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生平

生平(1879.3.14-1955.4.18)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从小不很聪明,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的州立中学。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功课表现平常,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授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曾经公开责骂他:“你将一事无成。”他的父亲曾说:“爱因斯坦的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学习物理学,学校里的物理教授韦伯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爱因斯坦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手部严重烧伤。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奇迹年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2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2005 世界物理年”。

# 1905年3月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认为光是由分离的粒子所组成。爱因斯坦解释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组成的,并且量子可以像单个的粒子那样运动。“光量子”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对早已成为定论的光的波动理论提出有力挑战,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子二元性。

# 1905年4月:根据在咖啡馆里关于茶的讨论,爱因斯坦写出一篇论文,这一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的论文。论证可以根据糖在液体中的扩散速度来计算糖分子的大小。

#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论文中提出了两个原理:“光速不变”,以及“相对性原理”。

# 1905年9月27日,德国《物理学报》刊出〈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认为“物体的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成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兼职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洛伦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蚀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非同一机构),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统一场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对此,著名的爱氏研究专家亚伯拉罕·派斯曾说:“爱因斯坦在1925年之后就应该去钓鱼,而不是继续做研究”。现在,寻找比统一场论包含内容更广泛、能够统一解释各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1999年《时代》杂志将爱因斯坦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为纪念他,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另外,“爱因斯坦”一词还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注册商标。

上帝不会掷骰子

二十世纪上半期爱因斯坦曾经是量子力学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满意量子力学的后续发展,也就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诠释,这一套诠释表明自然法则中存在着一种根本的随机性,于是量子力学建立了“非决定论”在微观世界之发展基础。爱因斯坦与其他科学家提出一个“EPR悖论”来反驳哥本哈根的解释,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他还有另一个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着他的时候才存在?”爱因斯坦恪守“因果律”,是最后一位古典物理学家。

宗教观点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但他并不信奉犹太教,他认为宗教是幼稚迷信的化身,他只是赞叹宇宙和自然的美丽。1954年3月24日,在给一位工人的回信中,他说道:“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

“我认为犹太教就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我认为,上帝这个词,不过就是一种措辞,人类弱点的产物。Bible中充斥许多光荣但仍相当简陋而且非常幼稚的传说。”

政治观点

爱因斯坦反对残暴的政府,同时也因为自己是犹太人,他反对纳粹政府并在纳粹政府掌权后不久就离开了德国。在其他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开始支持研制原子弹,以防止希特勒抢先研制成功,为此他在1939年8月2日上书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开始研制核武器。

罗斯福接受了建议,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研究铀作为武器的可行性,几年之后这个小组被曼哈顿计划取代。战后,因为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所以爱因斯坦开始为消除核武器建立和平政府游说,因为原子弹并不适合于军事训练所使用的武器,他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

1952年,晚年的爱因斯坦曾被邀请作新成立的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但他拒绝了,理由是自己缺少必要的人事能力。

家庭

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列娃;

爱因斯坦的表妹爱尔莎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婚姻从1919年到1936年爱尔莎逝世。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

193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

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

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 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

生平(1879.3.14-1955.4.18)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从小不很聪明,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的州立中学。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功课表现平常,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授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曾经公开责骂他:“你将一事无成。”他的父亲曾说:“爱因斯坦的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学习物理学,学校里的物理教授韦伯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爱因斯坦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手部严重烧伤。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奇迹年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2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2005 世界物理年”。

# 1905年3月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认为光是由分离的粒子所组成。爱因斯坦解释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组成的,并且量子可以像单个的粒子那样运动。“光量子”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对早已成为定论的光的波动理论提出有力挑战,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子二元性。

# 1905年4月:根据在咖啡馆里关于茶的讨论,爱因斯坦写出一篇论文,这一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的论文。论证可以根据糖在液体中的扩散速度来计算糖分子的大小。

#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论文中提出了两个原理:“光速不变”,以及“相对性原理”。

# 1905年9月27日,德国《物理学报》刊出〈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认为“物体的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成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兼职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洛伦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蚀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非同一机构),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统一场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对此,著名的爱氏研究专家亚伯拉罕·派斯曾说:“爱因斯坦在1925年之后就应该去钓鱼,而不是继续做研究”。现在,寻找比统一场论包含内容更广泛、能够统一解释各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1999年《时代》杂志将爱因斯坦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为纪念他,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另外,“爱因斯坦”一词还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注册商标。

上帝不会掷骰子

二十世纪上半期爱因斯坦曾经是量子力学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满意量子力学的后续发展,也就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诠释,这一套诠释表明自然法则中存在着一种根本的随机性,于是量子力学建立了“非决定论”在微观世界之发展基础。爱因斯坦与其他科学家提出一个“EPR悖论”来反驳哥本哈根的解释,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他还有另一个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着他的时候才存在?”爱因斯坦恪守“因果律”,是最后一位古典物理学家。

宗教观点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但他并不信奉犹太教,他认为宗教是幼稚迷信的化身,他只是赞叹宇宙和自然的美丽。1954年3月24日,在给一位工人的回信中,他说道:“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

“我认为犹太教就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我认为,上帝这个词,不过就是一种措辞,人类弱点的产物。Bible中充斥许多光荣但仍相当简陋而且非常幼稚的传说。”

政治观点

爱因斯坦反对残暴的政府,同时也因为自己是犹太人,他反对纳粹政府并在纳粹政府掌权后不久就离开了德国。在其他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开始支持研制原子弹,以防止希特勒抢先研制成功,为此他在1939年8月2日上书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开始研制核武器。

罗斯福接受了建议,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研究铀作为武器的可行性,几年之后这个小组被曼哈顿计划取代。战后,因为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所以爱因斯坦开始为消除核武器建立和平政府游说,因为原子弹并不适合于军事训练所使用的武器,他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

1952年,晚年的爱因斯坦曾被邀请作新成立的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但他拒绝了,理由是自己缺少必要的人事能力。

家庭

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列娃;

爱因斯坦的表妹爱尔莎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婚姻从1919年到1936年爱尔莎逝世。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

193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

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

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 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


相关文章

  • 爱因斯坦的名言:我生平喜欢步行
  •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 爱因斯坦名言 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 ...查看


  • 史蒂芬霍金生平
  • 史蒂芬·霍金生平简介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现任剑桥大学数学中心主席,这个职位是牛顿生前职位. 史蒂芬·霍金(1942-) ...查看


  • 奥林匹克格言:我生平喜欢步行
  •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塞涅卡) 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查看


  • 悼念玛丽居里
  •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和爱因斯 ...查看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 <中国当代话剧史>题库 名词解释 (共40题) 1. 戏剧界倡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值得讲到否定的现象,应该只表现肯定事物."其结果是没有揭示本质矛盾的作品问世,没有内心独白,没有讽刺作品,没有现代意识作品 ...查看


  • 名人素材-霍金
  • 名人素材 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 ...查看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
  • 物理与现代生活论文 物理与现代生活论文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 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 ...查看


  •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第一节 爱因斯坦和量子论与相对论的诞生
  • 1.1 物理学的开端:经验物理时期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说的?() ∙ ∙ ∙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色诺芬 我的答案:C 得分 ...查看


  • 爱因斯坦的名言: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
  • 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爱因斯坦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人们努力追求的庸欲的目标--爱因斯坦 最好把一个人的爱好和职业尽可能远的分开.把一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