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37No.4
(2016)物理教师
PHYSICSTEACHER
第37卷第4期
2016芷
论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蔡千斌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台州
317502)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载体.它对其他学科也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
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思想源头、基本特征、开发途径、重组方法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特征;开发;重组;价值;教师专业发展
I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提出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遍儿时所读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故事源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可见,《伊索寓言》的写法是“一则简短的动物故事和一句从故事中提炼出的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这种写法给予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以新的启迪.今天的我们,本土教学思想贫乏,言必称欧美教学思想,且常为难以找到切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所困扰.例如,写文章举笔难,做论坛缺思想,作交流少佳例.笔者认为,“缺少物理教学故事的积累”、“缺少从物理教学故事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恐怕是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伊索寓言》中“一个故事加上一句哲理性语言”的写法,采用“一则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事件+教学分析+由此产生的教学主张”的写法来撰写自己的物理教学故事,藉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生成本土的物理教学思想.2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特征
高中物理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姑且称之为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它有3个基本的特征.
2.1
这些教学故事,唯有亲身经历,才有深刻体会.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打动自身.唯有打动自身,才能打动别人.唯有打动别人,才具推广价值.
2.2
短小精炼
从教学故事的形式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
有“短小精炼”的特征.高中物理教学故事,不必长篇
大论——事实上也反对长篇大论.例如《伊索寓言》
中的一则动物故事只说明一个道理一样,每一则教学故事只聚焦于一点即可,不必牵涉太多.只有集中于一点,才能将道理说透说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就决定了教学故事的撰写必须短小精炼.2.3启迪智慧
从教学故事的灵魂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有“启迪智慧”的特征.撰写教学故事,不是为故事而故事,需要从故事中看出得失,给人以启迪,予人以智慧.这是撰写教学故事的出发点,也是撰写教学故事的最终目的.因为一个不能给人以智慧的教学故事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从一个教学故事中能提炼出一个给人以启迪的教学主张即可,不必寄希望于从一个教学故事中提炼出多个教学主张.但是,我们更需要从一组相关联的教学故事中提炼出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教学主张.这样的话,我们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我们的专业发展就会达到更高的层次.3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开发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开发是多方面的.凡是同高中物理教学相关的事件都能开发出相应的教学故事.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觉,可以将教学故事分成不同的种类.这样的分类会有一些重叠与交叉.而基于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故事的用途也各不相同.例如,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按作用来分,
亲身经历
从教学故事的来源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
有“亲身经历”的特征.高中物理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所见所闻极多,只要有心,不难撷取到富有价值的教学事件,成就属于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2016年全国物理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浙江省台州市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编
号:TZl5035)的研究成果.
第37卷第4期
2016年
师
PHYSICSTEACHER
物理教
V01.37No.4
(2016)
就可以分为以下3类:(1)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包括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物理学史教学等教学故事;(2)观课评课类教学故事,包括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实验运用等教学故事;(3)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包括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教学故事.其中,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其作用是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观课评课类教学故事是研究教学行为的,其作用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是研究教学反馈的,其作用是提高教学的质量.3.1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的开发
教学事件(质点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先叙述:诗人用气势磅礴来描述大河中的水流,用矫捷如燕来描述运动员轻盈的舞姿;画家用汽车后面的线条表示风,来描述车辆的飞驰.教师再提问:那么科学家呢,他们是怎么描述物体运动的?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将地球看成“点”吗?运动的火车可以看成一个“点”吗?
教学分析:在这里,“诗人、画家对运动的描述”对学生质点概念的建立来说是没有一点启发意义的.而直接问“科学家研究地球的运动、火车的运动时能否将地球、火车看成一个点”又显得非常突然.显然,是否将一个物体看成“点”的思路是强加给学生的.事实上,不少学生头脑中隐藏着将物体视为质点的“前概念”,只不过这是一种自发的运用,没有上升到自觉的境界.教学中可以做这样的调整:直接删掉诗人、画家描述运动的介绍.教师描述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昨天,你爸爸开车将你从家里送到学校.突然,你妈妈来电话问:“到了没有,车到哪里了?”你回电话时,会不会
3.2
观课评课类教学教学事件(z—t图
x
故事的开发
的教学):在某次教研活动中,上课教师展示了一个质点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要
工t
O
tlt2t3
t
图1u—t图
求学生说出该质点的运动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一个玩具小熊表示题中的质点,沿图1中的T轴演示小熊的运动情况:小熊从图1中的O点出发,先沿z轴正方向以较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至z。处,然后停顿了一会,再反向以较慢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至0点.这个做法,在评课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评课教师纷纷赞扬上课教师的创新教法,竞无人对此教学内容作出应有的质疑.
