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大埔旅游风光片解说词
朋友,你到过大埔吗?那是一个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连空气都是透明的,带着一种兰蕙的芳香。这里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一尘不染,无怪乎人们把她称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粤东山区的一颗明珠。
大埔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邻平和,北界永定,西连梅州,南接潮汕,县内居民全部是客家人。大埔县境内万壑纵横,溪流众多,古称“万川”,又因沿河多旱地称“埔”,得名大埔。
灵 山 秀 水
大埔的山水,特点是灵秀。一座座青山像风姿绰约的仙女,一弯弯碧水像仙女们顾盼多情的明眸,那山脚层层叠叠的梯田是仙女们漂亮的裙裾,而山腰飘动的云雾则是仙女们的腰带和纱巾。她吸引着慕名前来的八方游客,让他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阴那山位于埔梅交界的英雅镇内。山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飞瀑悬练,古木参天。沿着八千多级石阶拾级而上,可达五指峰顶。那
五座巍巍壁立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活脱脱是如来佛大慈大悲、普济众生的五指巨掌。登上峰颠,方圆百里山水画图尽收眼底。群山如波涛起伏,近处拍岸排空,远去烟波浩渺。道路河流,如丝如线,田园村舍,历历可数。更为壮观的是五指峰顶看日出,万顷云海之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流金溢彩,气象万千,让每一个游客目眩神摇,叹为观止。
位于阴那山北麓的万福寺,是一座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的千年古寺,其前身为高僧潘了拳垒石而成的“万福禅室”,明天顺八年易名为“万福寺”,为粤东四大名寺之一。新修的佛殿金碧辉煌,步入殿堂,眼前是庄严肃穆、慈眉善眼的如来佛祖,耳畔是催人警醒的暮鼓晨钟,使人心地澄明,超然物外。
洲瑞南村有座麒麟山,山虽不高却声名远播。山上黑石嶙峋,林木荫翳。相传当年韩湘子潮州建桥,点石成猪,赶赴潮州,行至南村,天机泄漏,一大群乌猪变成了满山的黑石。山上有座灵岩寺,寺侧奇石兀立,洞天别具,寻幽探胜的游客,可以从洞内一直攀登到山顶。
在大埔的中部,双髻山、帽山双峰挺秀。双髻撩云为湖山八景之一,山上林木苍翠,村舍掩映。盘湖庵建在一块巨石之上,为明代高僧林木陈修道之所,历代诗人的摩崖石刻,使游客们油然而生吊古之情,而石隙中涌出的甘甜的山泉,更让人们一洗远方带来的风尘。山
顶高耸的电视发射塔和帽山微波发射塔遥遥相望,为绮丽的自然山水增添了雄浑的现代色彩。
西岩山,位于大埔西南部,海拔1230余米,群峰簇拥,雄奇秀丽。仙人桥、七星石等胜景,至今仍留下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西竺寺为远近闻名的古寺。康熙年间,当地诗人杨之徐有诗咏道:“望尽西岩不尽峰,连天翠色意何浓,一朝雷雨绕云气,却怪深山有伏龙”。如今,云遮雾绕的西岩山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生产基地。万亩茶园绿意盎然,茶香飘溢。西岩茶以其香、甘、清、滑、醇的特点闻名遐迩,曾荣获全国农博会金奖。
位于大埔北部边陲的丰溪,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的原始次森林。早在五十年代,便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天,这里正建设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度假区。从西边的七里溪进入林区,只见古木、野藤,遮天蔽日,深山大谷,飞瀑流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称为侏罗纪时代活化石的史前植物桫椤和濒临绝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观光木、伯乐树和粘木,三级保护的白桂树、巴戟,珍稀的观赏植物如紫树、马蹄荷、山茶花、、黄花、倒水莲、灵芝、金银花、金钱草等。此外,还有被称为野果王的弥猴桃,可作香料的山苍、姜樟,可制作家具的岭南栲,红椎,孔雀豆等。更有那满山的杉林、竹林,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据统计,丰溪自然保护区内现存植物
155科,108种,真称得上是“绿色的宝库”。
这里是亚热带常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山老林里常有各种珍稀动物乃至国家保护动物出没。华南虎、金钱豹、猕猴、灵猫、蟒蛇、苏门羚、穿山甲、松鼠、虎纹蛙、白鹇、寿龟,在深山老林里生活得悠然自得,当你早晨或黄昏穿行于山林间,偶尔与这些山间的精灵邂逅,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流云走雾的“仙女潭”像披着纱巾的仙女,而“三锅潭”更因其跌宕多姿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苍翠的山、甘冽的泉、带着草木芳香的空气、湛蓝透明的天空。建设中的“丰溪森林度假区”将会以更加迷人的丰姿,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并给每一位客人奉献上一份大自然馈赠的厚礼。
