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创新"

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创新”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央视报道,社会管理创新渐成党政高层领导共识,社会管理创新也成为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据专家解读,“我们一些管理理念可能还停留在30多年前,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社会管理的办法,可能现在感觉到有些不是那么管用,通过召开这么一次会议,进一步在党内形成共识,就是要以一种创新的精神,进行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

据央视报道,社会管理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如何来理解社会管理呢?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如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

在现阶段,将社会管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社会的确需要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但无论社会管理怎样改革,都必须是有针对性,必须与社会需求、社会形态、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那么如何理解现在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一种很重要的特点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更为公开、思想更多元,人们可以互动。可以这样说,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形态更为开放多元、互动平等,社会更倾向于扁平化发展,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与掌握更为充分,对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更为关注,人们参与社会的意识不断加强,这势必让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受到挑战,因此从这一点来讲,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人们对精神的探索与需求不断加强,这也必将导致人们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要求更高,对社会公共事务如环境税收等问题更为关注。也就是说,人们的精神、社会心理需求将会更强烈,如幸福、尊严、民主、自由等等。因此,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可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那么如何理解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针对性呢?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谈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而不应仅仅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正如一个专家谈到“从长远来说,还是通过化解社会情绪,通过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来得到一种本质的安定”。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要真正实现社会公众利益,则更须直面目前社会存在的焦点问题,如:一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缺乏,官本位思想浓厚;二是基层行政权力缺乏制约与监督,权力膨胀横行,常致民怨甚重;三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缺少公众参与途径;四是贫富差距悬殊、特权贪污腐败、通胀、环境污染破坏、食品安全、强拆等问题常至社会负面情绪积压。

据央视报道,社会管理创新紧迫的原因是缘于民众的需求。笔者认为,仅仅停留在维稳和社会情绪疏导的角度来谈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是短视的。据专家分析,现代社会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民主管理,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本质上是围绕着人的服务与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词是人本,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这应该是正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年巍)

解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格局:要重视家庭微观环境

2011年05月27日 08:5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11)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权威解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格局

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2011年中国社会建设创新论坛,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深刻思考和地方政府的生动实践。本期继续刊发论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直机关侨联主席):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基本的分开,或者说政府和市场按照各自运作的范围和特点进行了区别,但是社会并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和市场两大板块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进行探索、在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索,还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进行探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

现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管理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有什么不同?在计划经济下,社会动员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党全民上下都行动起来,从中央到省到县到乡镇到每个人,基本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分解出了不同的阶层、群体,阶层和阶层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利益不一致,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认为不但要政企分开,而且要政社分开,社会这块要发挥更大作用。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是全国人大)制定规则,政府执行规则。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要学会妥协,学会沟通。只有形成这样一种体制,才是真正的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

王金华(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

第一,随着单位体制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汇集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也应是我们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第二,我们都生活在社区,不是在城市社区就是在农村社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社区的基础上参与社会创新和管理。我们都有深刻体会,搞得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跟得上,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尤其是特殊群体能得到较好的照顾。

第三,创新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我觉得要坚持两个重大的原则:一是坚持培育和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过去的社区管理主要是政府,居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政府的影子。在新形势下,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作用。二是要把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向社区倾斜,让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王建鸣(湖北黄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怎样把基层的作用发挥好,这是黄石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们提出了“多向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为基层减负,多给基层财政倾斜”的四多原则,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

第二,加强新型基层组织建设,比如在农村基层的合作组织、产业协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党组织。

第三,选聘一批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基层组织人才队伍。

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建设必须向经济建设学习。经济建设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不仅仅是上项目、给资金,而主要是使非国有企业能够蓬勃发展。所以,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也得有个目标,由大政府小社会变成小政府大社会,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关于新格局,我们的要求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前两个做得很多,后两个做得不足。下一步,就是要在党委领导下,使这几个方面配合好、协调好,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

程建平(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饶的一些乡村,民风淳朴、乡邻和睦,传统良好。这种传统与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的长者通过乡规民约、乡情亲情,影响一个村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分不开的。这种乡村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有积极意义。因为任何法律和行政管理,都不可能覆盖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必须充分发挥乡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在群众心目中有较高威望、有影响力的“五老”的积极作用,为群众工作服务。