教学分析:实际上,这一教学内容存在着两个科学性问题:(1)质点的起点并非一定是图中的0点,我们只要将质点的实际起点记为。点即可;(2)质点并非一定是从z—t图中的0点沿竖直方向运动,因为质点的实际轨迹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在某一倾斜的方向上,或者是其他的某个方向上.评课教师普遍关注“怎么教”,却没有关注到这个较为隐蔽的“错误教学内容”.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败笔.原因是评课教师头脑中缺少研究“教什么”这个意识所导致的.
教学主张:先有“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才有“怎么教”,高中物理教师在关注“怎么教”前要密切关注“教什么”,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科学性差错”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已关注“怎么教”的背景下还要密切关注“教什么”.3.3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的开发
教学事件:某次命题时,命题教师编了这样一个试题.某学生要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螺丝口灯泡的电阻.他拿到电表,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后,发现表盘如图
图2多用电表的使用
这样说——“哦,现在车头刚到校门口”或者“哦,
现在车尾刚到校门口”.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在生活中,由于家到学校较远,我们根本不会去计较是车头刚到校门口,还是车尾刚到校门口,或是车
身某处刚到校门口,我们常常说成是——“哦,车
刚到校门口”或者“哦,刚到校门口”.这就忽略了车的大小、形状,也就意味着这时的车在我们的头脑中被当成为一个“点”.由此,就顺利地引出了质点的概念.
教学主张:教师要充分发挥“前概念”的积极意义.有些“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是有利的,但它深深地隐藏在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将它挖掘出来,以发挥“前概念”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起科学的概念.
2所示,则该学生首先应该——.
(A)两表笔短接,调节电阻调0旋钮.
(B)两表笔短接,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
一19
VoI.37
No.4
(2016)
理物教师
PHYSICSTEACHER
第37卷第4期
2016正
(C)两表笔分开,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
教学分析:本题体现了“做与不做不一样”、“认真做与不认真做不一样”、“做了思考过与做了没思考过不一样”的实验命题原则,使纸上谈兵式的“黑板实验”失去市场,符合高考考查的方向.审题教师认为,由于学生所碰到的练习绝大多数是考查欧姆调0的,本题考查机械调0,多数学生出于思维定势的缘故会不假思索地选择(A),考虑到实验题本是学生的弱项,试题应在考查范围内让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分数,为提高得分率,应做如下的调整:
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某学生想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螺丝口灯泡的电阻,拿到多用电表,操作前发现表盘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该学生最先应该做的是
.
是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没有整理的一个个教学故事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经过归类、重组、串联后的“教学故事串”就成为一串串更为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其价值就会比原先来得更高.可见,教学故事的重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价值的提升过程.下面列举两个在不同时间段所积累的教学故事,藉此来说明教学故事的重组过程.
教学故事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事件1:2006级高一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社2004年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书,书中写道“后来发现,如果u与T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13书中并未讲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学生问起,应作何解释?
教学分析1:作u—z图,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时间的倒数.由于斜率一定,则时间为某一定值.这就意味着做自由落体的运动下降JZ"与下降2z的时间都等于同一个定值,即“从离释放点z处到离释放点2z处”的时间间隔为0,这与现实是相矛盾的,所以说“如果u与z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
教学主张1:学生学过判断z—t、u—t图线斜率意义的方法,在此可以通过方法上的迁移来判断可一z图线的斜率意义,进而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对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大有好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逐步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故事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事件2:2012级高一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社2010年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书,书中写道“后来发现,如果u与z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23这个复杂的结论到底怎么样,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书中并未说明推导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复杂结果.