五虎山位于县城城南,形似五虎,遍植松树,近年辟成公园,“五虎松涛”已成县城新八景之一。五虎山下,梅潭河畔的广福宫,祀奉保生大帝,“碧水红宫”,香客云集,是游人们又一好去处。
灵山孕秀水。大埔不仅以山多著称,更以万川之县,溪流众多,而闻名遐迩。
源于闽西的汀江和来自兴梅的梅江,在流入大埔县境后,在三河坝和梅潭河汇合成韩江,南下潮汕,注入南海。三河坝则因其三江汇流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粤东名镇。凤西亭,观音阁,佛顶山,笔迹
渠,是久负盛名的胜景。 西岸的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中山纪念堂,东岸的八一起义军烈士纪念碑和新近建成的朱德纪念大桥,更为三河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色彩。
乘小火轮沿汀江上行,便来到了大埔的古县城——茶阳。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和古街道,加上古榕、古刹,浓郁的历史氛围,构成了茶阳古镇自有的特色。
位于汀江中游的青溪水电站是全省第二大水电厂,建成于 1992年。青山挹翠,平湖映碧,渔歌唱晚,风景绝佳,库区旅游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梅江中游正在兴建蓬辣水电站是大埔境内第二座较大规模的水电站。
沿梅潭河上溯,更是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浓妆淡抹,风光如画,锦山的千年古道和新建的水上乐园,一古一今,相映成趣。如屏的翠竹,错落的民居,古榕、野渡,新塔,小桥,流水,人家,如田园牧歌般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三河电站、梅潭电站、曲滩电站、东山电站一直到广福交界处的大埔龙头电站——双溪电站,梅潭河上的梯级电站,像一串明珠,缀在碧绿的清溪上,使美丽的梅潭河显得更为雍容华贵,妩媚动人。
从三河乘舟南下,两岸风光更是使人如入画廓。大麻的玄女宫、
古渡口,高陂的龙江寺,长虹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卷如诗如画般的百里韩江图。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韩江之上,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溶入了那碧蓝的江水和两岸的青山,那样的洁净,澄明,物我两忘,达到天人合一至善至纯的境界。
俊 采 星 驰
大埔山水的另一个特点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大埔是出总统的地方!”此言不虚,南美圭亚那总统张西瑟的祖籍就在大埔。
据史料记载,大埔古代儒学盛行,社学不衰,科第蝉联,人才辈出。从隋唐开始到清代,共出翰林15人,进士58人,举人298人。前人有诗咏道:“万户弦歌和潺溪,千山芸窗对翠微,”便是对大埔鼎盛文风的真实写照。
省重点保护文物,位于茶阳古镇的“父子进士”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年三十八年。明嘉靖、万历年间,茶阳士子饶相和他的儿子饶与龄相继考中进士,一时传为科场佳话。朝庭为旌表饶氏父子,特下旨于文庙前立了这座牌坊。牌坊结构独特,雕刻精美,成为大埔一代文风的见证。
大埔还流传“一腹三翰院”的美谈。清康熙年间,百侯杨缵绪兄
弟三人先后考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一时名噪京华。这是杨氏兄弟故居“通议大夫第”,人们仿佛还可以从这典型的客家民居中,寻找到当年青年学子们寒窗苦读的身影,听到一阵阵琅琅的书声。
湖寮双坑的“人境庐”,为清代翰林何如璋所建。何如璋是清代第一任驻日公使。驻日期间,他为国家争公理,抗强权,被誉为“不辱使命”的驻外使节。晚年主持韩山书院,为粤东一代文宗。无独有偶,曾追随何如璋出使日本,时任使馆参赞的黄遵宪,在梅州城内的故居,也叫做“人境庐”,可称“双璧”。
西河镇车轮坪“光禄第”,为清代商务大臣张弼士故居。张弼士少年出洋,创立实业,经多年苦心经营,成为南洋首富。清廷曾任命他为槟榔屿和新加坡总领事,商务大臣。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在山东烟台创办葡萄园和酒厂,所产“白兰地”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孙中山书赠“品重醴泉”四字,至今张裕“金奖白兰地”仍名重中外,风行天下。
新加坡总理、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祖籍在大埔古野唐溪村。这是其祖居“中翰第”。李光耀1959年首任新加坡总理,厉行民主法冶,致力发展经济,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新加坡国家建设中可谓居功至伟。
位于长治镇仁厚村的“敬爱堂”,是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第一
任校长邹鲁的故居。
湖寮岭下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三河梓里范汉杰故居“天一楼”,湖寮密坑吴奇伟故居“棣萼楼”。他们都是民国时期一代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亦曾立下不小战功。