由此,上饶全市建立了3000多个群众评理会,成员全部由“五老”人员担任。经调研,仅去年一年“五老”化解了邻里纠纷近万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全市3000多个村委会,全部设立了村务公开栏,“五老”人员成为村务公开最积极的见证人、监督者。全市村务公开落实率达100%,400多万农民通过“阳光村务”,通过“五老”人员对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围绕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越级上访的现象大为减少。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也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

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应该考虑建立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的社会基础,我这里讲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就个体的人而言。一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我想,其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家庭。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大家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多起校园血案,很多都是跟个人的微观环境有关,这个微观环境最基本的就是家庭。家庭,对人的行为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高远至)

转型时期特别需要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于:外网综合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七个方面力促社会建设。上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议有关精神,也强调要围绕主题主线,在社会建设上迈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那么,中国社会结构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达到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积累频率大、解决难度也大的社会矛盾和风险。

深圳市的人均GDP在10000美元左右,正处在超过了现代化发展的中级(人均GDP3000-5000美元)阶段向高级阶段(人均GDPl5000美元以上)转型时期。由于社会转型带来了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型、伦理道德的转型和心理状态的转型,这时,特别需要社会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综合体,也是集理论、制度、载体等于一身的社会创新。推进深圳社会建设,当前特别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政社功能分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突破口在于理清政府与社会的工作领域、管理职责,实行政府与社区、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功能分离,逐步达到政府职责归政府,社会职责归社会,为社会体制建立腾挪出空间。政社功能分离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改革、创新,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要调整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其职责交叉重叠、越位缺位错位。

在“管办分离”的基本框架下,发展多元化参与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应把民生民计急需的公共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合力推进、通盘考核。

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引导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政府要指导和规范社会组织自治,变直接管理者为间接管理者,成为民生民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者、规划者、监管者,通过政府采购、委托外包等方式,把一些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责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让不同的社会组织参与承担民生民计的社会功能,完成不同的社会职责,关怀不同的社会群体,逐步实现地方政府从垂直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转型。公民人格的培育和发展是强化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健全的公民人格,才能有健全的公共参与,因此,我们要激活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培育公民能力,通过加强公民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心态的形成,推动人的现代化。要建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家庭社会责任、个人社会责任等在内的社会责任体系,依靠社会力量,形成完善的纠偏机制,推动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建立“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制度,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合理设置社工岗位,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同时创建新型的社会工作平台和载体,比如在各大社区建立社会工作中心,将其作为公民道德教育场所、社会服务的集中地、社工工作和心理咨询的聚集地,成为公众的心灵驿站,这将大大有利于把社会矛盾消弭于萌芽之中。(南方网编辑:东雪)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机地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

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培育呵护社会组织,实现公众有效参与,做好公共危机管理……要找准痼疾和症结,聚焦短板和弱项,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寻求破解的思路和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要树立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的观念

社会管理强调服务并不是不管,而是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社会管理本是群众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身利益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状态和运行模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活跃。适应新需要,政府应按照让人民群众感到更安全、更方便、更文明、更和谐的要求,全面梳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在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

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创新”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央视报道,社会管理创新渐成党政高层领导共识,社会管理创新也成为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据专家解读,“我们一些管理理念可能还停留在30多年前,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社会管理的办法,可能现在感觉到有些不是那么管用,通过召开这么一次会议,进一步在党内形成共识,就是要以一种创新的精神,进行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

据央视报道,社会管理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如何来理解社会管理呢?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如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