教学分析2:如秽一kx,则利用微积分知识可得口一e¨。,其中C为某一常数.令f一0时口一7J0,有副。一e。,则口一7Joe自.[31当然,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不需知道如何运用微积分来推导的过程,况且在伽利略的时代微积分还未发明.虽然教师没有必要教“利用微积分推导复杂结果的过程”,但是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这样一个复杂的结果,这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是有益处的.
教学主张2:不要认为不考的东西就不教,教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知识的窗口,使学生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的范围,要让学生知道教科书外的一些东西.
(A)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两表笔短接,调节电阻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Q的位置.
(B)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两表笔短接,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0Q的位置.
(C)表笔分开,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Q的位置.
修改后的选项(A)明显错误,因为如是电阻调0的话指针应指在0Q的位置,不是指在。。Q的位置.对修改后的选项(B)来说,如是电阻调0,应当调节欧姆调0旋钮,不是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故应排除.这样自然就选(C)选项了.
教学主张:实验考查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学会问题的分析.修改后的实验题能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改变“非此即彼地选择”或“搞不清楚时乱选一通”的局面.4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重组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撰写让教师经历了“发现教学事件一经过教学分析一提出教学主张”的研究过程.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对于有心撰写教学故事的高中物理教师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积累的教学故事会越来越多.这时,问题又来了,积累之后怎么办?难道就任凭一个个本是鲜活的教学故事逐渐变成陈年旧事,失去应有的活力?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应当将其归类、组合,寻找出某种隐藏的规律,从更高的层次将某一类教学主张进行统一、升华,提取出更为普遍的崭新的教学主张,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达到新的境界.如果将一个个教学故事比做一20一
第37卷第4期
2016正
师
PHYSICSTEACHER
物理教
VoI.37No.4
(2016)
关于人教版“电容器的电容"教材编写的一点拙见
张晓华
(荣昌中学,重庆402460)
摘要:找准生活中常用容器与电容器的功能连接点。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从而科学理解电容器结
构,电容的物理意义是理解电容概念的基本前提.无论从科学探究活动规律还是从认识论角度讲.在“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活动中,教材编写都应该遵循“猜想与假设”是“实验探究”前提的规律.
关键词:电容器结构;电容;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
“电容器的电容”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调查发现,教学中师生重在机械识记电容
n
角度讲,一个孤立导体也可以容纳电荷,孤立导体是电容器吗?教材有对此进一步阐释的必要.
1.2
定义式C一署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U
.£
刍议电容的定义
人教版教材指出,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
・兰毛.因为不知电容的定义背景,常常出现识记错
‘士了【R“
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
n
误,以至于常常需要反复机械识记.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关系式解决物理问题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关.1教材有待商榷之处
1.1
比,比值署是一个常量.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U
一般是不同的,可见这个比值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征,叫做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中学生质
n
rT
刍议电容器的结构
人教版教材指出,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
疑:既然比值并是一个常量,*也必然是一个常uq
rr
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电容器的唯一结构方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从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装置
教学故事串:教学故事1与教学故事2都是涉及“73与z为什么不是成正比”的解释,可将两者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
新教学分析:对比教学故事1和教学故事2,可知采用2004年版教材的说法和教学故事1的解释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教学主张:教学内容的处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问题的解释要做到浅显易懂,不能故作高深,否则越讲越糊涂,还不如不讲.5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价值
开发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有助于促使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点滴思考,不断地生成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教学智慧;有利于促使高中物理教师改变不良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产生更多、更好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闪烁教学智慧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经重组后
量,为什么不把*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呢?V
同时,电容器与圆柱形盛水容器的形象类比虽然遵循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但在教学实形成价值更高的“教学故事串”,能促使高中物理教师提炼出层次更高的教学主张,催生出本土的教学思想.这对改变“言必谈欧美教学思想”的现状大有裨益.
虽然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载体而提出的,但“利用教学故事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对其他学科教师来说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高中物理必修l[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49.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
发中心.高中物理必修1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47.
3杨榕楠.科学探究的序曲——解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
运动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8):6.
