有偿新闻的人,应按章办事,严肃查处,做出惩戒,警示他人。这样就可以帮助少数热衷于搞有偿新闻的人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我台就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2006年,一个新闻战线的老记者在没有请示主管领导的情况下。自己租车下乡采访,为了解决油钱,他以曝光为理由,向村干部索要了300元钱,结果当事人举报到市纠风办,他也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      发动群众,健全监督机制。      要坚决纠正。彻底杜绝搞有偿新闻,还必须建立一套有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对搞有偿新闻的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搞有偿新闻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单位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有的新闻单位专门设立了新闻职业道德督察机构,在向受众宣传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表彰记者队伍中的先进典型的同时,建立记者违规搞有偿新闻的举报制度,并向社会招聘一批新闻职业道德监督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有效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在单位和闹市区设立举报信箱,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接待举报人员,认真查处人民群众举报的每一件事,这种做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了杜绝有偿新闻的发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还率先向社会公布了严禁搞有偿新闻的自律公约,自觉接受广大新闻受众的监督,同时,各地市电视台也纷纷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监督。周口电视台多年来也十分注重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为了公正透明地接受群众监督,把举报电话设在了市广电局,对群众举报记者搞有偿新闻的事件,处理起来决不手软。   我们知道只有切除毒瘤,肌体才能健康。通过媒体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偿新闻这一严重损害记者形象的不正之风才能彻底杜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      编校:施宇


相关文章

  • 浅谈如何把握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 [摘要]新闻与宣传这两个概念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澄清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关键词]新闻 宣传 新闻宣传 新闻与宣传这对貌合神离的孪生兄弟,虽然有区别,但是不少人习惯于把新闻同宣传划等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quo ...查看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彻底铲除暴恐音视频"毒瘤"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彻底铲除暴恐音视频"毒瘤"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启动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的专项行动.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恐怖主义的网上推手--"东伊运" ...查看


  •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 21世纪以来,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这种传播性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并且紧紧将科技.文化.经济连带起来.网络话题成为时代的趋势.是各种利益相竞争的场所.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网络舆情具有快速果断.突发性与传播性.广泛性与领域性等特点, 能够直接反 ...查看


  •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 师德则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始终坚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应遵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守的规范和准则.师风是指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查看


  • 荷花荡浊出污泥清明廉洁竖标杆
  • 荷花荡浊出污泥 清明廉洁竖标杆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历来是众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和赞誉对象,也是对志存高远廉洁自律,抵住诱惑坚持原则人物的褒奖.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度廉洁天能人评选中,涌现了一批这 ...查看


  •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做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遵规守纪的合格共产党员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 ...查看


  • 感恩失败 上
  • 感恩失败 上 作者:刘继红 出版日期:2007 页数:118 隐藏目录 章节目录 第一编 失败了,你要学会感谢它为失败正名 将失败的风险减到最小 请求朋友的帮助 巧借外力抗失败 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会总结 快速行动 明确你的目标 选择自己的幸 ...查看


  • 个人之间有偿借款是犯罪吗
  • 个人之间有偿借款是犯罪吗?日前四川泸州老板何有仁因用个人资金以月息2%-20%的利息出借给12人600余万元,而被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半,并处没收财产50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300余万元.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 ...查看


  • 揭开小胶囊的大秘密
  • 2012年4月15日,<胶囊里的秘密>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播出.节目的影响堪比一枚"核弹",不但震动了明胶.胶囊.制药三大行业,还波及到股市.这是一期成功的报道,但更是一期命运多舛的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