大埔是华侨之乡,海外侨胞多达五十余万,几乎与县内人口相等。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桑梓,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田家炳先生捐建的学校、医院、桥梁遍布全国各县各地。这是田家炳先生祖居古野银溪“拱辰楼”。肖畹香先生捐建的进光中学和位于进光村的故居“西华楼”。姚美良先生捐建的大埔第二小学、银江中学、中心小学,姚先生故居银江河坡坑村“继述楼”。
位于县城的华侨事迹展览馆集中展出了海外侨胞为祖国家乡作出卓越贡献的事迹,参观的人们在这里受到了生动具体的爱国、爱乡教育。
大埔还是革命圣地。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共和国的部长和将军。1927年秋,朱德军长率领八一南昌起义军至三河坝,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就在这里。三河坝笔枝山上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记录了历史这一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溪的红色交通线曾为井冈山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干部和物资,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伟人们的足迹,为大埔的山川增添了光彩。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
南方工委就设在枫朗镇这座普通的民居里,从这里播出的火种,曾点燃了大江南北的抗日烽火。
大埔,这个山水灵秀、人文鼎盛的粤东古郡,1999年5月4日成了世人瞩目的中心,因为这一天,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正式把编号为“3611”的小行星命名为“大埔星”。大埔,像遨游太空的星星一样,正发出越来越熣燦、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民 居 奇 观
大埔县居民全部是客家人,大埔的民居不仅保留了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而且更以围楼和围龙屋,在客家民居中独树一帜,成为大埔旅游风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位于大东镇联丰大丘田村的“花萼楼”是一座圆形的土围楼,建于明万历36年(1610年)。围楼由三个同圆心的大小三个环状建筑物组成。内环、二环、三环各为一、二、三层楼,二环、三环是居室和仓库,分别高8.5 米,11.9米。内环是厨房和客厅,高 5米,共有房间210个,最外一层的土墙厚达 2米,在它上面可以摆上一张八仙桌,供八个人吃饭。土楼年代久远,结构奇特,气势恢宏,堪称众多客家围楼中的杰作。
围楼只设一个供出入的大门,走进大门,是一个直径达 20余米的圆形天井。天井中心是一幅鹅卵石砌成的古币图,旁边还有一口给围楼的主人们提供生活用水的水井。楼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暖夏凉,生活起居和防火防盗设施一应俱全。几十户人家世代聚居于围楼内,同祀一祖宗,同饮一井水,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爱宗,长幼有序,家族团结,共御外侮的优良传统。
土围楼用黄土夯筑,楼板、栏杆则用杉木加工而成,经过四百年的风雨剥蚀,整座围楼的土木结构依然基本完好,表现了古代客家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只是那斑驳的墙体和黝黑的木柱,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年轮。
“花萼楼”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传说:四百年前,村里一位勤劳朴实的姓林的青年,以耕种和挑担为生,虽家境贫寒,仍常周济他人,深得乡邻的的拥戴。一天,他挑石灰去卖,石灰没卖出,空手回家。路过狮头山观音庙前,因过度劳累昏睡在地。迷糊中忽见一群白马直奔他而来,他赶忙操起扁担遮挡,没想挡下了三条马腿。他正纳闷,倏忽惊醒,发现脚下多了三缸白银。有了银子,林姓青年请来师傅,在众乡邻的帮助下,花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土围楼。
“花萼楼”独有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四方游客,更受到文化人的青睐。1992年,中央电视台在这里摄制了《神州百
姓闹元宵》的节目;获得金鹰奖的优秀电视剧《嫂娘》也是在这座土楼内拍摄的。
另一座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是湖寮龙岗的“泰安楼”。“泰安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石砖木结构的方形围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门面用石灰塑成四柱牌坊状。走入围楼,只见中轴线上是二进堂屋,为家族祭祀用的祠堂。四周则为11米三层高的石砌楼房。楼中大部分木石构件不事雕饰,简单质朴,反映了客家人回归自然本色的审美取向。楼内木结构的通廊、鹅卵石铺就的天井和花岗石砌成的圆形水井,和谐相称,透出一种祥和古朴的气氛,让游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客家传统文化丰富而隽永的内涵。