(收稿日期:2015—10—07)
一21—
V01.37No.4
(2016)物理教师
PHYSICSTEACHER
第37卷第4期
2016芷
论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蔡千斌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台州
317502)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载体.它对其他学科也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
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思想源头、基本特征、开发途径、重组方法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特征;开发;重组;价值;教师专业发展
I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提出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遍儿时所读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故事源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可见,《伊索寓言》的写法是“一则简短的动物故事和一句从故事中提炼出的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这种写法给予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以新的启迪.今天的我们,本土教学思想贫乏,言必称欧美教学思想,且常为难以找到切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所困扰.例如,写文章举笔难,做论坛缺思想,作交流少佳例.笔者认为,“缺少物理教学故事的积累”、“缺少从物理教学故事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恐怕是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伊索寓言》中“一个故事加上一句哲理性语言”的写法,采用“一则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事件+教学分析+由此产生的教学主张”的写法来撰写自己的物理教学故事,藉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生成本土的物理教学思想.2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特征
高中物理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姑且称之为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它有3个基本的特征.
2.1
这些教学故事,唯有亲身经历,才有深刻体会.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打动自身.唯有打动自身,才能打动别人.唯有打动别人,才具推广价值.
2.2
短小精炼
从教学故事的形式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
有“短小精炼”的特征.高中物理教学故事,不必长篇
大论——事实上也反对长篇大论.例如《伊索寓言》
中的一则动物故事只说明一个道理一样,每一则教学故事只聚焦于一点即可,不必牵涉太多.只有集中于一点,才能将道理说透说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就决定了教学故事的撰写必须短小精炼.2.3启迪智慧
从教学故事的灵魂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有“启迪智慧”的特征.撰写教学故事,不是为故事而故事,需要从故事中看出得失,给人以启迪,予人以智慧.这是撰写教学故事的出发点,也是撰写教学故事的最终目的.因为一个不能给人以智慧的教学故事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从一个教学故事中能提炼出一个给人以启迪的教学主张即可,不必寄希望于从一个教学故事中提炼出多个教学主张.但是,我们更需要从一组相关联的教学故事中提炼出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教学主张.这样的话,我们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我们的专业发展就会达到更高的层次.3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开发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开发是多方面的.凡是同高中物理教学相关的事件都能开发出相应的教学故事.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觉,可以将教学故事分成不同的种类.这样的分类会有一些重叠与交叉.而基于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故事的用途也各不相同.例如,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按作用来分,
亲身经历
从教学故事的来源来看,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具
有“亲身经历”的特征.高中物理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所见所闻极多,只要有心,不难撷取到富有价值的教学事件,成就属于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2016年全国物理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浙江省台州市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编
号:TZl5035)的研究成果.
第37卷第4期
2016年
师
PHYSICSTEACHER
物理教
V01.37No.4
(2016)
就可以分为以下3类:(1)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包括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物理学史教学等教学故事;(2)观课评课类教学故事,包括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实验运用等教学故事;(3)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包括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教学故事.其中,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其作用是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观课评课类教学故事是研究教学行为的,其作用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是研究教学反馈的,其作用是提高教学的质量.3.1课堂教学类教学故事的开发
教学事件(质点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先叙述:诗人用气势磅礴来描述大河中的水流,用矫捷如燕来描述运动员轻盈的舞姿;画家用汽车后面的线条表示风,来描述车辆的飞驰.教师再提问:那么科学家呢,他们是怎么描述物体运动的?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将地球看成“点”吗?运动的火车可以看成一个“点”吗?
教学分析:在这里,“诗人、画家对运动的描述”对学生质点概念的建立来说是没有一点启发意义的.而直接问“科学家研究地球的运动、火车的运动时能否将地球、火车看成一个点”又显得非常突然.显然,是否将一个物体看成“点”的思路是强加给学生的.事实上,不少学生头脑中隐藏着将物体视为质点的“前概念”,只不过这是一种自发的运用,没有上升到自觉的境界.教学中可以做这样的调整:直接删掉诗人、画家描述运动的介绍.教师描述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昨天,你爸爸开车将你从家里送到学校.突然,你妈妈来电话问:“到了没有,车到哪里了?”你回电话时,会不会
3.2
观课评课类教学教学事件(z—t图
x
故事的开发
的教学):在某次教研活动中,上课教师展示了一个质点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要
工t
O
tlt2t3
t
图1u—t图
求学生说出该质点的运动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一个玩具小熊表示题中的质点,沿图1中的T轴演示小熊的运动情况:小熊从图1中的O点出发,先沿z轴正方向以较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至z。处,然后停顿了一会,再反向以较慢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至0点.这个做法,在评课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评课教师纷纷赞扬上课教师的创新教法,竞无人对此教学内容作出应有的质疑.