在现阶段,将社会管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社会的确需要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但无论社会管理怎样改革,都必须是有针对性,必须与社会需求、社会形态、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那么如何理解现在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一种很重要的特点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更为公开、思想更多元,人们可以互动。可以这样说,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形态更为开放多元、互动平等,社会更倾向于扁平化发展,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与掌握更为充分,对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更为关注,人们参与社会的意识不断加强,这势必让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受到挑战,因此从这一点来讲,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人们对精神的探索与需求不断加强,这也必将导致人们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要求更高,对社会公共事务如环境税收等问题更为关注。也就是说,人们的精神、社会心理需求将会更强烈,如幸福、尊严、民主、自由等等。因此,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可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那么如何理解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针对性呢?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谈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而不应仅仅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正如一个专家谈到“从长远来说,还是通过化解社会情绪,通过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来得到一种本质的安定”。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要真正实现社会公众利益,则更须直面目前社会存在的焦点问题,如:一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缺乏,官本位思想浓厚;二是基层行政权力缺乏制约与监督,权力膨胀横行,常致民怨甚重;三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缺少公众参与途径;四是贫富差距悬殊、特权贪污腐败、通胀、环境污染破坏、食品安全、强拆等问题常至社会负面情绪积压。

据央视报道,社会管理创新紧迫的原因是缘于民众的需求。笔者认为,仅仅停留在维稳和社会情绪疏导的角度来谈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是短视的。据专家分析,现代社会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民主管理,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本质上是围绕着人的服务与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词是人本,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这应该是正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年巍)

解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格局:要重视家庭微观环境

2011年05月27日 08:5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11)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权威解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格局

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2011年中国社会建设创新论坛,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深刻思考和地方政府的生动实践。本期继续刊发论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直机关侨联主席):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基本的分开,或者说政府和市场按照各自运作的范围和特点进行了区别,但是社会并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和市场两大板块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进行探索、在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索,还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进行探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

现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管理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有什么不同?在计划经济下,社会动员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党全民上下都行动起来,从中央到省到县到乡镇到每个人,基本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分解出了不同的阶层、群体,阶层和阶层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利益不一致,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认为不但要政企分开,而且要政社分开,社会这块要发挥更大作用。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是全国人大)制定规则,政府执行规则。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要学会妥协,学会沟通。只有形成这样一种体制,才是真正的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

王金华(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

第一,随着单位体制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汇集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也应是我们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第二,我们都生活在社区,不是在城市社区就是在农村社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社区的基础上参与社会创新和管理。我们都有深刻体会,搞得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跟得上,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尤其是特殊群体能得到较好的照顾。

第三,创新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我觉得要坚持两个重大的原则:一是坚持培育和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过去的社区管理主要是政府,居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政府的影子。在新形势下,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作用。二是要把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向社区倾斜,让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王建鸣(湖北黄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怎样把基层的作用发挥好,这是黄石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们提出了“多向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为基层减负,多给基层财政倾斜”的四多原则,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

第二,加强新型基层组织建设,比如在农村基层的合作组织、产业协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党组织。

第三,选聘一批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基层组织人才队伍。

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建设必须向经济建设学习。经济建设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不仅仅是上项目、给资金,而主要是使非国有企业能够蓬勃发展。所以,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也得有个目标,由大政府小社会变成小政府大社会,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关于新格局,我们的要求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前两个做得很多,后两个做得不足。下一步,就是要在党委领导下,使这几个方面配合好、协调好,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

程建平(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饶的一些乡村,民风淳朴、乡邻和睦,传统良好。这种传统与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的长者通过乡规民约、乡情亲情,影响一个村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分不开的。这种乡村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有积极意义。因为任何法律和行政管理,都不可能覆盖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必须充分发挥乡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在群众心目中有较高威望、有影响力的“五老”的积极作用,为群众工作服务。

由此,上饶全市建立了3000多个群众评理会,成员全部由“五老”人员担任。经调研,仅去年一年“五老”化解了邻里纠纷近万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全市3000多个村委会,全部设立了村务公开栏,“五老”人员成为村务公开最积极的见证人、监督者。全市村务公开落实率达100%,400多万农民通过“阳光村务”,通过“五老”人员对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围绕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越级上访的现象大为减少。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也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

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应该考虑建立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的社会基础,我这里讲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就个体的人而言。一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我想,其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家庭。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大家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多起校园血案,很多都是跟个人的微观环境有关,这个微观环境最基本的就是家庭。家庭,对人的行为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高远至)

转型时期特别需要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于:外网综合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七个方面力促社会建设。上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议有关精神,也强调要围绕主题主线,在社会建设上迈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那么,中国社会结构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达到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积累频率大、解决难度也大的社会矛盾和风险。