大埔的客家民居除了围楼以外,还有由堂屋、横屋和围屋、整合一体的围龙屋,加上门前半月形的池塘,客家传统中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光禄第”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堂屋、下山虎、锁头屋是普通小户人家,而“九厅十八井”则是合族同居的大家庭。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山区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院落和楼宇。走进大埔,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让人们心弛神往,深深激赏,所以大埔又有“客家民居博物馆”之称。
目睹客家人发展变迁的还有客家村落常见的大榕树。如古野的“榕榆合抱”,茶阳太宁的“石上盘龙”、大东白土的“王宫榕荫”。
大榕树给客家民居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沧桑感,成为客家村落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古朴中显出淳厚,灵秀中透出智慧,大埔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民居中的瑰宝,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目前,“花萼楼”和“泰安楼”正联手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申报工作的开展,大埔的客家民居正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人们期待着这朵传统民居中的奇葩,放射出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山 乡 风 情
大埔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大埔特有的民俗民风。
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新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入“年假”,至正月初五日,称出“年假”。入“年假”后,家家户户洒扫庭院,蒸“甜板”、“酵板”。除夕一家大小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服,长辈分钱给孩子,叫“压岁钱”,当晚,全家吃团圆饭。贴春联,挂灯笼,大燃爆竹,以示送旧迎新。初一“食斋”,忌说不吉利的话,大家见面都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好话,以祈求新年好运。当日,亲朋相互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媳妇“转外家”。初三为“穷鬼日”,一般不登门拜访,现在,人们随着观念变化并不那么看重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祭春”。这一天,全族老少要到祠堂祭祖,隆重而热烈。谁家这一年添了男孩,还要挂灯笼,题“名单”,请族人“吃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棕子,祭祖先。沿河一带村镇还要赛龙舟,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响彻三江六岸。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当晚,人们备月饼、水果赏月,俗称“剥鬼皮”。合家团坐,共享天伦之乐,思念远方的亲人,月过中天方罢。
大埔汉剧,原称“外江戏“。两百年前流入岭 南,立足潮梅,生根大埔。历代艺人呕心沥血,百炼千锤,扬古音而出新声,擅汉乐而纳小调,唱遍闽粤贛,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南国牡丹”,大埔也因此被称为“汉剧之乡”。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领袖都观看过大埔汉剧进京演出,赞誉有加。
喜庆节日,大埔城乡民间文艺更是花团锦簇、气象万千。秧歌舞、鲤鱼灯舞、花环龙、仔狮舞,还有八音大锣鼓,一支支农民文艺队伍,吹吹打打,上省赴京,为山乡赢得不少殊荣。
大埔特产丰富,西岩茶曾荣获国家金奖,高陂瓷更久负盛名。近年,大埔蜜柚也渐渐为人们青睐,成为粤东名果。此外,大埔还有苦笋、豆腐干、牛肉干等土特产和各色小吃、美食,常令游客们一快朵
颐,回味无穷。
大埔以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为发展旅游业,大埔陆续推出了“两河、两镇、四区、四线”的旅游走廓,有关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三星级的金帆大酒店以及虎山宾馆、梅河宾馆、鸿华大酒店、云天大酒店、华侨大厦等旅游饭店各具特色,为游客们提供全方位的尽善尽美的服务。
大埔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是一块正在开垦的旅游处女地。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盛装以待,热情好客的客家妹子笑脸相迎,欢迎您,四方游客!欢迎您,八方朋友!让我们相聚在大埔,相聚在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大埔旅游风光片解说词