教学分析:实际上,这一教学内容存在着两个科学性问题:(1)质点的起点并非一定是图中的0点,我们只要将质点的实际起点记为。点即可;(2)质点并非一定是从z—t图中的0点沿竖直方向运动,因为质点的实际轨迹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在某一倾斜的方向上,或者是其他的某个方向上.评课教师普遍关注“怎么教”,却没有关注到这个较为隐蔽的“错误教学内容”.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败笔.原因是评课教师头脑中缺少研究“教什么”这个意识所导致的.
教学主张:先有“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才有“怎么教”,高中物理教师在关注“怎么教”前要密切关注“教什么”,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科学性差错”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已关注“怎么教”的背景下还要密切关注“教什么”.3.3教学评价类教学故事的开发
教学事件:某次命题时,命题教师编了这样一个试题.某学生要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螺丝口灯泡的电阻.他拿到电表,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后,发现表盘如图
图2多用电表的使用
这样说——“哦,现在车头刚到校门口”或者“哦,
现在车尾刚到校门口”.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在生活中,由于家到学校较远,我们根本不会去计较是车头刚到校门口,还是车尾刚到校门口,或是车
身某处刚到校门口,我们常常说成是——“哦,车
刚到校门口”或者“哦,刚到校门口”.这就忽略了车的大小、形状,也就意味着这时的车在我们的头脑中被当成为一个“点”.由此,就顺利地引出了质点的概念.
教学主张:教师要充分发挥“前概念”的积极意义.有些“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是有利的,但它深深地隐藏在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将它挖掘出来,以发挥“前概念”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起科学的概念.
2所示,则该学生首先应该——.
(A)两表笔短接,调节电阻调0旋钮.
(B)两表笔短接,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
一19
VoI.37
No.4
(2016)
理物教师
PHYSICSTEACHER
第37卷第4期
2016正
(C)两表笔分开,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
教学分析:本题体现了“做与不做不一样”、“认真做与不认真做不一样”、“做了思考过与做了没思考过不一样”的实验命题原则,使纸上谈兵式的“黑板实验”失去市场,符合高考考查的方向.审题教师认为,由于学生所碰到的练习绝大多数是考查欧姆调0的,本题考查机械调0,多数学生出于思维定势的缘故会不假思索地选择(A),考虑到实验题本是学生的弱项,试题应在考查范围内让学生尽可能地得到分数,为提高得分率,应做如下的调整:
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某学生想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螺丝口灯泡的电阻,拿到多用电表,操作前发现表盘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该学生最先应该做的是
.
是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没有整理的一个个教学故事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经过归类、重组、串联后的“教学故事串”就成为一串串更为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其价值就会比原先来得更高.可见,教学故事的重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价值的提升过程.下面列举两个在不同时间段所积累的教学故事,藉此来说明教学故事的重组过程.
教学故事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事件1:2006级高一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社2004年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书,书中写道“后来发现,如果u与T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13书中并未讲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学生问起,应作何解释?
教学分析1:作u—z图,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时间的倒数.由于斜率一定,则时间为某一定值.这就意味着做自由落体的运动下降JZ"与下降2z的时间都等于同一个定值,即“从离释放点z处到离释放点2z处”的时间间隔为0,这与现实是相矛盾的,所以说“如果u与z成正比,将会推导出荒谬的结论”.
教学主张1:学生学过判断z—t、u—t图线斜率意义的方法,在此可以通过方法上的迁移来判断可一z图线的斜率意义,进而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对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大有好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逐步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故事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事件2:2012级高一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社2010年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书,书中写道“后来发现,如果u与z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23这个复杂的结论到底怎么样,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书中并未说明推导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复杂结果.