深圳市的人均GDP在10000美元左右,正处在超过了现代化发展的中级(人均GDP3000-5000美元)阶段向高级阶段(人均GDPl5000美元以上)转型时期。由于社会转型带来了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型、伦理道德的转型和心理状态的转型,这时,特别需要社会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综合体,也是集理论、制度、载体等于一身的社会创新。推进深圳社会建设,当前特别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政社功能分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突破口在于理清政府与社会的工作领域、管理职责,实行政府与社区、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功能分离,逐步达到政府职责归政府,社会职责归社会,为社会体制建立腾挪出空间。政社功能分离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改革、创新,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要调整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其职责交叉重叠、越位缺位错位。

在“管办分离”的基本框架下,发展多元化参与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应把民生民计急需的公共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合力推进、通盘考核。

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引导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政府要指导和规范社会组织自治,变直接管理者为间接管理者,成为民生民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者、规划者、监管者,通过政府采购、委托外包等方式,把一些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责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让不同的社会组织参与承担民生民计的社会功能,完成不同的社会职责,关怀不同的社会群体,逐步实现地方政府从垂直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转型。公民人格的培育和发展是强化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健全的公民人格,才能有健全的公共参与,因此,我们要激活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培育公民能力,通过加强公民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心态的形成,推动人的现代化。要建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家庭社会责任、个人社会责任等在内的社会责任体系,依靠社会力量,形成完善的纠偏机制,推动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建立“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制度,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合理设置社工岗位,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同时创建新型的社会工作平台和载体,比如在各大社区建立社会工作中心,将其作为公民道德教育场所、社会服务的集中地、社工工作和心理咨询的聚集地,成为公众的心灵驿站,这将大大有利于把社会矛盾消弭于萌芽之中。(南方网编辑:东雪)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机地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

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培育呵护社会组织,实现公众有效参与,做好公共危机管理……要找准痼疾和症结,聚焦短板和弱项,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寻求破解的思路和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要树立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的观念

社会管理强调服务并不是不管,而是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社会管理本是群众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身利益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状态和运行模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活跃。适应新需要,政府应按照让人民群众感到更安全、更方便、更文明、更和谐的要求,全面梳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在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


相关文章

  • [德育]第一册教学大纲
  • <德育>第一册教学大纲 一.开课对象: 全院所有新生班级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主要内容有:谱写崭新篇章,培 ...查看


  • 辽宁大学毛概
  •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 ...查看


  •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2009 课程英文名:MANAGEMENT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类别: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学 分:3 总学时数:54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招生 开课单位:暨 ...查看


  •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5个主要特征
  •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5个主要特征 摘 要 在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中有五大特点,分别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中庸之道,无为而治和以和为贵.通过对娴熟生活中,老年人社会人际关系和如何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的分析,主要阐释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中& ...查看


  • 思修课后习题答案(带目录)
  • 思修课后习题答案 ............................................................................................................... ...查看


  • 如何看待和理解管理
  • 如何看待和理解管理 从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其实很容易,无非就是指使别人干这干那,拿出一个上位者的姿态让别人听命于自己.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发现管理并不是我认为的那么简单!再加上这半个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老师经典的案例讲解,呵 ...查看


  • 如何看待和理解管理 1
  • 如何看待和理解管理 从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其实很容易,无非就是指使别人干这干那,拿出一个上位者的姿态让别人听命于自己.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发现管理并不是我认为的那么简单!再加上这半个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老师经典的案例讲解,呵 ...查看


  • 如何理解"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09年2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 ...查看


  • 刘老师政治
  • 刘老师教学手记:生活与哲学(第二课时)世界的物 质性 点击:1187 评论:3 2012年3月22日 10:3 作者:刘旺 智词: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背景色 ] [可打印版本] [关闭窗口] 温故知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 ...查看


  • 高校党总支副书记竞聘试题
  • 高校党总支副书记竞聘试题 请大家帮忙选择回答 1.请问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如何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2.作为总支副书记,请问应如何推进"文化建设进楼栋"? 1.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主要侧重哪些方面?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