朋友,你到过大埔吗?那是一个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连空气都是透明的,带着一种兰蕙的芳香。这里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一尘不染,无怪乎人们把她称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粤东山区的一颗明珠。
大埔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邻平和,北界永定,西连梅州,南接潮汕,县内居民全部是客家人。大埔县境内万壑纵横,溪流众多,古称“万川”,又因沿河多旱地称“埔”,得名大埔。
灵 山 秀 水
大埔的山水,特点是灵秀。一座座青山像风姿绰约的仙女,一弯弯碧水像仙女们顾盼多情的明眸,那山脚层层叠叠的梯田是仙女们漂亮的裙裾,而山腰飘动的云雾则是仙女们的腰带和纱巾。她吸引着慕名前来的八方游客,让他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阴那山位于埔梅交界的英雅镇内。山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飞瀑悬练,古木参天。沿着八千多级石阶拾级而上,可达五指峰顶。那
五座巍巍壁立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活脱脱是如来佛大慈大悲、普济众生的五指巨掌。登上峰颠,方圆百里山水画图尽收眼底。群山如波涛起伏,近处拍岸排空,远去烟波浩渺。道路河流,如丝如线,田园村舍,历历可数。更为壮观的是五指峰顶看日出,万顷云海之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流金溢彩,气象万千,让每一个游客目眩神摇,叹为观止。
位于阴那山北麓的万福寺,是一座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的千年古寺,其前身为高僧潘了拳垒石而成的“万福禅室”,明天顺八年易名为“万福寺”,为粤东四大名寺之一。新修的佛殿金碧辉煌,步入殿堂,眼前是庄严肃穆、慈眉善眼的如来佛祖,耳畔是催人警醒的暮鼓晨钟,使人心地澄明,超然物外。
洲瑞南村有座麒麟山,山虽不高却声名远播。山上黑石嶙峋,林木荫翳。相传当年韩湘子潮州建桥,点石成猪,赶赴潮州,行至南村,天机泄漏,一大群乌猪变成了满山的黑石。山上有座灵岩寺,寺侧奇石兀立,洞天别具,寻幽探胜的游客,可以从洞内一直攀登到山顶。
在大埔的中部,双髻山、帽山双峰挺秀。双髻撩云为湖山八景之一,山上林木苍翠,村舍掩映。盘湖庵建在一块巨石之上,为明代高僧林木陈修道之所,历代诗人的摩崖石刻,使游客们油然而生吊古之情,而石隙中涌出的甘甜的山泉,更让人们一洗远方带来的风尘。山
顶高耸的电视发射塔和帽山微波发射塔遥遥相望,为绮丽的自然山水增添了雄浑的现代色彩。
西岩山,位于大埔西南部,海拔1230余米,群峰簇拥,雄奇秀丽。仙人桥、七星石等胜景,至今仍留下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西竺寺为远近闻名的古寺。康熙年间,当地诗人杨之徐有诗咏道:“望尽西岩不尽峰,连天翠色意何浓,一朝雷雨绕云气,却怪深山有伏龙”。如今,云遮雾绕的西岩山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生产基地。万亩茶园绿意盎然,茶香飘溢。西岩茶以其香、甘、清、滑、醇的特点闻名遐迩,曾荣获全国农博会金奖。
位于大埔北部边陲的丰溪,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的原始次森林。早在五十年代,便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天,这里正建设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度假区。从西边的七里溪进入林区,只见古木、野藤,遮天蔽日,深山大谷,飞瀑流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称为侏罗纪时代活化石的史前植物桫椤和濒临绝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观光木、伯乐树和粘木,三级保护的白桂树、巴戟,珍稀的观赏植物如紫树、马蹄荷、山茶花、、黄花、倒水莲、灵芝、金银花、金钱草等。此外,还有被称为野果王的弥猴桃,可作香料的山苍、姜樟,可制作家具的岭南栲,红椎,孔雀豆等。更有那满山的杉林、竹林,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据统计,丰溪自然保护区内现存植物
155科,108种,真称得上是“绿色的宝库”。
这里是亚热带常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山老林里常有各种珍稀动物乃至国家保护动物出没。华南虎、金钱豹、猕猴、灵猫、蟒蛇、苏门羚、穿山甲、松鼠、虎纹蛙、白鹇、寿龟,在深山老林里生活得悠然自得,当你早晨或黄昏穿行于山林间,偶尔与这些山间的精灵邂逅,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流云走雾的“仙女潭”像披着纱巾的仙女,而“三锅潭”更因其跌宕多姿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苍翠的山、甘冽的泉、带着草木芳香的空气、湛蓝透明的天空。建设中的“丰溪森林度假区”将会以更加迷人的丰姿,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并给每一位客人奉献上一份大自然馈赠的厚礼。