教学分析2:如秽一kx,则利用微积分知识可得口一e¨。,其中C为某一常数.令f一0时口一7J0,有副。一e。,则口一7Joe自.[31当然,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不需知道如何运用微积分来推导的过程,况且在伽利略的时代微积分还未发明.虽然教师没有必要教“利用微积分推导复杂结果的过程”,但是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这样一个复杂的结果,这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是有益处的.
教学主张2:不要认为不考的东西就不教,教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知识的窗口,使学生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的范围,要让学生知道教科书外的一些东西.
(A)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两表笔短接,调节电阻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Q的位置.
(B)把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档,两表笔短接,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0Q的位置.
(C)表笔分开,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使指针指在。。Q的位置.
修改后的选项(A)明显错误,因为如是电阻调0的话指针应指在0Q的位置,不是指在。。Q的位置.对修改后的选项(B)来说,如是电阻调0,应当调节欧姆调0旋钮,不是用螺丝刀调节机械调0旋钮,故应排除.这样自然就选(C)选项了.
教学主张:实验考查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学会问题的分析.修改后的实验题能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改变“非此即彼地选择”或“搞不清楚时乱选一通”的局面.4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重组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撰写让教师经历了“发现教学事件一经过教学分析一提出教学主张”的研究过程.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对于有心撰写教学故事的高中物理教师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积累的教学故事会越来越多.这时,问题又来了,积累之后怎么办?难道就任凭一个个本是鲜活的教学故事逐渐变成陈年旧事,失去应有的活力?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应当将其归类、组合,寻找出某种隐藏的规律,从更高的层次将某一类教学主张进行统一、升华,提取出更为普遍的崭新的教学主张,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达到新的境界.如果将一个个教学故事比做一20一
第37卷第4期
2016正
师
PHYSICSTEACHER
物理教
VoI.37No.4
(2016)
关于人教版“电容器的电容"教材编写的一点拙见
张晓华
(荣昌中学,重庆402460)
摘要:找准生活中常用容器与电容器的功能连接点。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从而科学理解电容器结
构,电容的物理意义是理解电容概念的基本前提.无论从科学探究活动规律还是从认识论角度讲.在“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活动中,教材编写都应该遵循“猜想与假设”是“实验探究”前提的规律.
关键词:电容器结构;电容;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
“电容器的电容”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调查发现,教学中师生重在机械识记电容
n
角度讲,一个孤立导体也可以容纳电荷,孤立导体是电容器吗?教材有对此进一步阐释的必要.
1.2
定义式C一署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U
.£
刍议电容的定义
人教版教材指出,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
・兰毛.因为不知电容的定义背景,常常出现识记错
‘士了【R“
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
n
误,以至于常常需要反复机械识记.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关系式解决物理问题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关.1教材有待商榷之处
1.1
比,比值署是一个常量.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U
一般是不同的,可见这个比值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征,叫做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中学生质
n
rT
刍议电容器的结构
人教版教材指出,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
疑:既然比值并是一个常量,*也必然是一个常uq
rr
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电容器的唯一结构方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从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装置
教学故事串:教学故事1与教学故事2都是涉及“73与z为什么不是成正比”的解释,可将两者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
新教学分析:对比教学故事1和教学故事2,可知采用2004年版教材的说法和教学故事1的解释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教学主张:教学内容的处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问题的解释要做到浅显易懂,不能故作高深,否则越讲越糊涂,还不如不讲.5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的价值
开发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有助于促使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点滴思考,不断地生成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教学智慧;有利于促使高中物理教师改变不良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产生更多、更好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闪烁教学智慧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经重组后
量,为什么不把*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呢?V
同时,电容器与圆柱形盛水容器的形象类比虽然遵循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但在教学实形成价值更高的“教学故事串”,能促使高中物理教师提炼出层次更高的教学主张,催生出本土的教学思想.这对改变“言必谈欧美教学思想”的现状大有裨益.
虽然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载体而提出的,但“利用教学故事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对其他学科教师来说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高中物理必修l[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49.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
发中心.高中物理必修1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47.
3杨榕楠.科学探究的序曲——解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
运动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8):6.
(收稿日期:2015—10—07)
一21—