五虎山位于县城城南,形似五虎,遍植松树,近年辟成公园,“五虎松涛”已成县城新八景之一。五虎山下,梅潭河畔的广福宫,祀奉保生大帝,“碧水红宫”,香客云集,是游人们又一好去处。
灵山孕秀水。大埔不仅以山多著称,更以万川之县,溪流众多,而闻名遐迩。
源于闽西的汀江和来自兴梅的梅江,在流入大埔县境后,在三河坝和梅潭河汇合成韩江,南下潮汕,注入南海。三河坝则因其三江汇流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粤东名镇。凤西亭,观音阁,佛顶山,笔迹
渠,是久负盛名的胜景。 西岸的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中山纪念堂,东岸的八一起义军烈士纪念碑和新近建成的朱德纪念大桥,更为三河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色彩。
乘小火轮沿汀江上行,便来到了大埔的古县城——茶阳。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和古街道,加上古榕、古刹,浓郁的历史氛围,构成了茶阳古镇自有的特色。
位于汀江中游的青溪水电站是全省第二大水电厂,建成于 1992年。青山挹翠,平湖映碧,渔歌唱晚,风景绝佳,库区旅游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梅江中游正在兴建蓬辣水电站是大埔境内第二座较大规模的水电站。
沿梅潭河上溯,更是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浓妆淡抹,风光如画,锦山的千年古道和新建的水上乐园,一古一今,相映成趣。如屏的翠竹,错落的民居,古榕、野渡,新塔,小桥,流水,人家,如田园牧歌般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三河电站、梅潭电站、曲滩电站、东山电站一直到广福交界处的大埔龙头电站——双溪电站,梅潭河上的梯级电站,像一串明珠,缀在碧绿的清溪上,使美丽的梅潭河显得更为雍容华贵,妩媚动人。
从三河乘舟南下,两岸风光更是使人如入画廓。大麻的玄女宫、
古渡口,高陂的龙江寺,长虹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卷如诗如画般的百里韩江图。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韩江之上,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溶入了那碧蓝的江水和两岸的青山,那样的洁净,澄明,物我两忘,达到天人合一至善至纯的境界。
俊 采 星 驰
大埔山水的另一个特点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大埔是出总统的地方!”此言不虚,南美圭亚那总统张西瑟的祖籍就在大埔。
据史料记载,大埔古代儒学盛行,社学不衰,科第蝉联,人才辈出。从隋唐开始到清代,共出翰林15人,进士58人,举人298人。前人有诗咏道:“万户弦歌和潺溪,千山芸窗对翠微,”便是对大埔鼎盛文风的真实写照。
省重点保护文物,位于茶阳古镇的“父子进士”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年三十八年。明嘉靖、万历年间,茶阳士子饶相和他的儿子饶与龄相继考中进士,一时传为科场佳话。朝庭为旌表饶氏父子,特下旨于文庙前立了这座牌坊。牌坊结构独特,雕刻精美,成为大埔一代文风的见证。
大埔还流传“一腹三翰院”的美谈。清康熙年间,百侯杨缵绪兄
弟三人先后考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一时名噪京华。这是杨氏兄弟故居“通议大夫第”,人们仿佛还可以从这典型的客家民居中,寻找到当年青年学子们寒窗苦读的身影,听到一阵阵琅琅的书声。
湖寮双坑的“人境庐”,为清代翰林何如璋所建。何如璋是清代第一任驻日公使。驻日期间,他为国家争公理,抗强权,被誉为“不辱使命”的驻外使节。晚年主持韩山书院,为粤东一代文宗。无独有偶,曾追随何如璋出使日本,时任使馆参赞的黄遵宪,在梅州城内的故居,也叫做“人境庐”,可称“双璧”。
西河镇车轮坪“光禄第”,为清代商务大臣张弼士故居。张弼士少年出洋,创立实业,经多年苦心经营,成为南洋首富。清廷曾任命他为槟榔屿和新加坡总领事,商务大臣。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在山东烟台创办葡萄园和酒厂,所产“白兰地”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孙中山书赠“品重醴泉”四字,至今张裕“金奖白兰地”仍名重中外,风行天下。
新加坡总理、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祖籍在大埔古野唐溪村。这是其祖居“中翰第”。李光耀1959年首任新加坡总理,厉行民主法冶,致力发展经济,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新加坡国家建设中可谓居功至伟。
位于长治镇仁厚村的“敬爱堂”,是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第一
任校长邹鲁的故居。
湖寮岭下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三河梓里范汉杰故居“天一楼”,湖寮密坑吴奇伟故居“棣萼楼”。他们都是民国时期一代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亦曾立下不小战功。
大埔是华侨之乡,海外侨胞多达五十余万,几乎与县内人口相等。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桑梓,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田家炳先生捐建的学校、医院、桥梁遍布全国各县各地。这是田家炳先生祖居古野银溪“拱辰楼”。肖畹香先生捐建的进光中学和位于进光村的故居“西华楼”。姚美良先生捐建的大埔第二小学、银江中学、中心小学,姚先生故居银江河坡坑村“继述楼”。
位于县城的华侨事迹展览馆集中展出了海外侨胞为祖国家乡作出卓越贡献的事迹,参观的人们在这里受到了生动具体的爱国、爱乡教育。
大埔还是革命圣地。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共和国的部长和将军。1927年秋,朱德军长率领八一南昌起义军至三河坝,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就在这里。三河坝笔枝山上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记录了历史这一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溪的红色交通线曾为井冈山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干部和物资,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伟人们的足迹,为大埔的山川增添了光彩。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
南方工委就设在枫朗镇这座普通的民居里,从这里播出的火种,曾点燃了大江南北的抗日烽火。
大埔,这个山水灵秀、人文鼎盛的粤东古郡,1999年5月4日成了世人瞩目的中心,因为这一天,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正式把编号为“3611”的小行星命名为“大埔星”。大埔,像遨游太空的星星一样,正发出越来越熣燦、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民 居 奇 观
大埔县居民全部是客家人,大埔的民居不仅保留了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而且更以围楼和围龙屋,在客家民居中独树一帜,成为大埔旅游风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位于大东镇联丰大丘田村的“花萼楼”是一座圆形的土围楼,建于明万历36年(1610年)。围楼由三个同圆心的大小三个环状建筑物组成。内环、二环、三环各为一、二、三层楼,二环、三环是居室和仓库,分别高8.5 米,11.9米。内环是厨房和客厅,高 5米,共有房间210个,最外一层的土墙厚达 2米,在它上面可以摆上一张八仙桌,供八个人吃饭。土楼年代久远,结构奇特,气势恢宏,堪称众多客家围楼中的杰作。
围楼只设一个供出入的大门,走进大门,是一个直径达 20余米的圆形天井。天井中心是一幅鹅卵石砌成的古币图,旁边还有一口给围楼的主人们提供生活用水的水井。楼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暖夏凉,生活起居和防火防盗设施一应俱全。几十户人家世代聚居于围楼内,同祀一祖宗,同饮一井水,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爱宗,长幼有序,家族团结,共御外侮的优良传统。
土围楼用黄土夯筑,楼板、栏杆则用杉木加工而成,经过四百年的风雨剥蚀,整座围楼的土木结构依然基本完好,表现了古代客家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只是那斑驳的墙体和黝黑的木柱,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年轮。
“花萼楼”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传说:四百年前,村里一位勤劳朴实的姓林的青年,以耕种和挑担为生,虽家境贫寒,仍常周济他人,深得乡邻的的拥戴。一天,他挑石灰去卖,石灰没卖出,空手回家。路过狮头山观音庙前,因过度劳累昏睡在地。迷糊中忽见一群白马直奔他而来,他赶忙操起扁担遮挡,没想挡下了三条马腿。他正纳闷,倏忽惊醒,发现脚下多了三缸白银。有了银子,林姓青年请来师傅,在众乡邻的帮助下,花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土围楼。
“花萼楼”独有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四方游客,更受到文化人的青睐。1992年,中央电视台在这里摄制了《神州百
姓闹元宵》的节目;获得金鹰奖的优秀电视剧《嫂娘》也是在这座土楼内拍摄的。
另一座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是湖寮龙岗的“泰安楼”。“泰安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石砖木结构的方形围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门面用石灰塑成四柱牌坊状。走入围楼,只见中轴线上是二进堂屋,为家族祭祀用的祠堂。四周则为11米三层高的石砌楼房。楼中大部分木石构件不事雕饰,简单质朴,反映了客家人回归自然本色的审美取向。楼内木结构的通廊、鹅卵石铺就的天井和花岗石砌成的圆形水井,和谐相称,透出一种祥和古朴的气氛,让游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客家传统文化丰富而隽永的内涵。
大埔的客家民居除了围楼以外,还有由堂屋、横屋和围屋、整合一体的围龙屋,加上门前半月形的池塘,客家传统中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光禄第”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堂屋、下山虎、锁头屋是普通小户人家,而“九厅十八井”则是合族同居的大家庭。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山区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院落和楼宇。走进大埔,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让人们心弛神往,深深激赏,所以大埔又有“客家民居博物馆”之称。
目睹客家人发展变迁的还有客家村落常见的大榕树。如古野的“榕榆合抱”,茶阳太宁的“石上盘龙”、大东白土的“王宫榕荫”。
大榕树给客家民居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沧桑感,成为客家村落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古朴中显出淳厚,灵秀中透出智慧,大埔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民居中的瑰宝,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目前,“花萼楼”和“泰安楼”正联手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申报工作的开展,大埔的客家民居正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人们期待着这朵传统民居中的奇葩,放射出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山 乡 风 情
大埔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大埔特有的民俗民风。
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新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入“年假”,至正月初五日,称出“年假”。入“年假”后,家家户户洒扫庭院,蒸“甜板”、“酵板”。除夕一家大小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服,长辈分钱给孩子,叫“压岁钱”,当晚,全家吃团圆饭。贴春联,挂灯笼,大燃爆竹,以示送旧迎新。初一“食斋”,忌说不吉利的话,大家见面都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好话,以祈求新年好运。当日,亲朋相互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媳妇“转外家”。初三为“穷鬼日”,一般不登门拜访,现在,人们随着观念变化并不那么看重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祭春”。这一天,全族老少要到祠堂祭祖,隆重而热烈。谁家这一年添了男孩,还要挂灯笼,题“名单”,请族人“吃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棕子,祭祖先。沿河一带村镇还要赛龙舟,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响彻三江六岸。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当晚,人们备月饼、水果赏月,俗称“剥鬼皮”。合家团坐,共享天伦之乐,思念远方的亲人,月过中天方罢。
大埔汉剧,原称“外江戏“。两百年前流入岭 南,立足潮梅,生根大埔。历代艺人呕心沥血,百炼千锤,扬古音而出新声,擅汉乐而纳小调,唱遍闽粤贛,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南国牡丹”,大埔也因此被称为“汉剧之乡”。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领袖都观看过大埔汉剧进京演出,赞誉有加。
喜庆节日,大埔城乡民间文艺更是花团锦簇、气象万千。秧歌舞、鲤鱼灯舞、花环龙、仔狮舞,还有八音大锣鼓,一支支农民文艺队伍,吹吹打打,上省赴京,为山乡赢得不少殊荣。
大埔特产丰富,西岩茶曾荣获国家金奖,高陂瓷更久负盛名。近年,大埔蜜柚也渐渐为人们青睐,成为粤东名果。此外,大埔还有苦笋、豆腐干、牛肉干等土特产和各色小吃、美食,常令游客们一快朵
颐,回味无穷。
大埔以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为发展旅游业,大埔陆续推出了“两河、两镇、四区、四线”的旅游走廓,有关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三星级的金帆大酒店以及虎山宾馆、梅河宾馆、鸿华大酒店、云天大酒店、华侨大厦等旅游饭店各具特色,为游客们提供全方位的尽善尽美的服务。
大埔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是一块正在开垦的旅游处女地。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盛装以待,热情好客的客家妹子笑脸相迎,欢迎您,四方游客!欢迎您,八方朋友!让我们相聚在大埔,相聚在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